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保护一.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长,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使人类从事不合理的活动。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三大类)生态破坏:人类的过渡索取超过环境的再生能力,将会带来生态破坏。如,过度砍伐导致森林锐减,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围湖造田、过度取水导致湿地减少,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过度樵采、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主要的生态破坏有:(森林、草原、湿地)的减少和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资源衰竭问题:矿产(能源)资源、土地(耕地)资源、淡水资源等资源的减少(资源
2、型城市后期必然会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和产业升级的困境)。环境污染:人类的过度排放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将会带来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三.资源的短缺的对策(开源、节流)(1)石油危机的应对措施开源: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加强勘探,挖掘潜力;拓展石油开发和进口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开发新能源等节流:节约使用;提高利用效率;(2)水危机的对策开源:修筑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配水资源;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节流: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培养耐旱作物;提高用水效率,
3、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3)耕地减少的对施开源:政府决策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开发后备土地资源;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节流:提高土地利用率;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四、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对策森林锐减1森林的价值生态价值:“地球之肺”(1)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2)过滤尘埃,吸收噪音(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缓解全球变暖 (4)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经济价值:(1)制作家具 (2)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3)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 (4)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5)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2世界森林的分布(地图册)3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开矿、薪
4、柴采集、大规模放牧4森林锐减的后果:(1)生态失调 (2)环境恶化 (3)导致洪水频发 (4)水土流失加剧(5)土地沙化 (6)河道淤塞 (7)全球变暖 (8)物种减少5保护措施开发与保护措施: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木材和其它动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加强林业基地建设;颁布法令,封山育林 草场退化1草场的价值生态价值:对保护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它有较强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覆盖在地面上,可增加地面粗糙程度,减轻对地面作用于土壤的风力。经济价值:为畜牧业提供饲料来源,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世界各地区草场分布(参照地图册)3
5、草场退化的原因 :过渡开垦、过渡放牧、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鼠害和虫害4保护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实行禁牧、轮牧制度;草地围栏、退耕还草;草地灭鼠;种树种草;设固沙草方格;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湿地萎缩 概念:一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沿海滩涂都属于湿地1、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观光与旅游2、湿地减少的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环境污染;植被破坏3产生的危害:
6、引起气候变迁;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加剧旱涝;旅游资源枯竭;引起沼泽水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4保护湿地植树种草;加强立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减少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滥垦、滥伐、滥牧,使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滥捕、滥猎、开打和走私野生动植物;外来物种侵入,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工业、城市、交通的发展,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2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以保护遗传资源;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区域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1)土
7、地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大风天气;气候异常干旱时荒漠化加剧。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人类过度放牧、樵采、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一般分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3)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对策控制人口增长(根源)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农业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等(开源节流)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等。注: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
8、治,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地质、植被等角度下手)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轮荒;破坏植被;露天开矿。2.水土流失及其危害:使耕地质量下降;泥沙入河,使河床抬高,易发生洪涝;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3.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固沟、护坡(坡度小的地方修建水平梯田)、保塬(平整土地)(2)农业技术措施:改变落后耕作制度、提高农业技术、(
9、3)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总结:探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研究规律。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资源的作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如何分析某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并探寻解决措施?1.成因:(1)自然原因:气候(热量、降水、风力风向等)最主要原因地形(海拔、起伏、封闭状况等) 土壤(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疏密状况) 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2)人为原因:包括人口数量、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等。2.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针对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
10、治措施五、环境污染的防治由于人类的过渡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所以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主要的出发点就是控制污染源,解决污染源本身的问题。大气污染的防治1.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氢化合物2.对策:改进能源消费结构;推广省能灶、更新设备以节约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资源、集中供暖供热,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改进燃烧技术,控制机动车污染;使用除烟消尘技术、冷凝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控制工业污染;加强绿化酸雨的防治1.酸雨产生的原因:人类大量的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降水较多2.对策:完善环境法规,
11、加强监督管理;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和脱硫技术;改善交通环境,控制汽车尾气;加强植树栽花,扩大绿化面积;区域SO2排放总量控制;水污染的防治对策: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建立污水处理厂;改善生产工艺和管理制度;提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开始预防;颁布法令;加强管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填埋、焚烧、堆肥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商品的加工深度;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注:环境管理的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环保行为总结:无论是生态问题还是环境污染,治理对策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如;节约使用,加强绿化,颁布法令,加强管理,提高利用技术和效率等通用的答案,环境污染的对策从“减少排放”出发,生态破坏的对策从“合理开发”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