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诗歌的史料价值与教学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2391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诗歌的史料价值与教学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诗歌的史料价值与教学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诗歌的史料价值与教学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研究/探素学科教研YANJIU TANSUO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诗歌的史料价值与教学路径鸡西实验中学吴华军刘佳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诗歌在高中历史教学体系下发生了重要变化:统编版历史教材对于诗歌相关历史知识的介绍明显增多,且呈现“重古略近”的特征,旨在强化学生民族与国家认同的同时,帮助其重新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特征,进而达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诗歌作为一种史料应用于历史教学已从自发走到了自觉,因此历史教学对诗歌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与诗歌相关之必备知识的基础上,依托“史料(诗歌)一史料属性一分析史料(诗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一一总结史料价值”这一路径,变教材为学材,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

2、。关键词:高中历史;诗歌教学;史料价值;教学路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2 0 2 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如何创设具有真实问题的教学情境,进而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学界前辈、教育同仁提出了“立足中学历史教材,设计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简单情境和复杂情境引导中学教学 的教学建议。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诗歌史料的重要性盖诗为用,犹史也。史言一代之事,直而无隐;诗系一代之政,婉而微章。“诗史”一说虽在中国古代存有争议,但伴随着现代学科体系在中国的建立,古人对诗歌的定位使诗歌很快成为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 2。陈寅恪诗史互证”的治史理

3、论及其代表作元白诗笔证稿柳如是别传可谓该领域内的典范。受此影响,学界和广大一线历史教师也开始探讨将诗歌引人历史教学。如鲍鹤年谈诗歌民谣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一文中就公开提倡在历史教学中引用诗歌、民谣和一些文学作品。此后,学界对这一话题的探讨呈现持续关注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文学与史学的关系、国家教育思想与中学历史教学等理论视角来论证将诗歌引人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二是通过具体案例来论证诗歌引入中学历史教学的可行性;三是强调将诗歌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策略以及需要规避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将诗歌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新课标与统编版历史教材也十分鼓励师生借助诗歌史

4、料来探究历史。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 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中“史料阅读”部分,除引用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班固汉书主父偃传等常规史料外,还引用了李白古风其三一诗来表示对秦始皇统一与秦制的肯定;第1 1 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中“史料阅读”部分直接引用苏轼石炭一诗论证北宋时煤的使用状况;第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中“学习拓展”部分则更进一步,要求学生“选读杜甫作品中与当时历史现70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1|2 0 2 3.9学科教研研究/探索YANJIU TANSUO实有关的诗篇,体会其史料价值。”新课标附录2 推荐的一个典型教学设计中,也引用了李白少年行与元法曲二诗作为史

5、料来供师生研读。易言之,诗歌作为一种史料应用于历史教学已从部分一线教师的“自发 走向了“自觉”。“诗史互证”的治史方法更是成为涵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桥梁。二、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与诗歌相关的历史知识诗歌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是作为一种历史知识呈现在中学生面前的。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且世界各民族所共有的文学体裁,其脉络流变史既是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亦是文化史所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统编版历史必修、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叙述了大量的诗歌历史知识(见表1)。表1 统编版历史教材中关于诗歌相关历史知识汇总表内容诗经、楚辞:离骚天问汉赋、乐府诗、民间五言诗:上林赋江南中国史行行重行行建安文学、田园诗、南北朝民歌

6、、唐诗宋词、元曲吉尔伽美什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吉尔伽美什,古埃及宗教诗、爱情诗世界史荷马史诗,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骑士文学(抒情诗、叙事诗罗兰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四吠陀”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万叶集教材章节中外历史纲要(上)“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中外历史纲要(上)“西汉与东汉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中外历史纲要(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上)“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下)“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化交流与传播“古代西亚、非洲文化”文化交流与传播“欧洲文化的形成”文化交流与传播“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7、依据统编版历史教材中关于诗歌相关历史知识汇总表可知:涉及诗歌相关历史知识的教材主要集中于统编版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与选择性必修文化交流与传播三本教材之中。其中,中国古代诗歌相关知识集中于以介绍中国历史为主的中外历史纲要(上),其他文明的诗歌相关知识则集中于中外历史纲要(下)、文化交流与传播两本教材。统编版教材的这一编写方式,实际上放弃了旧教材对诗歌知识的专题式的文学史书写方式。对诗歌相关历史知识的介绍之内容上,呈现出“重古略近”的特征。与岳麓版等高中历史教材相比,统编版教材侧重于对世界古代各主要文明(包括中国古代文明)相关诗歌知识的介绍。至于世界主要近现代文明的诗歌知识,仅介绍文艺复

8、兴时期的重要诗人及其代表作。统编版教材中关于诗歌相关历史知识的介绍明显增多。与岳麓版历史教材相比,虽然统编版教材略去了1 9 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的相关内容,但增加了大量世界各主要古代文明(包括中古时))的相关诗歌知识。在对中国古代诗歌脉络沿革史的介绍过程中,也增补了汉代五言诗、建安文学与南北朝民歌等新内容。概言之,统编版教材对诗歌相关知识的上述处理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摆脱“西方中心论”的叙史模式,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特征,也在客观上强化了学生的民族认同,进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2023.91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丨7 1研究/探素学科教研YANJIU TANSUO三、运用诗歌涵

9、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统编版历史教材中关于诗歌的必备知识,借此助其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以及世界文明的多元特征,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将教材转变为学材,将教材中与诗歌有关的必备知识转化为史料,对此,可以通过“史料(诗歌)一一史料属性分析史料(诗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总结史料价值”这一实践路径,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推动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是选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 2 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的第一子目,相关内容属于本课的教学重点。学情方面,高二学生经过高一学年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初步建构了中外

10、历史相关知识框架,但本课知识学生了解不多,且涉及的政治学词汇较多,对本课的学习仍存有一定的困难。基于这一学情,对本子目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1)通过思维导图、时间轴等方式,并能够借用特定的时间术语来概括、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英、法)的形成过程(时空观念水平3);(2)通过对马赛曲等史料的分析,了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唯物史观水平3 和4、史料实证水平3、历史解释水平2)。可以设计如下具体教学活动:教师活动:播放马赛曲及歌词(略),简单介绍马赛曲的创作背景。设问1:马赛曲属于什么史料?(参考:文献史料)设问2:阅读马赛曲歌词,概括表达的思想内涵。(参考:否认君主,“法兰西

11、人”“自由”“祖国”等词汇反映了法国民族国家形态的最终形成。)设问3:指出马赛曲的史料价值。(参考:马赛曲是法国的重要文化符号,是研究法国民族国际演变史的重要文献史料。)设计理由:国歌的出现是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教材在介绍相关知识的同时,在正文部分以外附录了“马赛曲曲谱”相关内容。基于此,教师选择以马赛曲歌词72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 0 2 3.9内容展开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马赛曲的史料价值,实现对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的涵养。在探究将诗歌应用于素养导向下的历史教学的尝试时,并不止上述这一案例,如在讲述清代“文字狱”时,就以清人徐骏“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12、等诗句来印证文字狱的残酷(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讲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时,可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唐璜为史料展开教学(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 1 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中,可以白居易卖炭翁为核心史料,对课程展开教学设计(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具体的教学模式基本与上述两个教学案例一致。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诗歌的史料价值,还间接涵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其他核心素养。教师在创设真实问题的教学情境时,须强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价值立场是开放性与独立性、历史性与现代性、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无产阶级价值立场的辩证性使得无产阶级能以最公正的态度评判以往一切阶级,给以往一切阶级以恰当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定位。正确运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诗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涵养。参考文献:1钱伯城.全明文(第2 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751.2】周兴泰.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的“诗史”说.贵州社会科学,2 0 2 0(5).3】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2 0 2 0年修订)解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2 0:4 6.4】王学典,牛方玉.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阶级观点问题研究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9:1 4.编辑/王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