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理学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896534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8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理学复习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理学生理学重点部分重点部分 一、名词解释重点(老师给的)一、名词解释重点(老师给的)1阈值阈值:阈值是指外加刺激(固定了作用时间和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2稳态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 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溶解度甚小,但在膜结构中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4主动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膜依靠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5.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

2、,可逆、并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6.兴奋兴奋-收缩耦联收缩耦联: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收缩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就是兴奋-收缩耦联。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由横管系统传入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中钙的释放和再聚积。7.心指数心指数:把在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或静息心指数。成年人,心指数约为 3.0 L/(min m2)3.5 L/(min m2)。8.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9.胸膜腔内压

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膜腔内压,测量表明胸膜腔内压比大气压低,为负压。10.生理无效腔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指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容量。肺泡无效腔是未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容量。生理无效腔等于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的总和。11.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为肺牵张反射或黑-伯反射。12.基本电节律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称为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13.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肌肉舒张,称为

4、胃的容受性舒张。14 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热的形式。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15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指人体在清晨、清醒、静卧、未做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 12 小时;室温保持在 2025oC 时的状态。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16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球滤过率约为 125mlmin 左右。17滤过分数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其值约为 19%。18.肾小球有效滤

5、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即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同部位的有效滤过压不同,从入球小动脉端到出球小动脉逐渐减小。有效滤过压0 时,滤过平衡,滤过停止。19.营养性作用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调整被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若其作用减弱或消失,将引起所支配的组织萎缩。20.牵涉痛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通常以会聚学说和易化学说来解释牵涉痛。例如,心肌缺血心前区、左肩、左上臂疼痛;胆囊病变右肩区疼痛;阑尾炎上腹部或脐区

6、疼痛。21.运动单位运动单位:一个 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运动单位支配的肌纤维少有利精细运动,多有利产生巨大的肌张力。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交叉发布有利肌肉产生均匀的肌张力。22.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23.波阻断波阻断:波是成年人安静时的主要脑电波,在枕叶皮层最显著。波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波立即消失而呈现快波(波)的现象称为 波阻断。24.激素的允许作用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不能直接对某些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效应,它的存在可使另一

7、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例如,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类激素有明显的允许作用,只有前者存在时后者才能充分发挥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作用。25.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机体遇到有害刺激时(如创伤、感染、中毒、疼痛、缺氧、手术、寒冷、恐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急剧增多,多种激素协同(如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及生长素、催乳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使机体抵御有害刺激的能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二、问答题重点(老师给的,答案可以找二、问答题重点(老师给的,答案可以找 10 营养要,他们有纸质版的答案)营养要,他们有纸质版的答案)1.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它们如何进行体内的自动控制?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

8、它们如何进行体内的自动控制?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方式有几种?它们进行跨膜转运的特点是什么?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方式有几种?它们进行跨膜转运的特点是什么?3.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和产生机制?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和产生机制?4.骨髓肌神经骨髓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机制和特点是什么?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机制和特点是什么?5.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的?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的?6.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的特点和形成机制。7.一次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过程。

9、一次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过程。8.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和各因素的特点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和各因素的特点 9.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组成和生理意义。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组成和生理意义。10.正常人从卧位转为立位时正常人从卧位转为立位时,动脉血压如何变化?动脉血压如何变化?这是如何调节的这是如何调节的?11.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和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肺换气的?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和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肺换气的?12.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形态和各段的生理意义是什么?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形态和各段的生理意义是什么?13.试述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下降和酸度升高对呼吸有何

10、影响?机制如何试述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下降和酸度升高对呼吸有何影响?机制如何?14.胃液有哪些主要的成份,各成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胃液有哪些主要的成份,各成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5.胃排空的概念和控制胃排空的机制。胃排空的概念和控制胃排空的机制。16.胰液有哪些主要成份,各成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胰液有哪些主要成份,各成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7.简述滤过膜的组成及特性。简述滤过膜的组成及特性。18.试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试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19.肾髓质渗透压梯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该渗透压梯度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持的?肾髓质渗透压梯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该渗透压梯度又是通过什么

11、方式维持的?20.什么是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两者形成的机制分别是什么?什么是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两者形成的机制分别是什么?21.简述突触传递的过程。简述突触传递的过程。22.比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异同。比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异同。23.什么是去大脑僵直,机理为何什么是去大脑僵直,机理为何?24.简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简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次要重点(按照大纲和老师上课划重点的部分整理)次要重点(按照大纲和老师上课划重点的部分整理)一、名词解释补充(绪论、细胞基本功能、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补充(绪论、细胞基本功能、血液循环)

12、1 反射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2 反射弧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3 远距分泌远距分泌:一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循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方式称远距分泌。4 旁分泌旁分泌:有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这种方式称旁分泌。5 神经分泌神经分泌:一些神经元能将其合成的某些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然后经血液运行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神经激素,神经激素分泌的方式称为神经分泌。6 前馈前馈: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

13、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前馈。7 第二信使第二信使: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通常是由效应器酶作用于胞内底物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或离子通道等方式产生以靶蛋白构象变化为基础的级联反应和细胞功能改变。比较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IP3、DG、cGMP 8 阈值(阈强度)、阈刺激、阈电位阈值(阈强度)、阈刺激、阈电位 9 兴奋兴奋:动作电位的同义语或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或电可兴奋细胞。10 兴奋性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

14、位的能力。11 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新的收缩过程可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称为强直收缩。如果刺激的频率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则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提高刺激频率,是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强直收缩。通常所说的强制收缩是指完全强直收缩 12 心动周期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都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13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简称搏出量。搏出量=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约 70ml。14 射射

15、血分数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15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率搏出量,一般健康成年男性在安静状态下心输出量为 4.56.0L/min,女性低 10%16 异长调节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引起心肌收缩能力改变的调节。主要作用:对搏出量进行精细的调节,使搏出量和静脉回心血量相平衡,使前负荷保持在一定范围内。17 等长调节等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的心脏泵血功能调节,能够影响心输出量。18 期前兴奋、期前兴奋、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

16、兴奋到达前,心室收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19 代偿性间歇代偿性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然后再恢复窦性心律。20 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是指心肌组织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性。自律性的高低是指心肌细胞自动兴奋频率的高低。21 正常起搏点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引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搏动的正常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22 潜在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仅起兴奋传导作用,而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律性,故称为潜在起搏点。23 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平均动脉压

17、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平均动脉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此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脉搏压,简称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24 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器官静脉的血压则称为外周静脉压。25 跨壁压跨壁压: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力和血管外组织对管壁的压力之差。一定的跨壁压是保持血管充盈膨胀的必要条件。26:心交感紧张、心迷

18、走紧张:心交感紧张、心迷走紧张:神经或肌肉等组织维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活动,称紧张。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平时都有一定程度的冲动发放,分别称为心交感紧张和心迷走紧张,两者可交互抑制。27、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纤维持续发放约 13 次/s 的低频冲动,称为,这种紧张性活动可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28 动脉压力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在整个心血管系统,包括心房、心室、动脉和静脉的壁内存在许多传入神经末梢。当管壁被动扩张时,这些神经末梢能感受机械牵张刺激而引起心血管反射。位于动脉管壁内的神经末梢起见识动脉侧压的作用,称为。其中最重要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

19、力感受器。二、简答题、选择题知识点补充(绪论、细胞基本功能、血液循环)二、简答题、选择题知识点补充(绪论、细胞基本功能、血液循环)1 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器官生理学)细胞和分子水平(细胞生理学)整体水平 2 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迅速、精确、短暂 体液调节:缓慢、持久、弥散 自身调节:幅度、范围都较小 3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4 几种主要的信息转导方式几种主要的信息转导方式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0、 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5 局部兴奋的特征局部兴奋的特征 不具有“全或无”特性 电紧张扩步逐渐衰减 无不应期,有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6 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前负荷肌肉初长度 后负荷收缩张力和缩短速度 肌肉收缩能力 收缩的总和 7 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P9293)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引起 0 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 8 心肌收缩的特点(心肌收缩的特点(P9697)同步收缩 不发生强直收缩 对细胞外钙离子的依赖性 9 心脏的泵血过程(以心室为例)与泵血功能的储备心脏的泵血过程(以心室为例)与泵血功能的储备 心室收缩期:等

21、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在心室舒张期的最后 0.1s,心房开始收缩,即进入心房收缩期。*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搏出量储备 心率储备 10 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理特性 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 机械特性:收缩性 11 心肌细胞的分类(心肌细胞的分类(P85)根据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可分为: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自律细胞(窦房结、浦肯野)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快慢和机制: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 12 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P9495)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4 期自动去极化的

22、速率 13 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产生及特点。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产生及特点。第一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特点: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特点: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14 影响静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脉回心血量的因素(P107108)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脏收缩力量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 体位改变 15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P113115)心脏:血管:16 延髓心血管中枢的四个部位延髓心血管中枢的四个部位 缩血管区 舒血管区 传入神经接替站 心抑制区 17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

23、影响(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P121)三、名词解释补充(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三、名词解释补充(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1 外呼吸外呼吸:肺毛细血管血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外呼吸。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换气。2 内呼吸内呼吸:即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也称组织换气。3 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以肋间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4 弹性阻力、顺应性弹性阻力、顺应性:物体对抗

24、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变形的力称为弹性阻力弹性阻力。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弹性阻力的大小可用顺应性的高低来度量,顺应性和弹性阻力成反比。在空腔器官,顺应性=器官容积变化/跨壁压变化来表示,即 C=V/P,单位是 L/cmH2O。5 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惯性阻力是气流在发动、变速、换向时因气流和组织的惯性所产生的组织肺通气的力。粘滞阻力粘滞阻力来自呼吸时组织相对位移所发生的摩擦。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来自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之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6 肺容量肺容量: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中两项或两项以上

25、的联合气体量称为肺容量,包括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和肺总量。7 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8 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略小于肺活量。9 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称为肺通气量肺通气量,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生理无效腔)呼吸频率。10 Hb 氧容量、氧容量、Hb 氧含量、氧含量、Hb 氧饱和度氧饱和度:100ml 血液中,Hb 所

26、能结合的最大 O2 量称为 Hb氧容量氧容量,而 Hb 实际结合的 O2 量称 Hb 氧含量氧含量。Hb 氧饱和度氧饱和度=Hb 氧含量/Hb 氧容量。因为血液中溶解的 O2 很少,所以上述三个量可分别视为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11 氧利用系数氧利用系数: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 O2 容积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安静时,心输出量约 5L,每分钟耗氧量约为 250ml,因此氧利用系数为 25%左右。12 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器:化学因素(O2、CO2、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是一种反射性活动,称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是指其适宜刺激

27、是 O2、CO2、H+等化学物质的感受器,可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13 胃肠激素胃肠激素: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这类激素都属于肽类,又称胃肠肽,包括胃泌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等。14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15 热价热价:1g 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可分为生物热价和物理热价,分别指食物在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时释放的能量。16 氧热价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 1LO2 所产生的能量,称为这种食物的氧热价。17 呼吸商呼吸

28、商:营养物质在细胞内氧化功能的过程中,需要消耗 O2,并产生 CO2。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 CO2 量与吸入的 O2 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18 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辐射散热辐射散热指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散热方式。传导散热传导散热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对流散热对流散热指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19 自主性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或寒战等生理调节反应,维持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20 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

29、调节:有意识的调节体热平衡的活动,即通过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来调节体热的平衡。如,人增减衣服。四、简答题、选择题知识点补充(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四、简答题、选择题知识点补充(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1 呼吸的概念和全过程呼吸的概念和全过程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过程: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气体运输:依赖血液 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代谢 2 肺通气基本原理肺通气基本原理 取决于气体流动的动力和组织气体流动的阻力的相互作用,动力必须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动力:a.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扩大(吸气运动)和缩小(呼气

30、运动)。b.直接动力: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阻力:a.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胸廓的弹性阻力 b.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粘滞阻力 3 气道阻力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气道阻力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P139140)产生:来自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之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影响因素: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管径大小(主要)的影响。*气道管径主要受以下四方面因素的影响:跨壁压 肺实质对气道壁的牵引 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化学因素的影响 4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及其生理意义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主要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 减小肺泡回缩力 生理意义:消

31、除上述表面张力对肺通气的不利影响。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 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5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PH 和 Pco2 的影响:PH 低或 Pco2 高Hb 对 O2 的亲和力降低P50 增大曲线右移(波尔效应)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Hb 对 O2 的亲和力降低P50 增大曲线右移 2,3-DPG:2,3-DPG 浓度升高Hb 对 O2 的亲和力降低P50 增大曲线右移 其他因素:如 CO 可以增加 Hb 对 O2 的亲和力,使机体缺氧 6 CO2 的运输形式及过程的运输形式及过程 形式: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过程:CO2+H2

32、O碳酸HCO3-+H+HbNH2O2+H+CO2HHbNHCOOH+O2 7 产生节律性呼吸中枢的部位:脑桥和延髓产生节律性呼吸中枢的部位:脑桥和延髓 8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 舒缩迟缓 富有伸展性 具有紧张性 节律性收缩 对电刺激不敏感(二)电生理特性(P165)静息电位、慢波、动作电位*慢波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动作电位的频率和平滑肌收缩幅度成正比。9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一)内在神经系统(二)外来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抑制作用 副交感神经(迷走):兴奋作用 10 胃液分泌的调节和胰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调节和胰液分泌的调节。(P1

33、75183)胃液:胰液:11 胃运动的形式、小肠运动的形式胃运动的形式、小肠运动的形式 胃运动:容受性舒张 紧张性收缩 蠕动 小肠运动:紧张性收缩 分节运动 蠕动 12 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成分:胆盐、胆固醇、胆色素 作用: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分解 促进脂肪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其他作用 13 从小肠腺分泌入肠腔的消化酶可能只有肠激酶一种,它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从小肠腺分泌入肠腔的消化酶可能只有肠激酶一种,它能激活胰蛋白酶原。14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活动 精神活动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环境温度 15 体温的生理波动(幅度不超过体温的生理波动(幅度

34、不超过 1)昼夜变化 性别影响 年龄影响 肌肉活动影响 16 主要的产热器官:肝和骨骼肌主要的产热器官:肝和骨骼肌 17 各散热方式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各散热方式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辐射散热: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散热多少取决于皮肤和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传导散热: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散热多少取决于皮肤温度和接触物体之间的温度差、接触面积,以及与皮肤接触的物体的导热性能。对流散热: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散热多少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和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以及风速。18 体温调节:中枢部位、调节、负反馈体温调节:中枢部位、调节、负反馈 五、名词解释补充(尿的生成和排出、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

35、泌)五、名词解释补充(尿的生成和排出、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1 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和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2 球旁器球旁器:又称球旁复合体,由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致密斑组成。具有合成分泌肾素的作用。3 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球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超滤液,这是尿生成的第一步。4 滤过平衡滤过平衡:有效滤过压为 0 的状态。5 溶剂拖曳溶剂拖曳:当水分子通过渗透被重吸收时有些溶质可随水分子一起被转运,这一转运方式称为。6 跨细胞转运途径、细胞旁途径跨细胞转运途径、细胞旁途径:肾小管和集

36、合管中物质转运的途径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跨跨细胞转运途径细胞转运途径重吸收,即小管液中的溶质通过管腔膜进入小管上皮细胞内,进入细胞内的物质通过一定的方式跨过基底侧膜进入组织间隙液;另一途径为细胞旁途径细胞旁途径重吸收,例如通过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和溶剂拖曳。7 肾糖阈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 1.8g/L 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 Glc 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Glc,此时的血浆 Glc 浓度称为肾糖阈。8 球球-管平衡管平衡: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可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的现象。9 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存在于皮肤、黏膜和内脏中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游

37、离神经末梢称外周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称中枢温度中枢温度感受器感受器。10 轴浆运输轴浆运输:轴突内的轴浆是经常在流动的,轴浆的流动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称为轴浆运输。11 曲张体曲张体:肺定向突触传递 串珠状膨大 冲动到达时释放递质 扩散到达平滑肌细胞 12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点位的信息传递物质。13 递质共存递质共存: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共存于同一神经元中的现象。14 激动剂、拮抗剂激动剂、拮抗剂: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结合后能产生特定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的激

38、动剂激动剂;能与受体特异结合,但结合后本身不产生效应,反因占据受体而产生对抗激动剂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的拮抗剂拮抗剂或阻断剂阻断剂。激动剂和拮抗剂统称配体。15 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能与 Ach 特特异结合的受体。根据药理特性可以分为毒芹碱受体(M 受体)和烟碱受体(N 受体)。M 型受体有 M1M5 五种亚型,均为 G 蛋白耦联受体;N 型受体有N1 和 N2 两种亚型,均属离子通道型受体。16 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去甲肾上腺素(NE)或肾上腺素(E)结合的受体称为,主要分为 型和 型。型有 1 和 2 两种亚型;1、2、3 三种亚型,均属 G 蛋白耦联受体。17 条件反

39、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和较低级的反射活动,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18 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是突触后神经元产生 IPSP 而引起,包括传入侧支性抑制(交互抑制)和回返性抑制。19 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感觉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投射非特异投射系统系统。20 脊髓休克脊髓休克:简称脊休克,是指

40、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脊休克的主要表现: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与内脏反射均减退以至消失。2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也称内脏神经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包括传入和传出神经两部分,习惯上仅指出其传出部分。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2 自发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在无明显刺激的情况下,大脑皮层能经常自发地产生节律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自发脑电活动,记录下来即为脑电图。23 射乳反射、碘阻滞效应射乳反射、碘阻滞效应 六、简答题、选择题知识点补充(尿的生成和排出、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六、简答题、选择题知识点

41、补充(尿的生成和排出、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1 近端小管中近端小管中 Na+、Cl-、H2O 和和 Glc 的重吸收。的重吸收。滤过液中大部分 Na+、Cl-、K+、H2O 被重吸收,Glc、AA 全部被重吸收 近端小管前半段:大部分的 Na+与 Glc、AA 同向转运,与 H+逆向转运而被主动重吸收。近端小管后半段:Na+、Cl-主要通过细胞旁途径而被动重吸收。H2O 的重吸收是通过渗透作用。2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中的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中的 H2O、Na+、K+、H+的重吸收和分泌。的重吸收和分泌。重吸收 12%的 Na+、Cl-,分泌 K+、H+,重吸收 H2O。远曲小管初段:Na+通过 N

42、a+-Cl-同向转运进入细胞内。远曲小管后端和集合管:主细胞重吸收 Na+和 H2O,分泌 K+;闰细胞的功能与 H+的分泌有关;集合管对 H2O 的重吸收量取决于集合管主细胞对 H2O 的通透性。3 尿生成的自身调节的分类。尿生成的自身调节的分类。一、肾内自身调节 渗透性利尿 球-管平衡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血管升压素:水利尿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增加 K+排泄和 Na+、H2O 的重吸收。4 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盆神经、交感神经、阴部神经 5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完整性 绝缘性

43、 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 6 乙酰胆碱与儿茶酚胺类递质及其受体乙酰胆碱与儿茶酚胺类递质及其受体 M 型受体的分布: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将按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平滑肌。心肌主要存在 受体,血管平滑肌有 和 两种受体(皮肤、肾、胃肠以 为主,骨骼肌和肝脏以 为主)7 氨基酸类递质氨基酸类递质 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门冬氨酸。抑制性氨基酸:-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8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单线式联系 辐射和聚合式联系 链锁式和环式联系 9 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单向传播 中枢延搁 兴奋的总和 兴奋节律的改变 后发放 对内环境变化

44、敏感和易疲劳 10 突触后抑制的定义和分类突触后抑制的定义和分类(见名解)P293 11 突触前一直的结构基础突触前一直的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突触 12 丘脑的核团丘脑的核团 第一类细胞群:特异感觉接替核 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 第三类细胞群:非特异投射核 13 感觉投射系统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 14 大脑皮层的主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定位。(系解里面背过的)要功能定位。(系解里面背过的)(1)第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 Brodmann 第 4、6 区。特点为:人倒置,但头正。左右交叉。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在皮质上,身体各部代表区的大小与功能

45、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有关。(2)第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包括 3、1、2 区(3)视觉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上、下方的皮质(17 区)。(4)听觉区:位于颞横回(41、42 区)。(5)语言区: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45 区)。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 区)。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22 区)。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39区)。(6)味觉区:可能位于中央后回的下端(7)平衡觉区:一般认为在中央后回下端的头面部代表区附近(8)嗅觉区:位于海马旁回钩的内侧及附近目前科学界不确定 15 内脏痛的特点。内脏痛的特点。定位不准确 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46、中空器官壁上的感受器对扩张性刺激和牵拉性刺激十分敏感,而对切割、烧灼等通常易引发皮肤痛的刺激却不敏感 特别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及呼吸活动改变 16 脊髓的运动神经元脊髓的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运动神经元:既内又外 17 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类型: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和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感受器:肌梭 18 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 肌紧张过强而运动过少:帕金森病(震颤麻痹)肌紧张不全而运动过多:亨廷顿病(舞蹈病)、手足徐动症 19 睡眠的时相睡

47、眠的时相: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快波睡眠)20 内分泌的方式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的方式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方式:远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自分泌、内在分泌、腔分泌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21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特异作用 信使作用 高效作用 相互作用:如允许作用 22 下丘脑调节肽和垂体释放的激素名称下丘脑调节肽和垂体释放的激素名称 P344345 23 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调节代谢。【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24 催乳素的生理作用催乳素的生理作用:调节乳腺活动、调节性腺功能、参与应激反应、调节免疫功能 25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和分泌调节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和分泌调节 作用:调节物质代谢:a.显著升糖 b.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的氧化。过量:脂肪异常分布,“向心性肥胖”c.抑制肝外 DNA、RNA 和蛋白质合成,加速肝内 RNA 和蛋白质合成 影响水盐代谢:有一定的醛固酮作用。影响器官系统功能 参与应激 分泌调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反馈调节 应激反应性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