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24卷第 4期2006年 8月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社科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SocialScience Edition)Vo.l 24?No.4Aug.2006收稿日期:2006?03?09浅论?麦田里的守望者 的艺术特色何?勇(江苏工业学院图书馆,江苏 常州 213164)摘要: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 ,是美国学界认为的!现代经典 之一。这部小说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章从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运用和情节处理等方面作了比较具体、深入的探讨,试图探寻该书的艺术特色,从而管窥它成功的秘密,亦希冀对青少年读者欣赏这部小说有所帮助。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现代经典;人物;语言;情节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06)04-0069-04?美国作家塞林格(J.D.Salinger)于 195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 ,被美国学界认为是!现代经典之一。这部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全书不过是主人公霍尔顿(HoldenCaulfield)在加州一家精神病院对他的精神分析医生所讲述的故事。在进医院之前,霍尔顿是一个 16岁的普通中学生,他厌恶道德沦丧、浑浊不堪的学校,考试只有英文及格,被潘西中学开除,在此之前,先后被几所学校开除。在离开潘西中学后,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难,只身在纽约游逛一天两夜,发现社会同样腐朽、丑恶。他苦闷、彷徨、放纵、失意,以至最后精神全面崩溃,被送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这部小说发表后,在美国文坛引起截然相反的两种褒贬评论:一种认为,青少年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增进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加强对丑恶现实的警觉,促使自己选择一条自重自爱的道路;另一种则认为霍尔顿言语粗俗,行为怪异,整日无所事事,沉湎于梦幻之中,这部小说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后一种评论意见导致此书一度被某些学校和图书馆列为禁书。然而小说的轰动效应未因此受到多少影响,该书不断再版,至今其总销售量逾千万册,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如今这部小说在美国受到史学家的重视,被美国青少年奉为!圣经。这部书既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又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何以会如此成功呢?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探寻其艺术特色,以期管窥它成功的秘密,同时也希望对青少年读者欣赏这部作品有所帮助。一、性格丰富的人物塑造人物形象塑造是小说创作的核心内容。一部小说是否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关键在于作者是否塑造了一个或几个血肉丰满、个性突出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塑造的主人公霍尔顿打动了美国青少年的心。小说一出版,就受到美国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生纷纷模仿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鸭舌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甚至在小说出版多年后,外国学者跟美国学生一谈到美国现代文学,学生们就会提到?麦田里的守望者 和霍尔顿。作为一个中学生,霍尔顿何以会有如此魅力呢?这是因为塞林格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既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又注意张扬人物性格的主导方面,并有机地把个性和共性结合起来。人的性格是由思想、感情、行为等因素组成的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复杂系统,性格的形成蕴含丰富复杂的人性和社会历史的内容。高尔基认为:人们是形形色色的,没有整个是黑的,也没有整个是白的,好的坏的在他们身上搅在一起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物质生产发展得很快,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空虚。20世纪 50年代初美国政府奉行杜鲁门主义和麦卡锡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国际上加剧冷战,国内镇压进步力量,有些人粉饰太平,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另有些人看不惯庸俗、虚伪的世道,想要反抗,却又缺乏光辉的理想,只能保持沉默,作消极的反抗。因此美国有的史家把美国上世纪的 50年代称为!静寂的五十年代 或!怯懦的五十年代,霍尔顿正是这一年代的代表人物。霍尔顿的同学们!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尽管霍尔顿厌倦这种生活方式,但近墨者黑,他也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如:抽烟、酗酒、不用功学习、满口粗话、爱和女孩子厮混,这些是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在他身上产生的影响。但是,这些坏习气不是霍尔顿性格的主导方面,他和他的兄弟、妹妹一样,生性善良、真诚。他关心纽约中央公园小湖里的野鸭到哪里去过冬,他随身带的钱用得所剩无几,却把十块钱捐给提募捐篮的修女。虽然爱和女孩子鬼混,但从未与她们越雷池一步,唯恐伤害他们。平生最大的心愿是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看护那些在麦田里玩耍的孩子,以免他们从麦田旁的悬崖边跌入深谷。他敢于承认自己胆小,有时会撒谎。他深恶人们虚伪,英美人初次见面,习惯上会说!见到你真高兴、!祝你好运,但他认为这种客套非常虚伪,对不喜欢的人就是不想说这种话。在他的叙述中,他常用!假模假式一词,在全书中共用了43次。为了对!假模假式 的成人世界表示抗议,他不断地重复!我的确 或!它确实 这样的句型,以强调他的话的真实性。真诚和善良是人的性格美的主要方面,拥有这样人物形象的作品,能给予读者美的享受,易为读者所接受和喜爱。?更为可贵的是,霍尔顿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愿同流合污,和许多青少年一样,在告别了童年世界即将进入成人世界的少年过渡期,他对遍布物质诱惑的社会生活感到苦闷、迷惘。青少年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在霍尔顿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因而霍尔顿的这种少年心态也会在青少年心中产生共鸣。性格是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的辩证统一。作者在作品中叙述霍尔顿做什么,怎样做,利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优势,花了许多笔墨去展示他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霍尔顿对他所处的时代、社会的种种看法,从而让一个立体、真实、可爱的霍尔顿出现在读者面前,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从此出现在美国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里。二、恰到好处的语言运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杰出的文学家在语言的运用上都有独到的造诣。塞林格对中学生生活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麦田里的守望者 借霍尔顿的口徐徐道来,语言生动活泼,朴实无华。这种鲜活的语言准确地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和精神风貌,让霍尔顿活灵活现。霍尔顿学习成绩不好,他不可能用典雅的语言叙述他在纽约一天两夜的生活历程和心理轨迹,在这一点上,塞林格与马克%吐温相比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马克%吐温在其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中,以哈克作为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但哈克这个十三岁的野孩子,未能把自己的叙述语言和口头语言有机地吻合起来。他的叙述语言比口语文雅,用了不少文绉绉的词,如:comm ence(开始),afterward(后来),considerable(相当的),等等。而霍尔顿的叙述语言与其口语却吻合得天衣无缝,所用的句式大多是简单句,很少有从句或带有分词作状语的句子;使用的词汇大多是生活气息浓厚的小词,尤其是单音节的万能词,如:take,do,get等;同时还用了许多口语中常用的模糊表达法,如:sort of(有几分),a big deal(重要的事),kill(使着迷),等等。口语体的使用不仅吻合霍尔顿的身份,而且弥合了叙述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疏离与隔膜。阅读此书的读者,会觉得霍尔顿就在身边讲故事,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霍尔顿的生活。言为心声,霍尔顿的语言,不仅合乎他的身份,而且是他性格的准确体现。霍尔顿鄙视流行的价值观念,对正统的美国文化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不想!上大学,坐办公室,挣大钱!买辆混帐的702006年第 4期凯迪拉克,这种心态在他大量使用的俚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俚语是一种非规范的语汇,常为亚文化群成员使用,有一定反文化色彩。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求新,又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是生产俚语的主力军之一。比如形容天气冷得要命,霍尔顿说的是:!freeze m y ass off 或者!it was coldas a w itch?s tea.t ass俚语意思是!屁股,teat的意思是!奶头。!废话 一词的英语对应词一般用 nonsense,但霍尔顿要用!crap或!horse m a?nure,!crap和!manure的俚语意思是!粪。在现代英语禁忌语中,占首位的是有关性的词汇,其次是排泄物的词汇,霍尔顿就是要把这些污言秽语呈给他所鄙视的虚伪社会,让那些假模假式的绅士淑女们瞠目结舌。在霍尔顿的口语中,他又一大量使用的俚语词是!o ld,他几乎将它加在所有人的姓名前,如:他称伪君子校长为!oldHass;电梯工对他敲诈勒索,拳打脚踢,霍尔顿恨不得对他连开 6枪,称电梯工!oldM aurice;霍尔顿同情又嫌恶的历史教师被称为!old Spencer;霍尔顿最最喜爱的妹妹被他称作!old Phoebe,甚至在一些表示物的名词前霍尔顿也加上个!old,如:m y o ld heart,her o ld ar m,等等。俚语的使用给整部作品增添了一种诙谐色彩,让读者常常忍俊不禁。除了大量使用俚语,霍尔顿还用了许多诅咒词。在整部作品中,他用!damn和!god da m(该死的)达 350次,用!hell(见鬼)达 238次。连他的妹妹都对他说:!别老是咒骂啦。这些诅咒语是他染上坏习惯的表现,但又反映了他坦诚的一面。恶劣的社会环境,追求物质刺激的生活方式让他感到压抑,心中有许多不满,讲粗话成了他发泄不满的方式。?麦田里的守望者 出版后,许多人责难霍尔顿粗话太多,呼吁把这部小说列为禁书,其实,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人们的语言是否文明,和书本没有必然的联系,讲脏话的人大多不爱看书。实质上,霍尔顿是那个时代青少年的代表人物,如果他谈吐文雅,就不成其为霍尔顿,当然更传达不出那个时代青少年的心声,而且塞林格并没有让霍尔顿说太难听的亵渎的话,因为这有悖于霍尔顿的善良品格。霍尔顿一次也没有使用过强烈的诅咒词!fuck,而且,当他在妹妹校园的墙上看见!fuckyou时,还极力想把它擦掉。霍尔顿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幽默风趣。霍尔顿是勤于思考的少年,能常常在生活中发现不和谐,还爱看幽默有趣的文学作品,他的语言流淌着幽默色彩。例如,霍尔顿说他的室友斯特拉德莱塔!半辈子的生活都是在照镜子、!像这一类事#有人头上挨了块石头什么的,总能让阿克莱笑得掉下裤子。说电影院里一个小孩母亲!心肠软得就跟狼差不离,等等。通观霍尔顿的幽默语言,带有夸张色彩的自嘲和他嘲是其幽默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塞林格对东方佛教颇有研究,他笔下的霍尔顿多少有一些超脱的性格、笑天下可笑之人的习惯。霍尔顿的这些自嘲和他嘲是他投向虚伪社会的匕首,发泄他对丑陋社会不满的方式。塞林格出色的语言运用使霍尔顿的形象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也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三、耐人寻味的情节处理?麦田里的守望者 风靡美国,靠的不是跌宕起伏的情节,整部作品也缺乏构成情节生动常用的巧合、误会、意外以及尖锐的矛盾冲突等。读者看到的只是一些生活细节,有点流水帐似的味道。英国现代小说家亨利%詹姆斯认为:一部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它的确试图反映生活。塞林格正是希望透过普通青少年的寻常生活去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表达他对那个时代和人的生活的独特发现和感受。霍尔顿的生活遭遇是青少年、成年人将要经历或经历过的,唯其如此,霍尔顿的处境才具有典型性。掩卷之后,读者不仅会牵挂霍尔顿的未来,还会思索如何改造被黑暗势力所统治的社会,帮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寻求一条光明的出路。寻常的生活细节经过塞林格审美主体的观察和选择后,同样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塞林格善于运用幽默技巧,制造不和谐,让主人公受点小罪。包围着霍尔顿的人和事充满着不和谐,丑态百出,令人捧腹。霍尔顿的老师斯宾塞先生在和霍尔顿会面时,身着睡衣,瘦骨嶙峋,还不停地用手挖鼻孔。霍尔顿的同校伙伴阿克莱从不刷牙,耳朵脏得要命,满脸生着粉刺,可他老是剔着自己的灰指甲。同室的斯特拉德莱塔外表总是挺不错,但私底下邋遢、肮脏,每天照镜子,弄发式,刮脸,可他71何勇:浅论?麦田里的守望者 的艺术特色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刮脸用的生锈剃刀像块烂铁,沾满了肥皂沫、胡子之类的脏东西,他从来不把它擦干净;他约霍尔顿的女友出去鬼混,差点要了霍尔顿的命。?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书通体呈现出丑的意象,使人感到当时的美国社会腐败,丑不可耐,原来心地纯洁善良的霍尔顿理应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处处受创。他想看书时,阿克莱故意把光线挡住,让霍尔顿半天都不能看下一个句子。霍尔顿烦闷之际答应拉皮条的电梯工同意叫来妓女鬼混,但在和妓女见面后,又兴致全无;虽然霍尔顿仍旧付了预先讲好的价钱,但妓女认为不够,把那个开电梯的叫来,揍了霍尔顿一顿。就连一直受霍尔顿敬重的安多里尼老师对霍尔顿似乎也有不轨的企图,让霍尔顿仓皇出逃。看到天真的霍尔顿遭受一个又一个罪,读者在同情他的同时,又觉得他受的这些罪有点好笑。其实,这种幽默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读者在笑后会感到阵阵悲伤袭来。这些可笑的人和事也抓住了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在轻松愉快、同情中听完了霍尔顿叙述的故事。塞林格独具匠心的人物塑造、语言运用和情节处理使?麦田里的守望者 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成为一部具有持久魅力的世界文学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 被介绍到国内后,也受到我国青少年读者的欢迎。一位大学老师曾在他的学校作过外国文学名著受欢迎情况调查,不少学生选这部小说为他们最喜爱的外国文学作品。因此,笔者认为,帮助青少年读者欣赏这部作品,汲取有益的养料,了解主人公所处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精神生活空虚贫乏的社会背景,避免受到小说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我国青少年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受到党、团和少先队组织的亲切关怀,如果能正确欣赏?麦田里的守望者 ,拿自己幸福的生活环境与小说主人公所处的资本主义的丑恶环境作对比,了解社会生活环境对人的性格、言行等产生的重要影响,确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反之,如果有个别青少年不能正确欣赏这部小说,不珍惜祖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盲目崇拜或模仿霍尔顿的思想、举止和言行,那自然是十分错误的了。参考文献 1 罗士平.精神病情结透视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3):26.2 潘丽,张碧竹.战后美国青少年的心理历程 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6(2):25.3 田佳.生存的困惑与抉择 J.四川大学学报,1994(2):48.4 塞林格 JD.麦田里的守望者 M.施咸荣,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6-179.5 张河川.?麦田里的守望者 的语言特色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1):38-39.6 Salinger JD.T he catcher in the ryeM/OL.cal?v m.7 罗士平.?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的反正统文化语言 J.外国文学评论,1994(1):55.8 李传芳.遁世作家笔下的叛逆少年 J.鹭江大学学报,1998(4):45.责任编辑:庄亚华722006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