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4T 2900—2023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91620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T 2900—2023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14T 2900—2023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14T 2900—2023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14T 2900—2023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14T 2900—2023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 CCS B 16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 29002023 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 2023-12-04 发布 2024-03-04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发生程度分级.1 5 调查内容及方法.1 6 病情严重度分级指标.2 7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2 8 发布预报.2 附录 A(资料性)大豆褐斑病发病症状及病原.3 附录 B(规范性)大豆褐斑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4 附录 C(规范性)大豆褐斑病调查记录表.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2、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志峰、郝丽萍、尹祥杰、荣哲彪、李荣峰、安佰鲜、郭郁、刘巍、刘琼、孙超、荣晓亮、秦荣秀、马霞、李志蓉、付嵘、高燕平、李春花。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褐斑病测报的术语和定义、发生程度分级、调查内容及方法和发布预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大豆褐斑病的测报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严重度 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变的程度,通常用发病面积占该单元总面积的百分数表示。3.2 病情指数 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度的综合指标,通常用0100来表示。4 发生程度分级 大豆褐斑病发生程度以病情指数及其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率确定各级发生程度。发生程度分为5 级,即轻发生(1 级),偏轻发生(2 级),中等发生(3 级),偏重发生(4 级),大发生(5 级)。具体参见附录B。5 调查内容及方法 叶片发病情况调查 5.1 5.1.1 大豆出苗后,选择当地连片种植有代表性的田块 2 块3 块,每块田按对角线 5 点取样,每点10 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每 10

4、d 调查一次,至成熟期止。5.1.2 记载总叶片数、发病叶片数、严重度等,结果记入大豆褐斑病叶片发病情况调查记载表,具体参见附录 C。病情普查 5.2 5.2.1 于大豆苗期一节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 4 个生育期,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如间套作、轮作、覆膜)等选择有代表性的类型田 10 块 15 块,进行病情普查,调查方法同5.1.2。5.2.2 记载调查总叶片数和发病叶片数等,结果记入大豆褐斑病普查记载表,具体参见附录 C。6 病情严重度分级指标 发病叶片占总叶片数的比例确定级别,分为6 级:0 级:叶片无病斑;1 级:个别叶片上有个别病斑;3 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 14

5、 以下;5 级:病斑占叶片面积 1412;7 级:病斑占叶片面积 12 以上;9 级:叶片几乎都有病斑,或大部分叶片枯死。7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通过公式(1)计算。I=(d)100 (1)式中:I 病情指数;di 各严重度级值;li 各级严重度病叶数;P 调查总叶数;严重度最高级别的数值,即 9。8 发布预报 长期趋势预报 8.1 年初根据上年在大豆成熟期田间调查的发病情况,结合本地气候趋势预报及生态条件,发布本年度大豆褐斑病长期趋势预报。短期趋势预报 8.2 6 月下旬根据田间病情发生情况,结合7 月份气象条件,发布发生程度、发生区域、发生时期、防治适期及防治措施

6、的短期趋势预报。A A 附录A (资料性)大豆褐斑病发病症状及病原 A.1 症状 A.1.1 大豆褐斑病又名大豆褐纹病,大豆斑枯病。A.1.2 主要为害叶片,始发于基部叶片并向上蔓延,子叶病斑为不规则褐色大斑,斑上附着黑色小颗粒(即分生孢子器)。A.1.3 真叶病斑棕褐色,病健交界明显,叶正反两面均具轮纹,轮纹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 mm5 mm。A.1.4 严重时病斑联合成片,病斑干枯,叶片变黄脱落。茎和叶柄染病,病斑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A.1.5 豆荚染病,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斑点上有不明显小黑点。A.2 病原 A.2.1 为大豆壳针孢(Sept

7、oria glycines Hemm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A.2.2 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叶组织里,散生或聚生,球形,器壁褐色,膜质,直径64 um112 um。A.2.3 分生孢子无色,针形,直或弯曲,具横隔膜1 个3 个。B B 附录B (规范性)大豆褐斑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大豆褐斑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见表B.1。表B.1 大豆褐斑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级)1 2 3 4 5 病情指数(I)0.01I5 5I15 15I30 30I40 I40 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比率(Y,%)Y10 10Y20 21Y35 36Y50 Y51 C C 附录C (规范性)大豆褐斑病调查记录表 大豆褐斑病叶片发病情况调查记载表见表C.1。表C.1 大豆褐斑病叶片发病情况调查记载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类型田 品种 生育期 调查 叶数(片)病叶数(片)病叶率(%)严重度分级 病情 指数 备注 0 1 3 5 7 9 大豆褐斑病普查记载表见表C.2。表C.2 大豆褐斑病普查记载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调查 面积 发病 面积 田块 类型 品种 生育期 调查 叶数(片)病叶数(片)病叶率(%)病情 指数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