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919642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策略 导读-析读-延伸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特点描写。 2、进一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过程与方法: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 三 维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b:(o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J 教学设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教 学 程 序 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背景及文体知识介绍  课前导入:朱自清的《春》让我们在现在初冬的季节里感受了江南春天的如画般绚丽多姿美景,英国大诗人雪莱说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冬过后就是春。江南的春是温柔又美丽、活泼的。江南的冬是怎么样?同学们现在已经感受到了冬的寒冷,特别是在早上的时候寒风刺骨。北方的冬更是寒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如果问你愿意去北方的一个老城济南去过冬你愿意吗?那我们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一个我们的导游(老舍)走近济南,去那里过一个特别的冬。 作者介绍:老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不幸的是,老舍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于1966年8月24日投湖自尽,中国文学界的巨星陨落了。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悟感受。 识记知识要点、理解相关背景。 初读文章 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文章,读准字音。镶 xiāng响晴 xiǎng安适 shì水墨mò画 贮蓄xù澄清chéng水藻 zǎo蓝汪汪wāng 二读:学生个人分段朗读,感情朗读,纠正误读。 三读:教师朗读课文,停顿提示学生课文思路。(设疑:1、请你用一个或两三个词语来形容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2、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的济南的那些景物?(阳光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水))) 四读:学生听录音带朗读,体悟感情,感知内容。 析读文章 分析提示:你最喜欢济南冬天哪幅景色? 请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所喜欢的写景语段。在读中通过老舍的描写想象济南冬天的景色,在读中细细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在读中思考你喜欢济南冬天的理由。s 问题探究:1、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2、老舍笔下阳光下的山有什么特点? 3、薄雪覆盖下的山双有什么特点,城外的远山有什么特点?。4、济南冬天的水是怎样的? 5、文章中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 6、标题可否换成“冬天的济南”? 7、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参考: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老舍是北京人,但是他把济南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很有感情。他曾对他的妻子说他最难忘的日子是在山东的济南度过的。此文写于1931年老舍在山东时。老舍不仅爱济南的冬天也爱他的秋天,他曾写过《济南的秋天》,在文中他这样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要点赏析:结合课后练习二,赏析课文中较为典范的语言。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师生双边活动。 课外延伸 教师总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拓展延伸:1、背诵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3、推荐美文: 学生结合问题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探计小说的特色。 练习 ①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准备生字生词听写②学生课堂完成《探究之旅》并当堂抽查。③课后完成一篇仿写作文,要求运用比喻与拟人的手法。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