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初中化学盐化肥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年初中化学盐化肥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单选题 1、下列 4 个图像分别对应 4 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 B将一定量的 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C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向一定量 CuSO4和 K2SO4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 KOH 溶液 答案:B 解析:2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质量比是 8:1,图像能不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 A 错误;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减小而减小,将一定量的 60硝酸钾饱
2、和溶液冷却至室温,有硝酸钾析出,但溶剂的质量不变,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 B 正确;C、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铝强,镁完全所需的反应时间比铝反应时间短,根据镁、铝与足量的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Mg24+H2SO4=MgSO4+H22,2Al54+3H2SO4=Al2(SO4)3+3H26 可知,相同质量镁生成的氢气质量比铝少,图像能不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C 错误;D、向一定量的 CuSO4和 K2SO4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CuSO4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能不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 D 错误。故选 B。
3、小提示: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2、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分别加入少量 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 Na2CO3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 NaOH 固体和 NaCl 固体 C分别加入 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 MgCl2溶液和 Na2SO4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 K2SO4固体 答案:C 解
4、析:A、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镁与碳酸钠不反应,可以根据是否溶解,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不符合题意;3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以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钠固体,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均有白色沉淀产生,无法根据是否产生沉淀,鉴别 MgCl2溶液和 Na2SO4溶液,符合题意;D、熟石灰能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熟石灰与硫酸钾不反应,故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不符合题意。故选 C。3、工业用反
5、应2NaHCO3Na2CO4+H2O+CO2来制备纯碱,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A、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故符合题意;B、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故不符合题意;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彼此交换成分,且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 4、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4 A向 pH=12 的 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 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D分别向等质量
6、 Mg 和 Cu 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答案:B 解析:A、向 pH=12 的 Ca(OH)2溶液,显碱性,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但不能小于 7,故 A 不正确;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加,碳酸钙反应完全,气体的质量不变,故 B 正确;C、在 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溶液一直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C 不正确;D、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大,镁反应完全,氢气的质量不变,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会生成氢气,
7、故 D 不正确。故选 B。5、某同学总结的 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 A甲一定是碳酸盐 B反应为放热反应 C反应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也可以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因此甲不一定是碳酸盐,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反应是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现象明显,且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紫色石蕊试液遇
8、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可以使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需要加入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FeCl3 NaCl NaOH KCl BCuSO4 Ba(OH)2 HCl HNO3 CNa2SO4 BaCl2 Na2CO3 HNO3 DCa(OH)2 K2CO3 CaCl2 NaCl 6 答案:C 解析:A、四种溶液中 FeCl3溶液呈黄色,其他三种溶液呈无色。取三种无色溶液,分别加入 FeCl3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无沉淀生成的是 NaCl 和 KCl 溶液,但这两种溶液
9、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选项 A 不正确;B、四种溶液中 CuSO4溶液呈蓝色,其他三种溶液呈无色。取三种无色溶液,分别加入 CuSO4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 Ba(OH)2溶液(因为氢氧化钡和 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无沉淀生成的是 HCl 和HNO3溶液,但这两种溶液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选项 B 不正确;C、虽然 Na2SO4、BaCl2、Na2CO3、HNO3四种溶液都呈无色,但利用四种溶液之间的两两混合,就可鉴别出来。四种溶液中只有 Na2CO3溶液能跟 BaCl2溶液生成沉淀,跟 HN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和 Na2SO4溶液反应。根据现象分析,就可鉴别出四
10、种溶液,选项 C 正确;D、Ca(OH)2、K2CO3、CaCl2、NaCl 四种溶液都呈无色,利用四种溶液两两之间混合,能鉴别出 K2CO3溶液和 NaCl溶液,因为只有 K2CO3溶液能和 Ca(OH)2、CaCl2溶液都反应生成沉淀,NaCl 跟另外三种溶液都不反应,但Ca(OH)2、CaCl2溶液需要另加试剂才能鉴别出来,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C。小提示:利用组内物质,不加入其他试剂进行鉴别的实验,可以利用试剂本身的特殊性质如颜色首先鉴别出一种物质,然后利用该物质鉴别其他物质;如果组内物质没有特殊颜色,则可利用组内物质两两混合,根据现象分析得出结论。7、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
11、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粗盐 B溶解粗盐 7 C过滤粗盐水 D蒸干滤液 答案:C 解析: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 A 不正确;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溶解固体,故 B 不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 C 正确;D、蒸发操作应用蒸发皿进行完成,故 A 不正确。故选 C。8、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有 H+、Na+、Ba2+、Cl-、SO42-、CO32-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甲厂废水中的离子是()AH+、Na+、Ba2+BH+、
12、Ba2+、Cl-CNa+、SO42-、CO32-DH+、SO42-、CO32-答案:B 解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甲厂的废水中含有氢离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河道两旁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 H+、Na+、Ba2+、Cl、SO42、CO32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8 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则甲厂的废水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则乙厂中含有 CO32,碳酸根离子能与 Ba2+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则 Ba2+在甲厂中,Ba2+与 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13、,不能共存,则乙厂中含有 SO42,则甲厂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甲废水中的离子是 H+、Ba2+、Cl,故选 B。多选题 9、已知某无色溶液 X 是 NaOH 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 BaCl2溶液、Na2CO3溶液、NH4Cl 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 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无明显现象 产生沉淀 A溶液 X 一定是 NaOH 溶液 B溶液 X 一定是稀硫酸 C乙一定是 NH4Cl 溶液 D丙一定是 Na2CO3溶液 答案:
14、BC 解析: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产生沉淀,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稀硫酸和氯化铵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无色溶液 X 为稀硫酸,甲为碳酸钠,乙为氯化铵,丙为氯化钡。故选 BC。10、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氢氧化钙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C 检验生石灰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 分离硝酸钠与氯化钠
15、的混合物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蒸发 AABBCCDD 答案:AC 解析:9 A、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有的杂质碳酸钠,实质就是除去碳酸根离子,可利用碳酸钠溶液与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除杂方式正确,故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和氮气既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集气瓶中,木条都熄灭,无法鉴别两种气体,选项鉴别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若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就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溶液中冒出,因为是检验是否存在碳酸钙,不是鉴定存在碳酸钙,所以无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
16、的石灰水中,选项检验方法正确,故符合题意;D、硝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过滤、蒸发会得到硝酸钠,无法得到氯化钠,此方法适合于硝酸钠中除去氯化钠,选项分离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C。小提示:该题为除杂和鉴别的综合题,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检验或区别某物质时,一定要根据这些物质的特性或性质,且操作上要简便易行,现象明显,易于分辨。11、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某同学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你认
17、为正确的是 选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B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C 硝酸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D 氯化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AABBCCDD 答案:AD 解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10 A、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故 A 正确;B、酸性溶
18、液和中性溶液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可能是硫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故 B 不正确;C、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不能确定硫酸是否过量,故 C 不正确;D、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加入氯化铜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故 D正确。故选 AD。12、在下列物质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能生成有色沉淀的是(双选)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钡溶液 C硫酸铁溶液 D稀硫酸 答案:AC 解析:A:硫酸铜溶液滴加氢氧化钾溶液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A 正确。
19、B: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硝酸钡溶液滴加氢氧化钾溶液,不能反应。B 错。C:硫酸铁溶液滴加氢氧化钾溶液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C 正确。D: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生成硫酸钾和水。无明显现象。D 错。综上所述:选择 AC 小提示: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11 B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C向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无水硫酸铜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片 答案:BD 解析: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不溶于水,故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B、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C、向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水分被消耗,会有溶质析出,故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不符合题意;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片,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即:Fe+H2SO4FeSO4+H2,56 份的铁置换出 2 份的氢气,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故选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