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23748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一、从几个调查谈起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1、知心姐姐杂志最新完成了一项“父母与孩子沟通现状”的调查,在问及“您最满意自己孩子哪一点”时,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吉林、云南、四川、福建、河北、河南、广东、贵州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04名父母回答了这一问题,显示了大多数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1904名中小学生家长给出的48种答案中,其中,满意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刻苦认真”、“自觉主动学习”的家长占38.32%,满意自己的孩子诚实、真诚、守信、拾金不昧的家长占15.6%;满意自己的孩子“勤快、做家务”的

2、家长占到12.34%;满意自己的孩子“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的家长占到11.08%。而满意自己的孩子“有创造力、想象力丰富”的家长占2.68%,排在第18位;满意孩子“有思想、有主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家长占1.21%,排在第20位;满意自己的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家长的比例只有1.05%,排在第30位;而看重孩子“能与人合作”的家长在调查中仅有4人,排名倒数第三。2、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少工委对该省129个县市区的未成年人进行的调查。父母在回答 “您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的问题时,比例最高的是“学到知识”占80.6%,其次才是“良好行为习惯”,占43.9%,身体健康占37

3、.3%。 同时,调查问卷问及“您认为好孩子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家长的回答前3项依次为“学习成绩好”占50%;“道德品质好”占36.2%;“身体好”占27.8%。有近一半的家长要求孩子进入高一级的重点学校。这表明,父母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 3、沈阳市2002年以中小学生父母为对象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调查,在对孩子最不满意的一栏统计中,选择孩子学习成绩未达到全班最优的父母占到46%,而选择孩子说谎只占到34.5%。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爱学习、诚实守信以及听话是绝大多数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好孩子”的标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而作为“现代人”应该所具备的素质没有在家长的观念中成为普

4、遍认识。美国的人才学家英格尔斯在20世纪60年代对6000人做了一项“现代人”素质研究的调查,这项调查表明“现代人”素质体现在4大方面:第一、求新。接受新东西、探索新领域;第二、参与社会事务,表现出社会责任感; 第三、个人效能感和自信心强;第四、思想上独立自主,不迷信传统和习俗。 这个调查距今虽然已有30多年,但一直被各国人才学研究者视为权威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素质又有了一些新的标准,比如合作意识等等。 好孩子的标准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反映了家长的人才观,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即儿童观)。下面我先介绍一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认识。二、现代社会的人才观(一)国际上对人才的认

5、识1、对于人才的标准:松下这样认为:不念初衷而虚心好学的人,不墨守成规而常有新观念的人,爱护公司和公司成为一体的人,不自私而能为团体着想的人,有自主经营能力的人,随时随地都有热忱的人,能得体支使上司的人,能忠于职守的人,有气概担当公司重任的人。 2、宝洁公司对人才的七个标准:强烈的进取心克服困难,完成工作。宝洁人都具有极强的主动性,坚韧不拔,独立自主地以极大的热情做好自己的工作。卓越的领导才能领导及激励别人。宝洁人与同事有良好的工作关系,并努力帮助部属发挥他们的潜力。较强的表达交流能力简明而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别人具有影响力的同时,宝洁人也善于以客观开放的态度吸取别人的建议、反馈。较

6、强的分析能力全面思考工作中的问题,并得出合理的结论。因为宝洁人具有较高的才智,他们能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及时作出反应。创造性发现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方法、及达到某个目标的最佳途径。我们经常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只有更富有创造性地工作、只在向一些基本的假设、传统的观念提出挑战,才能驾驭它。优秀的合作精神成功地领导一个集体以取得最佳成果。宝洁人懂得如何激发热情从而在工作中最好地发挥个人及集体的作用。正直的人格按照宝洁的“公司信条”来工作。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都努力遵循诚实和正直的原则。3、一项对进驻上海的全球五百强企业进行的调查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这些公司的人才标准简单地说有三个:知识、能力和业绩,

7、而能力和业绩则是最重要的。(二)我国对人才的界定长期以来,我国对人才的认定是按照1982年提出的标准,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按照这种“学历职称”的人才标准观,大量有才之士因为没有学历和职称而被置于人才“大门”之外。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被人为分割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这是旧人才观的突出表现。在一些人眼里,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技工、熟练的劳动者不是人才,具有一技之长但没有学历和职称的人也不是人才,而没有能力和业绩但有学历和职称的人却被看作是人才。许多单位为管理技术人员提供很好的待遇,却忽视同样做出贡献的高级技工。实际上,高级技工严重紧缺,已成为近年来我国人才结构的一大“

8、弊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于2003年12月20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提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这一决定反映时代精神,突破了旧的人才标准观,确立了新的人才标准观,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这种“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标准观,突破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实现了由注重人才的外在名分到注重其深层本质的思维方式的变化,突出了“能力和业绩”在人才标准中所具有的核心地位,也意味着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

9、极贡献,人人都能成才。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突出能力因素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本质上是要把每一个人站在平等竞争的平台,它强调人的社会地位是靠人自身的后天努力奋斗和能力业绩确立的,而不是靠既定的外在因素和非能力因素(血统、出身、人情、“关系”、特权、资历和身份)确立的;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靠能力参与竞争,越来越倡导人要凭其能力和业绩立足,实现其价值,确立其地位。从国际上人才的标准到我国对人才标准的新认识,实际上就是想让家长们心中有一个观念,那就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多元化、个性化,我们的国家正朝着现代化的社会迈进,因此,我们的国家也会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好的发

10、展机会。 三、现代社会的儿童观以上谈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每位家长必须对儿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儿童观。家长的儿童观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应该说,我们不少家长对儿童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以至于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一些偏差。因此,每一位家长应对孩子有这样的认识:1、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潜能。也许我们在座的家长都听说过智商这个概念。生活当中,总会表现有的人比较聪明,有的人不是特别聪明,有的人解决问题特别快,有的人解决问题很困难,这个现象我想我们大家都知道。最早在1905年,法国人比纳最先研究出一个量表,这个量表我国也已经修订了。拿这个量表去测验,比如一岁、两岁、三岁、四岁,按照这个年龄去测

11、验,看他的智商有多高。一直到现在,这个IQ的智商量表还在作为一种参考,是衡量一个人聪明跟能干的标准之一。随后又出现了韦氏量表,现在用得也比较多的,我们国家华东师大的老师也修订为我们国家用的一种量表。通过这些智商测验项目,我们得到一个正态分布曲线,结果发现智商在71到130的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76%,称为正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的称为弱智儿童,约占2%;智商在131以上的称为超常儿童,约占2%;智商在140以上的就是神童和天才。智商的理论出来以后,一百多年来到现在为止,大家还是用这个来测验,但是现实里头又碰到这个问题,有些人智商很高,甚至于到了130、140,但是在工作岗位上没什么成就,甚至于有

12、的人智商不低,不但没有成才,反而破坏了社会。今天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能干,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比自己更幸福,那么人的成功,孩子们的幸福生活靠什么?当然靠他的成功。那么人的成功难道就是智商决定的吗?难道智商高就成功,弱智的就是不成功,连中学都不能考吗?是这样吗?现实又告诉我们,不是。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案例,从这个案例大家可以受到一些启示。有个孩子叫冯聪,他现在已经18岁了,目前在北京走读大学,心理学系里的学生。14年以前,这个18岁的少年,他在2岁的时候曾经是一个高度脑瘫,就是三个手指头都不能分开了的,头歪着,高度脑瘫,比弱智还厉害的一个两岁小孩,他的妈妈抱他到中央音乐学院

13、的附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俞惠耕校长看了母亲一双非常深切的眼神,看了这个孩子,就把这个孩子收下了,收下了以后,训练他拉小提琴。经过14年的训练,这个高度脑瘫的冯聪,不但小提琴拉得很好,而且考上了大学,现在就在心理系里头学习。俞校长是根据什么理论做这件事的呢?这就是“多元智慧理论”,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这个理论。俞校长跟与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是好朋友。俞校长感到多元智慧理论挺有道理的。于是在教育实际中运用了这个理论,培养了冯聪这个孩子。多元智慧,顾名思义,人的智慧是多方面的。它是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1983年提出的。他这个理论对一百年来IQ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对教育界影响非常大。加德纳这个教授

14、原来是搞脑神经的,搞医生的,也搞过很多临床,也学过哲学,他的底蕴很深的。因此他提出来的多元智慧在大脑皮层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定位,也就是说是比较科学的。那么他提出来的多元智慧,一般大家认同的有八种智慧。他目前提出了八种智慧:第一种音乐智慧,也就是说某些人对音乐的音色、音调节奏反应特别地敏感。 第二种智慧就是说是身体运动智慧,也就是说他的大肌肉,小肌肉各方面活动的协调能力特别好,那么像这样一种智慧比较好的人,一般搞运动,搞建筑,搞设计比较好的,比较适合做这些工作。 第三种智慧是数学逻辑智慧。那么这种智慧比较好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概括分析推理这些能力比较好,像这样智慧比较好的人,他搞理工、搞数学搞这些东

15、西比较合适。 第四种智慧是言语智慧。言语智慧也就是说对符号、语言、文字这种表达能力比较强。这种智慧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口头语言,一种是书面语言。有的人口头语言特别棒,我们有的孩子讲故事生动极了,叫他把讲的东西写一写,文理不通,标点符号都不会用。有的人写作文特别棒,特别好,叫他把写的东西讲一讲,嗑嗑巴巴讲不清楚,这是两个极端的人,是有的。那么大部分人应该说口头语言不错,书面语言可能也不错。为什么呢?因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大脑半球是不同的部位,所以有的人口头语言比较好,有的人书面语言比较好,总之都是言语智慧。 第五种智慧反省智慧,或者叫反思智慧。这种智慧是什么智慧呢?就是对自己的认识,

16、做了事情之后对自己的分析,自我的评价,自我的认识,这种能力比较强。这种智慧是目前21世纪应该说一个成功的人非常重要的智慧。 第六种智慧就是人际交往智慧。人际交往智慧也就是说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对别人的一种情感各方面的一些决策能力等等,就特别善于社交。那么这个当然跟人的性格有关系,但是跟智慧有关系,有的人是外向型的,有的是内向型的,这种人际交往智慧,譬如说我们现在两个同学都是大学毕业的,成绩可能差不多,但是分到外企工作,一个人,他人际交往智慧不好,他可能数学、语文都学得很好,到这个单位工作。那个人可能学习成绩在大学里不如这个同学,但是他的人际交往智慧很好。三年下来,也许在学校里成绩不如那个

17、同学的,因为他人际关系交往智慧好,也许他成功率比他更高,因为现在是个合作型的社会,这种智慧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种智慧叫空间智慧。也就是说上下、左右、前后,这里特别指的是相对。譬如说这个花,相对桌子在上面,相对谁在下面。相对,对于孩子来说比较难的。另外,还有对动态的空间知觉。譬如说平移、旋转、反转。那么这些空间智慧应该说也是创造性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性别上,男性空间智慧比较好一点,这是一般来说,女性空间智慧稍微比较弱一点。 1997年,在新加坡开了一个第七届国际思维大会,加德纳在会上又提出了一种智慧,叫自然智慧,也就是说我们有些人在动物、植物、自然界这种反应度,敏感度就特别高。多元智慧(MQ)

18、,MQ现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IQ对教育上更有影响。 1997年除了MQ以外,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斯腾伯格提出成功智慧,就是一个人的成功靠什么。他指出:一个人的成功主要是靠分析智慧、实用智慧、创新智慧。这三种智慧对人的成功特别重要。斯腾伯格在念书的时候,学校对他进行智商测验。他的智商是很低的。那时候他就不相信难道我就不能成才吗?于是他大学的时候去学了心理学,学了心理学以后,他到飞机场,他到火车站的候车室,他到商场采访了成千上万的人,采访一个什么问题呢?你周围的朋友有没有成功的,如果有的话,你能不能告诉我,他是凭什么成功的,采访的结果,让斯腾伯格增加了自信。因为在采访过程中,很少有人说我的朋友成

19、功是因为他智商很高:140,大部分人说,我遇到一个成功的朋友,他特别有毅力,他特别好学,他特别自信,他特别努力,他特别奋斗,特别有意志力。总而言之,都是这样一些回答。因此他就提出来,人的成功靠分析智慧、实用智慧、创新智慧,这个理论叫成功智慧。斯腾伯格教授现在是世界上很有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年龄跟加德纳差不多,都是近六十岁左右,在世界上都很有名。那么凭智商测验,在学校里他智商并不高,但是现在是世界上有名的心理学家。从斯腾伯格、高度脑瘫的冯聪的这些案例,我们起码认识IQ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IQ测验的分数仅仅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这个学生在学校里面学某些功课成绩可能比较好,但是这个学校里成绩比较

20、好,并不等于到社会上,将来他就成功了。多元智慧的创始人加德纳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有这些智慧,那怎么我的小孩子没有表现出来呢?我们人的智慧、人的能力有两方面,一方面已经表现出来的,表现出来的叫显能,我数学不错,我运动不错,我唱歌不错,这已经表现出来的叫显能,就是已经表现出来的。但是我们人更多的是还没有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我们人有很多智慧,很多能耐,还埋在地底下好像我们的金子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一样,即:每一位孩子有很多潜能。我们每一位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最优的智慧潜能与兴趣的结合点。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2、尊重孩子的权利。1990年8月29日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21、;1992年3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该公约,公约于1992年4月1日正式在中国生效。儿童权利公约上明确了儿童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在公约中,儿童的权利多达几十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可概括为四种: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生命权和健康权;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受保护权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3、儿童是人不是物,他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人(1)在家庭教育中不把孩子当人看的现象并非少见。最普遍的表现是家长把孩子当成家庭的装饰品,强迫孩子学一两种技艺,以在客人前露一手,为家庭装璜门面另一方面对孩子采用“爱的承包制”,幼

22、小时父母省吃俭用,却要满足孩子的高消费;孩子长大成人后,结婚费用全部“承包”;孩子生了孩子以后,父母还得对孩子的孩子“承包”下来,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结在教育方法上采用“包、保、抱”。就是包办一切,过分保护,抱着孩子长大!见诸报端的种种笑话: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不会吃鸡蛋,一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不会剥桔子等,这都是在“包保抱“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2)作为独立的人,体现在:儿童不是“自然的人”,而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与人组成的。学习做社会的人,要让孩子与人交往。遗憾的是,一部分家长对此有许多顾虑:担心孩子的玩伴毛病多,带坏了自己的孩子;担心与玩伴之间发生纠纷,影响与邻居的关系;担心孩子玩花了心,玩

23、野了神,玩得不想学习于是,孩子一放学回家,就把孩子牢牢地圈在家里,控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封闭在玩具堆中,封闭在电视机旁,封闭在二室厅、三室一厅的单元住宅里如此,孩子又怎能不生活在极端的寂寞与苦闷之中!儿童是成长发展的人,不是静止不变的人在有些父母眼里,似乎孩子永远长不大。于是孩子小时候是一套,孩子长大了还是那一套,自己还洋洋自得,孩子早已味同嚼蜡。其实儿童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教育方法也必须因时而异。具体来讲,比如要奖励孩子,一朵小红花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孩子很有作用,但中学的孩子绝无兴趣。用静止的儿童观去看待发展的儿童,用僵化的家教经验去培养日新月

24、异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好效果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独具个性特点的人羡慕人家的孩子好,硬要把孩子往人家孩子的“模子”里套,也是一个不小的误区。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姆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婴儿从早期吸吮乳汁开始就印下了自己的个性标志:有的吸吮坚定有力,不受外界干扰;有的且吸且玩,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后天教育和环境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就更加显著。承认孩子之间本来就不相同,努力发现孩子的特征,开发孩子的潜能,你就能因人而异地塑造自己的孩子。就让你的孩子与众不同吧!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必强求一律!儿童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是时代的人当今的孩子明显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时代特征:面对信息化、网络化,他们知识丰富

25、了,眼界开阔了,信息观念大大增强;当今社会舆论不一,各种声音共鸣的现实又使得他们变得比以往难教了,不那么听话了;处在商品经济大潮的背景下,孩子们对“钱”的认识更加丰富,据专家调查,如今3岁的孩子就知道钱是个好东西,大一些的孩子则知道得更多。如此等等告诉我们:千万别用我们童年形成的某些观念和生活方式,去苛求当今的孩子!千万别用我们童年所养成的行为不加分析地去规范当今的孩子!4、儿童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孩子是受教育的对象,这一点似乎没有家长有异议。但要他们向孩子学习,有些就不以为然了。 我们且不说许多孩子玩电脑的水平优于父母,也不说一些孩子所占有的信息量远远超过父辈祖辈,单就儿

26、童青少年少保守、接受新生事物之敏感,少世故、对人对事真诚直率,就已经是一些成年人所不及的了。这些都是我们大人应该学习的。即使上述各方面我们都比孩子强,为了教好孩子,比如孩子犯了错,问他为什么,向他调查了解一番,这也是向孩子学习请教。所谓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育者必须善于向受教育者学习,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儿童,他们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正在成长中的人,既需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也需要适当的休息、娱乐和交往;正在成长中的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会进步,也会退步,甚至会犯错误;正在成长中的人,既需要认真听从老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教导,也需要发展自主、自强、自护、自尊和自学的能力等。 前面谈了一些好像

27、与“好孩子的标准”不搭界的内容,但我觉得在座的第一位家长应该首先认识未来社会即孩子长大后所面临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确认识我们自己的孩子。这对于我们对于好孩子标准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四、现代社会下好孩子的标准如果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只是局限于听父母话、听老师话,学好学科知识、诚实肯干等方面,恐怕孩子长大成人、走出校园之后,只能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落伍者。在座各位如今三四十岁,假设先把我们现在的社会地位大致分成上中下三等,再将我们以前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都一一对照一下,就会发现,以前学习成绩最好的,“听话”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是最出色的;而一些在学校调皮捣蛋所谓的“坏孩子”,却在现实生活中如鱼

28、得水,取得更大的成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1994年就提交了一份报告学习:内在财富,在报告中提出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实质上就提出了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好孩子的标准。学会求知强烈的好奇心;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事独立自主;自信心 学会共处善于同别人分享与合作;健康的心理学会做人诚实,讲信用;责任感(一)学会求知强烈的好奇心;良好的习惯1、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说是创造力的先遣队。世界对孩子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因此,好奇心在孩子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每个父母,差不多都有过被孩子“十万个为什么”问得目瞪口呆的经验。孩子是个哲学家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皮耶罗费

29、鲁奇的家教手记,他在前言中说出了这样的亲身体会:“对日常问题,提出新奇、独特看法的往往是我们的孩子。”“为了能学会理解,为了能向前走,必须打破所有的自信与自以为是。这是父母正确的第一步。”而我们许多父母根本不这么想,当孩子们对一些事情表现出好奇并开始钻研时,父母会认为孩子“不务正业”;当孩子们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时,他们会回答:“这有什么稀奇?”“本来就这样!”“不知道,别烦了!” 在现实中父母更多充当的是压抑孩子好奇心的角色。知心姐姐杂志小超的苦恼:我觉得自己很笨一文中,小超因为自己的答题思路与老师的不一样,就觉得自己很笨。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早已习惯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寻找“标准答案”,父母和老

30、师更是喜欢用“标准答案”来要求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孩子的创造意识被“标准答案”所淹没。 我们希望:能够多一些像倪敏伟和周春琴这样的父母,他们在女儿倪周婧提出“马路两旁的路灯是怎么打开的”时,没有嘲笑孩子的问题幼稚可笑,而是骑着摩托车带着女儿沿公路走了一遭。正是对女儿好奇心的这种保护,倪周婧在小学短短的4年里,就多次获得省市级发明创造奖,并在当时申请发明专利。2、良好的习惯美国学者特尔曼从1928年起对1500名儿童进行了长期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天才”儿童平均年龄为7岁,平均智商为130。成年之后,又对其中最有成就的20和没有什么成就的2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他们成年后之所以产生明显差异

31、,其主要原因就是前者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而后者则甚为缺乏。另外,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脉相承,学习习惯不良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上也有许多不良习惯。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俗话说,多高的墙多深的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搞建筑如此,做人更是如此。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

32、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首先要确定规范。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记说得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什么叫人?人就是身上的兽性越来越少,文明性越来越多,这就成为人了。比方说动物,它们不讲什么平等、怜悯,它就是弱肉强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是它们的鲜明原则。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可以看到立规矩对习惯养成的作用。做父母的都特别希望老师关照自己的孩子,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容易喜欢,在班里容易受欢迎?有礼貌的孩子。我有个朋友叫李宏,她女儿早儿就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上小学、上中学是人见人爱,到哪个地方都自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一个女孩,善解

33、人意,待人彬彬有礼,甚至给她们家打过电话的人都会惊叹:哎呀,你的女儿太可爱了,我什么时候一定要见见她,因为从电话中都能仿佛看到这个女孩的微笑。早儿接电话,一拿电话就:“您好,请问您找谁,这是李宏家。”如果她妈妈不在,她会说:“我妈妈现在不在,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她吗,需要让她给你回电话吗?”对方不挂电话,她肯定不会放下电话,都是先让客人挂电话之后,自己才放下电话。礼貌非常的周全。我们有些孩子不是这样的,接电话,开口就是:喂,找谁?不在!挂了。有时候连爸爸来的电话都不听清楚,就挂了。早儿为什么那么有礼貌呢?那就是习惯养成。妈妈跟她说:“凡是给咱们家来电话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客人,对客人一定要

34、热情,要抱着愉快的心情接电话。接电话先说您好,请问您找谁,然后该谁接电话谁就接电话,该做什么记下来,而且要后挂电话。”早儿当然也有忘记的时候,妈妈看见了,就提醒她:“想一想,应该怎么办。”提醒多次之后,过了21天,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早儿就非常习惯了。这就是礼仪习惯,是非常非常细致的礼仪习惯。现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发动学生自定班规,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班规、家规、校规都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明末清初有个学者叫朱柏庐,他做的朱子家训是中国很有名的家训,他里面说的话流传很广,我想这就是习惯养成。他讲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

35、物力维艰。”“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我们确实要给孩子确立这样的规矩。第二条是,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准备,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大家还记得文化大革命吗?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哪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文化大革命破了很多很多的好习惯。全世界都尊重孔子,我们中国人把他叫做孔老二。破四旧把很多很多好的东西破掉了,培养了一些“无知无畏无礼”的

36、人。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体会。2003年我在新西兰,一个黄昏的时候,我们路过一家超市,我说咱们进去超市看看,看看新西兰人的超市是什么样的?一进去,里面的蔬菜色彩鲜艳,那个柿子椒又大又鲜亮,红得是那种鲜红,黄的橙黄,绿的碧绿碧绿的,看上去像玩具,像假的似的。我就拿了一个柿子椒,看它熟得怎么样,看看是不是饱满。没想到一个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台湾导游说,“孙先生,我们这儿的习惯是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我听了之后简直是呆住了。因为我也是40多岁的人了,自认为还不是一个不太文明的人,坦率地说,第一次听说不要用手挑东西,要用眼睛挑东西。这就是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捏呀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

37、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是习惯动作,确实是不太文明。还有一次在菲律宾,那里冬天很温暖,椰子树下游泳多好啊!香港女童军的一些女士邀请我们一块去游泳。当时我想,这游泳要走很远的路,到那个地方更衣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就穿好了泳裤,然后穿着睡衣就出去了。一位香港的小姐说:“孙先生,你怎么这样穿呢?真可笑!”我当时还不太明白,怎么可笑?不是也有的人就穿着短裤,披着毛巾往外走吗?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礼仪:穿着睡衣是不能离开房间的,穿着睡衣离开房间不合礼仪。但是坦率说,我真不知道。在北京,我家附近有一个饭店,在那儿吃

38、饭的人有一多半都是穿着睡衣的,男男女女都有。自从知道这个礼仪习惯,我再看到他们就很不顺眼了。还是要说说我们中国人随地吐痰的习惯。北京有个调查推算,中国每天约有四亿人随地吐痰,即32.9%人的有随地吐痰的恶习。有一个名作家叫邓友梅,他考证了一下,发现随地吐痰在中国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京剧文昭关表现战国时代的故事,据今两千多年。剧中的老生东皋公就先在帘后“嗯,吐恩”一声再出场。邓友梅不明白,就问研究京剧的人,这是什么意思?人家告诉他,这就是吐痰的声音。京剧的开场白就有这个声音,可以说这是我们一个很不好的一种恶习。非典的出现可让我们知道随地吐痰的可怕,报纸说,痰里面病菌能存活几个月,传播的范围在百米

39、之外,特别像广东天这么湿润,真是可怕。广东人什么都吃,也是习惯。听说孩子们在学校、在班上集体签名,保护野生动物,坚决不吃野生动物,这些孩子们多好。可是回到家,大人就说:吃,吃,吃,怕什么,果子狸好吃,穿山甲好吃,有营养,还能治病!你说孩子他吃还是不吃!当然,这次非典的教训,会对我们改掉坏习惯很有帮助。有研究说,病菌可能来自果子狸,电视台播了一个果子狸的照片,我就觉得果子狸目光里露出对人类的仇恨,狰狞可怕,这是大自然的报复啊。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养成好的习惯,我们成年人还不应该很好地改变自己吗!我们中国人,一是排队的习惯,一是不要随地吐痰的习惯,大家想想需要多少年才能形成?我乐观一点说,10年。要现

40、实一点说,可能大概要20年或者30年。中国北京2008年搞奥运会,我一点也不担心硬件的现代化,资金的到位一点问题也没有。我就担心到时候,奥运会会场痰迹遍地,这个东西很难改。所以说这就是我们艰巨的任务,为孩子要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为什么呢?孩子在学校培养好习惯,放学回家:“爸爸,你好!妈妈,你好!”可是我们有的父母就不习惯:你叫唤什么呀?“爸爸,我回来了!妈妈,我回来了!”回来就回来吧,罗嗦什么啊。这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实际上,要孩子学会关心,过去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传统,叫请安。孩子上学,走的时候得打招呼,回来的时候,要问候家里人,出去玩的时候,也要说一声去哪里,父母都要积极回应他。要让这个打招

41、呼的行为成为每个家庭的一个很重要的习惯。第三条,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多年的研究使我有一个感受: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学生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这一点特别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

42、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败可以说就是把太多的教育变成一种从上对下的要求,而没有一个从下激发出来的主动的需求。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儿童,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儿童参与。儿童参与在中国的教育界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举个例子: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成立100周年,我随团去祝贺。全世界各个国家来了1800个嘉宾。晚上就餐之前,看演出。第一个节目-狮子舞,表演的青少年非常地尽力。我发现这些耍狮子的人眼神有些异样,直直的、愣愣的。我非常奇怪:眼神怎么这样?一问才知道,这是一些弱智孩子在表演。我非常震惊,当时的眼泪就下来了。大家想想看,我们搞教育的,面对180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第

43、一个节目谁敢让弱智孩子表演?我们很可能让他们回家,甚至长得不好看的,纪律不太好的,今天放假,今天你们没事,回家。我们会挑一些嘴巴灵巧的、模样长得可爱的孩子来表演。那么,儿童的平等在哪里?儿童的参与在哪里?素质教育的第一个概念就是面向全体儿童,而不是面对少数。所以说,这行为习惯养成,如果没有儿童的主动而充分参与就不是成功的。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八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好了,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

44、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第六层是与儿童一起决定,经过讨论我们确定我们要培养哪几个习惯,一起商定;第七层是儿童提出方案,比方说:我要培养我说话算话的习惯,儿童决定,成人不限制;第八层是儿童和成人一起决定。那么第四条就是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习惯培养一个比较好的、比较高的境界是健康的人格化。什么叫人格化?发自真心的,诚心诚意的。人格是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合。人格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化。当然技能化也很重要,有智慧型的,有技能型的,就像骑

45、自行车和游泳一样,都是动作性、技能性的习惯,很难忘的。但是,要注意一个误区,在习惯培养的行为训练当中,不能讲单纯的技能化。比方说:有一家外资企业要求员工见了客人有微笑,微笑的标准是,露出八颗牙齿,这个时候的微笑是灿烂的。但是我们有点生活经验的人会发现,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未必发自真心,譬如很职业化的微笑,无奈的,假笑。那种笑,对孩子说恐怕是非常不好的。我们要求孩子对人是发自内心的那种笑,当然可以有个性化差异。比方说,在表达对人的友好的时候,儿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不习惯叫人,父母却说:“过来,叫叔叔,叫大爷,张阿姨,李伯伯”小孩子就跟着鹦鹉学舌,这非常不好。我们要培养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去做

46、。我们可以告诉他,对客人要有礼貌,要让孩子真心地去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用他自己的方式,笑着点点头就够了。不要像训练猴子似的,那确实是有问题。有一个英国皇家教育团到南方某幼儿园参观。园长为了让外国人看小朋友是怎样守纪律的,给每个小朋友发一碗汤圆。小孩都特喜欢吃。客人来参观都要说话啊,致欢迎词啊,罗罗嗦嗦了半天。对着汤圆,有个小男孩就等不及了,低下头舔了一下。这个园长看见了,狠狠地盯了他一下,这小男孩头低着,知道犯错误了。参观完了之后,中国的老师们就问英国的客人,你看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教育怎么样?人家说话很幽默:我看你们训练孩子的方式和我们英国皇家训练马队一样,要先出哪个蹄子,后出哪个蹄子多尖锐啊

47、!第五条,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学生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步骤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步骤4:是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

48、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步骤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小孩一定要及时的表扬。步骤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头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鄙视、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六大步骤,把每个步骤都做细化,良好习惯就养成了。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必然要矫正不良习惯。对着孩子,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很多坏习惯: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定是学习习惯不好;品德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是品德习惯不好。怎么办?我们来重温一下乌申斯基的话:“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矫正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广东一位老先生性子比较急,听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让孙女改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可是30天也未见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