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 题 人教版人教版 七年级七年级 第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执教 王冉 北京四中 课 标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教 学 目 标 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地图、分析考古图片,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概况,理解农耕产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迈进,学习识读历史图片、列表归纳的方法,提升分析历史资料、进行合理推理想象的能力,体会祖先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认同中华文化。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农业产生;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农耕文明逐步产生的进程和南北农耕特点。教 材 学 情 分 析
2、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讲述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偏重感性认识,可以较多利用考古图片和活动体验激发兴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基础的识图指导。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注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等)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讲授新课 介绍回顾上节课讲过的原始人采摘、采集维持生存,模拟品尝菜叶,引出神农氏、农业的产生。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出示河姆渡水稻图 教师介绍:中国是重要的农业发源地之一,教材引白虎通作为文献记录。
3、辅以考古发现佐证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出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学生活动体验,思考问题。学生理解二重证据法。识读历史地图。复习回顾 体验历史、理解农耕的产生。历史学方法的初步接触。点出考古的重要价值。识图能力、列河姆渡的农耕生活 介绍半坡农耕生活 介绍大汶口的农耕生活 介绍河姆渡遗址的位置、年代、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列表梳理。出示河姆渡骨耜、水牛头骨、磨制石器、稻穗纹敛口钵、猪纹黑陶盆图片,进一步认识河姆渡农业的发展。教师总结考古图片识读的简单方法。运用考古图片识读方法,探究分析河姆渡水井,认识干栏式房屋、母系氏族社会的家庭。对比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明,介绍处于黄河流域
4、的半坡文明位置、年代、环境。出示 6 组半坡遗存和遗物图片,由学生进行探究,提取历史信息,进行合理推论。教师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简单对比关键信息,看河姆渡和半坡文明的共性和差异。出示半坡村落遗址示意图,介绍半坡村落的构成。对比河姆渡和半坡,介绍大汶口文明的位置、年代。出示35 号墓葬图,引导学生认识私有制产生、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教师用图示,归纳总结农业产生基础上农耕文明的进步。列表法梳理知识。观察历史图片,理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和家畜饲养的发展。思考讨论、识读图片、学习历史分析方法。识图、对比认识。活动探究。对比思考。观察、思考,认识农耕文明在精神、制度层面上的进一步发展。表归纳法。学法指导。对比分析能力。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学法反馈练习。提升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