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16419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预览: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秦及秦以前1. 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2. 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两汉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2. 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3. 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4. 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5. 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魏晋南北朝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2. 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4.

2、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5. 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7.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隋唐五代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2.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3. 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6. 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8. 楷书、草书两极的

3、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宋元时期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2. 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4.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5. 元代的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胆巴碑是其代表作。明清时期1.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创造的。2.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篆书。3. 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吴昌硕。概述部分1. 文房四宝是指纸、砚、笔、墨。2. 书法中的任何一笔都包括起、行、收三部分。3.

4、写在书籍、书画、碑拓前面的称题,后面的称跋。4. 说文解字叙中称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5. 五字执笔是指ye 、押、钩、格、抵。6. 书法:(略)7笔法(指用笔的方法,是历代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手腕运动与毛笔相适应的用笔规律)8九宫(古代书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结字规律,认为凡字均有八面,而八面点画有皆拱向中心,即“中宫”,故而形成八面拱心之“九宫”。9中锋侧锋:据行笔过程中主毫在点画中的位置而言,这是两种主要用笔方法。中锋也叫正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始终走在笔画的正中,点画显得饱满圆浑;侧锋亦叫偏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偏在点画的一侧,笔画显得轻快飘逸、活泼洒脱

5、。在书写中,中锋侧锋宜结合使用,可有所侧重,但不宜偏废。10提按:提按是运笔过程中的一组相对的用笔方法。提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下向上用笔的动作;按是指笔在垂直方向由上向下的用笔动作。书家作书时,提按要始终贯穿于用笔中,相互结合,所谓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能避免沉重、飘浮的毛病。11蚕头雁尾:是对隶书横画起笔、横波收笔的形象说法,指隶书长画起笔,回锋饱满,形如蚕头,横波收笔,顿笔斜提出锋,状如雁尾。12一波三折:本义指写捺画时,起笔要束得紧,颈部要提得起,捺脚处要铺毫饱满,拓得开,如此一笔之中有三个转折笔势;后泛指在书写点画时,行笔中笔势起伏,含委婉意。13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书法用笔的基本原则。

6、指运行时笔势有来必有往、有去必有回、有放必有收、有运必有止,这样才能气韵饱满、前后呼应,从而使笔画含蓄、圆实有力。14内撅(ye厌)外拓:用笔的两种不同方式,多用于行草书。内撅指笔意紧敛,王羲之多用此法;外拓指笔意放纵,以王献之为代表。书法专业试题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书法的内容?2、何为笔之四德?3、什么叫油烟墨、松烟墨?4、什么叫生宣、熟宣?5、隶书最好的入门临摹范本有哪些?6、甲骨文的艺术风格特点?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蔡伦造纸及其主要功绩?2、学习书法、选择碑帖应掌握的要点?3、书写姿式八字诀的基本要领有哪些?书法美学试卷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7、、书法美的时空交叉的三个基本方式是什么?2、五体书的意义有哪些?3、简述书法中字的可识即内容的价值。4、书法中的学问气其特定的所指是什么?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对线条追求立体之美的意义?2、可视效果之升华势的理论意义有哪些?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试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民国时期的书法理论研究是空前繁荣的,具体说可为几类研究?2、简述民国中后期书法作品进入商品交换的意义?3、在书法组织里官本位习惯势力有什么危害?如何解决?4、目前围绕在书法理论界的困惑是什么?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五四运动以来,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实用性的丧失,对本世纪的书法创造的

8、影响是什么?2、试述文化大革命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3、二十世纪书坛大师吴昌硕的卓绝成就有哪些?4、毛泽东草书艺术恢宏博大,意气风发,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补充考试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一件书法艺术作品的价值含量是什么?2、名人名家作品的价值含量高还是学术水平、艺术水平高的作品价值含量高?为什么? 美术之路书法篆刻试卷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篆刻的艺术价值有哪些?2、印章的用途是什么?3、什么叫甲骨文?有何特点?4、简述齐白石的篆刻风格。四、论述题(第一题10分,第二、三题各15分,共40分)1、常用的印材有哪几种?分述其产地及特点。2、试述章法的形式美规律和艺术处理。3、

9、试述学印与治印的方法步骤。中国书法风格史试卷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甲骨文的发展分为几个时期,每期的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说今体书在实用方面的优越性是艺术方面优越性的基础?3、简述初唐四大家作品的特点。4、简述扬州八怪及共同特点。四、论述题(第一题10分,第二、三题各15分,共40分)1、简述颜体的风格构成因素。2、诸书体风格所依据的三大贯气形式是什么?举例说明。3、书法艺术的时代特点及发展趋势是什么?楷书教程试题(第一章 楷书发展简史)10分第1题:楷书发展史上有哪些代表作?它们都各有什么点?(第二章 楷书姿势、执笔和用笔)10分第2题:楷书的笔顺规则一般有几种?请各举五例说明之

10、。(第三章 楷书基本点画)10分第3题:初学楷书者,为什么要先练永字八法?(第四章 楷书字形结构安排法)10分第4题:常见的字形结构分类法有哪些?请各举五例说明。(第五章 楷书的临摹)10分第5题:常用临摹法有几种?它们是如何操作的?(第五章 楷书的临摹)10分第6题:常用临帖法有几种?它们是如何操作的?(第五章 楷书的临摹)10分第7题:临摹碑帖前须如何选帖?为什么?(第六章 楷书创作)10分第8题:楷书的布局法主要有几种?请举例说明。(第六章 楷书创作)10分第9题:常见的幅式有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用处?(第六章 楷书创作)10分第10题:如何题款和用印?请举例说明。行书教程试题(第一章 行

11、书小史)5分第1题:行书出现在什么时代?(第一章 行书小史)5分第2题:历史上有哪些写行书而成名的书法家?(第二章 行书技法简述)5分第3题:行书用笔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第二章 行书技法简述)5分第4题:行书点画的起笔有哪些方法?(第三章 行书笔画的变化)5分第5题:行书点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第三章 行书笔画的变化)5分第6题:偏旁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掌握偏旁的写法? (第四章 行书的结构)5分第7题:行书结构应遵循哪些原则?(第四章 行书的结构)5分第8题:结体的方法类型有哪几种?(第五章 行书的章法)5分第9题:行书章法最基本的形态是什么?(第五章 行书的章法)5分第10题

12、:行书在章法上要注意哪几个问题?(第六章 行书范本的选择)5分第十一题: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临摹范本?(第七章 读帖与临帖)5分第十二题:读帖必须掌握哪些要领?(第七章 读帖与临帖)5分第十三题:读帖为什么说比临帖更为重要?(第七章 读帖与临帖)5分第十四题:临帖有哪几种基本方法?他们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 与创作有关的几个问题)5分第十五题:意境指的是什么?(第八章 与创作有关的几个问题)5分第十六题:书写时,字与字怎样应接?(第八章 与创作有关的几个问题)5分第十七题:创作前,应有哪些方面的准备?(第三章 行书笔画的变化)5分第十八题:行书的转折有何特点?(第三章 行书笔画的变化)5

13、分第十九题:行书的各种偏旁与楷书相应的偏旁有什么不同? (第二章 行书技法简述)5分第二十题: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怎样的?草书教程试题(第一章 草书简史)5分第1题:为什么说章草成熟于西汉,今草成熟于汉末? (第一章 草书简史)5分第2题:为什么说明代草书是中国古典草书的集大成时期? (第二章 草书种类)5分第3题:三种草书的界分在何处?(第二章 草书种类)5分第4题:小草的特征是什么?(第二章 草书种类)5分第5题:大草的特征是什么?(第三章 草书技法简述)5分第6题:学习草书技法应首先注意什么问题?(第三章 草书技法简述)5分第7题:和其他书体相比,草书的起、收、中途笔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

14、草书技法简述)5分第8题:用墨中浓、淡、枯、润各有什么表现特点和要求? (第三章 草书技法简述)5分第9题:草书的单字结构是怎样占白和争白的?(第四章 草书临习)5分第10题:草书临习有什么特点:(第四章 草书临习)5分第十一题:选帖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第四章 草书临习)5分第十二题:草书的对临有什么特点?(第五章 草书创作)5分第十三题:草书创作有哪些途径?各有什么特点?(第五章 草书创作)5分第十四题:影响创作情绪的因素是什么?(第五章 草书创作)5分第十五题:草书创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第五章 草书创作)5分第十六题:钤印有些什么要求?(第六章 草书欣赏)5分第十七题:草书作品的美感存在

15、于哪些方面?(第六章 草书欣赏)5分第十八题:如何提高草书的欣赏水平?(第六章 草书欣赏)5分第十九题:草书的时空特点是怎样表现的?(第六章 草书欣赏)5分第二十题:如何理解欣赏和创作的关系?书法十讲考试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繁荣的第一个高潮是哪个朝代?汉隶总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清代康有为提出的书法十项美的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3、书法用笔的基本法则是什么?4、用墨的具体方法及其要领是什么?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书法艺术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景象,其主要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16、2、如何理解文字的工具性与书法的艺术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周总理对此作过什么样的指示?3、诸多书法家对执笔方法多有论述,你认为怎样执笔更合实际?4、汉字的字体结构形式有多少个种类?并叙述其书写时的要领?书法专业基础知识试题试卷一( 先秦汉)一、填空1、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 )的( )和( )。它们已具备了书法的( )、( )、( )三要素。2、目前发现的最早而又相当成熟的文字( )和( ),距今约( )年至( )年。其中( )是( )年出土于( )小屯村。3、我国时刻文字系统中最早的代表作 。其中“ ”笔画纤细,委婉俊秀。4、流传于美国的著名墨迹 ;( )年四川省 出土震惊中外,视为目前年代

17、最早的古隶标本; 是战国古隶的重要资料;( )年发掘出土于( )。5秦汉时期,汉字完成了由( )向( )的转化,西汉书法蔚为大观,可分为( )和( )两大类。二、选择题1、秦代隶书墨迹的标本,首推( )A青川木椟 B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C云梦睡虎地秦简 D泰山刻石2、下面不是东汉篆书的碑刻的是( )A开母石阙铭 B少室石阙铭C袁安碑 D石门颂3、下面不是麽崖时刻的隶书是( )A乙瑛碑 B西峡颂C石门颂 D陠閣颂4、张怀瓘尊谁为“草圣”的是( )A张芝 B蔡邕C史游 D刘德升5、熹平石经的作者是( )A蔡文姬 B蔡邕C师宜官 D梁晧三、判断题1、汉代碑刻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碑刻隶书,包括礼器碑华山庙碑

18、朝侯小子残碑封龙山颂校官碑等等。( )2、汉金文保存到今天的资料十分丰富,鼎、钟、壶、权、范、镜、符、洗、钩、戈等器物的铭文。( )3、江淮汉简指我国长江、淮水流域一带出土的汉代简牍和帛书墨迹。( )4、1899年瑞典人斯文贺定在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古楼兰遗址发现晋木简120枚。( )5、书论从汉代产生,如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九势笔论等( )四、名词解释1、金文2、隶变3、石鼓文4、西北汉简5、玉箸篆五、简答题1、由篆至隶的书体演进的原因?2、为什么汉代书法能蓬勃发展?1.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湖笔(2)端砚2. 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唐代许多书法家具有博大的襟

19、怀和豪放的激情,成为浪漫书风的杰出代表,其中( )最为突出。(2)唐代楷书三大家中,( )是湖南长沙人。(3)初唐四家中,( )排名居首。(4)楷书四大家指的是( )。(5)阮元写出了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篇文章,何绍基崇尚碑还是帖( )。(6)唐代草书三杰有贺知章、张旭、怀素,其中影响湖湘书法最大的是( )。(7)在书法史上,孙过庭的经典之作是( )。(8)( )是浙江湖州人,为元代书法的领军人物。(9)( )砚产于广东肇庆,湖笔产于浙江( )。3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汉代十分重视( )教育。A、写字 B、书法 C、书法艺术(2)秦始皇二十六年,罢六国不与秦文相合的文字,推

20、行小篆,出现了一大批小篆名家,其中以( )的成就为最高。A、赵高 B、李斯 C、胡毋敬(3)唐代书法崇尚法度,( )提出“问架三十六法”。A、颜真卿 B、欧阳询 C、柳公权(4)初唐四家中,( )的楷书带行书笔意。A、欧阳询 B、虞世南C、褚遂良 D、薛稷(5)晚清时期,( )在颜书之外,将隶书融入楷书,同时加上北碑的金石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行草书成就最高。A、吴熙载 B、何绍基 C、徐三庚4. 判断题:(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何绍基是清代湖南著名的书法家。(2)林散之、张旭、怀素是唐草三杰。(3)初唐四家指的是褚遂良、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4

21、)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为汉代隶书的代表作。(5)唐代书法、书论成就最高。(6)清代傅山的草书对后来的草书学习者有相当大的影响。(7)秦汉两代篆刻艺术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8)唐代初期的书法风貌,是在崇尚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风基础上形成的。(9)阮元在金石学、书法理论方面有相当大的影响,写出了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篇文章。(10)湖湘书法在全国排位是靠前的。5. 问答题(第1题15分,第2题12分,第3题13分,40分)(1)书法在唐代为什么有那样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名家,试分析其原因?(2)现代人刻印,为什么一定要取法秦汉印?(3)每个朝代的书法都有不同的审美追求,晋

22、代、唐代、宋代追求的各是什么?1、书圣是( ),其字为( ),何时人( ),代表作品( )2、六书造字法是( )( )( )( )( )( )( )二名词解释1、法书2、布白3、正书三简答题1、书法的要素是什么?2、成就一个书法家需要哪些条件?什么叫 “力透纸背” ?书画中的“力”是点画、线条形质、作者内在精神的一种表现,较为抽象。从具体运笔去看,如果能中锋行笔,即行笔时笔毛均匀铺开,笔心在笔画中行走。手臂的力量能通过柔软的笔锋切进到纸中去,这就叫“力透纸背”。如果行笔时笔毛拧得变形了或扭成一团、笔毛没调整好,没有使它均匀铺开,笔毛像抹油漆一样从纸上扫过。这样的笔画是“抹”出来的,像墨猪,就无

23、从谈笔力了。笔画的力度与线条的粗细、长短没关系,关键在于作者调整驾驭毛笔的能力,和运用中锋行笔。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小的笔画,虽细若游丝,但力若千钧。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中,你能感觉到画笔凝重,笔笔如铁钩银画。这都是力透纸背的典范之作。何谓挪让 ?挪让是指组成字的各部分点画之间彼此相让,又互相呼应,使笔画多的字不显得密集,笔画少的字不显得疏空,如马旁、鸟旁的字,左边都要写得平直,给右边的半个字让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类推。间架有哪些要求 ?字的间架,要求大小、长短、宽窄、斜正得宜。学习书法有哪些基本法则?学习书法必须掌握执笔、运笔、用笔、结构这四方面的基

24、本法则。为什么不可以用指运笔?用指力去拨动笔管,笔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动,笔管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小,写小字还可勉强对付,写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无法运转了。而且,用指力运笔,笔不踏实,写出的字也是虚浮无力的。古人执笔有“龙眼”“凤眼”之说,是怎样执法?所谓“龙眼”“凤眼”,只是一些故弄玄虚的说法,实际上是最要不得的。“龙眼”执法,是食指、中指只用指尖作弧形攥住笔管前面,无名指的第一节节骨在笔管里面推顶,拇指右边指肉擫在笔管左面,使虎口围成圆形,用这种执法,手腕扭着,既吃力又不切实用。至于“凤眼”执法,更要不得,食指勾得老高,拇指在中间,中指在下面,三指分布为上、中、下三截,这样无名指及小指自然

25、而然地捏在掌心,虎口狭长,象凤凰的眼睛,掌心捏实了,笔尖运转就不灵活,这样执笔的人必须注意纠正。此外,有些书上还有“撮管”“提管”等说法,也是不切实用的。快雪时晴帖好在哪里?王羲之 行书快雪时晴帖纸本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当今存世的唯一书法精品真迹。纵23cm;横14.8cm ,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此帖以“羲之顿首”四字行草开头,以“山阴张候”行楷结尾,此帖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仅次于他所书的

26、“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 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的晋人三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

27、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三希原件仍藏在养心殿三希堂根据此帖附页的诸多题跋款识、收藏印章以及有关书籍录载, 快雪时晴帖曾经宋宣和内府,宋时入米芾“宝晋斋”,元代又入御府,上有赵孟頫题跋。明时为朱成国、王稚登,清冯铨所有,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入内府。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败北,退踞台湾时除带走了大量黄金以外,还有2972箱南迁文物中的精品。这部分却是故宫博物院文物中的精品,如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翠玉白菜、玉香炉、玉荷叶形笔洗等,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如今“三希”伯远帖、中秋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唯独“一希”快雪时晴帖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希”尚未聚

28、首,国人深引为憾。“执董狐之笔”写什么?写历史啊,秉笔直书的精神啊,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

29、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

30、表褒美之意。这是因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掌握国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违合的书法原则,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并非都能受到赞扬,而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因写了权臣崔抒的“弑君”之罪,结果弟兄二人接连被杀。董狐之直笔,自然也是冒着风险的,因此,孔子赞扬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持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直笔的含义逐渐摆脱了以礼义违合为内容的书法局限,从司马迁开始,赋予了它“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实质。这一传统为后代进步史学家弘扬发展,编著出许多堪

31、称信史的著作,是我国史著中的精华。其开启之功,实源于晋太史董狐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精神。 可惜唐代以后就渐渐丧失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天下第一行书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大、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用茧纸、鼠须笔与朋友优游之余的得意之笔。全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其章法布白,浑然一体。他的用笔、结字更见变化之妙。全篇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各具特点而不雷同。他能注意避免“状如算子”、“一字万同”,这种艺术思想是十分可贵的。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以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王羲之兰亭序墨迹后,曾命他的臣子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响拓

32、数本,赐给皇太子诸王近臣。待李世民临死时,还要“兰亭茧纸入昭陵”,用以陪葬。今人见到的兰亭序,只有冯承素的勾摹本和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南的临本。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渡江北游名山,看到了李斯、曹喜的书迹,又看到了钟繇、蔡邕的书迹,改变初学,博采众长,在行书和草书上进行革新。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之中,以笔法为骨干,以气韵为灵魂,精研体式,推陈出新,“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成为妍美流变的新体,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人称之为“书圣”。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书法佩服

33、得很,皇宫收藏王羲之的真迹有三千六百幅。唐太宗本人还亲撰王羲之传论。欣赏他的作品,就像观赏一幅肃穆恬静的山水画卷,就像聆听一阕抑扬缠绵的乐曲,也像在吟诵一页澹远典丽的诗篇,久为后人所称赞。我国历史上有两位最著名的女书法家她们是谁?王羲之的草、楷、行书,千古景仰。他的老师是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姓卫、名铄,人称卫夫人。卫夫人学习王国时钟繇的书法,达到了升堂入室的地步。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帖小楷。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在卫夫人之前,还有一位女书法家。她就是以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等驰名的东汉末年的女诗人蔡文姬。她名叫琰,文姬是她的字。她父亲蔡邕,在文学和书法上造诣很深。蔡文姬继承家学,

34、在书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唐、宋、元、明,也出现不少女书法家。唐代的女书法家有吴采鸾、薛涛、武则天。吴采鸾所书小楷,很有钟繇、王羲之的笔意,遒劲古雅,可与卫夫人媲美。薛涛所书陈思王美女篇,行书,笔势跌宕秀逸。武则天书写草体,书法婉约。宋代女书法家有朱淑真,所书小楷,端庄精劲,深得王羲之笔法。管道升是元代女书法家。字仲姬,她是赵孟俯的妻子,赵孟俯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工书善画,书法为元代宗师。管道升刚嫁给赵孟俯的时候,她的书法比丈夫还好,后来赵孟俯迎头赶上了,并超过了妻子。管道升写的梅花赋小楷,清丽幽闲。唐朝的“三绝”?文章、书法、刻技称此为“三绝”。弃“诸葛之功德”为一绝,改为“刻技”为一绝。

35、碑文的下角有“镌字人鲁建”的铭记。据史书记载,他是唐朝元和年间的著名刻碑良工,“刀法劲拔,刻技精湛”,我们从拓片中,可以欣赏到一千多年以前的刻工杰作,将毛笔的神韵通过刻刀表现出来,实是难能可贵。因此,现代人称此碑的三绝是“文章、书法、刻工”了。唐朝的碑碣艺术大盛,无论从碑文、书法、刻工都能体现。这是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中外友好交往的结果,也正是由于社会的繁荣,造就一代艺术人材。他们都能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敢于创新,形成绚丽多彩碑碣艺术风格“三真六草”的说法?三真六草,典出唐代李延寿南史王彬传:彬字思文,好文章,习草隶,与志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天下为宝。辞源、中国成

36、语大词典、中华书法篆刻大辞典等工具书对该词的释义均为泛指各种书体。这一解释不完整,没有涉及词条中三和六的含义。佟玉斌认为三与六可能指兄弟的排行。但南史王志传中却记载王志,僧虔次子也。要证明自己的假设正确,就必须继续找依据。查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王俭传和唐李延寿南史王俭传后终于证实了当初的设想。原来王俭生而父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这样一来,王僧虔亲生次子王志,按大排行就是老三了。经过反复研究考证,诗书画印典故辞典对三真六草的解释为:南朝梁王志排行第三,善真书;王彬排行第六,善草书。故时人美称其兄弟二人的书法为三真六草。泛指不同书体的书法。碑帖的收藏 要注意什么?从艺术和历史的变化中,有的古碑帖

37、拓本由于各种碑石佚失,拓本也几经遭难,成为孤本和珍本,在鉴赏中必需特别注意。一 如何认识“孤本”现我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文史资料以及个人收藏家,还有国外的博物馆和大学资料收藏馆,都收藏着我国历史上的碑帖孤本与珍本,怎么称得上“孤本”呢?1、由于原石刻或丛贴刻版有一部份较早的损坏和遗失,有的留下痕迹已不是原物,根据历史资料和文字记载的考证,即将失传的碑帖,确是“唯一”的,并有较高书法艺术的文史价值的孤本。2、要称上“孤本”,必需是刻石、刻帖的原拓本,翻刻本是称不上的。同时还应是时间较早的拓本,如“唐拓本”、“宋拓本”,“明拓本”相对较差,如果是“清拓本”往往就称不上这个“雅号”了。清代出土的碑

38、刻更不属此范围。3、有的“孤本”还是残卷。最初原拓也有不完整的。但残卷可以说明孤本的地们和价值。如从记载上看李世民温泉铭,唐代原拓不下几十部,流传至宋米芾曾在拓本后记叙一行:“永徽四年(653年)八月围谷府果毅儿“,倒是说明了时间。但宋代刻帖绛帖潘师旦曾将此也刻入,而伪绛帖却未曾刻入,后复刻于筠清馆法帖中,说明宋代已有此帖流传,后来原拓失传,直到1896年在敦煌千佛洞中发现此帖,但与原拓比较有残缺,后被法国人掠去,还存五十行,然后再装裱成横卷,此残卷现藏巴黎图书馆。根据照片影印件,罗振玉在墨林星凤中述:“伯施信本登善诸人各出其厅,各诣其极,但以此则于书法上固当北而称臣耳。”说明这五十行残本是有

39、其价值的。由于残本中问题很多,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证说明“孤本”的地位。二 如何认识“珍本”在著名刻石和刻帖的原拓版本中,有的存世不多,或因各种因素造成原拓版本的质的差别,这种差别直接影响到艺术质量和资料的可靠性。有的因原版刻流到国名。因此国内所存较早较稀有的原拓版本,就是稀世珍品,如唐、宋、明原拓仅存一二,都可属“珍本”范畴。分析各种“珍本”,从书法艺角度出发大致有四种类型:第一种:原石久佚,原拓对书法界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尽管以后各种拓本质量上有各种差异,甚至还有缺残,还是觉得珍贵,这就可以称为“珍本”。如西岳华山庙碑,旧石在陕西华阴西岳庙中,隶书22行,每行38字,明嘉靖1555年毁

40、于地震,郭相察书、颍川邯郸公修刻,现留下拓本有长垣本,最衩为河北王文荪所藏北宋拓本,字迹只损十字,后被日本中村不折氏购得,现转辗藏于东就书道博物馆。其次华阴本(关中本)是原县东支驹史弟年藏的无拓本,后被华阴王宏撰文所藏,说明拓本残缺近百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三是四明本,为浙江丰熙(道生)所藏的明拓本,后归宁波天一阁范氏所藏,但残字又增,在清代曾被端方收藏过,也作过藏记,现也藏于故宫博物院。还有李文田藏的宋拓半本,因为此半本直为私人秘藏,直到清初马日璐兄弟藏于玲珑山馆,才被世人所知悉,残缺也多于百和石裂,现被香港中文大学欧阳先生所藏其中有容庚先生观跋。从这四个珍本对比来看最佳的是长垣本。第二

41、种:原石原版的初拓,由于拓工和材料等因素,以及保管因素,使原拓本质量各有差异。如帝王刻帖原有朱砂本(金红)这种拓本不多,但在北京和台湾都曾发现过,以后墨拓不如朱拓本,都不及第一次所拓的好。一是技术,二是相隔时间长,还有材料问题,因此朱砂本就成了刻帖中的珍本。又如唐王居土砖塔铭,明万历年间出土于陕西终南山鞭梓谷,在长安县南六十里,初拓已断为三块,继而为五块,再裂为七块,后因搬运失去第一块,又在椎拓中被全部推碎,因此初拓极为罕见。明出土时拓最好的珍本,同藏于辽宁博物馆。第三种:原石还存,但残损过多,而旧拓文字则完整,此情况是因原石存放于野外,或石质不佳或遭雷击,所以初拓也很珍稀,可称为“珍本”。如

42、隋姬氏墓志旧石于清嘉庆20年(1815年)于陕西咸宁出土,武进陆耀箐得石移至江左,咸丰十年(1860年)碎于兵乱,断为二段存170字,原石首行“夫人”二字“夫”有石痕似点,因此初拓与后拓差别较大,其中有被大兴恽孟乐、南皮张之洞收藏,战后残石被陆彦甫复得,已与原石拓本不可比较,但因该石书艺较高,年以原拓本可称珍品,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编)等著录中有记述。现原石藏于北京故宫。第四种:原石流至国外,而国内保存拓本较少。这些流向国外的碑石和刻版书迹艺都很高,流传拓本又少,有的甚至是缩小本,这些碑石和刻版大致都在精末和民国年间发现,由于汉时朝政腐败,有的被卖出,有的被掠夺。如晋沛国相张朗碑于191

43、9年河南洛阳出土,碑体不大,前19行,每行19字,后6行,每行10字,均为隶书,因当时政局动乱,无人顾及,即被闻讯的日本人购去。留存国内拓本不多,大多是翻刻本,在左角厂花上与原拓本不能相比,露出刀斧痕。然张朗碑不仅具有书法艺价值,还有文史价值,所以尽管碑小也是一件珍品。著名章草字帖是什么章?急就章章草起源章草是我国有两千年历史的古书法。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有不少专家、学者,留下了相当多的论述和著作。既然如此,还有什么要说的呢?原因有二:第一,章草本身,如结构音训,以至译文等,有许多至今还有不同意见。第二,就是章草的书法及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等一般性的问题,不仅各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

44、看法。本文所述,即笔者对章草的某些看法。关于章草的起源,一般的说法是:一、唐张怀瓘书断:“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二、刘宋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隋,渐以行之”。三、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称草,犹古隶之生今正书,故章草当在草书先,然本无章名。因汉建初中,杜操伯度善此书,帝(按即章帝)称之,故后世目焉。”以其施于章奏,故曰章草。上面几种说法,有的是对的,有的则可以商议。如章草发生在西汉后期,即元帝前后。到东汉早中期,即章帝前后达到高潮。从它的时代来说,问题不大。再如章草的名称,历来有“可以用于章奏”和“得到章帝的承认”两种说法。虽

45、然都有道理,但在古代,皇帝就是一切。所以因章帝而得名的可能性,也许更大些。又如“章草是草书中之有波磔的,”不失为重要特征之一。不过从章草的全貌来看,还不够全面。章草既然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种字体,它之不同于隶书或草书,是多方面的。我一向反对仓颉制定文字的传说,也同样不信史游一个人既创造章草,又编定急就章。因此对章草的起源,照我的看法,从篆书转变为隶书的历史,很有参考价值。晋书卫恒传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隶书者,篆之捷也。”左传隐公五年:隶,“早隶之事。”注:“早隶,古之贱役。”即胥吏之类。所以隶书是书吏们贪签简捷所写的俗体。汉人取其书写方便,经加工整理

46、,定为全国通用之书体。名之日隶者,因为它原来是早隶之书也。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文化永无止境的进步,其动力就在于有永远不会满足现状的思想。汉代以笔杆子为工具,或与书写有一定关系的劳动人民,他们对转篆为隶欢呼了一阵,声音刚停下来,又在动脑筋,于隶书的基础上,谋更进一步的窍门;终于找出了“草体化”这条新路子。从此以后,埋头苦干了几十年,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不仅在社会上横冲直撞,所向无敌。甚至把这只手伸到了官府,以至王宫的大门口。到西汉后期,大有“大水冲垮龙王庙”的势头。对这一点虽然历史古藉没有说过,但从居延遗址等处出土的成千上万的汉代及魏晋木简中,不难找出这样的事实。文字、书法在古代,毕竟是上层社会所占有的“法宝”之一。在受到这股风潮冲击时,当然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包括帝王在内的上层分子,鉴于周代晚期“分为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混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从他们以后所做的一切,归纳出来当时决定了三个原则:第一,认识到这个“草体化”的潮流,来势凶猛,已经到了无法抵挡或镇压得下去的地步。所以只能逆来顺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