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T 4632—2023 生物滞留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90619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T 4632—2023 生物滞留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DB32/T 4632—2023 生物滞留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DB32/T 4632—2023 生物滞留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DB32/T 4632—2023 生物滞留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DB32/T 4632—2023 生物滞留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江 苏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生物滞留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acceptance,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bioretention facility2023-12-18 发布2024-06-18 实施CCS P 40/44DB32/T 46322023ICS 01.040.93DB32/T 46322023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规定35 施工35.1 一般规定35.2 放线测量55.3 土方工程55.4 溢流设

2、施55.5 防渗层65.6 排水层65.7 过渡层75.8 换填土层75.9 覆盖层75.10 其他附属设施75.11 绿化工程76 验收86.1 一般规定86.2 主控项目96.3 一般项目96.4 验收程序和组织117 运行维护117.1 一般规定117.2 日常维护127.3 功能性维护127.4 应急维护12附录 A(规范性)生物滞留设施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对照表14附录 B(资料性)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5附录 C(资料性)生物滞留设施巡查记录18附录 D(资料性)生物滞留设施检查与维护记录19附录 E(资料性)生物滞留设施检查与维护记录20参考文献22目次DB32/

3、T 4632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中心、昆山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洞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建国、冯博、孔赟、李澄、周侗、陈天放、范晓玲、杨建、姚健、黄咏洲、席佳丽、李兰娟、郭海星、梁彬。DB32/T 46322023生物滞留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1

4、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物滞留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的基本规定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CJ/T 340绿化种植土壤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物滞留设施 bioretention facility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

5、系统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生物滞留池结构自上而下一般包括覆盖层、换填土层、过渡层、排水层和防渗层等,典型平面及结构详见图 1。a)生物滞留设施典型平面图图 1生物滞留池典型平面及结构详图1DB32/T 46322023b)生物滞留设施典型结构图(1-1剖面图)图 1生物滞留池典型平面及结构详图(续)3.2 排空时间evacuation time生物滞留设施蓄水层蓄满的雨水全部入渗或通过底部盲管收集排出所需时间。3.3 饱和渗透系数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土壤饱和条件下单位水力坡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土壤截面的水量,表征设施透水性能的指标。3.4

6、 完成面completion layer生物滞留设施建设完毕后,换填土层顶面(若有覆盖层则为覆盖层顶面)所对应的面层。3.5 检查竖管inspection standpipe设置于排水盲管起端,用于生物滞留设施检查、检修以及通气的管道。3.6 日常维护routine maintenance对生物滞留设施常态化的清理、清扫等维护行为。注:包括垃圾清运、淤泥清理、植被修剪等。3.7 功能性维护functional maintenance生物滞留设施、构件等损坏或丧失功能后进行局部、整体的维修或更换。3.8 生物滞留设施模块bioretention system module集排水层、过渡层、换填土

7、层、溢流设施、过滤介质等于一体,实现生物滞留设施功能的模块化预制构件。4 基本规定4.1 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应遵循安全有效、因地制宜、绿色低碳、技术先进、环境协调的原则。4.2 生物滞留设施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2DB32/T 46322023作业的安全环保要求,并采取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4.3 生物滞留设施工程应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施工。变更设计应经过设计单位同意。4.4 生物滞留设施所需主要材料、构配件、半成品、成品等应进行现场验收,规格、型号及性能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4.5 生物滞留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应随

8、建设工程项目同步移交相关管理单位。建设单位应将有关文件和技术资料按程序归档。4.6 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维护制度,对维护人员档案和培训记录、生物滞留设施巡视及维护记录及时存档。4.7 生物滞留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参与方应加强各环节的教育和培训。5 施工5.1 一般规定5.1.1 开工建设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进行现场交底。施工单位应熟悉设计图纸,掌握生物滞留设施系统构造的设计要素,充分了解、准确把握设计意图,并认真核对设计图纸,对图纸中存在的疑问、差错,应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和建议。如需变更设计,应按照相应程序报审,经相关方签证后实施。5.1.2 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

9、设计,应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并按程序报建设方和监理方。5.1.3 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如周边绿地种植、道路面层等,宜在其汇水面施工完成后进行。5.1.4 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工序应结合防渗材料连接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工序存在交叉时应做好施工组织。生物滞留设施的一般施工工序包括场地竖向标高确认、汇水范围核实和竖向衔接校核、放样测量、基坑开挖、溢流设施建设、防渗层铺设、排水层铺设、过渡层铺设、换填土层铺设、附属设施建设、绿化植物栽植等,见图 2。3DB32/T 46322023图 2生物滞留设施一般施工工序示意图5.1.5 施工现场的换填土层介质材料、排水层材料、防渗材料、管材等工程材料应分类摆放,并应

10、做好遮盖。5.1.6 生物滞留设施施工现场应做好水土保持和保护措施,不应对既有管网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5.1.7 生物滞留设施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成品保护。5.1.8 为缩短工期,在经过场地条件、施工工期等各方面的综合比较之后,可选用生物滞留设施模块替代传统生物滞留设施。4DB32/T 463220235.2 放线测量5.2.1 施工单位应按照工程项目总平面图或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5.2.2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建筑方格网测量、卫星定位测量、三角形网测量、导线测量和建筑基线测量等方法。测量区内已建有高程控制网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生物滞留设施施工

11、高程系统与邻近衔接关联工程的高程系统不一致时,应给出与其他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5.2.3 平面位置放样过程中误差不应大于 50 mm,高程放样过程中误差不应大于 5 mm。施工完成后,采用与放样相同的方法对设施平面与竖向进行测量检核,平面位置偏差不应大于 100 mm,高程偏差不应大于 10 mm。5.2.4 宜采用建筑方格网方式确定设施平面,生物滞留设施位置、面积、形状及进水口、预处理设施、溢流排水口等应符合设计要求。5.2.5 生物滞留设施应设置在汇水面内最低处。施工时应注意场地和生物滞留设施的竖向衔接,应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核算生物滞留设施的开挖深度,结合场地竖向,核对坑底标高、完成面标高

12、、溢流口标高,在竖向上能否与汇水面内的道路、铺装、绿地及管道顺利衔接。5.2.6 自然缓坡型生物滞留设施应按照施工图采用三线放样法,三线从外到内分别为场地与生物滞留设施衔接线、生物滞留设施完成面线、开挖面底部线。5.2.7 生物滞留设施放样应校核避让已建或拟建管线,避免燃气、电力等管线直接穿越,防止开挖对管线的破坏。5.3 土方工程5.3.1 基坑开挖时,应以生物滞留设施完成面线为基准进行开挖,开挖方式可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并采用人工修整方式与周边场地顺接,不应随意弃土。5.3.2 在地下空间顶板上方进行基坑开挖时,不应破坏顶板结构。存在结构反梁设计时,应保证结构安全和排水通畅。5.

13、3.3 生物滞留设施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开挖土方,避免土方坍塌对生物滞留设施深度、性能造成的影响。当无法及时清理土方时,生物滞留设施四周及预留进水口应设置临时挡水坝(袋)等,防止水土流失。5.3.4 生物滞留设施底部素土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夯实。基底夯实后应进行深度测量,满足排水层、过渡层、换填土层、滞留高度、超高高度及周边汇水要求。5.3.5 基坑底部、边坡坡面应平整、密实、无松土,无明显凹凸不平,不应有石头砖块、树根、杂草、淤泥等杂物,及时排除雨水。5.3.6 宜采用自然缓坡方式处理生物滞留设施与周边场地衔接问题。当场地条件受限时,可采用直壁式生物滞留设施,直壁护坡方式可采用钢板、

14、石笼、杉木桩、草石隔离带、混凝土挡墙等。5.4 溢流设施5.4.1 宜先采用钢筋混凝土砌筑型、混凝土模块拼装式、砖砌溢流井(口),施工方法按照 GB 50268 的要求开展。当溢流量满足设计要求时,也可采用竖向管道替代溢流井(口)。5.4.2 应校核溢流设施与设施进水口平面位置,溢流口不宜靠近进水口。5.4.3 排水盲管和溢流设施出流管宜采用管顶平接或水面平接方式,以保障排水顺畅。5.4.4 应校核溢流设施溢流面(即井座顶面)标高,满足滞留和超高高度要求,保障设施蓄水功能和雨水安全排放。5DB32/T 463220235.4.5 溢流设施井盖可采用棱台型或穹型等立面式井盖,应满足汇水范围内设计

15、的降雨排放要求,并具备一定防堵塞功能。5.4.6 应合理选择溢流设施形式,采取卵石遮盖、植物遮挡、着色等措施,溢流设施与生物滞留设施、周边景观应协调。5.5 防渗层5.5.1 当生物滞留设施基坑底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水位或岩石层小于 1 m 或设施距离建构筑物基础小于 3 m 时,应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及周边设置防渗设施;生物滞留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当生物滞留设施位于地下空间上方,宜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及周边设置防渗设施。5.5.2 防渗材料选择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可采用 HDPE 膜、无纺土工布等材质,HDPE 膜膜厚度不宜小于 0.5 mm,

16、无纺土工布规格不宜小于 600 g/m2,在 0.3 MPa 水压下 30 min 以上不漏水。5.5.3 防渗材料应无破损、褶皱、漏接,防渗材料底部不应有石块、土块等坚硬凸起物。5.5.4 防渗材料坡顶应进行锚固处理,防渗材料应埋入锚固沟内,沟深不小于 300 mm。5.5.5 防渗材料拼接方式可采用焊接或缝接等方式。HDPE 膜应采用热熔焊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0 mm;无纺土工布应采用双缝缝合连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75 mm。5.5.6 防渗材料连接应合理选择铺设方向,减少接缝受力,应从顶部向底部一次展开到位,铺设幅度不宜过紧,应留有抵抗热胀冷缩、土壤介质回填等产生拉伸变化的余地。

17、5.5.7 防渗材料在边坡上的铺设方向应与坡面一致,在坡面上宜整卷铺设,不宜有水平接缝。5.6 排水层5.6.1 排水层可采用碎石或砾石,碎(砾)石粒径应均匀,碎(砾)石粒径 10 mm20 mm,最小粒径不应小于排水盲管开孔孔径,碎(砾)石不应从排水盲管开孔漏失和堵塞排水盲管。5.6.2 铺设前应清洗排水层碎(砾)石,防止二次污染和杂质堵塞排水盲管,清洗污废水不应直排雨水管道。5.6.3 排水层应分层铺设,铺设厚度宜为 200 mm300 mm。铺设分为两步,第一步铺设厚度达 50 mm100 mm 时,应进行压实、整平、找坡,同步安装排水盲管及检查竖管连接管;第二步,继续铺设碎(砾)石,直

18、至排水碎(砾)石达到设计深度并完全覆盖排水盲管。5.6.4 排水盲管可采用 PVC/UPVC 管、PE 管、PPR 管、HDPE 双壁波纹管等,不应采用柔性透水管,管材环刚度不应小于 4 kN/m2,盲管壁厚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排水盲管开孔率应控制在 1%3%之间,开孔孔径宜控制在 4 mm8 mm,开孔间距均匀。5.6.5 排水盲管敷设宜采用“丰字管”形式,并合理确定盲管间距,满足收水能力要求。主管管径不宜小于 DN150 mm,支管管径不宜小于 DN100 mm。排水盲管铺设坡度不宜小于 5,可采用木楔固定法对排水盲管找坡。5.6.6 生物滞留设施应设置与排水盲管联通的检查竖管,并符合下列

19、要求:a)每个生物滞留设施设置的检查竖管数量不超过 2个;b)检查竖管应设置在排水盲管主管远离溢流检查井的一端,并通过 90弯头与排水盲管主管连接;c)检查竖管设置应高于生物滞留设施超高层,并根据植物高度进行调整;d)检查竖管应进行防护遮挡,既要保证通风,又要防止杂物掉入,可采用伞型防护罩。5.6.7 检查竖管连接管应采用防光降解、热氧老化管材,可采用 PVC/UPVC、PE 等管材,管径可与排水盲管主管管径一致或大一级。6DB32/T 463220235.7 过渡层5.7.1 生物滞留设施应设置过渡层,防止换填土层种植介质侵入排水层。过渡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未明确时,宜采用砂石。5

20、.7.2 采用砂石作为过渡层时,铺设前淘洗砂石防止二次污染和杂质堵塞排水盲管。5.7.3 砂石过渡层厚度不宜小于 100 mm,应均匀铺设并轻微压实,可采用人工或小型器械压实,压实过程中不应破坏排水盲管。5.8 换填土层5.8.1 换填土层应满足雨水下渗和植物种植等要求,厚度不应小于 300 mm。5.8.2 换填土层饱和渗透系数宜大于 110-5 m/s,且小于 510-5 m/s,当不满足条件时,应进行土壤换填。5.8.3 换填土层不应采用黏土或沙土直接回填,防止板结、分层、堵塞。5.8.4 换填土层有机质含量应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并符合 CJ/T 340 的相关要求。5.8.5 换填土层回

21、填应分层进行,一次回填 100 mm200 mm 并进行人工或小型器械压实,压实过程中不应破坏过渡层和排水盲管。首次回填完成时的完成面标高应略高于设计完成面标高,随后应进行水密压实 23 遍,直至标高达到设计完成面标高。5.8.6 采用双环法测试生物滞留设施的饱和渗透系数,并符合 GB/T 50123 的要求。5.8.7 当渗透系数较大或较小时,应在确保无漏水、无堵塞的前提下,优化调整换填土层介质比例,以满足渗透系数要求。5.9 覆盖层5.9.1 设有覆盖层的生物滞留设施,其覆盖层可选用碳化树皮或碎石等密度较大且具有一定的保水、污染物吸附功能的材料。5.9.2 覆盖层厚度宜为 50 mm,铺设

22、前应清洗覆盖层材料,均匀铺设,确保土不外露。5.10 其他附属设施5.10.1 生物滞留设施进水口处标高应低于周围汇水场地标高 30 mm50 mm,便于雨水汇入生物滞留设施。5.10.2 在易冲刷、沉淀区域,生物滞留设施应在进水口设防冲刷及过滤预处理设施。可采用粒径 20 mm30 mm 的卵石或碎石进行铺垫,厚度应不小于 50 mm,碎(卵)石带宽度应不小于进水口宽度。5.11 绿化工程5.11.1 生物滞留设施植物应具备干湿交替的耐受性,并满足长时间耐旱短时间耐淹特性。应选择乡土植物,可适当引进经过驯化的外来品种。植物宜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功能。5.11.2 生物滞留设施宜采用容器苗进行

23、种植,并适当提高植物种植密度,种植土不应外露。5.11.3 植物的种植应具有层次感,宜采用组团种植方式,多选用枝繁叶茂、植株较高、观赏性强的草本类或灌木类植物,同时可采用灌木球、亚乔木、景石等进行点缀,保障长期的景观效果。5.11.4 生物滞留设施植物种植后,应加强初期养护。夏季应加密浇洒频次,冬季应做好覆盖防护。7DB32/T 463220236 验收6.1 一般规定6.1.1 生物滞留设施验收应分为质量验收和功能验收。其中,质量验收包括施工材料验收和施工质量验收。6.1.2 生物滞留设施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检验批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或专业验收的需求按工程量进行划分。施工

24、前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并由监理单位审核。对于附录 A 未涵盖的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可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施工等单位协商确定。6.1.3 生物滞留设施验收前应提供下列资料:a)设计文件、设计变更文件和竣工图纸;b)相关材料、产品的出厂合格证明、检测和复检报告;c)分项工程及检验批验收记录;d)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6.1.4 施工材料验收应对换填土层介质材料、排水层材料、防渗材料、管材等原材料、半成品及构配件进行现场抽样检查。6.1.5 生物滞留池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验收:a)基坑开挖及基底处理;b)防渗层、排水层、换填土层等结构层的施工;c)溢流设施的施工及标高控制

25、;d)盲管等管道设施的施工及标高控制。6.1.6 施工质量验收应对生物滞留设施的平面位置、工程规模、竖向控制、结构工程、附属设施、绿化种植等关键环节进行施工质量专项验收。6.1.7 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a)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b)施工质量应符合审核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设计变更文件的要求;c)工程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每个检查项目的检测数量,除本标准有关条款的明确规定外,应全数检查;d)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等单位验收合格,建设过程中应妥善留存影像记录资料,并形成隐蔽验收文件,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作业;e)监理单位

26、应按规定进行监督,当发现有质量不合格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追加检查。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否已经返工补救,所有情况必须如实记录,不应丢弃。6.1.8 在生物滞留设施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应进行试运行,开展功能验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式检查系统运行情况,当设施通水情况良好,设施排空时间、出水水质、径流量控制效果、溢流设施泄水能力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通过功能验收。6.1.9 检验批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均应合格;b)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抽样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一般项目中允许偏差的合格率应达到 80%及以上,且超差点的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规定允许偏差值

27、的 1.5倍;c)主要工程材料经验收均应合格;d)主要工程材料质量保证资料以及相关试验检测资料齐全、正确,并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6.1.10 分项工程质量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8DB32/T 46322023a)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均应合格;b)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6.1.11 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a)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均应合格;b)分部工程的使用功能应按照规定验收合格;c)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d)外观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6.1.12 本标准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可按附录 B 进行。6.2 主控项目6.2.1 生物滞留设施所用材料及相关产品的品种

28、、规格应符合设计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检查方法和数量如下:a)检查方法:观察,核查质量证明文件;b)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2.2 生物滞留设施的平面位置、形状、面积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及要求,检查方法、数量如下:a)允许偏差及要求:边界线允许偏差100 mm,总面积允许偏差5%;b)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测量,全站仪测量;c)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2.3 生物滞留设施整体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引发周边次生灾害。设计未明确时,生物滞留设施自上而下宜包括覆盖层、换填土层、过渡层、排水层、防渗层;设施平面布置包括进水口(防冲刷)、溢流口、检查竖管以及边坡衔接等,检查方法和数量如下:a)检查

29、方法:观察,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或钻孔抽样检查;b)检查数量:每 100 m2,至少检查 3处,不足 100 m2按 3处。6.2.4 生物滞留设施植物的品种、高度及冠幅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和数量如下;a)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检查施工日志;b)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2.5 生物滞留设施的排空时间、渗透系数等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和数量如下:a)检查方法: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b)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3 一般项目6.3.1 施工、验收过程中充分重视场地与生物滞留设施之间的竖向高程衔接,雨水径流组织顺畅,不应存在反坡、积水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施工允许

30、误差应符合表 1 的要求。表 1场地高程、坡度、平整度检验要求项目高程/mm平整度/mm场地坡度/允许偏差/要求1053.0且不反坡检验频率范围/m202020点数111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测量用 3 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观察检查/用水准仪测量9DB32/T 463220236.3.2 基坑开挖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满足各结构层厚度及周边汇水的要求,具体如下。a)素土夯实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压实度宜为 87%。检查方法:环刀法或 GB/T 50123 中的其他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b)场地空间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放坡开挖,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或抽

31、样局部开挖后观察检查。c)场地空间有限时,宜采用直壁砌筑型基坑,基坑结构稳定性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挡墙验收标准按 GB 50204 的要求执行。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检查出厂合格证,钢尺量测。d)基坑坑底标高的允许偏差:土方开挖时,偏差应在20 mm。检查方法:在基坑中心,用水准仪测量。e)回填前基坑坑底不应有垃圾、树根等杂物,无积水、淤泥。检查方法:观察检查。6.3.3 护坡及稳固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宜采用放坡形式与场地自然衔接,坡度不大于 1 3,坡度允许偏差10%;如需采用硬质砌筑结构时,应表面处理美观,并利用植物进行遮挡,与周边景观融合,避免硬质边缘直接裸露。检查方法:观

32、察检查、钢尺量测。6.3.4 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溢流面的标高应至少低于周边汇水面标高 100 mm,即超高层不小于 100 mm。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6.3.5 覆盖层厚度、材料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覆盖层厚度应为 50 mm,材料应不易悬浮,耐冲刷扰动。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抽样量筒浮力法。6.3.6 生物滞留设施完成面应压实并找平,平整度允许偏差20 mm。检查方法:a)植物种植前,池体面积较大时宜采用三米直尺法,其他由检测单位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检查方法;b)植物种植后,观察检查。6.3.7 生物滞留设施滞留高度(含覆盖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 mm。设计未明确时

33、,厚度宜控制在 50 mm200 mm。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6.3.8 换填土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换填土层厚度应不小于 300 mm。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检测数量:每 100 m2,至少检查 3 处,不足 100 m2按 3 处。6.3.9 过渡层材料及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采用砂石或透水土工布作为过渡层。a)如采用砂石层过渡,厚度应不小于 100 mm,砂石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粒径为 5 mm10 mm。检查方法:抽样局部开挖后钢尺量测、筛网检测,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测数量:每 100 m2,至少检查 3 处,不足 100 m2

34、按 3 处。b)采用透水土工布过渡层,土工布规格为 200 g/m2300 g/m2,搭接宽度应不少于 200 mm;检查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钢尺量测。检测数量:每 100 m2,至少检查 3 处,不足 100 m2按 3 处。6.3.10 排水层厚度、砾石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如下要求:a)最小粒径不应小于排水盲管开孔孔径;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性能检验报告等。10DB32/T 46322023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抽检 1 次。b)排水层厚度宜不小于 200 mm;检查方法:局部开挖钢尺量测,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3.11 生物滞留设施

35、防渗层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如下要求:a)HDPE 防渗膜搭接宽度允许偏差 100 mm20 mm,无纺土工布搭接宽度允许偏差 75 mm15 mm,防水材料应与周边地基和结构物连接形成完整的密封系统;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钢尺测量。b)完成面应平整,不应有坚硬突起物,坡上铺设的材料应埋设在坡顶锚固沟内。检查方法:观察检查。6.3.12 溢流设施出水管管径不应小于 200 mm,溢流装置应避免短流;盲管与溢流出水口应至少采用水面平接的方式,不应反坡。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钢尺量测;防水性能验收按 GB 50268 的要求执行。6.3.13 检查竖管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进行防护

36、遮挡。检查方法:观察检查。6.3.14 进水口易冲刷区域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设置砾石缓冲带等防冲刷或过滤设施。检查方法:观察检查。6.3.15 排水盲管开孔孔径、开孔率、开孔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开孔孔径应不大于砾石最小粒径,且均应与检查口相连通。检查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3.16 植物覆盖率达到 100%,无原土裸露,绿地整洁,无杂物。乔木、灌木成活率应达到 95%以上;地被植物种植无病虫害,无枯黄,种植成活率达到 95%以上。检查方法:观察检查。6.3.17 生物滞留设施不应有燃气、电力管线穿越,不应有管线裸露于生物滞留设施表面,覆土应满足管道覆土的最低要求。检查方法:检

37、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观察检查两侧管井、钢尺量测。6.4 验收程序和组织6.4.1 检验批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等进行验收。6.4.2 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6.4.3 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基础工程、结构工程的验收。6.4.4 工程验收不合格时,经返工或整改处理后,应重新进行验收。6.4.5 当参加验收各单位对工程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宜请工程所在地建设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协调处理。7 运

38、行维护7.1 一般规定7.1.1 巡查养护人员应定期对生物滞留设施进行巡查,根据巡查结果填写巡检记录表,做好现场记录,在巡查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维护措施解决问题,维护记录表详见附录 C、附录 D。7.1.2 生物滞留设施巡查分为日常巡查和重点巡查,巡查周期详见附录 E。7.1.3 生物滞留设施的维护包含日常维护、功能性维护和应急维护。11DB32/T 463220237.1.4 应做好生物滞留设施的清洁和维护,并根据环卫清扫频率的要求定期对其汇水面进行清扫。7.1.5 生物滞留设施应按照要求设置警示标识,防止人为破坏,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应定期检查安全防护措施,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发现问题

39、时应及时修复。7.1.6 严禁向生物滞留设施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排放污、废水。7.1.7 条件允许时宜安装生物滞留设施在线监测设备,用于分析单场降雨条件下的峰值削减率、污染物去除率和年降雨条件下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提升运行维护效能。7.1.8 运行维护人员应经培训上岗,熟悉生物滞留设施的各种特性,了解生物滞留设施的工作原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7.2 日常维护7.2.1 定期检查生物滞留设施进水口防冲刷设施,当发生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时,应补充碎(砾)石缓冲或采取其他防冲刷措施。7.2.2 及时清除生物滞留设施进水口、溢流口、排水管处的垃圾、杂草及枯枝落叶,以防堵塞。7.2.

40、3 应定期清理设施完成面沉积物及其他杂物,雨季时清理频次应保证每周至少一次,旱季宜根据沉积物情况适当减少清理频次,两个月至少一次。7.2.4 生物滞留设施表层敷设有覆盖物时,应在雨后及时补充完整,保证设计要求的层厚。7.2.5 生物滞留设施日常维护应避免压实土壤,影响设施透水性能。7.2.6 应定期巡检评估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植被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及植被覆盖修复,具体如下。a)根据植物需水量和降雨情况,按需对生物滞留设施内的植被进行浇洒。b)按照景观要求定期对植被进行修剪,防止过度生长,定期清理枯死植被、入侵物种和杂草。c)定期对乔、灌木进行病虫害检查,若出现植被高死亡率现象,需查明原因进

41、行及时处理,如有必要,进行植被更替;避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d)遭遇暴雨等强降雨破坏时,宜用生态、景观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植物进行替换,使植被覆盖度达到设计要求,并注重植物组团的协调融合。7.2.7 应控制蚊蝇的孳生,禁止使用农药等化学药品消灭蚊蝇。7.2.8 若安装有监测设施,应定期清洗感知设备,检查控制设备各部件的连接线、电源线、信号线等连接状况和硬件设备破损情况。7.3 功能性维护7.3.1 当生物滞留设施边坡由于冲刷、侵蚀出现豁口或坍塌时,应立即加固和修补。7.3.2 应定期检查生物滞留设施内排水盲管及其他管道是否堵塞、错位、破裂等,每季度至少一次,若有问题及时进行管道的清理、修补或

42、更换。7.3.3 对于建构筑物周边 3 m 以内以及地下空间之上的生物滞留设施,应定期检查防渗结构,发现破损或渗漏应尽快维修或替换,每年至少一次。7.3.4 生物滞留设施积水时间超过设计的排空时间,应立即检查填料层、排水盲管等阻塞情况并及时修复。7.3.5 生物滞留设施表层局部塌陷深度超过 100 mm,结构层填料随雨水流出时,应翻建。7.3.6 生物滞留设施的渗透性能及出水水质指标宜每年检测一次。7.4 应急维护7.4.1 如突发径流污染进入生物滞留设施,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跟踪监测,加强源头控制,避免类似情况发生。12DB32/T 463220237.4.2 植物突然出现非正常萎蔫或死亡,

43、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对植物的品种、栽植位置或管理方法进行调整。7.4.3 受有害物质污染场地的雨水径流应单独收集处理。当有害物质污染物洒落至生物滞留设施时,应立即铲除洒落区域表层填料,同时对污染区域水质、环境等风险进行评估,被污染填料应运至危险物品处置中心进行处置,并及时修补破损区域,恢复原样。7.4.4 当暴雨期间生物滞留设施突发堵塞或排水不畅,导致汇水面及周边发生积淹水时,应及时采取疏通进水口、清理溢流口、清疏排水口或者挖沟导流等措施排除积水,并在暴雨结束后对堵塞原因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13DB32/T 46322023附录A(规范性)生物滞留设施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对照表生物滞留设施分部

44、、分项工程划分应符合表 A.1的规定。表 A.1生物滞留设施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对照表分部工程生物滞留设施分项工程基础工程结构工程附属设施相关工程放线测量土方工程覆盖层设施完成面换填土层过渡层排水层防渗层进水口溢流设施检查竖管绿化工程其他检验批设施形状及面积,设施与场地竖向衔接,汇水面坡度基坑开挖深度,基底,护坡覆盖层材料,铺设平整度,超高高度,滞留高度换填土性能,厚度砂石、透水土工布等材料规格、性能碎(砾)石层厚度,碎石粒径,排水盲管孔径、开孔率、开孔间距防渗材料性能,铺设消能设施溢流出水管管径、排水管道连接防盖措施植物覆盖率,成活率管线穿越14DB32/T 46322023附录B(资料性)检

45、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见表 B.1表 B.3。表 B.1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序号12345678910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论监理单位验收结论验收项目设计要求及标准规定质量检查员:年月 日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检验时间检查记录检查结果15DB32/T 46322023表 B.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记录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检验批数量序号12345678910111213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论监理单位验收结论验收批部位、区段施工单位检验评定结果质量检查员:年月 日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46、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检验时间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果16DB32/T 46322023表 B.3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记录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数量检验时间序号123456789分部工程的使用功能验收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外观质量验收验收结论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论设计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单位验收结论建设单位验收结论分项工程名称验收批数量施工单位检验评定结果质量检查员:年月 日项目负责人:年月 日监理工程师:年月日项目负责人:年月 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果17DB32/T 46322023附录C(资料性)生物滞留设施巡查记录生物滞留设施巡查记录见表 C.1。表 C.1生

47、物滞留设施巡查记录表记录编号巡检部门、人员及联系方式巡查内容(存在问题设施位置,照片及相关描述)巡查日期天气状况18DB32/T 46322023附录D(资料性)生物滞留设施检查与维护记录生物滞留设施检查与维护记录见表 D.1。表 D.1生物滞留设施检查与维护记录表记录编号设施位置运行维护记录序号维护项目运行标准检查结果问题 1问题 2问题 3设施维护部门维护措施及结果维护日期名称:电话:维护人备注19DB32/T 46322023附录E(资料性)生物滞留设施检查与维护记录生物滞留设施运行维护见表 E.1。表 E.1生物滞留设施运行维护一览表警示标识进水口及溢流口设施完成面覆盖层若有)植物排水

48、管道警示标识完好,未被遮挡1)进水口运行正常,无堵塞;2)进水口及溢流口均无垃圾及杂物堵塞;3)消能设施工作正常,周边无明显侵蚀痕迹1)边坡完好,无坍塌;2)无明显泥砂淤积;3)枯枝落叶、垃圾及其他杂物堆积1)覆盖层平整;2)下层种植土壤无露出1)植被不阻碍视野,不影响其他公共安全;2)植物覆盖率符合设计要求排水管道运行正常,无堵塞、错位、破裂日常巡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1)日常巡查两个月不少于一次,雨季期间每周至少一次;2)雨季来临前、雨季或者台风、暴雨等天气前后重点巡查1)日常巡查两个月不少于一次,雨期每周至少一次;2)雨季来临前、雨季期间或者台风、暴雨等天气前后重点巡查1)日常巡查三个月不少

49、于一次;2)雨季来临前、雨季或者台风、暴雨等天气前后重点巡查1)日常巡查两个月不少于一次;2)植物生长季宜加大频次,不少于一个月两次每季度至少一次确保警示标识完好1)地表径流无法顺利汇入生物滞留设施时重新评估设施位置及竖向关系,宜增加导流附属设施2)及时清除进水口及溢流口垃圾、杂物,并妥善处理3)如有严重侵蚀应增加卵石或者碎石并合理布置1)修补坍塌部位2)及时清除泥沙沉积物、枯枝落叶、垃圾及其他杂物1)及时补充或者置换覆盖物,使其均匀分布,满足设计要求1)明确需要的视线高度,需要定期修剪以维持视线2)如果问题仍然存在,移除或移植乔木、灌木,或采用其他物种进行替代3)定期修剪1)及时进行管道的清

50、理、修补或更换2)底部排水盲管宜利用检查竖管通过高速水流进行冲洗日常维护功能性维护日常维护日常维护功能性维护日常维护日常维护日常维护日常维护日常维护功能性维护日常维护维护项目运行标准巡查周期维护方法备注20DB32/T 46322023雨水排空时间出水水质公共卫生1)排空时间满足设计要求;2)如设计无要求,排空时间不超过 24h1)化验检测出水水质较优,出水感官效果良好1)无蚊蝇大量滋生雨季来临前、雨季期间或者台风、暴雨等天气前后重点巡查1)每年不少于一次;2)当出水稳定后观测到水质浑浊时,应立即取样送检1)日常巡查两个月不少于一次;2)雨季期间每两周不少于一次1)清除设施底部落叶及碎屑,防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