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十篇】第一篇: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集中学习贯彻两学一做活动,以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干部五个方面作风建设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对照查摆问题提纲,紧密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查摆出在党的宗旨意识方面问题如下:一是每天忙于事务,系统学习的时间少;二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多,发挥副职作用的少;三是对干部职工批评的多,要求的多,关心的少;四是工作方法有时粗暴简单,批评干部不分场合,不考虑大家是否能接受;五是干部使用的多,谈心交流的少。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整改措
2、施:一、注重加强理论学习 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为落角点,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增加实用技术学习,争取掌握一技之长。二、自觉增强党性修养 在学习中,重视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自觉以“三个代表”的标准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干部职工的呼声,了解和掌握了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真实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更好地为人服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多倾听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
3、题。四、推动全面工作开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的理论学习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薄弱环节有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各项指标有落实。第二篇: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确立这个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方向,而放弃现实理想信念,实现远大理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了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认真探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路径,才能帮助党员干部确
4、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从总体上讲是能够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风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但是也要看到,党所处的社会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其中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政治思想方面丧失理想信念 多数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积极,赞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
5、一致,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一些人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而且逐渐弱化,丧失了理想信念,缺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认识渺茫论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要把执行党的现阶段政策同坚持党的最高理想统一起来的道理,误认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需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表现在行为上不能严格按照共产党员条件要求自己,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原则立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事不点头,坏事不摇头。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淡化 多数党员干部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把集体利益放到
6、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比较强。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不存在功利思想和为人民服务,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丢掉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淡化为人民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薄弱 多数党员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但是一部分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涣散,组织意识不强,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有
7、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党员意识的强弱反映党员的理想信念坚持与否,关系到对党的先进性的认同感。有的党员由于党员意识淡化不能自觉地按照党员条件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思想意志衰退,落伍僵化,不积极做群众工作,脱离人民群众。部分党员干部道德缺失,缺乏号召力 多数党员干部道德情操高尚,具有道德人格力量,但有部分党员干部道德败坏、腐化堕落和人格扭曲。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必然是一个呼唤和推崇高尚道德的时代。一个思想上、政治上保持先进性,具有真理力量的党,必然是一个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具有人格力量的党。必须看到,现在在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
8、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现象。特别是在极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暴露出来的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党员的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减弱,党员缺乏自觉自律。在有些部门、行业的管理包括党内的管理主要是靠行政命令、制度、经济手段,而像以往那种“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局面明显弱化。党员、干部队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其深层的思想根源在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淡化。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 历史原因 1、封建专制主义的惯性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人民民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彻底破除封建制度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
9、命家多次指出,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但是,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文化具有较为厚重的历史惯性,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如: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少人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职级别来衡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差,甚至为了升官发财不惜危害党和国家的利益,加上社会普遍存在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社会层面的监督不力,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在腐化的路上越走越远,理想信念越来越淡化。2、*的历史创伤和阴影*是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过去那种在条件不成
10、熟情况下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所做的种种努力失败之后,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阴影。部分人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产生了怀疑,甚至个别人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主张“活在当下”。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的,飘渺而不可实现的。*中长期那种计划经济下禁欲主义被压制的个人物质欲望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被释放,理想信念的放弃使得部分党员干部陷入追求物质生活不能自拔。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塑造。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苏联模式的失败,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解体,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了巨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同时,马克思主义所断言的即将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经过一个时期的调
11、整后重新获得发展。在这种客观情势下,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刻意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论调重又鼓噪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判断形势,导致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悲观失望。现实原因 1、党员领导干部不注意理论学习,或者学习理论不够深入,未能学以致用,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的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一般说来,任何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依赖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往往是一种观点学说或者主张等。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
12、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一些党员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轻视甚至蔑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或者满足于一知半解,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掌握的不系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一些党员虽然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解,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知识去掌握,而不是当成行动的指南去运用,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和日益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脱离,成为书斋里的马克思主义和某些人点缀门面或者谋生的工具。学习不深入,对理论没有透彻的掌握,就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目前遭受的暂时挫折,学习不深入,就不能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就不能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因此
13、,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2、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治党不严,党建工作不力。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和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像以前那么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曾经经历全国性的整党教育、“三讲”教育、作风建设教育和先进性教育,但是仅靠阶段性的教育是不够的,往往是教育过了容易松弛,在一度时期放松了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世界观的改造,致使部分党员淡化了理想信念。3、理论宣传与现实反差比较大,宣传手段单一,过于重视说教和正面教育。一方面,理想信念宣传手段过于单一,侧重于传统媒介,如报
14、纸、电视、报告会等,而对新传媒如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的运用不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理想信念的宣传侧重于说教,强调“理论灌输”,缺乏理论创新。另一 方面,理想信念宣传的内容空泛,与日益丰富的现实之间存在不符的现象,侧重于对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大公无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内容的宣传上。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当然应该发扬光大,但这些要求是先进性的要求,不能作为一般性要求宣传。过去由于误解,我们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利益价值观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片面强调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价值,导致“你说你的,我做
15、我的”,从而严重削弱理想信念宣传的效果;由于我们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导致在理想信念的宣传上存在着说理不彻底的现象,影响理想信念宣传的效果。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强化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在及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局面。4、市场经济对党员理想信念的冲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法制近乎健全,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原则在法制缺失的背景下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取向产生负面影响,如自由、等价交换。特别是一些掌
16、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在监督缺乏的情况下,等价交换异化成一种权力的寻租行为,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各种思想无不打上利益的烙印,使部分领导干部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权钱交易。面对利益和金钱的诱惑,其人生观价值观必然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们对理想信念的忽视。5、党内腐败现在导致党的形象和威信下降,使理想信念虚无弱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领导干部腐败的现象表明,被市场经济扭曲的世俗化的价值观已经影响了一部分人,这些人以权谋私,*,官僚主义,腐化堕落。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严重败坏了党的威信和形象,削弱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号召力和正义性,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群众对党寄以很大的的希望和信任,腐败现象
17、使群众对党产生失望,对党的前途产生疑惑进而怀疑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实现。腐败现象也让一些正直的党员对党充满忧虑,意志薄弱的党员往往禁不住诱惑坠向腐败的深渊,而坚持斗争的党员受到排斥打压时往往产生绝望情绪,不愿与腐败分子同流合污,愤而选择放弃乃至退党。因此腐败问题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的恶劣影响是显而易见。三、解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问题的对策建议 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 如前所述,很多党员干部理念淡化是因为了理论学习,或者学得不精,未能学以致用,只有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领导干部才能认清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实质,才能深刻理解目
18、前中国快速发展正为实现共产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党员干部自学很重要,倡导多读书,读好书,领导党员要自觉的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要重视研究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另一方面,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各级党校、干部学院要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要把过去不是很清楚、困扰人们很久的问题说清讲透,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等等,只有理论透彻、才能使人信服,进而产生信仰,理论清晰了,眼光远了,眼界宽了,心胸就会开阔起来,信念就会足起来,理想信念就能坚定起来。理想信念教育与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 过去极左思潮的年代,我
19、们一度忽视党员普遍人性的一面,对个人价值不够尊重,那个年代塑造“高大全”式人物往往显得不真实,虚伪,不可信,共产党员也是一个具体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社会交往和关系,也需要养家糊口,共产党员也离不开个人利益。因此,要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共产党员的个人价值结合起来,保证有理想信念的人是个人价值实现最为充分的人,一个受到人尊重的人。以人为本,以情动人的理想信念教育 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根本上是主体与客体的价值互通与心灵融契过程,这就决定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具体方法上必须切入个体的心性世界,激发个体的心灵共鸣。在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像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那样,在理想信念教育
20、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视野。在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党员的个体价值、做人尊严和人格完整,实施“人性化教育”,营造舒心环境,增强教育的“人情味”。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契合人的本性,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干部培训的过程中增加适当的心理学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篇: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
21、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
22、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
23、推,不解决实际困难。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
24、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
25、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
26、,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
27、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
28、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
29、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
30、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
31、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第四篇: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
32、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
33、,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
34、,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
35、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
36、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
37、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38、。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
39、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
40、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
41、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第五篇: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强化宗旨意识,做人民满意公仆”活动中,我严格按照学习安排,将学习贯穿活动始终,以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干部五个方面作风建设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
42、要求,对照查摆问题提纲,紧密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查摆问题如下:一是每天忙于事务,系统学习的时间少;二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多,发挥副职作用的少;三是对干部职工批评的多,要求的多,关心的少;四是工作方法有时粗暴简单,批评干部不分场合,不考虑大家是否能接受;五是干部使用的多,谈心交流的少。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整改措施:一、注重加强理论学习 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为落角点,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头脑,特别是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三个代表”精神实质上花大力气,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
43、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学 习理论的自觉性上有新的提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在学习的系统性上下功夫,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增加实用技术学习,争取掌握一技之长。二、自觉增强党性修养 在学习中,重视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自觉以“三个代表”的标准要求自己,带头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干部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干部职工的呼声,了
44、解和掌握了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真实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更好地为人服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多倾听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具体分管还是没有分管的部门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都给予了关心,定期与部门负责人谈心;每月三次到村研究讨论具体工作;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进一步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四、推动全面工作开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的理论学习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团队协作 精神,从实施绩效考核、转变机关作风入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薄弱环节有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各项指
45、标有落实。五、加强自律奉献方面 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严以律已,以诚待人,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地置于党的集体领导下;严格按照党的有关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经常做到自查、自省、自励,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搞以权谋私,不搞钱权交易,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做一名真正的人民公仆;想方设法提高办事效率,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接待来办事的群众,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第六篇: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
46、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
47、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
48、际困难。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
49、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
50、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