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外交政策驱动下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2897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外交政策驱动下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化外交政策驱动下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化外交政策驱动下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外交政策驱动下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曲梅吕文雯江竹君摘要德国海外学校是德国文化外交的重要抓手。与资本驱动下的英语国际学校发展情况不同,德国海外学校在一波三折的文化外交取向驱动下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变:19 世纪中期至二战结束,德国海外学校在国家主义取向影响下实现了宗教学校的世俗化转型,但又因国家主义取向丧失理性而沦为政府宣传德意志优越性的工具;二战结束后,德国海外学校受多元主义取向影响进入“去纳粹化”阶段,并产生了理想化的“相遇学校”;两德统一后,全球主义取向乘势兴起,在“学校:塑造未来的伙伴”倡议推动下,逐步构建起开放性的海外学校系统。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

2、虽然曲折,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以“国家主义理性化”为主线的文化外交政策工具,在政策认同感和政策环境的影响下,德国海外学校在办学模式上不断反思、创新,从偏执走向开放。以德国为鉴,海外中国国际学校在办学方向上可依托国际理解教育,探讨适合中国的新路径;在办学形式上,加强对海外教育需求和办学条件的调研,精准施策;在顶层设计上,整合现有海外教育力量,打破资源壁垒。关键词德国海外学校交国家主义多元主义全球主义作者简介曲梅,全球化智库(CCG)副研究员(北京10 0 0 0 4);吕文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 0 8 7 2);江竹君,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 0 8

3、7 5)。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9-58 9 6(2 0 2 3)0 3-0 0 54-17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人员流动的加速,一种高速发展的学校形式一国际学校(I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c h o o l)逐渐壮大成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学校:增长与影响(International Schools:G r o w t h a n d In f l u e n c e)中,将“所有采用非东道国(HostCountry)课程的学校”纳人国际学校的范围关于国际学校,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HAYDEN M,THOMPSON J.Internatio

4、nal schools:Growth and influenceRJ.Paris:UNESCO Intermational Institute fEducational Planning,2008:23.55文化外交政策驱动下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义。国人谈及国际学校,一般指在华各类全部或部分采用外国(如英国的ALevel、美国的AP)或国际(如IB)课程的学校。近年来,以迪拜中国学校为代表,全部或部分采用中国课程的海外学历型基础教育机构,即海外中国国际学校逐步建立。建设海外中国国际学校不仅是为了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海外教育需求,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与西方发达国

5、家相比,中国在建设海外国际学校方面起步较晚,在发展模式、路径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目前,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海外均有数量可观的国际学校。仅以英国为例,截至2020年6 月,已有6 0 0 0 多所英式海外国际学校。?特里斯坦邦内尔(TristanBunnell)基于英语国际学校的情况总结道,“国际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从理想模式向后理想模式的转型,学校的营利性和商业性色彩愈发浓厚。”但是,英语国际学校的转型主要与资本涌入英语留学市场有关,是一种受“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而国际学校的发展并非仅有这一种模式可以借鉴。德国在建设海外国际学校(德语为DeutscheAuslandsschulen或Schul

6、en imAusland,并未出现“国际”一词,因此以下采用“德国海外学校”这一说法)之初,就将其作为文化外交的主要抓手。对于这一点,不仅德国官方一再强调,有关德国文化外交的研究也曾提及。但是,既有文献局限于对德国海外学校在特定历史阶段发展情况的描述,或只将其作为分析德国文化外交政策时的例证之一,并未在德国文化外交背景下对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这一特殊的国际学校发展模式也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文化外交政策驱动下的德国海外学校是如何发展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经验或教训值得借鉴?本研究发现,德国的文化外交政策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方向性转变,而作为文化外交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德国

7、海外学校在文化外交政策取向变化的影响下,从发韧到纠偏,最终达成了质和量的飞跃。发:非理性国家主义支配下的转型德国海外学校在德国尚未建立时就已萌芽,最初由德意志海外侨民自发创建,但随着现有政策文件中也称作“海外中国学校”(参见教育部2 0 2 2 年工作要点)或“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参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 0 35)。COBIS.Teacher supply in British intermational schoolsR/OL.(2020-06)2021-07-15.htps:/ T.International schooling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8、Emerging issuesMJ.Bingley:Emerald Publishing,2019:38-39.Deutscher Bundestag.Eckpunkte zu den Deutschen Auslandsschulen-Bildungsbiographien fuir eine mit Deutschland vernetzteWeltR/OL 2021-08-31.https:/dserver.bundestag.de/btd/19/317/1931793.pdf:2.HERZNER D.A historical account of German schools abro

9、ad as providers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J.Transnational SocialReview,2018,8(2):139-154.王志强,王爱珊.德国对外文化政策视角下德语对外传播及其实践 .德国研究,2 0 14,2 9(4):9 4-111+12 8.郭原奇.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研究 D.山东大学,2 0 12.5603Jun2023比较教育学报JournalofComparativeEducation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德国海外学校作为文化外交的有力工具得到重视。在德国国家主义的文化外交政策走向非理性化的过程中,德国海外学校也褪去其最初的宗教色彩

10、,逐渐沦为宣传德国优越性和纳粹主义的工具。(一)走向非理性的国家主义取向德国文化外交政策萌芽于19 世纪中后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形成和初建时期,尤其是在普鲁士夺取法国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之时。法国本就是世界近代史上文化外交政策的发源地,普法战争的失败激发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给德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这也使得早就觉察到文化独特作用的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O t t o Ed u a r d Le o p o l d v o n Bi s ma r c k)更加坚定了将文化作为外交工具的决心。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之前曾经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为了促进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统一,国家主

11、义和与之相伴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国家重建中起到了团结一致的积极作用,也对德国的文化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国家主义一旦失去理性约束,就容易走向极端的国家崇拜和民族狂热。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德意志帝国这个“迟到的民族国家”不甘居于英法之后,亦加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并为此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国文化外交的特点是强调德意志文化的优越性,单向影响他国。并且,此时的德国并不认为德意志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外交领域时刻警惕西方对其进行文化侵略,与英、美等国展开文化竞争。纳粹时期,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文化外交愈发失去理性,带有明显的大国沙文主义、极端种族主义倾向,彻底

12、沦为官方纳粹文化的宣传工具。不过,在短暂的魏玛共和国(19 18 19 33年)时期,也曾出现过多元主义的曙光,主张文化外交由单向宣传转为双向交流。遗憾的是,由于国家权力还是掌握在纳粹的主要支持者一容克地主阶级手中,因此,多元主义取向在这一阶段只能是县花一现,但却为二战后德国文化外交政策调整埋下了伏笔。(二)从“宗教学校”交”到“宣传学校”德国海外学校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2 世纪,正处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郭原奇.德国文化外交政策的历史变迁 .国外理论动态,2 0 12(10):9 5-9 6.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密不可分,甚至可以相互替代(蔡拓.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一全球化时代的理论与价值选

13、择 .世界经济与政治,2 0 2 0(10):4-2 9+156)。曹兴从历史发展角度对二者关系做了梳理,指出欧洲民族主义兴起之时就面临着效忠于君主还是国家的两难境地。最开始,为了反对封建主义下的割据和基督教神权主义暴政,欧洲人将国家权力交给君主,但当统一的民族国家诞生,资产阶级获得国家权利后,国王就失去了权威。因此,欧洲民族国家的诞生表面上看是民族主义的胜利,实际上是国家主义的胜利。并且,这里的“国家”并非以血缘为纽带、由单一族群组成,而是以地域疆界为界限的多民族国家(曹兴.缘何走出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论一对西方传统民族国家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世界民族,2 0 17(6):2 2-2 3。本研

14、究关注的是德意志民族国家诞生后其文化外交和海外学校的发展情况,另为表述简洁,故在标题处用“国家主义”代替“民族主义”。蔡拓.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一全球化时代的理论与价值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 0 2 0(10):4-2 9+156.李伯杰,等.德国文化史 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 0 0 2:2 7 7.邢来顺,岳伟.联邦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发展和调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5,54(5):134-145.HERZNER D.A historical account of German schools abroad as providers of tr

15、ansnational education J.Transnational SocialReview,2018,8(2):143.57文化外交政策驱动下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9 6 2 18 0 6 年),现代意义上的“德国”尚不存在,学校为海外侨民私人所建,与“德国”的关系微乎其微。大约在19 世纪中期,又有一批德意志人因政治、宗教或经济原因移民海外,建立了殖民地。与早期移民不同,这些新侨民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希望能够在殖民地将德意志性(Deutschtum)和民族身份延续下去。同时,由于殖民地学校教育质量低,文盲率也高,因此建立了德意志学校,这也是现今德国海外学校的正式起源

16、。由于牧师是移民中为数不多有学问的人,因此早期的海外学校通常由他们参与建设,学校的宗教色彩比较浓厚。为了保持学校的德意志性,这些宗教学校起初不接收其他教派、民族或殖民地本土的学生,但有的学校迫于经济压力,开始接收能够支付高昂学费的外族学生(外族学生缴费额高于德意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宗教色彩也就逐渐转淡由此,德国海外学校自发进行了世俗化转型。1871年,普鲁士王国取得了普法战争的胜利,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开启了(民族)国家主义取向的文化外交策略,将德国海外学校作为重要工具。为了促进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18 8 7 年,德意志帝国外交部还设立了一项专门基金。此后,德国海外学校的民族特色和外

17、交潜力受到世人关注,并逐渐成为海外延续德意志(民族)国家主义认同感的机构。德国海外学校在帝国政府的推动下加速了世俗化的发展进程。1898年,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II)在走访奥斯曼帝国的德国学校时,意识到其在海外宣传德意志性和推动德国争取世界霸权方面的潜力,遂又追加了对德国海外学校的支持。这次除了支持已有的学校外,政府还建立了新学校来宣传德国的优越性,争夺世界霸权。这类由政府新建或接受政府资助的学校被称为“宣传学校(Pr o p a g a n d a s c h u l e)。与之前的宗教学校不同,宣传学校向殖民地学生放开,以求使当地社会(尤其是精英)加深德国印象。值得注意的

18、是,那些没有受到政府资助的私立学校也在宣传德国的优越性。整个德国海外学校体系就像当时德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充斥着沙文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思想。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国海外学校规模迅速增长。据史料记载,18 8 0 年仅有7 4所公、私立德国海外学校,而到19 14年,全球德国海外学校已增长至7 0 0 所,学生3.6 万人。5但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些民族国家认同感意识比较强的地方,德国学校会遇到更多麻烦。例如,19 2 5年,立陶宛颁布了一个维护本民族特性的法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当地德国学校无法教授德语课程,处境一直十分艰难。6HERZNER D.Kirchenmann

19、er als schulgrinder.die entstehung der deutscher auslandsschulen in spanien und die rolleevangelischer pastorenJ.Zeitschrift fur Religions-und Geistesgeschichte,2017,69(3):285-289.KUCHLER C.Deutsche visitenkarten in der welt.geschichte des auslandsschulwesens als instrument auswartiger kulturpolitik

20、.Geschichte in Wissenschaft und Unterricht,2016(5/6):267.同本页。HERZNER D.A historical account of German schools abroad as providers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JJ.Transnational SocialReview-A Social Work Journal,2018:143-144.同本页:143。5STOSSUN H.Geschichte des deutschen schulwesens in litauenJ.Annaberger

21、Annalen,2001(9):95.5803Jun2023比较教育学报JournalofComparativeEducation自19 33年起,纳粹党对德国海外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19 34年,新的外交部控制了教师的派遣,开除了犹太教师和使用法语书籍的教师,只聘用可信的、信仰纳粹主义的教师;学校要么自愿要么被迫采用纳粹课程;犹太学生也无法进人学校。由此,学校沦为纳粹德国的宣传工具,通过影响东道国上层社会子女,促使当地社会接纳纳粹价值观。二战开始后,德国海外学校的境遇变得十分复杂,在军事冲突地区,有的学校被迫关闭;而在中立地区还有新的学校建立,即使在19 45年初战争形势已基本明朗的时候,仍

22、有新的德国海外学校建校计划出现。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德国的战败,宣传学校这一独特的德国海外学校形式正式成为历史19世纪中期到二战结束,在国家主义取向的文化外交政策指导下,德国海外学校加速了世俗化道路,宗教性逐渐减弱,学校教育强调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虽然受到一些国家的抵制,但仍有极大的生存空间,有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认同感在海外的延续。随着国家主义理性约束的丧失,德国海外学校彻底沦为纳粹的单向宣传工具。纠偏:多元主义影响下的重生与没落二战结束后,曾经县花一现的多元主义理念得以回归,德国文化外交政策在其引领下逐渐走向正轨。在这一阶段,德国政府主动推动德国海外学校的去纳粹化进程,并创造性地设立了“相遇

23、学校”(Begegnungsschulen),强调平等地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一)再次觉醒的多元主义取向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德意志民族国际形象跌人谷底。战后初期,由于对外政治、军事活动受到盟国限制,对外文化活动成为德国改善形象,与法西斯划清界限,介绍德意志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WillyBrandt)正式宣布文化政策将成为继安全政策、经济政策之后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第三支柱。3自2 0 世纪7 0 年代开始,文化多元主义思想逐渐体现在一些西方移民国家的政策中,并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19 7 0 年1

24、2 月,联邦外交部正式发布对外文化政策指导纲领(Leitsatze fiurdieAuswartigeKulturpolitik,下文简称“19 7 0 纲领”),奠定了联邦德国文化外交政策多元主义取向的基调。该纲领倡导的多元主义取向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文化观的平等化,一改昔日以文化输出为主要手段的做法,重视文化间的开放、理解、交流与合作;二是文化外交的大众化,将文化载体从上层精英扩展至人民大众;三HERZNER D.A historical account of German schools abroad as providers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J.Tr

25、ansnational SocialReview-A Social Work Journal,2018:143-145.邢来顺,岳伟.联邦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发展和调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5,54(5):134-145.Zeit.Wer errichtet die saule kulturpolitik?EB/OL(1969-03-28)2020-12-21 htps:/www.zeit.de/1969/13/wer-errichtet-die-3saeule-kulturpolitik.李明明.试析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多元主义”1.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 0 0

26、5(11):57-6 1+6 6.59文化外交政策驱动下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是拓宽文化外交国家的范围,尤其是在“新东欧政策”(Neue Ostpolitik)指导下,改善对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文化的敌对状态。文化外交的多元主义取向体现了对异族文化的尊重和承认,有助于减少冲突,推动平等公正的世界秩序形成,因此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早期的“全球主义”思想。但是,文化多元主义又内含分裂倾向,过分强调多样性有可能会陷入激进的文化相对主义,不利于交流与对话,甚至导致非理性的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从其政策来看,这一时期联邦德国的文化外交仍带有明显的国家主义色彩。有学者总结道,联邦德国的文化外交政策是“

27、在自身不断变幻的世界中为联邦德国谋得作为一个文化国家的合法性;通过阐释其文化生活及日益增长的文化贡献来推广联邦德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并博得认可”。此外,尽管承认文化交流的平等原则,19 7 7 年,联邦政府强调在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来往时要进一步突出主动性。在多元主义影响下,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对话得到普遍认可,国家主义取向逐渐恢复理性。(二)“相遇学校”的的理想与现实二战后几个月内,很多德国海外学校倒闭,剩下的一些学校行事则十分谨慎,自发撇清与德国政府的政治关系。这些幸存的学校是德国海外侨民努力的结果,毕竟对于很多海外教师来说,学校是他们的收人来源、生活中心,也是文化交流和社交的场所。一些学

28、校与当地政府沟通,保证不会接受德国的政治和资金援助,才得以用新的名字或架构重新开学,提供德式教育,但无法发放德国大学人学证书。随着多元主义的种子再次萌发,德国深刻反省纳粹罪行,新政府开始主动推动德国海外学校的“去纳粹化”,但纳粹时期的教育影响短时间内在海外难以完全消除。在联邦德国成立的最初几年,纳粹时期雇佣的教师、信奉纳粹主义的家长、旧的学校架构和教学材料仍然能够产生影响,一直到2 0 世纪60年代,纳粹时期的课本仍然存在于一些学校。随着德国新政府的成立,一些海外学校主动与新的外交部门建立了联系,试图获取支持和资助。总的来说,战后二十年,德国海外学校数量较二战刚结束时还是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1

29、9 6 5年,德国海外学校有108所,容纳5万名学生。19 6 8 年,联邦德国外交部成立了一个下属机构一海外学校中央办事处(ZentralstellefuirAuslandsschulwesen,Zf A),专门负责德国海外学校的管理和文化理念引导?1邢来顺,岳伟.联邦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发展和调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5,54(5):134-145.李明明.试析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多元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 0 0 5(11):57-6 1+6 6.戴晓东.当代民族认同危机之反思一一以加拿大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 0 0 5(5):52-58+5.KLEI

30、NA.Kulturpolitik,eineeinfuhrungM/邢来顺,岳伟.联邦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发展和调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5,54(5):134-145.?Deutscher Bundestag.Stellungnahme der bundesregierung zu dem bericht der enquete-kommission auswartige kulturpolitik desdeutschen bundestagesR/OL(1977-09-23)2022-08-08.https:/dserver.bundestag.de/btd/08/

31、009/0800927.pdf:17.KUCHLER C.Deutsche visitenkarten in der welt.Geschichte des auslandsschulwesens als instrument auswartigerkulturpolitikJ.Geschichte in Wissenschaft und Unterricht,2016(5/6):271.HERZNER D.A historical account of German schools abroad as providers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J.Transna

32、tional SocialReview-A Social Work Journal,2018:1-16.6003Jun2023比较教育学报Journal of ComparativeEducation伴随着“19 7 0 纲领”的颁布,为了促进德国学生和东道国学生的交流,“相遇学校”出现了,其设计理念与“19 7 0 纲领”所倡导的多元主义取向一脉相承,尤其是文化观的平等化和文化外交的大众化。首先,“相遇学校”的目的是帮助不同国家融合得更紧密,而非像以前那样只是为德国作宣传。因此,德国学生和东道国学生要在一个班里学习彼此的文化,学生能够获得双语学历,毕业后既可以在德国,也可以在东道国继续深造。

33、其次,与“宣传学校”不同,“相遇学校”要向来自低社会阶层的人们开放,通过给予补助金或降低费用的方式,吸引不同背景且天资聪颖的学生人学。“相遇学校”的理念十分美好,在实践中却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多元主义的“相遇学校”内含分裂和竞争,国家主义文化外交取向的影响依然坚挺,德国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例如,西班牙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省的学生本来在中小学阶段都可以选择双语教育,但德国政府主张只有通过考试的西班牙学生才能在中学阶段接受双语教育,如此一来,一些西班牙家长就无法再送孩子去德国学校,而当地德国学校也会流失一部分生源。因此,当地德国学校拒绝了德国政府的要求,对此,ZfA立即做出回应,宣布将召回派

34、遣的教师并取消给予的资助。第二,理想中的文化“相遇”会受到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难以落地:一是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招收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学生,例如,东京有一所德国学校只能容纳40 0 人,因此,学校倾向于先招收德国学生,导致日本或其他国家的学生无法就读这所学校,也就难以贯彻“相遇”的理念;二是即使不同国家的学生能够在一起上课,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们通常还是待在自己的文化圈里,无法充分交流,只能“有限相遇”;三是由于海外学校运转需要大量经费,因此学费普遍较高(约50 0 6 0 0 欧元),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国家,“相遇学校”变成了贵族学校,与最初吸纳低社会阶层人才的愿望相左。在多元主义文化外交取向的影响

35、下,德国海外学校开启了“去纳粹化”的过程,并将主张文化平等交流与融合的“相遇学校”作为改革理想。想。“相遇学校”的诞生体现出非理性国家主义文化外交取向得到扭转。不过,多元主义文化外交取向在“相遇学校”的落地却遭遇了现实的教育问题。在“相遇学校”成立15年后,ZfA承认最初的想法是失败的。到2 0 世纪8 0 年代末,只有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和东亚的几所“相遇学校”延续着最初的设计,其他“相遇学校”要么对最初的模式进行修改,要么就创造了新的模式。HERZNER D.A historical account of German schools abroad as providers of transn

36、ational educationJ.Transnational SocialReview-ASocial WorkJournal,2018:147-148.同本页:148。GUNTHER S.Viele Lebenswelten,eine Schule?Die Deutsche Schule Tokyo Yokohama 1904-1991J.Geschichte inWissenschaft und Unterricht,2016,5(6):301.FRANK C G.Schulreformen an deutschen auslandschulen.Dargestellt an der

37、einfihrung der neuen sekundarstufe an derdeutschen schule lissabonM.Saarbricken:Breitenbach,1995:349.CORNELIBEN H J.Geschichte an deutschen Auslandsschulen unterrichten-Was ist anders?J.Geschichte in Wissenschaft undUnterricht,2016(5/6):305.同本页:149。61文化外交政策驱动下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三、飞跃:全球主义加持下的系统性建设进人2 1

38、世纪后,德国对于全球事务更加积极,文化外交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全球主义倾向。为了支撑德国文化外交的全球扩张,德国海外学校需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由此产生了更为丰富的海外学校类型,德国政府也顺势而为,将各类学校加以整合,以系统性建设促进新时期文化外交愿景的实现乘势兴起的全球主义取向早期的所谓“全球主义”实际上是以国际机制为轴心的国际主义,着眼点还是国家间的关系,而非人类整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主义才开始真正突破主权国家界限,重视人类整体的作用。19 8 0 年,联邦德国前任总理维利勃兰特提出,“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实现一个建立在契约而不是地位、协商一致而不是强制基础上的全球社会”。22000

39、年6 月发布的新世纪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对外文化政策:2 0 0 0 年理念(AuswartigeKulturpolitik:Konzeption2000)中仍鲜明地提出将继续奉行多元主义的文化外交政策。但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德国在全球事务上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愈发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承担更大责任”(突出表现在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一政策上)外交重点开始以欧洲为基底,进一步向全球范围扩延,以实现其国家利益,加强国际关系的全球性和德国外交政策的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人权和民主成为德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2 0 11年,德国发布了全球化时代的对外文化教育方案:赢得伙伴、传

40、播价值、维护利益(AuswairtigeKultur-undBildungspolitik in Zeiten der Globalisierung:Partner Gewinnen,Werte Vermitteln,InteressenVertreten,以下简称“2 0 11文件”)。该文件指出,“对德国而言,重要的是保障在世界的影响力,并有责任地共同建构全球化通过教育、沟通和对话方式,借助基于相互尊重文化的伙伴准则,我们就能直接接触到目的国百姓,使之认同和接受我们的国家,接受我们的价值和理念。”与此同时,文件又特别强调全球化和文化多元主义的发展为德国对外文化和教育政策带来了新的机遇,德国

41、要重视文化交流,特别是加强与伊斯兰世界的对话,这种文化外交政策的双面取向一直延续至今。在2 0 2 0 年发布的联邦政府关于2020年对外文化和教育政策的报告(Bericht der Bundesregierungzur AuswairtigenKultur-undBildungspolitikfurdasJahr2020)中,一方面,传播价值观依然是主要目的之一,强调蔡拓.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2 0 0 0(3):16-2 7+2 0 3.勃兰特.争取世界的生存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 8 1:10.Deutscher Bundestag.Auswartige kul

42、turpolitik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konzeptionelle grundlagen und institutionelleentwicklung seit 1945R/OL.(2003-12-22)2022-03-03.https:/www.bundestag.de/resource/blob/194114/053b813a91d89a29fa5c2f4ba85c50ae/ausw_rtige_kulturpolitik-data.pdf:28-34.顾俊礼.德国(第二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15:450.王志强,王

43、爱珊.德国对外文化政策视角下德语对外传播及其实践.德国研究,2 0 14(4):9 9.Auswartige Kultur-und bildungspolitik 2010/2011R/OL.(2010-11-20)2022-07-14.https:/www.nck.pl/upload/attachments/302496/polityka_zagraniczna_niemiec_w_sferze_kultury_iksztacenia_20102011_copy1.pdf:11.6203Jun2023比较教育学报Journalof Comparative Education“宣传我们的国家”

44、“传达德国社会的多样性、我们的观点以及外交政策目标”“传达德国的真实形象、客观事实和外交政策优先事项”等;另一方面,又提到了要“通过文化和教育的国际交流促进相互理解”“与其他社会进行真正的交流”。由此可见,德国文化外交尽管在多元主义取向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全球主义取向,但国家主义取向历久弥坚。以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2 0 11文件”为例,仅从文件名称就能看出德国文化外交政策并非以全球主义为起点和轴心,即在全球的、人类的站位上促进文化交流,而是以德国为中心和起点,鲜明地体现了国家主义的轴心性和首要性,只是在全球主义的规约下,德国的文化外交政策仍旧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理性,在手段上重视对目的国的尊重

45、、沟通和对话。(二)“塑造未来的伙伴倡议中的海外学校海外学校作为德国文化外交的核心,当文化外交重点向全球进一步扩张时,海外学校也会紧随其后。不过,全球布局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而从经济层面来看,两德统一后虽然迎来了两年短暂的繁荣,但随即便落十余年的萧条期。因此在这一时期,联邦政府不得不减少对海外学校的资助。据统计,19 9 9 年联邦政府对海外学校的拔款数额为1.95亿欧元,而2 0 0 6 年仅为1.7 2 亿欧元。在资助缩减的同时,德国海外学校还受到所在国不同的通货膨胀程度的影响,呈现不同程度的收入缺口。总体上,这一时期德国海外学校收人缺口很大。运营资金和教职员工的补助金大幅减少后,许多学

46、校都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问题,为了能够继续办学,学校不得不采取提高学费、降低运营和人员成本等一系列无奈的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调整,德国经济终于在2 0 0 6 年时迎来曙光,提高国际学校资助额度被迅速提上日程。在2 0 0 7 年的预算中,外交部申请了1.8 0 2 亿欧元的学校基金,并申请了10 8 0 万欧元用于德国海外学校建设,还承诺将加大力度向专业赞助商筹集资金或通过吸引社会捐赠的方式募集资金。在内部努力和外部诉求的共同作用下,2 0 0 8 年2 月,由德国时任联邦外交部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Steinmeier)提出的“学校:塑造未来的伙伴”(Sc h u

47、 l e n:Pa r t n e r d e r Zu k u n f t,PA SCH)倡议正式启动。PASCH倡议将现有的相遇学校、2000年左右兴起的语言文凭学校(Sprachdiplomschule,即下文中的DSD)等多种形式的学校联合起来,打造了一个类型丰富多样的全球德语学校系统,希望通过PASCH激发年轻人对现代德国和德语的持续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在亚洲、近东和中东以及中欧和东欧Auswatiges Amt.Bericht der bundesregierung zur auswartigen kultur-und bildungspolitik fir das jahr 202

48、0R/OL.(2021-05-27)2022-07-26.https:/www.auswaertiges-amt.de/blob/2460126/f65c6be22ce7974082d6cd01f555cbe8/akbp-bericht2020-data.pdf:8.Deutscher Bundestag.Zur situation und entwicklung der deutschen schulen im auslandR/OL.(2006-05-29)2021-09-02.https:/dserver.bundestag.de/btd/16/016/1601624.pdf:1.刘兴华

49、.从德国赤字超标看欧盟财政约束规则面临的挑战.德国研究,2 0 10,2 5(4):44-50+7 9.同本页:5。KUCHLER C.Deutsche visitenkarten in der welt.geschichte des auslandsschulwesens als instrument auswartiger kulturpolitikJ.Geschichte in Wissenschaft und Unterricht,2016(5/6):270.63文化外交政策驱动下德国海外学校的发展历程、特征与启示等重点地区;扩大合作学校规模,进一步巩固德语作为外语在他国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德国建立活跃和长期的联系,鼓励学校及其师生公开交流思想,并与德国学校合作。德国海外学校作为文化外交的载体,得到了格外重视。在PASCH倡议提出后发布的德国对外文化和教育政策系列报告(以下简称“X年报告”)中,能够很容易发现德国希望通过PASCH践行国家主义文化外交取向的印记。例如,2 0 10 一2 0 11年报告指出“有了PASCH,联邦外交部就有了一个创新和有效的外交政策工具”“从中长期来看,我们正在利用PASCH来加强德国在商业、高等教育和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合作学校的毕业生中,德国公司的当地分支机构可以找到受过良好教育、熟悉德国语言和文化的年轻人,以及合格的员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