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3EDA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实现效果 EDA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实现效果 黄云娟 刘喻 徐晓燕 姚宇游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23)关键词 关键词 EDA HIS 腕带 条形码 摘 要 摘 要 基于 EDA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断应用,结合我院护理人员多方面的需求,2007 年底我院与杭州银江公司联合开发并推广使用了 EDA。在完善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 EDA 优化改进,使得护理工作流程更加简洁、高效,信息交互更加便捷、直接,还降低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和耗材成本,实施了移动信息化医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理念,实现效果明显。全面信息
2、化是今后医疗服务的走向,而病人床边移动信息系统自 2003 年底引入国内以来,EDA(enterprise digital assistant,企业数字助理)对医嘱执行的电子化确认已经彻底改变了护士传统工作模式,提高了办公无纸化率,改善了护患沟通,实现了对护理质量的监控和护理工作的量化。随着 EDA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断深入,在完善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我院工作特点,结合护理人员多方面的需求,对 EDA 不断优化改进,极大限度地发挥了 EDA 的便捷、实用的优势,进一步简化了护理工作流程,优化核对程序,还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效果明显。1 临床应用 1 临床应用 2007 年底我院与杭
3、州银江公司联合开发并推广了讯宝科技 MC50 新一代手持EDA 床边移动护理系统,以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该系统是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掌上电脑(E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络(802.11)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 HIS 的数据资源,通过合理的方式及成本,实现护理信息系统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1。1.1 原有功能 1.1 原有功能 1.1.1 查看病人基本信息 可查看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费用、病情、诊断、主管医生、全科病人的床位分布信息、病人病情提示(病危、病重)。1.1.2 查询、执行病人医嘱,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 将 HIS 中的护士工作站延伸至病人床头,可实时查看并
4、执行全科病人膳食、护理、手术、输液、注射、药疗、检查、检验等全部医嘱,执行者通过扫描病人腕带和药物及检验标本条形码,即电子化确认了该条医嘱的实际执行人和真正的执行时间。1.1.3 检查检验报告查询 可实时查询病人检验、影象结果详细信息,异常结果以红色提示。1.1.4 查看、录入病人体征信息并形成体温单等护理文书 可查看并录入全科病人多类体征信息,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血糖、神志、出入量等,系统将汇总这些体征信息,在报表端生成体温单护理文书,并实时记录到 HIS系统。1.1.5 条码或 RFID 应用扩展(病人标识识别系统)我院采用的是摩托罗拉公 44司(Motorola)企业移动业
5、务部提供的二维条码技术管理。病人办完住院手续后,将打印有病人身份标识的腕带佩带于病人身上,通过 EDA 扫描腕带上的条形码进行病人身份的确认。同时病人的给药(输液、口服药)标签、检验标本的条形码均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与病人腕带上的身份标识条形码的信息相关联。1.2 不断优化的新功能 1.2 不断优化的新功能 1.2.1 医嘱拆分标准化执行与电子长期医嘱执行单的双重功能 根据医院的规范化医嘱执行标准进行对长期医嘱的细化拆分,执行后自动生成电子长期医嘱执行单。流程改进:将药疗医嘱按照临床路径及时间段进行拆分,并生成相关列表,既可按临床路径显示,也可按时间段显示,并自动提醒护士本班次应该执行的医嘱。同
6、时弥补 HIS 的不足,医嘱通过 EDA 电子化确认后自动生成长期医嘱执行单在 HIS 系统中。流程改进:长期医嘱执行单由原先需要每日打印并手工签名改为出院前一次打印一张完整 A4 纸即可。1.2.2 电子式三卡 我院现已全院推广使用电子式三卡(输液及注射卡、口服药卡、治疗卡),流程改进:将 HIS 中的护士工作站打印的纸质三卡延伸显示在EDA 上,内容可按时间段选择显示,利于各个班次护士的工作,并实现与医嘱的同步更新,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节省了打印与原先核对纸质三卡的时间,降低了打印成本。1.2.3 药物在部门间传递时的全条码清点核对 结合电子式三卡的药物内容可按时间段选择显示功能,完成各护
7、理部门与静脉配置中心及中心药房的药物交接核对。流程改进:电子式三卡可自动过滤出执行各时间段的输液、口服药等医嘱,护士只须逐个扫描药袋上的条形码,由系统自动核对并判别其数量及准确性,整个过程使用全条码清点核对,节约了护士核对所需的时间,保证静配中心、中心药房与护理部门的安全管理。1.2.4 体温自动判别及移动智能分析 根据江苏省四版病历书写上的体温值测量规则,结合病人病情、医嘱、体温值、是否新入科等信息,实现体温自动判别及移动智能提醒,在 EDA 上按照时间点排列出需要测量的病人列表。流程改进:护士在床边使用 EDA 采集并记录体温单上所需的数据,点击 EDA 体温单分析的功能,系统可以自动分析
8、出下一个时间点需要采集体温或当天测量体重的病人。1.2.5 实现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的移动输入 改变临床护士需要在床边询问后返回电脑 HIS 系统中录入的现状,护理入院评估项目延伸并以下拉菜单的方式显示到 EDA 上,护士只需选择保存即可,进一步加强了护患沟通。2 应用后实现效果 2 应用后实现效果 2.1 更简洁、高效的工作流程2.1 更简洁、高效的工作流程 2.1.1 可随时随地获取并录入有关信息2.1.1 可随时随地获取并录入有关信息 包括病人基本信息、医嘱、检验结果、影像报告、生命体征、病情描述等,护士随时随地录入病人体征、医嘱执行等信息后即生成相应的电子护理文书传至电脑上。2.2.2
9、条码双联标签核对,保证了病人安全 2.2.2 条码双联标签核对,保证了病人安全 执行者通过扫描病人腕带和药物及检验标本条形码实现三查七对,如两者相匹配即电子化确认了该条医嘱的实际执行人和真正的执行时间。整个操作过程简单省时,与服务器数据双向同步,杜绝了护理差错。2.2.3 减少日常熟悉重复的工作时间,提高效率2.2.3 减少日常熟悉重复的工作时间,提高效率 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明显,基本 45消灭了抄写、打印和人工核对。从节省的工作流程上看,护士可以增加 20%的时间留给病人。每日重复的工作 使用前 使用后 节省时间 药物在部门传递的反复核对 30 分钟 10 分钟 20 分钟 全科病人体温录入并
10、分析次数 1 小时 30 分钟 30 分钟 生命体征等护理文书的录入 2 小时 30 分钟 90 分钟 更换输液、执行后签名 2 分钟 1 分钟 1 分钟 往返查阅病人询问的信息 2 分钟-2 分钟 2.2 更便捷、直接的信息交互2.2 更便捷、直接的信息交互 “移动到床边”是EDA最显著的特点,彻底改变了原有医嘱系统的工作模式,使得信息沟通更便捷、更直接2。(1)加强医护、护患之间信息沟通:医生下完医嘱后护士即时床边查看;患者体温等各项护理信息护士在床边录入后可即时上传至医生工作站;患者治疗病情信息可以在患者身边通过无线网络获得;身份确认功能在产科的母婴护理、昏迷或睡眠状态患者的护理中的优势
11、体现等3。(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如药物在部门间传递时的全条码清点核对。(3)加强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沟通效率,如EDA实时记录了医院各个环节的医疗信息、医疗和收费过程,便于管理者实时了解全院动态,从而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和力度。2.3 降低人力资源投入和耗材成本2.3 降低人力资源投入和耗材成本 使用后真正做到了无纸化、无线化办公。(1)纸张和耗材消耗成本降低:全院每天可节约 5000 张纸制卡,一年节约纸张成本 20 万余元;节约了打印机和色带消耗,光打印耗材成本每年可省 4 万余元。(2)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减少:由于EDA 的应用,把节省下的时间更多地用于对病人的直接护理和个人技能提
12、升,加快了病人的治疗时间,减少了 10%左右的病人住院时间,提高了病床周转率。现无锡市人民医院平均住院天数为 12.8 天。(3)减少护士人员配备:与同规格医院相比,医院每个病区单元可以减少 2-3 名护士。2.4 实施移动信息化医院,树立了优良的品牌 2.4 实施移动信息化医院,树立了优良的品牌 通过使用 EDA,实现实时获取和处理病人的诊疗信息,确保了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理念,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实施移动信息化医院,树立了优良的品牌。3 小结 3 小结 医院信息管理的国际发展趋势必然是移动化和共享化,EDA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
13、了将医院信息系统的触角延伸到病人床前,使医护人员节约大量往返于办公室和病床之间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率,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及时纠正一些遗漏和差错4。护理管理者也可以及时、有效、全面、动态的了解整个病区病人的信息、护理工作量,有效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移动实行任务管理。我院开发的 EDA 新功能如医嘱拆分标准化执行与电子长期医嘱执行单的双重功能、体温自动判别及移动智能分析、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的移动输入都属于国内领先应用,相信今后在不断的努力及功能优化后,移动信息处理对护理工作的巨大意义将进一步体现,护理管理工作 46也将步入的高效、安全的可持续性发展阶段。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杏敏“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进修杂志2007,22(4):320-321.2沈崇德“无线移动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践”医疗卫生装备 2008,29(1):45-47.3陈平“RFID 技术在医院新生儿管理的运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5):35.4Ying A“Impact of hospital computer systems on resident work hours DB/OL”Boston:Medical Records Institure,2004,2005-2-15.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