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年5月南京培训心得体会 袁佳怡 2017年5月13日,一趟南下的火车出发了,我和同行的十七名教师挤在小小的卧铺车厢,晃晃悠悠的谈天说地,偶尔看看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原本乏味的车程也变得飞快起来。直到我蓦然发觉窗外的景色已经从满眼黄沙转换到了绿树成荫,我知道,南京已经到了。此次我们一行人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是来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暨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和专家学者们将在为期四天的研讨会上交流并展示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心得和成果。这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教师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会议召开的第一天,莫砺锋教授的一场演讲就让我反思良多,获益匪浅。莫
2、砺锋教授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授,虽然他没有任教中学的经验。但是他针对唐宋诗歌的阅读与研究所发表的精彩演说既让我醍醐灌顶,也让我自惭形愧。莫教授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的匮乏,我呆呆的听着他引经据典,吟诵诗歌,其精彩程度不亚于中国诗词大会。而我却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诗句,可见我在语文专业素养方面的薄弱,这让我羞愧。莫教授指出,一个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而不是阅读者。阅读只是浅尝辄止,而研究则是钻到文本中去,去考量它的真伪性,可靠性以及真实性。语文研究必须要细致,一个语文教师也必须要学会对文本斤斤计较,这样才不会误人子弟。中国的诗词韵味往往就是藏在一
3、个字眼里面,所以,一丝都马虎不得。我们,连标点符号都要考究。这是我们的专业要求,也是我们的本分。我听后沉默良久,这一年来,我所做的远远不够啊。 于树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他所做的一场关于“读书比什么都重要的”演讲也在我的心中激起了惊涛骇浪。于老师讲到自己是在一次阴差阳错中下到初中去教学的,在此之前,他一直肩负着学校高考班语文的重担。接手了那一群脸上稚气未脱的七年级孩子们之后,于老师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他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在自己手中崭新的语文课本上勾画自己认为有必要学习或者自己看不懂的篇目,然后全班进行了汇总,最后敲定下来了不到十篇课文,其中包括社戏、济南的冬天、春。就这样
4、,厚厚的一本语文书被学生们压缩成了几篇文言文,几首诗,几副对联。于老师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讲完了这些内容。剩下的几个月干什么呢。看书。读整本的书,读大量的书。于老师给学生们制定了书单,先精读红岩、狼图腾等可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书,等成功入门后便开始阅读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长篇小说。一步一步把学生带入文学作品中去,带入真正的文本中去。孩子们的表现让他惊讶,原以为大多数学生读不下去,都不懂的平凡的世界孩子们两周就读完了,甚至意犹未尽,有的还读了两遍,三遍。于老师一直悬着的心也有点归位了,这证明他的方法有效果。但是,家长不乐意了,甚至写了联名信要求校长撤换他,说他是在误人子弟。可是就是这位家
5、长口中误人子弟的语文老师最后带出的语文中考成绩创下了新高。在中学生作文有“全线崩溃”之态的大环境下,他保住了孩子们的作文。于老师的做法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但是他的理念却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学生不读书却想写好作文,和蜜蜂不采花粉却想酿蜜一样荒唐,我们的孩子们胸无点墨又怎么在作文纸上挥洒淋漓呢。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本上多数节选的部分文本,这相对于浩瀚的文学海洋只是一滴水。学生是种子,大地是读书,课本是一滴水,课外阅读书汪洋大海。所以,孩子们一定要学会读书,读整本的书。老师也一样,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不去读书充实自己,如何成长。 除了精彩的讲座,来自全国各地语文教师呈现的说课,现场授课都百花齐放,让我目不暇接,赞叹不已。学如逆水行舟,此次学习为我教学的航船指引的方向,我愿一往无前。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