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12T 1142—2023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90427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12T 1142—2023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B3212T 1142—2023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B3212T 1142—2023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DB3212T 1142—2023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DB3212T 1142—2023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20CCS P 66DB3212泰州市地方标准DB3212/T 11422023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ompositepermeable pavement2023-12-12 发布2023-12-12 实施泰 州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泰州市交通运输局发 布DB3212/T 1142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

2、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泰州市交通工程建设中心提出。本文件由泰州市交通运输局归口并组织实施与监督。本文件由泰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泰州市交通工程建设中心、泰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河海大学、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泰州市标准化院、同路达(泰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海、李辉、葛慧敏、姚庆军、成晟、张俊龙、左甲鹏、张林、申高、封仁博、孙明志、张子良、李航飞、温天宇、朱浩然、代震、杨洁、杨炳、韩雨钊、丁小松、徐飞、张婧娴。DB3212/T 114220231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1范围本

3、文件界定了复合透水路面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和代号,规定了总体要求、结构设计、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和养护等设计与施工技术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及道路交叉口等有排水、抗车辙要求的新建与改扩建工程中的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其他市政道路、广场、服务区、堆场和园林道路等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 14902预拌混

4、凝土GB/T 21120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 34557砂浆、混凝土用乳胶和可再分散乳胶粉CJJ/T 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JGJ 63混凝土用水标准JTG 34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3350-03排水沥青路

5、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 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T 2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材料JT/T 776.1公路工程 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 第 1 部分:玄武岩短切纤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DB3212/T 114220232复合透水路面composite permeable pavement由上至下依次由透水沥青层、透水黏结层、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组成的具有透排水功能的路面。3.2透水沥青层porous asphalt course由压实后连通空隙率为 18%以上的沥青混合料铺筑,路表水可渗入压实混合料内部并排出的路面面层。3.3透水沥青混合料porous asp

6、halt mixture连通空隙率在 18%以上,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的、具有骨架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3.4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pervious cement course由压实后连通空隙率为 8%以上的干硬性水泥混凝土铺筑,路表水可渗入压实混凝土内部并排出的路面面层。3.5透水黏结层permeable bonding layer黏结透水沥青层与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具有一定透水功能的材料薄层。4符号和代号下列符号和代号适用于本文件,符合表 1。表 1符号及代号条号符号或代号意义3.1CPP复合透水路面3.2PAC透水沥青层3.3PA透水沥青混合料3.4PCC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6.

7、4.3PC大空隙水泥混凝土8.2.1fc大空隙水泥混凝土配制 28d 弯拉强度均值8.2.1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8.2.1MA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8.2.1MB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8.2.1MC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8.2.1MG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集料用量8.2.1MW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用水量8.2.1MS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掺合料用量8.2.1s弯拉强度试验样品的标准差8.2.1t保证率系数8.2.1W/B水灰(胶)比DB3212/T 1142202335总体要求5.1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国家“海绵城市”和“绿色交

8、通”建设需求,保证工程质量和耐久性。5.2复合透水路面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文件外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结构设计6.1基本要求6.1.1复合透水路面设计应结合交通荷载情况、地基承载力、土基的均匀性、气候、地下高低水位高度、抗冻等因素,并应满足结构强度、透水、储水等要求。6.1.2应综合泰州市工程所在地的降雨重现期、降雨强度及降雨历时等降雨特性,及其与路面结构的适应性,设置完善的路面内部和边缘排水系统,以保证复合透水路面具有足够的透排水性能。6.1.3透水沥青层与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之间应设置透水黏结层,提高复合透水路面的整体性和透水性,不产生层间滑移。6

9、.1.4在透水沥青层的冷接缝处和其他易发生飞散病害的区域,可采用喷洒渗透性树脂或添加纤维等增强抗飞散能力的技术措施。6.2透水沥青层6.2.1设计时除符合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的规定外,应考虑透水功能和力学性能的平衡,以透水沥青混合料 PA-10、PA-13 为主。6.2.2应透水、平整、抗滑、耐磨、耐久和美观。6.2.3厚度宜为(26)cm,以抗飞散性、抗水损害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永久变形量等为设计指标,应符合表 11 的要求。6.3透水黏结层6.3.1应铺设在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顶面,具有良好层间抗滑移效果和透水性能。6.3.2施工后,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的透水系数下降不大于 10%。6

10、.3.3厚度宜为(0.12.5)mm。6.4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表 1(续)8.2.1集料用量修正系数8.2.1掺合料用量8.2.1外加剂用量8.2.1G各档集料按比例混合后所测得的紧密堆积密度DB3212/T 1142202346.4.1设计时除符合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的规定外,应考虑蓄排水功能和力学性能的平衡,以大空隙水泥混凝土 PC-10、PC-13 和 PC-16 为主。6.4.2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应透水、稳定和耐久。6.4.3厚度宜为(1030)cm,以弯拉强度、透水系数等为设计指标,应满足表 14 的要求。6.4.4大空隙水泥混凝土面板尺寸及接缝设计宜符合 JTG D40 的有关要求

11、,缩缝宜等间距布置,间距宜为(46)m,面板长宽比不宜超过 1.35,平面面积不宜大于 25m2。可根据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适当调整。6.4.5中、重载区域胀缝处,可采用抗裂透水土工布处治,防止透水沥青层出现反射裂纹。6.5基层6.5.1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6.5.2行人、轻载区域宜采用透水基层,透水基层可选用大空隙级配碎石、透水沥青混合料、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及大空隙水泥稳定碎石等,应符合 CJJ/T 190 有关规定。6.5.3中、重载区域宜采用密实基层,密实基层可选用水泥稳定碎石、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等,应符合 JTG D50 有关规定。6.5.4复合透水面层与密实基层间应设置

12、防水封层。6.6结构组合6.6.1典型复合透水路面(CPP)结构见图 1。图 1复合透水路面(CPP)结构示意图6.6.2不同区域典型复合透水路面结构及厚度宜参照表 2。DB3212/T 114220235表 2不同区域典型复合透水路面结构及厚度设计范围适用区域行人区域中、轻载区域重载区域人行道、园林道路、广场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小车/客车停车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货车停车区、道路交叉口推荐路面结构1、透水沥青层,PA-5,(24)cm;2、透水黏结层洒布 SBS 改性乳化沥青,(0.10.3)mm;3、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C20,弯拉强度2.5M

13、Pa,(1015)cm;4、透水基层大空隙级配碎石,(1520)cm;5、防水封层。1、透水沥青层,PA-10,(46)cm;2、透水黏结层洒布 SBS 改性乳化沥青,(0.30.5)mm;3、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C30,弯拉强度3.5MPa,(1525)cm;4、防水封层+密实基层水泥稳定碎石,(2040)cm,或透水基层大空隙水泥稳定碎石,(2030)cm+防水封层。1、透水沥青层,PA-13,(46)cm;2、透水黏结层粘贴抗裂透水土工布后洒布SBS 改性乳化沥青,(2.02.5)mm;3、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C35,弯拉强度4.0MPa,(2530)cm;4、防水封层5、密实基层水泥稳

14、定碎石,(3050)cm。6.7排水设计6.7.1复合透水路面的排水系统应由内部排水管和边缘排水设施组成。6.7.2复合透水路面上、下面层的横坡坡度等排水设计,应符合 CJJ/T 135 的有关要求。6.7.3复合透水路面内部纵向应在大空隙水泥混凝土面层底部设置碎石盲沟引水,碎石盲沟底部及侧面应有防水土工布包裹,盲沟上部布设反滤土工布,每间隔(1560)m 设置横向排水管将路表水横向导引至路面边缘排水系统。6.7.4边缘排水设施可根据排水需要、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横断面尺寸宜根据工程经验或仅水力水文计算确定,水文与水力计算应符合 JTG/T D33 的有关要求。6.7.5路

15、面边缘排水系统可采用散排、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和盲沟排水等形式,应符合 JTG/T 3350-03的有关要求。6.7.6复合透水路面与密实路面或边缘排水设施的相接处应做好防水处理,应采用防水土工布等防水材料隔离防止渗水。7材料要求7.1沥青7.1.1沥青应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其他经过性能验证的沥青类型也可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 3 的技术要求,其他指标应符合 JTG/T 3350-03 的有关规定。表 3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E20)针入度(25,100g,5s),不小于0.1mm40T 0604软化点(TR&B),不小于85T 0606延度(5,5

16、cm/min),不小于cm30T 0605布氏黏度(170),不大于Pas3T 0625DB3212/T 114220236表 3(续)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E20)动力黏度(60),不小于1Pas50000T 0620RTFOT 后残留物2质量变化,不大于%1.0T 0609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 0604残留延度(5),不小于cm20T 0605注1:重载区域应提高,宜为200000Pas以上。注2:老化试验以RTFOT为标准,也可以由TFOT代替。7.1.2制备成品高黏度改性沥青时,应选择与改性剂配伍性良好的基质沥青,基质沥青宜采用 A 级 70号沥青或 A 级

17、 90 号沥青。采用直投法拌制透水沥青混合料时,可采用 A 级 70 号沥青或 A 级 90 号沥青或 SBS 改性沥青 I-C 级、I-D 级,同时应检验所用沥青与高黏度改性剂的配伍性。7.2水泥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 JTG/T F30 的有关要求。7.3水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用水应符合 JGJ 63 的有关规定。7.4集料7.4.1透水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宜选用玄武岩或辉绿岩,应均匀、洁净干燥,宜选用高黏附性、高耐磨耗性、高耐破碎性的优质集料,高温不易变质,其质量应符合表 4 的技术要求,其他指标应符合 JTG/T3350-03 的有关

18、规定。表 4透水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E42)压碎值,不大于%18.0T 0316沥青黏附性,不小于级5T 0654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kg/m32.70T 0304吸水率,不大于1%2.0T 0625针片状颗粒含量粒径大于 9.5mm,不大于%10.0T 0312粒径小于 9.5mm,不大于%12.0T 0312注1:玄武岩的吸水率可到3.0。7.4.2透水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可采用石屑或机制砂,不应采用天然砂,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其质量应符合表 5 的技术要求,其他指标应符合 JTG/T 3350-03 的有关规定。表 5透水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

19、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E42)坚固性(0.3mm),不大于%3.0T 0340含泥量(0.075mm),不大于%3.0T 0333DB3212/T 114220237表 5(续)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E42)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kg/m32.60T 0328砂当量,不小于%60.0T 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1.5T 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0T 03457.4.3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应质地坚硬、洁净、干燥,其最小粒径不宜小于 4.75mm。细集料宜采用天然砂,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4.75mm。集料性能应符合表 6 的要求,其他指标

20、应不低于 JTG/T F30中级粗集料、机制砂和天然砂的要求。表 6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用集料技术要求7.5填料7.5.1透水沥青混合料用填料应采用石灰岩磨细的矿粉,不应采用回收粉或粉煤灰,应干燥、洁净、无风化、无杂质,其技术指标及规格应符合表 7 要求。表 7透水沥青混合料用填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E42)表观相对密度,不大于kg/m32.60T 0352含水量,不大于%1T 0332粒度范围0.6mm%100T 03510.15mm%901000.075mm%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观察亲水系数,不小于-0.8T 0353塑性指数,不大于-4.0T 0354加热安定性-

21、无明显变化T 03557.5.2可使用消石灰或水泥替代部分矿粉以提高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抗剥落性,添加量不宜超过矿粉用量的 50%。7.6纤维稳定剂7.6.1重载区域透水沥青混合料宜使用纤维作为增塑稳定剂材料。7.6.2当采用聚合物纤维、玄武岩纤维时,其技术指标应分别符合表 8 和表 9 的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E42)粗集料(4.75mm)细集料(4.75mm)压碎值,不大于%20.0-T 0316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0-T 0311含泥量,不大于%1.02.0T 0310/T 0333表观密度,不小于kg/m32500T 0308/T 0328紧密堆积密度,不小于k

22、g/m31400T 0309/T 0331堆积空隙率,不大于%45.0T 0309/T 0331DB3212/T 114220238表 8重载区域透水沥青混合料用聚合物纤维技术要求表 9重载区域透水沥青混合料用玄武岩纤维技术要求7.7水泥外加剂7.7.1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用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外加剂应符合 GB 8076 的有关要求。7.7.2中、重载区域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施工和易性等指标达不到设计和自动化施工要求时,可以添加掺合料、纤维、功能型高效增强剂等材料,品种和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a)矿物掺合料应符合 JTG/T F30 的有关要求;b)聚合物应符合 GB/T 34557

23、的有关要求;c)玄武岩纤维应符合 JT/T 776.1 的有关要求;d)聚丙烯腈纤维应符合 GB/T 21120 的有关要求。7.8透水沥青混合料7.8.1透水沥青混合料典型级配范围应符合表10 的要求,其他级配可参照 JTG/T 3350-03 的有关规定。表 10透水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筛孔尺寸(mm)的通过率(%)16.013.29.54.752.361.180.600.300.150.075PA-51001001001009010060902560845025010PA-1010010080100828515512410494836PA-131009010040711030920

24、7176145124936PA-169010060904060102692071761451149357.8.2透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1 的规定,其他要求可参照 JTG/T 3350-03 的有关规定。表 11透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耐热性(210,2h)-体积、颜色无明显变化JT/T 776.1断裂强度,不小于MPa500JT/T 776.1断裂伸长率,不小于%15JT/T 776.1长度mm91JT/T 776.1直径m155JT/T 776.1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耐热性(210,2h)-体积、颜色无明显变化JT/T 776.1断裂强度,不小于MPa2

25、000JT/T 776.1断裂伸长率,不小于%3.1JT/T 776.1长度mm91JT/T 776.1指标计量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双面各 50 次JTG E20 T 0702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不大于%15JTG E20 T 0733浸水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不大于%20JTG E20 T 0733DB3212/T 114220239表 11(续)7.9透水黏结层7.9.1宜采用 SBS 改性乳化沥青等特种沥青乳化沥青,应符合表 12 的要求,用量宜为(0.150.5)kg/m2(以纯沥青计)。表 12透水黏结层材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26、E20)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 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 0653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T 0652与粗集料的粘附性,不小于裹覆面积2/3T 0654沥青标准粘度 C25,3s1225T 0621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0T 06555d,不大于%5.0T 0655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T 0651针入度(100g,25,5s)0.1mm5080T 0604软化点,不小于55T 0606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5T 06057.9.2抗裂透水土工布拉伸强度不小于 5kN/m,厚度不宜超过 2mm。7.10大空隙水泥混凝土7.10.1大空隙水

27、泥混凝土典型级配范围,应符合表 13 的要求。表 13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19.016.013.29.54.752.361.18PC-1010010010085100103001005PC-13100100901005070103082008PC-161009010060904060102582008指标计量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8JTG E20 T 0732连通空隙率,不小于%18CJJ/T 190 附录 A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kN5.0JTG E20 T 0709车辙实验动稳定度,不小于次/mm50

28、00JTG E20 T 0719低温弯曲实验破坏应变(冬冷/温区),不小于2500JTG E20 T 0715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85JTG E20 T 0729渗水系数(车辙板),不小于mL/min5000JTG E20 T 0971透水系数(马歇尔试件),不小于cm/s0.20JTG/T 3350-03附录 C摩擦系数,不小于BPN55JTG E20 T 0969DB3212/T 11422023107.10.2大空隙水泥混凝土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4 的规定。表 14大空隙水泥混凝土技术要求7.11填缝材料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填缝材料宜选用聚氨酯类、橡胶类、硅酮类和加热施工式各类沥青填缝料

29、,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 JT/T 203 的有关要求。8配合比设计8.1透水沥青混合料8.1.1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8.1.2透水沥青混合料室内制作工艺应按规定的温度、步骤进行操作,拌和时间不少于 3min,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集料颗粒均匀裹覆沥青胶结料为宜,宜参照 JTG/T 3350-03 的有关规定。8.1.3目标配合比设计:a)确定目标连通空隙率;b)依据以往工程实践经验确定集料级配,应符合表 10 规定的要求;c)调整集料关键筛孔通过率,试配出 3 组不同的级配作为初选级配;d)初选配合比设计时,宜根据 14m

30、沥青膜厚度和集料表面积预估沥青用量,计算应符合 JTG/T3350 的有关规定,或依据以往工程实践经验预估沥青用量;e)按照初选配合比设计方案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每组试件不少于 5 个,检验连通空隙率和马歇尔稳定度,应符合表 11 的技术要求;f)应在 3 个初选级配混合料连通空隙率与目标连通空隙率差值为1%的范围内,优选 1 组接近目标连通空隙率的级配,按目标连通空隙率的级配,按0.5%或1%变化的沥青用量,分别进行析漏试验、飞散实验,将试验结果绘制成图,以飞散拐点为最小沥青用量,以析漏试验拐点为最大沥青用量。在最大、最小沥青用量范围内,参照马歇尔试验的结果,选择相对较高的沥青用量作为最佳沥

31、青用量;g)应以确定的集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拌制目标配合比沥青混合料,分别对表 11 中各技术指标进行试验证,各指标应符合表 11 的技术要求。不符合时,应调整沥青用量或级配重新设计混合料进行试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h)在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出具目标配比设计报告。8.1.4生产配合比设计: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JTG 3420)强度等级-C20C30C35抗压强度(28 天),不小于MPa20.030.035.0T 0553弯拉强度(28 天),不小于MPa2.53.54.0T 0558连通空隙率,不小于%18.010.08.0本文件附录 A透水系数,不小于mm/s2.01.00

32、.5本文件附录 B抗冻性(25 次冻融循环)弯拉强度损失率,不大于%20.0T 0565质量损失率,不大于%5.0DB3212/T 1142202311a)应按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各个冷料仓供料的比例上料,对二次筛分后各热料仓取样进行筛分,根据热料仓筛分结果合成级配曲线,以冷料、热料供料大体均衡以及合成级配尽量接近目标配合比级配为原则,确定各热料仓最终的配合比;b)应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混合料室内拌制和搅拌站试拌,并进行室内试验以及搅拌站取样试验。混合料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11 的技术要求,混合料连通空隙率与目标配合比连通空隙率的差值不应超过1%;c

33、)应根据试验结果,选择飞散指标较低、其他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的沥青用量为最佳沥青用量;确定热料仓的比例和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后,应出具生产配合比的设计报告。8.1.5生产配合比验证:a)应按确定的生产配合比生产混合料铺筑试验段,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 300m;b)应取现场试拌摊铺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性能验证,混合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11 的技术要求,并验证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混合料性能的一致性。根据抽提、筛分试验结果分析搅拌站对生产配合比控制的准确性;c)对铺筑的试验段应进行有关施工指标的测试,检验透水沥青路面连通空隙率的均匀性。存在明显缺陷时,应找出原因,进行必要的工艺调整;d)应根据试

34、验段检测数据分析生产配合比的适用情况,进一步复核调整工艺参数、施工机械的操作方式以及施工缝的处理方式等;e)试验段的质量检查频度应比正常施工时增加 1 倍,试铺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提交试验段总结报告。8.2大空隙水泥混凝土8.2.1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的配制 28d 弯拉强度宜按式(1)确定。1 1.04rcVfftsC(1)式中:fc大空隙水泥混凝土配制 28d 弯拉强度均值,MPa;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t保证率系数,按 JTG/T F30 的规定取值;s弯拉强度试验样品的标准差,MPa,有试验数据时应使用试验样本的标准差;无试验数据时按 JTG/T F30 的规定取值;CV弯拉强度变

35、异系数,应按统计数据取值;无统计数据时,可按 JTG/T F30 的有关规定取值。8.2.2单位体积大空隙水泥混凝土集料用量应按式(2)确定。GGM(2)式中:MG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集料用量,kg/m3;G各档集料按比例混合后所测得的紧密堆积密度,kg/m3;集料用量修正系数,宜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取 0.98。8.2.3不同强度等级单位体积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B)和水灰(胶)比(W/B)宜符合表 15 的规定。8.2.4DB3212/T 1142202312表 15单位体积大空隙水泥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和水灰(胶)比8.2.5单位体积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用水量应按式(3)确定。

36、WBWMMB(3)式中:MW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用水量,kg/m3;MB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W/B水灰(胶)比。8.2.6未掺加掺合料时,胶凝材料为水泥,单位体积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应符合表 15的规定。掺加矿渣粉、硅灰、粉煤灰等掺合料时,应采用等量取代水泥法,其种类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单位体积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的掺合料用量(MS)和水泥用量应分别按式(4)和式(5)确定。SBMM(4)CBSMMM(5)式中:MC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MS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掺合料用量,kg/m3;掺合料用量。8.2.7掺加外

37、加剂时,其种类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单位体积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的外加剂用量(MA)应按式(6)确定。ABMM(6)式中:MA每立方米大空隙水泥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m3;外加剂用量。8.2.8大空隙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与确定,宜符合以下要求:a)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拌,保持胶凝材料用量不变,调整水灰(胶)比和减水剂用量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施工要求,保证胶结浆体均匀包裹集料表面并不发生离析,达到要求后提出大空隙水泥混凝土的试拌配合比;b)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宜按胶凝材料用量的20kg/m3设计另外两组配合比,进行强度和透水系数测试,宜绘制强度和透水系数与胶凝材料用量的关系图或插值法

38、确定满足配制强度和透水系数要求对应的胶凝材料用量;c)水、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用量应根据胶凝材料用量进行调整;d)确定集料、水泥、水、掺合料和外加剂用量,得到最终配合比,宜采用每立方米各组成材料的用量表示。9施工设计弯拉强度等级(MPa)2.53.54.0胶凝材料用量(kg/m3)380430430460460500水灰(胶)比0.320.350.280.320.250.28DB3212/T 11422023139.1基本要求9.1.1沥青、水泥、透水沥青混合料等进场时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进场验收,应检查所需材料的储量、性能,确保所有材料的数量和质量。9.1.2当遇雨、雪天或日平均温度低于 5

39、时,不应进行透水沥青层、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的施工。9.1.3冬季、雨季施工的工程,应制定并落实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9.2施工前准备9.2.1应确认现场水电供应、交通等施工条件。现场搅拌大空隙水泥混凝土时,应先确定混凝土搅拌和集料堆料场地。9.2.2应进行图纸会审。同时,结合施工现场条件,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9.2.3应完成施工区域内各类管线、绿化设施等现场高程和坐标点的确认。9.2.4应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有关原材料的检验工作,确认施工机械工况良好。使用商品大空隙水泥混凝土时,应提前向混凝土供应方提出要求,进行混凝土试拌并对其技术措施进行确认。9.2.5复合

40、路面施工前,基层工程质量应符合 JTG/T F20 的要求。9.3透水沥青层透水沥青层施工应按照 JTG/T 3350-03 的要求执行。9.4透水黏结层9.4.1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的表面应彻底清扫干净。9.4.2宜采用智能洒布车喷洒,根据材料的洒布温度,以预设的撒布量进行喷洒施工。9.4.3应待乳化改性沥青材料完全破乳,或粘贴抗裂透水土工布后待乳化改性沥青材料完全破乳,再进行透水沥青层的施工。中、重载区域可在大空隙水泥混凝土胀缝处左右 0.5m 内粘贴。9.5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9.5.1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的施工宜采用自动化的施工方式。9.5.2当采用搅拌站(楼)自动化拌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41、a)搅拌站(楼)应能准确控制集料、水泥、水加入量和时间以及拌和时间;b)当使用增强剂或外加剂时,集料出料口处,应设额外设置投料口以方便人工添加,同时宜安装响铃提醒装置和视频监控设备;c)水的添加精度应能控制在0.2%范围之内,水泥的添加精度在2%范围之内;d)控制室应能逐盘打印(或记录)各种集料、水泥的用量及其总量;e)水量及拌和时间需经试拌确定,应拌和 80s 以上。具体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表面饱水状态水泥胶浆为度,有些许结团成块干硬性水泥混凝土;f)其他配料、拌和指标应符合 GB/T 14902 的有关规定。9.5.3大空隙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应符合以下要求:DB32

42、12/T 1142202314a)搅拌站(楼)出口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应根据铺筑最适宜的工作性能加上运输过程中的经时损失确定,并应根据运距时长、气温高低随时进行微调。当运距时长超过 60min 后,应添加缓凝剂以防止混凝土过早凝结硬化。缓凝剂的用量应根据实际运输时间和现场拌合物状态确定;b)应选配车况优良、载重量(1020)t 的自卸车。自卸车后挡板应关闭紧密,运输时不漏浆撒料,车厢板应平整光滑。远距离运输时,应选配混凝土罐车;c)运料车应用湿润土工布覆盖,用以保水、防污染,运料车到达现场后等本车混合料摊铺完后才可揭开保湿土工布;d)出料后,拌合物运至施工地点进行摊铺、压实直至浇筑完毕后的允许最长

43、时间,应由实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和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表 16 的要求;e)运输车数量应参照 JTG/T F30 中有关要求。表 16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出料至浇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9.5.4大空隙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摊铺压实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基层摊铺机进行摊铺;b)摊铺速度应控制在(1.02.0)m/min;应保证摊铺机匀速、不间断地摊铺,不应出现停机待料或随意改变摊铺速度的情况;c)应采用摊铺机自带夯锤压实(夯锤频率 12Hz),当不采用其他碾压方式时,摊铺不设松铺系数,摊铺后的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与钢模板齐平;当连通空隙率不达标时,应采用额外的振动梁或振动板振实,松铺系数

44、宜为 1.101.20;d)摊铺过程中应在摊铺机后巡查,如果有局部孔洞、离析、波浪、裂缝等异常现象应辅以人工补料及找平,人工找平时施工人员应穿减压鞋进行施工操作;e)模板拆除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确定,拆模时不应损坏路面的边角,应保持块体完好。9.5.5接缝施工应符合 JTG/T F30 的有关规定。切缝应在大空隙水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3d 内进行,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30%50%,防止脱粒、掉粒。9.5.6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的养生应符合以下要求:a)施工完毕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或土工织物覆盖等方法进行养生,同时需定期洒水以保持路面处于潮湿状态,并应保持覆盖材料完整;b)

45、实测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 80%后可停止养生;c)养生方式应根据当地气温确定,应符合表 17 的要求;表 17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养生气温 T()养生方式T5不宜洒水养生,应采取保温措施5T25浇筑 1d 开始养生,每天不应少于 2 次25T30浇筑 8h 后开始养生,白天每 2h 一次,夜间不应少于 2 次T30增加洒水频次,保证土工布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施工气温 T()允许最长时间(h)5T102.010T201.520T321.0DB3212/T 1142202315d)养护期间不应通车;e)实测强度未达到 80%设计强度前不应铺筑透水沥青层,强度应以试块强度为依据,或 7d 以内不得铺筑透

46、水沥青层。9.5.7季节性和特殊天气施工要求应符合 JTG/T F30 的有关规定。9.6基层9.6.1透水基层的施工应符合 CJJ/T 190 有关规定选用。9.6.2密实基层的施工应符合 JTG D50 有关规定选用。10质量检验10.1基本要求复合透水路面的路基、基层等工序应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应符合 JTG F80/1 的有关规定。10.2透水沥青层透水沥青层的质量检验应符合 JTG/T 3350-03 的有关规定,并符合表 18 的要求。表 18透水沥青层技术要求10.3透水黏结层透水黏结层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 19 的要求。表 19透水黏结层技术要求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检测频度检测方

47、法(JTG 3450)洒布量(kg/m2),不少于设计值1 次/每台班T 0982洒布均匀性均匀一致随时T 0902破乳时间(h),不大于0.51 次/每台班实测渗水系数下降比例(%),不大于101 次/每台班T 097110.4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检测频度检验方法(JTG 3450)行人/轻载区域中/重载区域厚度(cm),不小于设计值的 90%每 2000m2一点单点评定T 0912压实度(%),不小于实验室标准密度的 98%每 2000m2检查 1 组逐个试件评定并计算平均值T 0924平整度(mm),不大于1.2mm连续测定T 0932连通空隙率(%)设计值3%以内每 20

48、00m2一点单点评定T 0708渗水系数(mL/min),不小于600050001 次/200mT 0971摩擦系数,不小于75(摆式仪)1 次/200mT 096950(横向力系数)T 0965DB3212/T 114220231610.4.1原材料的检验应将相同料源、规格、品种的原材料作为一个批次,检查项目、频率和方法应符合 JTG/T F30 的有关规定。10.4.2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的质量检验应符合 CJJ/T 135 的有关规定,并符合表 20 的要求。表 20大空隙水泥混凝土层技术要求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检查频度检测方法板厚度(cm)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值的 95%每车道每 2km 取

49、1 个芯样,单独施工硬路肩为 1 个车道JTG 3450T 0912极值,不小于设计值的 85%弯拉强度(MPa)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值每班留 2 至 4 组试件,日进度500m 留 2组;500m 留 3 组;1000m 留 4 组JTG 3420T 0558极值,不小于0.85 倍设计值连通空隙率(%)设计值2%以内每车道每 2km 取 1 个芯样,单独施工硬路肩为 1 个车道本文件附录 A透水系数(mm/s)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值每车道每 2km 测 1 组,单独施工硬路肩为1 个车道本文件附录 B极值,不小于0.85 倍设计值11养护11.1.1复合透水路面的养护应符合 CJJ/T 190

50、 有关规定。11.1.2定期采用高压水(520)MPa 或压缩空气冲刷复合透水路面以去除堵塞物,也可采用真空泵抽吸堵塞杂物。11.1.3冬季不宜采用机械除冰或除冰盐,不应撒防滑细砂或灰渣,防止堵塞空隙。11.1.4路面出现裂缝和集料脱落时,维修应符合下列要求:a)对小面积的集料脱落,不影响整体透水效果时,可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修补;b)当脱落面积较大时,应采用透水沥青混合料修补;c)维修时应先将路面表面的疏松集料清除,清洗面层并除去该区域路面空隙内的堵塞物后,进行新混合料的铺筑。DB3212/T 1142202317AA B B C C附录A(规范性)连通空隙率测试方法A.1本方法适用于各类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