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报中学一级教师的业务自传做人梯-用我们的坚韧让学生踩着我们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化春蚕-用我们的才能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身上延伸当蜡烛-用我们的忠诚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光明。 这是我的座右铭。教师这一职业让人感觉沉甸甸的。参加教育工作19年以来,我始终牢记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宗旨,乐于奉献,不求索取,辛勤耕耘,用爱心谱写一曲青春的赞歌,把一腔赤诚奉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育人事业。自1988年9月参加工作,我就暗下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从此,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主动听优秀教师讲课,精心设计教案,反复演练。利用课余时间钻研现代教育理论,还完成了全国函授中文本科的学习。在教学目标设计上,重视既传授知识,又发
2、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优良的品质。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多向化信息沟通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掌握科学的读书和作文方法。一、教学教研工作 1、勤勉教学,成绩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学者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自工作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阅读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尽管学生基础差,但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在课堂上,我总是用大量生动的
3、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好语文对于智力开发、锻炼意志品质和培养严谨学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我还结合当前我市形势,要求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建设经济强市做贡献,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刚接一个新班时,学生学习参差不齐,我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严格归类、归档,把学生分成优秀、中等、后进三类,基础知识的教学搞“齐步走”,能力训练发展搞“三级复式”,力求优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到”。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
4、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积极投身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较好的成绩。2000年10月参加我县“五项教学技能竞赛”获一等奖。我所任的语文成绩均在县前三名。2、深入钻研,开拓创新。 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备课活动,与同
5、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7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识记内容复习方法,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从音乐的角度研究如何利用音乐手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且都有相关的论文获奖。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其中2002年指导学生参加征文竟赛,获县一等奖一名。2003年指导学生参加征文竟赛获得县一奖一名,三等奖三名。2004年指导谢谊代表县参加市级“爱我玉溪”演讲比赛,获“优秀”奖。 3、重视实践,注重总结。 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
6、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我这几年分别同本组成员进行了如下研讨:1999年大语文教学;2000年创新教育;2001年话题作文;2002年探究式教学。多次参加县级和市级组织的培训。这些都是与语文教学的潮流几乎同步的。20032006年我参与了市级课题“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并独立承当子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的研究。并有相关论文获奖。履职期间先后撰写并获奖的论文有:1998年1月语文教学中的音乐美获县三等奖,2000年2月 语文知识小插曲识记内容的复习方法获县三等奖,2001年1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获
7、县二等奖,2003年12月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获县二等奖,2004年12月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初一作文教学获县二等奖, 2005年12月立足主体 贴近生活获线三等奖,2005年12月积累、合作、生活获国家级二等奖,2006年12月浅谈语文教学与音乐的结合荣获县一等奖。4、扶持后辈,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参加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2002至2003学年度帮助新教师范萍慧备课
8、、上课。我在教学上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她现在已成为教学上的一把手。 二、教育能力 作为教师,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不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謹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的信条。任教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
9、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教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针对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爱心两大弱点,我积极在学生中开展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开展“多给别人留方便”的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只会关心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在持久的、有意识的引导下,“不给别人添
10、麻烦”和“多给别人留方便”成了班上同学的自觉行动,班级集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我首先做到。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在自己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好一名老师,仅仅靠“嘴”和“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把学生的心作为自己的舞台”。也正是这样,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欢乐。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限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她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拆除绝望的断墙,也能点燃希望的火把,敲响进击的鼓点。”作为老师应尽全力投入和付出展现了一位优秀的教师的风采。当然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前面的路还很远,为了我县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愿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