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网络经济学,第一章 网络经济,网络的概念及经济学内涵,网络经济的概念与范畴,网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网络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网络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网络的概念及经济学内涵,一、网络的概念及本质,1,、网络的一般概念,从词义学的角度,网络是指由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所组成的纵横交错、并相互连接的组织或系统。,物理网络(有形):,交通网络、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关系网络(无形):,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在本质上,网络是一种结构,由节和链组成。在节和链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联系,构成一个整体。,2,、对网络的经济学解释,经
2、济学的网络定义:,对经济学家而言,网络的概念既包括经济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构,也包括正外部性的经济属性。因此,网络能够被视为既是建立在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集,也是经济行为主体对不同经济目的采用相似行为的一个集。,Umbhauer,网络的数学定义:,网络是实体被模式化为图论中的节和链。,图论:,离散数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点和线的拓扑关系。,格尼斯堡七桥问题,经济网络,是由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特殊的经济联系所组成,主体为节,关系为链。所不同的是,这些节和链之间具有互补性,即网络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功能需要两个或更多的网络组成部分才能够实现,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节通过链对其他节产生正的外部性,这
3、是经济网络的一个最鲜明、也是最基本的特征。,2,、经济网络的内涵,经济网络,是由不同经济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行为主体对其他主体具有正的外部性,从而将不同行为主体连接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1,、经济网络的概念,二、经济网络的概念及内涵,第二节 网络经济的概念与范畴,一、网络经济的概念,1,、网络经济概念的提出,(,1,)网络经济是指包括电信、电力、交通运输等有着相应运营网络的行业。,(,2,)网络经济是指计算机网络自身的经济问题,如计算机网络的成本核算、收费标准等。,(,3,)网络经济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群,包括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硬件、软件制造以及
4、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4,)网络经济是指与网络的应用和服务相关的各个领域,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应用、网络中介服务和网络商务四个部分。,2,、对网络经济的不同理解,乌家培:,对网络经济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网络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网上的活动。,广义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活动。,网络经济:,是以信息与网络产业为主导产业、以信息与知识为主导资源的经济形态,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各种计算机网络为平台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5、总和。,3,、网络经济的定义,网络经济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从历史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技术,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在历史上,以机械、电力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取代以人力、畜力为代表的旧的生产力,导致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则表明一种以知识、智力为核心的新的生产力开始形成,由此引发了工业经济进一步向新的经济形态的转变。,从现实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表面上连接的是计算机,而实质上连接的是人,即不同经济主体,从而构成不同经济主体的新的关系,即网络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改变同样也将带来经济形态的改变,导致新的经济形态的产生。,这种建立在,
6、网络生产力,和,网络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新的经济形态,被称之为网络经济。,4,、网络经济与计算机网络的关系,二、与网络经济相关的几个概念,1,、后工业经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电子技术时代”的概念。之后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发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发表,第三次浪潮,,提出了“后工业经济”的概念。,后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经济,即超越工业经济的一个新阶段。由于当时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所以采用了这样的一个词汇。尽管如此,人们已经意识到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的到来。,2,、信息经济,1982,
7、年,美国未来学家、经济学家奈斯比特发表了,大趋势,,提出信息经济的概念。原因: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信息经济最早的定义:,信息产业的总合。,信息产业的定义:,狭义指信息生产的行业,如信息收集、传递、处理以及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行业。广义还包括所有信息应用的行业。按照后者,将来所有的行业都离不开信息,所以称为信息经济。,对信息经济的另一种解释:,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作为资源在社会资源配置占主导地位的经济。,3,、知识经济,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发表,非连续的时代,一书,提出“知识经济”的说法,认为知识正在成为当代社会最核心的资本、费用项目和经营资源。,19
8、80,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发表巨著,知识及其创造、传播和经济意义,,强调知识对经济的重大作用,预测了知识密集型经济的发展前景。,199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正式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指出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定义:,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种经济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而传统经济则是以各种物质资源为基础。知识是一种非物质资源,知识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改变了经济发展的走向。,三、网络经济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关系,1,、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关系,相同论:,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不同论:,二者存在差别。因为信息与知识并不等同
9、。,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数据。,数据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无序的数据不会自动成为信息。只有经过处理,使无序的数据有序化,才能成为信息。,知识是人们对世界认识以及积累的经验的总合。,知识来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因而与信息有关。但知识是经过了人类的提炼后加入了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思想的产物。信息是客观的,而知识是主观的;信息不能创造,而知识必须依赖于创造。因此知识与信息有关,但不等同于信息。,所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信息经济视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将知识经济视为信息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2,、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的关系,无论数据转变为信息,还是信息转变为知识,都离不
10、开网络。信息、网络技术使快速、高效地处理数据和信息成为可能,加速了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过程,使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成为可能。因此,网络经济更反映了经济的本质。,但网络经济中涵盖了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思想,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高度概括和综合。,第三节 网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一、网络经济的形成,1,、网络经济产生的背景,(,1,)网络经济产生的技术背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2,)网络经济产生的经济背景,降低交易费用的要求,交易费用:,获取信息和制定契约的费用。,2,、网络经济的发展阶段,(,1,)网络经济的孕育期(,20,世纪,50,70,年代),
11、1938,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自动电话交换机,发明第一台继电器式数字计算机。,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948,年,半导体计算机在贝尔实验室问世。,1955,年,贝尔实验室又研制成功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走向成熟,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2,)网络经济的诞生期(,20,世纪,80,90,年代),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建立,ARPA,网。,1989,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伯纳斯,李发明万维网。从此,网络成为一种新型媒介,用于信息传递,并发展出电子商务。,(,3,)网络经济的成长期(,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网络应用逐渐深入到社
12、会的各个领域,经济的运行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网络正在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信息网络技术开始走向集成化、智能化。,二、网络经济的特点,1,、开放性,技术的开放性,网络通信的技术标准是开放的,为公共资源。企业经营的开放性,信息及资源与其他合作伙伴共享。,2,、全球性,不仅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国际贸易,而且生产的分工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相互的依存程度空前加强。,3,、直接性,经济的过程不需要经过迂回曲折的路径即可以实现。对迂回性的工业经济的扬弃:既继承了工业经济社会化所带来的高效率,又否定了生产与消费脱节所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4,、虚拟性,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网络经
13、济的运行过程有大部分以虚拟的形式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经济活动的虚拟化使经济运行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高。,5,、创新性,网络经济以知识为核心资源,知识的创新成为网络经济增长的动力。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或国家的机构那种能力。创新不仅是指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必须做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辅相成。,6,、可持续性,传统经济依赖于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存在着不可持续的问题。网络经济依靠的是非物质资源,非物质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因此经济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三、网络经济带来的变化,1,、经济结构变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就业结构:,知识化,消费结构:,非物质化,2,、社会关系的变化,由竞争走向,合作
14、,由利己走向,利他,3,、价值观念的变化,由金本位走向,人本位,第四节 网络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一、网络经济学的历史沿革,1,、网络产业经济学,早在因特网出现之前,就出现了网络经济学:,Economics of Networks,。但这时的网络是指有水平网络式结构的产业,如电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行业,研究这些行业结构特征、系统运行以及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也称为网络产业经济学(,Economics of Networks Industry,)。,1996,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Nicholas,Economids,教授发表论文,题目就叫,网络经济学,,专门研究网络外部性问题,被视为开创了
15、网络经济学研究的先河。,2,、因特网经济学,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举办,Internet,研讨会。会后,,L.,McKnigut,和,Joseph P.Bailey,将发言稿编撰成书,书名叫,Internet,Economicis,。其主要内容是对因特网中的“云”进行经济分析,研究“云”的经济特性,以及在“云”的环境中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3,、电子商务经济学,1998,年,得克萨斯州大学经济学家,Soon Y.,Choi,、,Dale O.Stahl,和,Androw,B.Winston,合著,The Economics of Electronic Commerce,,研究电子化技术
16、下市场过程和产品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与一般的电子商务不同,电子商务经济学侧重于商务过程而不是技术手段本身,是对电子商务的经济学分析。,二、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网络经济学既不是网络产业经济学,也不是网络活动经济学,而应该是网络经济形态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在网络经济形态下经济运行过程及其规律,包括网络资源的配置、市场结构、产业组织、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等内容。,2,、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阐述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的本质区别以及这种区别的经济学意义。,(,2,)分析网络经济下的经济现象,如边际收益递增、正反馈、竞争垄断结构等,进行模型
17、构造和逻辑分析。,(,3,)从理论的高度证明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包括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对网络经济进行规范和实证分析。,3,、网络经济学的体系架构,经济,理论,基础,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网络经济,微观,经济活动,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规律,规则,制度,经济政策,发展战略,三、网络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1,、网络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关系,(,1,)推翻说:,网络经济学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经济学必须另起炉灶,建立新的学说体系。,T.G.,勒维斯:,非摩擦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经济模式,(,2,)继承说:,网络经济学是对传统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一般经济原理和方法在网络经济下的应用。,卡
18、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夏皮罗,瓦里安,2,、主流经济学在网络经济学中的应用,(,1,)应用,与传统经济相比没有改变,可以直接用传统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网络经济的现象。,(,2,)改造,与传统经济相比情况发生改变,但仍可以用传统经济学方法来进行分析。,(,3,)创新,传统经济所没有的情况,也无法用传统经济学进行解释,必须寻找新的理论和方法。,第五节 网络经济学理论基础,一、边际分析和均衡理论,新古典经济学,1,、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为政治服务,所以称政治经济学。也即古典经济学。,19,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面临危机
19、,各种学派林立。其中新古典学派后来成为主流学派,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之“古典”,是指它的基础与亚当,斯密一致;而“新”,是指它的分析方法,即边际分析方法,称为“边际革命”。边际方法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有许多人的贡献。后经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整理和提炼,在,1890,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亚当,斯密,马歇尔,2,、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新古典经济学首先宣称去掉了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色彩,只研究在稀缺的情况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实现效率(效用)最大化。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了边际的概念。,戈登定律:,边际效用递减定律;均等享乐定律,这一思想被扩展到整个经济过程,通过边际收
20、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得出利润最大化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由此建立厂商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均衡理论:瓦尔拉斯均衡,帕累托均衡。,意义:,把经济学数学化,精确化。使之成为一门极为严谨的科学。,3,、新古典经济学与网络经济学的关系,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网络经济学也不例外。网络经济同样也存在着边际和均衡的问题,也需要寻找最优解。只不过网络经济下的条件发生变化,而的出来的结论与传统经济也有所差异。,二、交易费用理论,新制度经济学,1,、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在,18,世纪,以康芒斯为首的老制度学派开创了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分析在即定的制度下如何达到最优。,1937,年,科
21、斯发表,企业的性质,,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并以此分析企业与市场作为两种交易制度的演化,开创了新制度经济学。之后,科斯在,1960,年又发表,社会成本问题,,提出通过明确双方权利来解决外部性的的主张。,1991,年,科斯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73,年,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诺思发表,西方世界的兴起,,以产权理论为基础,对人类经济发展过程给予令人信服的全新解释。指出,率先进行制度创新,如同率先采用先进机器一样,可以得到超过平均利润的社会回报。为此,诺思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诺斯,2,、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就是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最早是指达成
22、一笔交易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包括商品价格在内的金钱,后又主要将其归于信息搜寻费用和契约费用。交易费用决定了对企业和市场的这两种不同制度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现在,新制度经济学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易费用则成为现代经济学不可缺少的分析方法。,3,、新制度经济学与网络经济学的关系,网络经济的出现改变了交易的方式,也改变了交易费用的结构和状况,从而有可能导致制度的新的变迁。这就需要借助于交易费用的理论来对网络经济下的一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以做出合理的解释。,三、信息不对称原理,信息经济学,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信息经济学的启蒙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1
23、9,年凡勃伦,资本的性质,,在该书中提出知识的增长构成了财富的主要来源。,1959,年,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信息经济学的诞生。之后,西蒙、施蒂格勒、马克卢普、阿罗、希尔等,分别从管理决策、信息搜寻、知识产业、信息社会和信息论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1969,年至,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三次与信息经济学有关。信息经济学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又一热点和前沿问题。,西蒙,斯蒂格勒,阿罗,2,、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信息经济学又分为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应用信息经济学,前者又称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后者称为宏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不确定对就行
24、为的影响以及如何排除和缩小这种影响。前提是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至市场失灵。解决办法一是政府干预,再是利用信号甄别机制。,宏观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在地位和作用。具体包括信息产业的发展问题、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问题等。,3,、信息经济学与网络经济学的关系,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信息经济学就是一种网络经济学,许多基本原理,更适用于网络经济分析。,四、超边际分析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1,、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超边际分析一词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提出,但将其应用于经济分析的是杨小凯。,1991,年,杨小凯发
25、表论文,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来分析分工和专业化。而分工和专业化正是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杨小凯是用现代分析工具复兴古典经济学,所以他将其理论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之后,以杨小凯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献,逐渐形成一个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新兴古典经济学也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最前沿的学科,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布坎南将新兴古典经济学称之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成果。,杨小凯,2,、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新兴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思想就是把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分工、专业化内生化,从而解释交易费用和制度对分工和生产力演进的意义,说明货币的出
26、现、国际贸易的产生、产业的演进以及政府政策的作用等一系列经济学问题,并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统一起来。,新兴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贡献是超边际分析方法。超边际分析是相对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分析而言。边际分析是线性规划,但生活中许多问题是非线性的。新古典经济学为了进行分析,将其简化为线性,与实际情况不符。超边际分析属于非线性规划,因此对现实有更强的解释力。,边际分析必须有内点解,也即最优解,而且最优解是唯一的。超边际分析允许有角点解,也就是可以有几种最优解。在数学上现在已经解决了对角点解的求解问题,使超边际分析成为可能。,3,、新兴古典经济学与网络经济学的关系,网络是一个拓扑结构,在网络中很多问题
27、是不连续的。网络决策也就是超边际决策,对此边际分析不适用,必须使用超边际分析。杨小凯认为:超边际分析尤其适用于对网络经济的分析。,例如,按照边际分析,在网络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是失败的,但用超边际分析,外部性恰恰是网络市场效果的体现。再比如,网络产品为何可以免费提供,网络公司长期亏损为何还可以生存、股值为何还可以不断上升等等,都只有用超边际分析才能做出最合理的解释。,思考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经济网络?二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什么是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是什么样的关系?,3,网络经济是如何形成的?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有那些不同的特征?,4,什么是网络经济学
28、?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应如何构架网络经济学的理论体系?,5,网络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是什么样的关系?网络经济学应有哪些发展和创新?,第二章 信息产品,信息的经济学分析,信息产品的属性及特征,信息产品的边际效用,信息产品的消费者选择,网络经济中的物质产品及消费,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及经济学内涵,一、信息的一般概念及属性,1,、信息的一般概念,(,1,)广义的概念,信息就是经过传播的消息。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一切客观存在以一定的形式反映出来,就是消息,消息经过传播,就是信息。,(,2,)狭义的概念,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数据:,用符号对客观现实的记录和描
29、述。,3,、信息的基本属性,(,1,)客观性 (,2,)延展性,(,3,)传递性 (,4,)共享性,2,、信息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广义与狭义的信息概念之间的区别,可以视为是信息资源与信息产品的区别。广义的信息概念可以看作为信息资源,如同其他资源一样,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外在的和自然生成的;狭义的信息概念可以看作为信息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它是经过人们的加工,包含了人类的劳动,对人类具有某种特定的价值和效用。,二、信息的经济学内涵与特征,1,、信息的经济学内涵,(,1,)信息论的信息定义,信息是认识主体接收到的、可以消除对事物认识不确定性的新内容和新知识。,强调信息的价值,将知识视为信息的内容。,
30、(,2,)信息经济学的信息定义,信息是传递中的知识差。,在同一传递过程中,如果给出一个知识度,S,0,,只要能够确定另外一个知识度,S,x,,那么,当,S,x,-,S,0,=S,0,,且,S ,S,x,时,,S,x,对于,S,0,是信息,,S,x,是,S,0,的信息源,,S,0,是,S,x,信息用户。,2,、信息的经济属性,(,1,)非物质性,物质资源是一种有形的资源,以一定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信息是一种无形资源,虽然许多情况下它需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但资源的核心内容,信息本身是无形的,信息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的载体,而取决于信息本身。,(,2,)可再生性,一般的物质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越用越
31、少,直至枯竭。信息资源则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它可以不断的再生,可以共享,不会因某个人的使用而使信息资源的数量减少,因而也就不会出现枯竭。信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4,)增值性,一般情况下,资源使用的越多,其利用率也就越低,边际效用递减。而信息资源则与之相反,其价值不仅不会因使用的增加而减少,反而会随着使用过程的深入而出现价值增值,边际效用递增。信息使用的越多,原先已经使用的信息价值越高。,(,3,)潜在性,物质资源的价值是外在的,人们能够对物质资源的价值加以确定,并对使用的结果做出准确的预期。而信息资源的价值是内在的、不确定的,人们在使用该信息之前,往往无法准确地判定该资源的价值和使
32、用的结果。,三、信息资源的无限性和稀缺性,1,、信息的无限性,世间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都是稀缺的。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配置,使其产生最大的效用。,但信息却与此不同。信息来源于客观存在,只要有客观存在,就有信息。因此,信息是无限的,它无所不在,随处可得。用经济学的术语,信息是不稀缺的,由此推理,因而也就不存在配置的问题。,2,、信息的稀缺性,事实并非如此。信息也存在稀缺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成为资源。只有那些可用的信息才能够变为资源。而对于某个人来说,可用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信息也具有稀缺性。,所不同的是,信息的稀缺性是一种主观稀缺性,即能否得到有用的信息,主要不取决
33、于外部在客观上是否有这种信息,而是取决于使用者在主观上有没有得到和应用这种信息的能力。,3,、信息资源的配置问题,信息的稀缺性说明信息也存在有效配置的问题。但信息是一种主观稀缺性,决定它的有效配置其形式与过程的机理与其他普通资源不同。传统经济是客观的稀缺性与主观的无限性的矛盾,而网络经济是客观的无限性与主观的稀缺性的矛盾。矛盾发生变化,其内在的规律也将发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有了一般的经济学,还需要有网络经济学的最根本的原因。,第二节 信息产品的范畴及特征,一、信息产品的概念及分类,1,、信息产品的概念及性质,(,1,)信息产品的概念,信息产品是指在信息化社会中产生的以信息传播为目的的服务性产品
34、。,(,2,)信息产品的性质,1,)信息含量极高,2,)智力劳动结晶,3,)满足信息需求,2,、信息产品的分类,(,1,)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按照信息是否固化在其物质载体上,可将信息产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大类。有形的信息产品是指必须依附于物质载体存在的信息产品,无形信息产品是指无固定物质载体的信息产品。,(,2,)数字产品和网络产品,按照信息产品的表现形式,信息产品也可分为数字产品和网络产品。数字产品是指信息内容基于数字格式,能通过电子方式传输的产品,网络产品是指支持网络存在和发展的网络设备以及通过网络产生、发展和销售的软件和服务。,(,3,)内容型产品和工具型产品,按照信息产品对用户产
35、生的功能,还可以将信息产品分为内容型产品和工具型产品。内容型的信息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使用户获得其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工具型的信息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更好地获得其所想得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获得更大的价值所提供某种工具。,二、信息产品的特性,1,、价值的不确定性,一般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耗费,即生产这一产品的成本,是一种客观价值。但信息产品的劳动耗费是一种智力劳动,耗费的多少因人而异,有人需要长期艰苦的劳动,有人则轻而易举,因此成本不确定,价值也不确定。信息产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判断,是一种主观价值,无法用统一的尺度衡量。,2,、价值的间接性,一般产品在使用中可以直接获得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对
36、不同的人是相同的。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体现在使用的过程中而是体现在使用的结果上,并且在不同的人手中使用价值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各人掌握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不同,所得到的使用价值也不同。,3,、价值的时效性,信息产品的价值及其使用价值具有时效性。当别人都不掌握这一信息时,利用这一信息获利的可能性最大。随着掌握这一信息的人增加,其获利的机会也随之而减少。如果这一信息人人都掌握了,那么它价值也就基本消失。,4,、价值让渡的可重复性,一般产品在交易完成后,所有权即发生转移,卖出方不再拥有对产品的所有权。但信息产品为非物质产品,生产者将产品出售后,并不失去对产品的所有权,同一产品还可以继续卖给他人。信息产
37、品之所以可以重复进行让渡,是因为信息和知识具有可共享性,一件产品一个人使用和许多使用,不影响每个人所获得的使用价值。,第三节 信息产品的边际效用,一、效用价值论,1,、效用价值论的提出,效用价值论是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在,17,18,世纪上半期,一些经济学家对效用价值论开始提出明确的表述。,19,世纪,30,年代后,效用价值论由一般效用价值论进一步发展为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初。在这之后,效用价值论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沿用,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2,、产品效用,(,1,)效用的涵义,效用
38、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一个度量。,(,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用,TU,代表总效用,用,Q,代表消费的数量,则总效用,TU,可以视为消费数量,Q,的函数,即,TU=f,(,Q,),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用,MU,代表边际效用,仍用,Q,代表消费数量,则边际效用,MU,为总效用增量,TU,(,Q,)与消费数量增量,Q,之比,即,MU=TU,(,Q,),/Q,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
39、)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早期西方经济学使用的概念。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时,基数效用论所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2,)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时,基数效用论所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边际效用递减的内涵,(,1,)边际与边际分析,边际:最后一个
40、单位。边际分析:不考虑所有的量,总量,而是考虑最后一个单位的量。最后一个单位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边际分析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更符合实际。,(,2,)边际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新古典经济学用效用代替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区别:价值取决与客观因素;效用取决于主观因素。边际效用因使用的数量不同而不同。随着使用的数量增加,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随之而减少。在经济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描述,设有商品,X,,其消费量为,Q,,总效用为,TU,,边际效用为,MU,。,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数学公式表示,即,MU=dTU,2,(,Q,),/,dQ,0,公式表示:,边际效用曲线
41、的斜率为负,向右下方倾斜。,U,U,Q,Q,Q,1,Q,1,TU,MU,O,O,边际效用递减,(,1,)从心理或生理角度的解释,边际效用递减首先可以通过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效用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消费某种物品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种刺激,使人有一种满足的感受,或心理上有某种反应。消费某种物品时,开始的刺激一定大,从而人的满足程度就高。但不断消费同一种物品,即同一种刺激不断反复时,人在心理上的兴奋程度或满足必然减少。,(,2,)从资源配置角度的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这一角度来加以解释。,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且可按重要性分成等级。消费者随着获得该物品数量的增加
42、,会将其逐次用到不重要的用途上去。这本身就说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3,、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二、网络经济中的边际效用递增,1,、边际效用递增的内涵,(,1,)由边际效用递减到边际效用递增,在传统经济下,边际效用递增现象就存在,主要表现在一些非物质的和精神的消费上。在传统经济下,占主导地位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增只是个别的和偶然的现象。,在网络经济下,由于信息和知识成为主要的资源,而信息和知识的非物质性,使得边际效用递增成为普遍的现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2,)由边际效用递减到边际效用递增,边际效用递增,是指随着使用单位的增加,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也不断增加。,边际效用递增规律用
43、数学公式表示,即,MU=dTU,2,(,Q,),/,dQ,0,公式表示:,边际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向右上方倾斜。,U,U,Q,Q,Q,1,Q,1,TU,MU,O,O,边际效用递增,2,、信息产品边际效用递增的原因,(,3,)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是指一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由对这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者的人数决定的,采用某项产品或服务的人数越多,这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就越大。需求方规模经济意味着需求的规模越大,边际效用越高。,(,2,)知识技术积累机制,信息产品的消费与一般的物质产品消费有很大的不同,它有着一定技术限定,要求消费者有特定的知识结构。信息产品消费的数量越多,积累的知识越多,技术操
44、作越熟练,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就越高。,(,1,)信息需求自我强化,信息产品提供的不是一般物质效用,而是一种非物质的效用,这种效用不存在一个使用的极限,不会因为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出现需求的饱和。相反,随着使用量的增加,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而产品对使用者产生的效用越大。,第四节 信息产品的消费者选择,一、消费者选择理论,1,、消费者偏好与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偏好的涵义,偏好:,对某一事物的倾向性。,消费者偏好:,对某一种消费行为的倾向性。,(,2,)消费者偏好的假定,1,)完备性,2,)传递性,3,)非饱和性,3,、消费者均衡的涵义及假设条件,(,1,)消费者均衡的涵义,消费者均衡是指在
45、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从而达到最满意的程度。,(,2,)消费者均衡的假设条件,1,)偏好既定:,偏好既定是指消费者对各种物品效用的评价是既定的,不会发生变动。,2,)收入既定:,收入既定是指每个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既定的,因此其支付能力也是既定的。,3,)价格既定:,价格既定是指每一种商品的价格是既定的,不会发生变动。,3,、消费者均衡的实现,(,1,)边际效用分析法,均衡条件:每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相等。,当消费者在美中产品所获得的效用相等时,其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2,)无差异曲线法,无差异曲线:,效用相同的商品消费组合。,预算线:,
46、在即定收入和价格的条件下,可购买商品的不同组合。,消费者均衡:,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一点,E,的商品消费组合(,X,,,Y,)。,Y,X,U,3,U,2,U,1,A,B,O,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Y,X,E,二、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偏好及均衡,1,、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偏好,(,1,)信息产品对消费者偏好的锁定,(,2,)信息产品效用增量的非饱和性,(,3,)信息产品消费偏好增强的自发性,2,、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均衡,由于信息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增,无法用边际分析法,只能用无差异曲线法。,信息产品的无差异曲线与一般产品不同,其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Y,X,U,3,U,2,U,1,A,B,O,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47、均衡,X,E,E,由于信息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增,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E,点,但,E,点并不是均衡点,因为预算线,AB,还在,E,点上与无差异曲线,U,3,相交,而,U,3,的效用水平高于,U,1,,因而,E,才是均衡点,而此时的消费组合为,X,,即只消费,X,一种产品。,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在有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信息产品情况下,人们最终只会选择其中的一种而放弃另外一种。这是因为只使用一种产品要比同时使用几种相同的产品所获得的效用更大。,第五节 网络经济中的物质产品及消费,一、网络经济对一般物质产品的影响,1,、一般物质产品的界定,一般物
48、质产品,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所消费的一般产品,它是指通过对基本的、有形的、物质性的生产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后,能够直接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辅助作用的、或者人们能直接进行消费的、能满足人们一定生理需要的产品。,相对于信息产品而言,一般物质产品具有物质性、消耗性、不可返还性、非共享性等特点。,2,、网络经济下物质产品的新特征,(,1,)产品功能的网络化,一般物质产品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改造,实现了与信息、网络功能的植入和嫁接,在一般的物质产品中增添了信息、网络功能,从而使这一类的物质产品开始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信息产品或网络产品的特性。,(,2,)产品操控的信息化,随着科技的进步
49、,人可以通过技术和网络实现对一般物质产品的控制,使之按照人的要求进行工作看,使其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动完成一定的操作和功能,让这些产品可以更好为人们提供服务。,(,3,)产品服务的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技术,一般物质产品的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开辟了新的服务领域。网络提高了产品的服务性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服务。,二、网络经济对物质产品消费的影响,1,、网络经济对传统消费观念的挑战,网络经济改变了整个经济运行环境,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经济下的消费观念。,2,、网络经济中的需求特性的变化,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需求出现新的特性,如广泛性、求异性、即时性、多样性等。,3,、网络经济中购买方式
50、的改变,一方面在网络经济中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完成消费过程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变得更加合理,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大大增强。,思考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哪些基本属性?,2,如何理解信息的经济学内涵?信息的经济学属性是什么?,3,什么是信息产品的主观稀缺性?应如何认识信息无限性与稀缺性的矛盾?,4,什么是信息产品?信息产品包括哪些类型?信息产品有什么特性?,5,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增?信息产品边际效用递增的原因是什么?,6,什么是消费者偏好,?,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偏好具有哪些特点?,7,什么是消费者均衡?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均衡如何实现?,8,在网络经济下一般物质产品及其消费呈现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