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项目名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申报单位:*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时间:2011 年 10 月 8 日*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 号)要求,特制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申报国家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一、 产业背景(一)行业背景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
2、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年5的速度递增,成为发达国家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美国和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占整个GDP的20%-25%;在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早已成为国内就业人口第一的产业。纵观国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轨迹,一旦经济发展进入平稳期后,文化
3、产业必将得到强势发展。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急速发展,无疑是当前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中的一个亮点。然而,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总值还不到GDP的4%,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表明,在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中,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巨大的、诱人的发展空间。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北京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总增加值的比重将超过10%,使北京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城”和“创意之都”。上海致力于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并命名了
4、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等50家创意产业示范集聚区,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企业入驻,集聚各类创意人才13000多名。上海市提出“十一五”期间创意产业力争年增长16%,到“十一五”末,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从目前占全市GDP的7.6%增加到10%以上。杭州着力打造“天堂硅谷”、“动漫之都”。深圳提出靠创意打造“设计之都”。*地处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紧临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土壤。十二五期间,*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高度,着力打造“创意之城”,将以创意、创新、创业为主题,重点扶持包括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印刷广告、展览展示、工艺美
5、术、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而视觉传达专业正适应了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经调研,本专业主要缺乏策划、创意、设计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 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广告会展印刷方面的创意设计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计,我国目前广告、会展、印刷、影像市场需要设计人员400万以上,而全国从业人员还不到100万人,其中从事经营、策划、设计、管理的仅为35万人。目前,我国广告会展业的设计、创意和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存在很大差距,尤其缺乏高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三)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我院已有26年视觉传达专业
6、(原装潢设计专业)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从1984年的2个班40多名学生,到目前拥有相关专业群1600余名在校生,50多名专任教师,1个国家级公共技术资源平台,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2个省级共享性实训基地,先后为社会培养高技能艺术设计类应用人才近万名,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普遍欢迎,招生就业率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提出”有创意、能设计、会制作”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生产性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师生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屡获大奖,社会服务项目数百项,为当地经济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文
7、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时机,长三角经济圈良好的地域优势,我院多年的办学积淀,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为我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再次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二、 专业建设目标 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校中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实“双重属性”内涵,构建“双重属性”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继续加强“双重属性”师资团队的建设;提高“三平台、四层次”实践教学与项目开发体系的功能;完善“三合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更多的“懂策划、有创意、精设计、会制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社会开发出更多的文化创意产品,将视觉传达艺术设
8、计专业建设成为具有校企“双重属性”的、在国内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的国家级重点专业。三、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长三角地区广告传媒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依据,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技艺交融、美用并举,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技术应用和设计创新能力兼备,在视觉传达领域,成为以“懂策划、有创意、精设计、会制作”为特征的,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技能型专门人才。四、采取的主要办法1、通过“双层属性”企业,推进校企对接以长三角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将核心价值观、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创建
9、“双层属性”企业,进行公司化运作,来转换体制、机制。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环境与工作场所对接。2、通过“上衔下接”,探索系统培养明确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而非一种层次,通过与职业高中、中职、技校、本科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共同体“江南创意职教集团”,开展对口单招、注册入学、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等途径,探索技能型人才各层次的不同定位和相互递进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性,探索人才的系统培养。3、通过“三层四平台”,强化实践育人通过“三层”即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双层属性”企业(加减品牌创意机构),“四平台”即校企共建研究所(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所、数字图像研
10、究所),实训基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印刷基地、展示设计实训基地、大型多功能影棚),工作室或一体化教室(摄影工作室、包装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中法设计工作室),社团兴趣小组(平面设计兴趣小组)等实训环节,实施8小时工作制和全天候工作室开放制,加强管理与引导,配备实训指导教师,协同管理,落实实训安全保障,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教学效果。 4、通过“项目化教学”,转变培养方式依托“双重属性企业”的项目资源,开展实战性“项目化教学”。与广告协会等行业、企业联合举办平面设计大赛、展示设计大赛、影像设计大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11、运用视频、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将企业实境引入课堂,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5、通过“五个结合”,打造教学团队通过内培、外引、特聘、外聘、兼职、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打造与视觉传达专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新、科研能力佳、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专兼结合的“产学研”、“双师型”教学团队。以“五个结合”为特征,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艺术与技术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国内背景和国际视野结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结合,通过专业带头人建设、“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与企业共同建立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地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技术研讨和经验
12、交流制度化,构建团队梯队,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一支数量足、结构佳、德艺馨的专业教学团队。6、 通过“六方参与”,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科教城管委会、专业评估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法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实行毕业生五年发展轨迹跟踪制,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和分析,为优化专业设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调整与创新、教学质量管理、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五、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制作、创意、策划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为导向,将广
13、告设计师、展览陈列师、装饰设计师、工艺美术师、色彩搭配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同时率先申报国家数字图像设计师职业技能新标准的制订,与国际国内一流平面设计公司合作,引入先进的培训课程,经过重组整合,构建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CI设计和网页设计在内的5个模块的项目课程体系。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课程改革小组,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革,用一个或几个实训项目囊括课程内容,并将课程标准与项目对应,对项目的目的、来源、内容、知识综合应用程度、实用性、创新性及达成目标提出要求,完善项目过程。对经试用完善的项目进行整理、汇编,按功能模块形成4门具备工学结合
14、特征的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课程包括CI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方法、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融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制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到2012年9月,制订CI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1、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进行动态调整。适应企业岗位能力的需要,适时改进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先选取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通过网络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
15、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1)网络课程建设 到2012年底,完成CI设计、包装设计2门网络课程的建设;到2012年9月,完成展示设计、广告设计2门网络课程的建设。(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到2012年底,将CI设计、包装设计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到2013年,将广告设计、展示设计、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带动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3)精品课程建设 到2013年,将广告设计、展示设计、2门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同时以CI设计为龙头,整合序化课程结构,带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4门课程形成整体课程群,共同申报省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中
16、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教材建设根据行业企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 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到2012年,编写CI设计、包装设计实训教材2部;到2013年,编写展示设计、广告设计实训教材2部。以上教材至少在4所职业院校中推广使用。3、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根据该专业岗位群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行以“双重属性企业”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时开出比例上,实践教学课时占到总课时的80%(目前是70%左右)以上,其中“生产性教学”或“生产性实训”占到实践教学课时的80%以上。对教学计划进行完善,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安
17、排学生在进校后第1学期利用1-2周时间进行专业岗位认知实习,最后1学年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其中,在第5学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条件,采用以“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生产性教学”和实训,将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生产一线完成。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按广告设计公司企业化进行管理和指导,让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从业务洽谈、项目策划、创意、设计、制作、提案、沟通、管理等工作的全程,完成岗位适应性训练,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第三方)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其中,部分学生第5-6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到新加坡、美国(中外合作单位)等国家的设计学院和企业进行。
18、同时,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完成毕业设计。实行高职学历证书和广告设计师、展示陈列师、品牌策划师、色彩搭配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制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使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的获取率在98%以上,“双证书”的获取率保证在95%以上,技能证书获取与专业的符合度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均达到94%以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摄影实训室、包装工作室、展示实训室等实训场所,通过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CI设计等校内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支持学生成立平面设计兴趣小组,每年组织一次视觉传达设计技能大赛,继续鼓励学
19、生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在各种竞赛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设计、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根据社会岗位和岗位群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推行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索。2012年,继续开展“双重属性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两个项目的研究,2013年底完成。同时对所有专业课的教学环境进行改造,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4、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采用引进、联合(省内或科教城相关专业学校)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动态更新积累的方式,建设本
20、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又突出本专业及其所属行业特色。到2012年底,重点建设专业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系统、行业资源系统、专业素材资源库等4类教学资源。专业教学系统资源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能力模块、课程体系以及核心课程标准等资源;自主学习系统即网络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件、实训范例、实训指导书、习题及参考答案、试题库、实验实训课程录像等资源;行业资源包括国内外知名行业企业介绍、国内外新的设计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等资源;专业素材资源库包括相关专业的素材图片、优秀案例、仪器设备使用视频、实训项目资料等资源。通过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满
21、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资源平台,充分发挥重点建设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辐射服务能力,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六、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硕士7人,一年以上企业一线实践工作经历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11人,近三年具有6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7人,聘请6名行业企业兼职专家或专业骨干做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为3.2:1)。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设计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外引内培和重点扶持,专任教师达到20人,其中,硕士学位教师9人
22、,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教师8人,“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双师结构更趋合理,两年内具有6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占90%,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2:1。1、专业带头人(1)具备条件通过引进行业领军人物或重点培养具有高级职称,有10年以上本专业教学管理工作经历和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有突出成绩和专业成就,有较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级设计、创意、策划和管理人才。(2)建设措施及目标从现有专业教师中选拔2名具有高级职称和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2011年安排到新加坡、美国等境外高校或企业研修2-6个月,2012年安排到国内培训机构进
23、修培训1-2次。每年申报主持院级重点课题或省级科研项目1项,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工作条件、外出学习交流、承担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等,到2012年使本专业拥有“双师型”专业带头人2人。2、骨干教师(1)具备条件具有中级职称、学士以上学位,或者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高级职业资格或具有1年以上企业顶岗实践经历,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方面技术过硬、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2)建设措施及目标从现有教师中选拔5名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选派3人到境外高校或企业研修1个月;安排2人到国内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或到知名企业顶岗实践2个月;3人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2人通过
24、考评员培训获得证书;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教学研究,配备相应的办公及实训设备,使“双师型”骨干教师达到7人。3、双师素质教师(1)具备条件中级以上职称或3年以上专业教学经历,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或6个月以上企业顶岗实践经历,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学士以上学位。(2)建设措施及目标选派4人到高职师资培训中心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进修培训,2人次到知名企业顶岗实践2个月,2人次到学院与企业共建的加与减品牌创意机构和上海艾加中国品牌形象策略机构参加2个月以上设计实践。到2011年,使90%专业教师都具有企业顶岗实践经历。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师参与应用性设计和研究;鼓励教师参加艺术设计类考评员和技
25、师考试。4、兼职教师(1)任职条件具有设计师职称、工程师或高级职业资格,或者具有企业一线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在视觉传达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具备较高水准的设计创新能力或实践管理能力,能胜任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2)建设措施及目标聘请1名教授以上职称,在全国视觉传达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学术造诣或知名广告传媒企业任设计总监,具有10年以上大型项目运作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专家作为特聘教授,指导专业的建设发展,带动优秀教师成长。每年从国内外大型企业聘请10名创意、策划、设计、制作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作兼职教师承担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和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年指导实习学生300人以上,年人均课时
26、60课时以上。六、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实训条件硬件建设视觉传达专业现有各类实训室3个,配有相关设计软件的计算机机房4个,校内实训基地2个。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和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在原有实训条件基础上,对不符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场所进行全面改造,增设包装设计工作室1个,数字图像设计工作室1个,与环艺专业共建展示实训基地1个,重点建设大型多功能影棚和数字图像研究所,新增校外实习基地5个。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 与企业共建校内工作室和实训基地(1)与麦点图文设计公司共建包装设计工作室1个,主要配备扫描仪、数码打印机、模型机、打样机、热转印机、纸板切割
27、机、烫金机、覆膜机、装订机等设备9套,微机及配套设备等5套,完成对包装设计与制作等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具备包装设计应用的基本能力。(2)与*电视台共建虚拟图像设计工作室1个,主要配备计算机工作站10套、渲染和储存设备1套、完成对虚拟图像设计与应用、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等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具备数字图像应用的基本能力。(3)与*英才展示设计有限公司(霍克展示器材有限公司)共建展示实训基地1个,增加展示器材和零部件、展示道具及样品20余件,展示机械10余台,满足学生完成展示设计、展示道具制作、展示设计模拟等实训任务,提高学生展示设计的应用能力,开展展示设计人才订单式培养,形成校
28、企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5)与南京原色图像设计有限公司共建数字影像实训基地1个,增加各类摄影摄像器材50余件,满足专业对摄影摄像及后期制作等实训任务方面的需求,提高学生数字图像采集应用的能力,开展该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形成校企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6)由企业捐赠扩建印刷设训基地,由*塑料印刷厂捐赠各类印刷机械6台,用于印刷历史沿革陈列室的建设,争强学生对印刷历史沿革的认知实训。2、校外实习基地(新建5个)在现有5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与*亚米格广告有限公司、*环龙数码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三有广告有限公司、*唐人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武进大陆广告有限公司、常熟开正展示策划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新建
29、5个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做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锻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项目完成后,一是支撑视觉传达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二是承担学生视觉传达专业认知、顶岗实习、创新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技能的训练;三是满足视觉传达专业生产性实训要求,为进行项目研发提供条件;四是承接与视觉传达专业相关的10多个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及培训任务;五是承接视觉传达专业对外服务项目,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五是开展产学研活动,增加一批与视觉传达专业及课程相关的教研、科研活动,研发一批新产品,组织小批量的生产,来满足学生对真实实训环境和模拟企业文化的需求;六是利用实训基地良好的资源优势通
30、过各类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虚拟训练,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实训条件内涵建设在进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的视觉传达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技能训练模块体系化的建设;进行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加强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员的业务培训;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等。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训基地将纳入科教城现代工业性中心第三方管理,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实训教学、设备物资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完善设备使用登记和管
31、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建立实训室管理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实训室开放使用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提高设备使用率;完善实践教学督导考评制度,加强实训教学过程、效果的督导考核,保证实训教学正常有序健康发展。建立并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加强与实习企业的联系,保证顶岗实习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的正常进行。加强实训教师业务培训,主要采取外派教师到相关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对外交流、行业调研、带领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及考评员培训等形式,提高实训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力。到2012年,80%以上的实训指导教师获得中级以上技能证书或考评员资格证书,
32、建立一支精干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立兼职实训教师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业务能力、主要研究方向、科研水平、胜任的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等信息,并定期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对兼职实训教师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2、实践教学改革开展技能训练模块体系化建设的研究。根据广告行业职业岗位群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要求,将视觉传达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岗位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创意能力划分多个能力训练模块,全面推行以“生产性教学”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各类专业文化课基础上,安排1-2周的专业岗位认知实训,第二学
33、年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侧重于岗位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的训练,第三学年利用一年时间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重点进行综合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生产性实训课时比例达到80%以上。优化实训模块,使各模块的实训教学课标、教学计划、实训课题、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考评办法形成技能训练模块体系,并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和修订。加强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针对本专业应具备的岗位基本技能,设置模拟广告设计与制作、品牌形象设计与制作、展示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电视短片设计与制作、数字图像设计与制作等技能实训课程,开设摄影摄像技术、展览陈列技术、印刷制版技术、色彩管理技术等基本技能训练项
34、目。针对本专业应具备的专项技能,设置广告创意设计、标志标准字设计、包装机构设计、网页设计、印前设计等课程和专项技能训练项目。针对本专业应具备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设置职业技能考证培训、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等课程,开设广告设计师、色彩搭配师、装饰设计师、数字图像设计师、展示陈列师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积极探索实训教法改革。根据视觉传达设计的项目流程、设计师的工作过程等环节设置训练项目,全部实践课程采用自编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学训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视频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行业前沿设计理念、设计文化
35、及管理、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的讲座。对于设计生产密切相关的课程,推行理实紧密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训练过程中身临“职业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岗位上增长专业知识、感受工作氛围、体验工作情境,使毕业生完成岗位适应性训练。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设计、虚拟生产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改革理论研究水平,开展“视觉传达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关于视觉传达专业生产性教学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两个
36、项目的研究。3、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采取企业赞助、企业投资、校企共建等多种运作模式,为学生营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真实的生产场景,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研结合层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制定实习标准,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解决企业的创意、设计和技术难题,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规范校企合作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加强校企之间的文化融合,让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校园文化走进企业,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为校企双方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4、社会
37、服务功能拓展采用多种渠道展开对企业的服务、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增加技能鉴定的工种,每年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次以上。实训条件内涵建设项目完成后,一是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实训教师的业务水平,80%以上的实训指导教师要获得高级以上技能证书、中级系列证书或考评员资格证书;二是构建科学的实训模块体系,对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进行科学的设置,建立健全相关资料,通过改革实训教法,全面推行以“生产性教学”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生产性教学”课时比例达到80%以上;三是采取多种运作模式,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强化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保证实训基地稳定运
38、行和作用的发挥;四是采用多种渠道展开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次以上。本专业经重点建设后,到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500人,具备每年完成1000人次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带动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发展,形成以视觉传达专业为龙头,辐射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群。七、扩大国际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采用多种渠道开展对企业的设计服务、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与世界行业知名的设计公司合作建立“视觉传达研究培训中心”,开展相关领域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扩大技术服务的覆盖面,使技能鉴定的工种达到5个以上
39、,累计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300人次。八、组织与政策保证 成立学院和院系联合组织的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务姓名行政职务职称主要任务总负责人蒋心亚教学副院长副教授重点专业建设领导组长成丙炎教务处处长教授审查建设方案,监督建设过程王一曙高教所所长副教授方案指导、政策保障副组长邓 凯创意学院院长教授专业建设、网站建设的组织与协调、检查与指导顾明智视传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副教授高级考评员方案策划与拟定,负责教学改革、教学设施条件的建设方案实施成员黄保源骨干教师视传系副主任副教授/高级考评员方案设计,人员组织与实施,负责课程改革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方案实施芮雪莹骨干教师视传系副主任副教授高级考评员实践
40、教学建设方案拟定乔京禄骨干教师副教授设计总监网站建设方案拟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徐 红实训中心主任讲师高级考评员教学条件建设方案拟定张 珊骨干教师讲师资料整理与监督检查贾彦金优秀教师讲师设备调研与监督检查备注:根据院系建设小组的工作安排,其它教师提供相应的协助。2、资金保障在资金、组织领导、人力资源和制度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障。作为用足用好教育部项目建设资金和学院配套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根据国家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专项项目管理。本专业在已经投资600余万元进行本专业教学条件(不包括不动产条件)建设的
41、基础上,2012年再投资100万元,2013年投资100万元的建设,使视觉传达专业在实践教学条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涵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3、制度保障为切实保证建设方案中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时完成,院、系分别通过专项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科学的工作规范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加大领导和管理的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制度约束,制定*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重点专业实施单位考核办法、*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重点专业实施管理办法、*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重点专业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和*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
42、制度约束,切实保证项目建设规范有序进行,确保项目按期建成。九、资金投入计划1、过去4年内专项经费投入情况2009年投资80万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购置电脑和相关实训设备80台套。2010年投资500万元,建立了印刷实训基地,购置了海德堡印刷机,以及印前、印后设备10余套,并适时引入*日报印刷厂进驻,建立了校中厂。2011年投资40万元,建立CTP印前制版系统。2、今后三年内专项经费投资计划按照国家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本专业建设总投资为400万元,其中:2012年投资100万元,2013年投资100万元。(1)2012年投资100万元,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6万, 用于
43、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建设,完善、改进和研究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的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和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面的体系建设,并研究改进实践教学的管理方法、过程控制方法,以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并对校内的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配置4名实验实训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10万, 用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立体化教材建设,重新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学的新型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立体化教材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课程标准、教改项目等方面的建设。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30万, 与企业共建展示设计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用于实训教学的转印机、UV机、覆膜机、弯管机、钻床
44、、切割机等设备,继续与英才展示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展示设计研究所,计划建立展示装配生产线1条,进行小批量生产,使其“生产性教学”环境达到国内高职院校领先水平,同时吸引合作企业进行展示器械、材料和样品的捐赠,设立“英才班”, 设立困难学生和优秀学生奖助学金,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20万。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10万,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20万, 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产学研能力。实训实习耗材补贴5万,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5万。(2)2013年投资100万元。主要用于:专业
45、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4万, 用于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建设,继续完善、改进和研究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面的体系建设问题,并研究改进实践教学的管理方法、过程控制方法,以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10万, 用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立体化教材建设,重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立体化教材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课程标准等方面的建设。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30万,用于新建数字图像实训基地,主要配备摄影摄像器材14个,辅助设施20套等;新建包装设计工作室1个,配备包装设计相关的打印机、扫描仪、转印机、雕刻机、烫金机等设备;新建网页设计工作室,扩建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所,配备相关配套设备。现代信息
46、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10万,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10万,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20万, 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产学研能力,对外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培训和提高。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5万,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5万 资金使用一览表年份资金(万元)用途1用途2用途32012年100万其中30万用于与企业共建展示设计实训基地。其中20万用于万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等。10万用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等,10万实训内涵,20万信息技术数字校园,5万耗材,5万保险。2013年100万其中30万用于数字图像实训基地建设。20万用
47、于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双师等。10万用于课程体系、立体化教材建设,10万实训体系内涵建设。10万信息技术数字校园,5万耗材,5万保险合计200万60万用于设备40万用于师资100万内涵建设及其它 重点专业建设专项管理 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模式(MBO)目标管理模式,通过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考核,目标反馈来推进各项任务的逐个完成,最终实现总目标。十、建设进度与时间安排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根据重点专业建设总体方案结合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建设方案,考察学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情况和教学改革现状,潜心研究和制定本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开展可行性分析与研究。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9月)按照专业建设实施方案,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局部改革,修订、完善已经制定的课程标准。对现有实践教学项目分析研究,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完善和扩充,修订和完善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部分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任务。做好设备调研和招标工作,确保设备按时按质安装到位。对新增实训环境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布局,营造仿真的实训工作环境。优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