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年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单选题 1、甲、乙两车同吋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A由图知,0 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可知,此过程中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而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 A 正确;B由图知,
2、2 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 B 错误;C由图知,0 1时间内甲乙的图像没有交点,则甲、乙两车没有相遇,故 C 错误;2 D由图知,1 3时间内甲离出发点的距离不变,则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 D 错误。故选 A。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 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 B1 2时间内甲为静止状态,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0 1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D3 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AC由图知,0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知,
3、01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 AC 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1 2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2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知,t3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3 3、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携手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4、B“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D“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舟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携手遨游太空。A“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没有位置变化,则“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故 A错误;B“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与地球有位置变化,则“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 B 错误;C“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舟三号”没有位置变
5、化,则“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故 C 正确;D“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地球有位置变化,则“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舟二号”与地球有位置变化,则“天舟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 D 错误。故选 C。4 4、如图甲,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拉力的作用下,从t=0s 开始,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乙。对于这个过程力和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t=1s 时,若F=3N,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0N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速度为 2m/s D从t=0s 到t=6s 的过程中,力F在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A由图乙可知,物体在 02s 静止,故
6、 A 错误;Bt=1s 时,由图乙可知物体静止,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若F=3N,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3N,故 B 错误;C由图乙可知,物体在 2s 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8m6s 2s=2m/s 故 C 正确;D由图乙可知,物体在 2s 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大小没有变,拉力也不会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C。5 5、观察图中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判断两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相对于房子一定向右运动 B甲车相对于乙车一定向右运动 C乙车
7、相对于房子可能向右运动 D乙车相对于甲车可能静止 答案:B 解析:以物体的飘动速度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需要注意物体的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的大小。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由于乙车一定向左,且速度大,而甲车无论是向右运动、静止或以较小的速度向左时,其相对于乙车都有位置的改变,且都是相对向右运动的。综上分析可知,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小提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 6、下列图像中,相应的物理原理解释正确的是()A
8、a图小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对外做功 Bb图小球在地面上方越跳越低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 Cc图前 2s 内,小华跑得较快 Dd图中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答案:C 解析:A汽车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做功冲程才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故 A 错误;B因小球在弹跳上升的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一部分机械能机械能转化内能,重力势能不能完全转化为动能,故 B 错误;C由图像可知,在前 2s 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 C 正确;D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 D 错误。故选
9、 C。7、下列图像中,相应的物理原理解释正确的是()7 Aa图小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对外做功 Bb图小球在地面上方越跳越低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 Cc图前 2s 内,小华跑得较快 Dd图中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答案:C 解析:A汽车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做功冲程才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故 A 错误;B因小球在弹跳上升的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一部分机械能机械能转化内能,重力势能不能完全转化为动能,故 B 错误;C由图像可知,在前 2s 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 C 正确;D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的频率大
10、于乙的频率,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 D 错误。故选 C。8、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A与路程有关 B与时间有关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答案:D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8 故选 D。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闸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 答案:D 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即人与舟的相对位
11、置没有改变,则是选择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闸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 9 答案:D 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即人与舟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是选择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多选题 1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正确的是()A甲车和
12、乙车的速度相等 B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西行驶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西行驶 D乙车保持图中速度运动下去,t=10s 时,通过的路程为 40m 答案:ABD 解析:A由图可知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三者速度分别为 1=4m/s 2=22=8m2s=4m/s 3=33=4m4s=1m/s 则可知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相等,故 A 正确;10 B乙车速度大于丙车,则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西行驶,故 B 正确;C甲乙两车速度相同,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静止,故 C 错误;D乙车保持图中速度运动下去,t=10s 时,通过的路程为 2=2=4m/s 10s=40m
13、故 D 正确。故选 ABD。12、(多选)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水平公路上向东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min,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西运动 B1020min,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 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答案:ACD 解析:A由图可知,01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则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西运动,故 A 正确;B1020min,乙车的st图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乙车静止,故 B 错误;C203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
14、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 C 正确;11 D030min,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 D 正确。故选 ACD。13、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相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 010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m 处相遇 C在 10s20s 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D在 020s 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为 5m/s 答案:BD 解析:A由图像得出,010s 内,甲同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同学运动的路程,所以乙同学比甲同学快,故 A 错误;B
15、由题知,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在 15s 时,甲、乙通过的路程都为 100m,此时他们相遇,故 B 正确;C由图像得出,甲同学在整个过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10s20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那么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 C 错误;D由图像得出,在 020s 内,乙同学的路程是 100m,时间是 20s,则乙同学的平均速度 =100m20s=5m/s 故 D 正确。12 故选 BD。14、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时间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B01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24时
16、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04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1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C 解析:A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得,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西运动,故 A 正确;B由 A 项分析可知,0t1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根据v=得,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 B 错误;C0t4时间内,甲、乙的s-t图像有两个交点,说明有两个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即甲、乙两物体相遇了两次,故 C 正确;D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此时甲处于
17、静止状态,故 D 错误。故选 AC。1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相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3 A在 010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m 处相遇 C在 10s20s 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D在 020s 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为 5m/s 答案:BD 解析:A由图像得出,010s 内,甲同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同学运动的路程,所以乙同学比甲同学快,故 A 错误;B由题知,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在 15s 时,甲、乙通过的路程都为 100m,此时他们相遇,故 B 正确;C由图像得出
18、,甲同学在整个过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10s20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那么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 C 错误;D由图像得出,在 020s 内,乙同学的路程是 100m,时间是 20s,则乙同学的平均速度 =100m20s=5m/s 故 D 正确。故选 BD。综合题 16、1901 年,挪威人伯克兰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发射器,首开电磁炮先河。为了认识电磁炮的一些特性,小彤制作了一个电磁炮模型,其原理如图。螺线管通电后,铁制撞针迅速前移,推动炮弹射出炮管。14 (1)根据原理可知,电磁发射器把电磁能转化为 _ 能,其能的转化与 _ 相同(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2)通电螺线管
19、通电后,铁制撞针会被磁化成磁体,铁制撞针由静止到迅速前移说明:磁体在通电导体中受到 _ 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3)小彤要增强电磁炮中螺线管磁场,可行的方法是:_,_。答案:机械 电动机 力 运动状态 增加线圈匝数 增大线圈中的电流 解析:(1)12由题意知螺线管通电后,铁制撞针迅速前移,推动炮弹射出炮管,电磁发射器把电磁能转化为机械能,其能的转化与电动机相同。(2)34铁制撞针由静止到迅速前移,铁制撞针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磁体在通电导体中受到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56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螺线管的线圈匝数和螺线管中电流大小有关,要想增强电磁炮弹中螺线管磁性,
20、可以增加螺线管的线圈匝数或增大螺线管线圈中电流。17、近年来机器人在反恐、防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图是一种排爆机器人,使用电力驱动。它的特点是:装有履带,体积小,质量小转向灵活,便于在狭窄的地方工作:操作人员可以在几百米到及公里以外通过无线电或光缆控制其活动;装有多台彩色 CCD 摄像机,用来对爆炸物进行观察;机器人上装有可自由旋转的机械手,锋利的夹钳可将爆炸物的引信剪断,并把爆炸物举起运走;还装有猎枪,利用激光指示器瞄准目标后,可把爆炸物的定时装置及引爆装置击毁;另装有高压水枪,可以切割爆炸物。15 请参照示例写出图中这个机器人所涉及的物理信息和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信息与知识
21、对应)示例:物理信息:装有履带 物理知识:增大受理面积,减小压强 作答:物理信息 1:_ 物理知识 1:_ 物理信息 2:_ 物理知识 2:_ 答案:激光指示器瞄准目标 光的直线传播 质量小转向灵活 惯性 解析:12由材料可知,机器人利用激光指示器瞄准目标,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34机器人的特点是转向灵活,原因是机器人的质量小,所以机器人所具有的惯性小。18、阅读短文回答:平时我们感觉到自己有多重时,这种感觉来自支持力。如果失去支持,我们就将失去对重力的感觉。例如,一个人从高处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因为失去了支持,所以此人将体验到类似太空中才有的失重。但是,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却仍然存在。我们
22、平常说的重力是由地球引力产生的,所以不少人会误认为,人造卫星所在的轨道因为距离地面比较远,因此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很小,所以叫做微重力。这是不对的。根据G=mg,同一个物体我们常用g来衡量重力的大16 小。距离地球越远,g就越小,然而,就算是在距离地面 200km 的高度也没有降多少,大约为 0.94g,而在1000km 的高度为 0.75g。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地面重 100N,到了 1000km 高度,依然受到 75N 的重力。国际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不超过 420km,因此,它受到的地球引力并没有减少多少。因此,如果我们把“微重力”理解为微小的重力,或者是微小的地球引力,肯定是不对的。只有当距
23、离地球很遥远时,才会出现地球引力很小的情况。(g取 10N/kg)(1)失重状态下的人造地球卫星_(选填“受到”或“不受”)重力,人造卫星的质量与在地面上时相比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完全失重的空间实验室里,下列实验不能完成的是()A用秒表测时间 B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D用刻度尺测书本长度(3)一个在地面上 20kg 的物体,在距离地面 200km 的高度所受的重力为多少_N;(4)假如地球失去重力,设想一个情景:_。答案:受到 不变 C 188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落回地面 解析:(1)1根据短文可知,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仍然存在;所以失重状态下的人造
24、地球卫星受到重力作用。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与位置无关,人造卫星在太空和在地球上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质量不变。(2)3用秒表测时间,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用刻度尺测书本长度三个实验均与重力无关,所以可以在完全失重空间中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与重力有关,无法让弹簧伸长,故不能在完全失重空间中进行实验。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7 (3)4由题知,在距离地面 200km 的高度时 =0.94=0.94 10N/kg=9.4N/kg 一个在地面上 20kg 的物体,在距离地面 200km 的高度所受的重力 G=mg=20kg9.4N/kg=188N(4)5假如地球失去重力,物体不受地球的吸引,那么抛出去的物体不会落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