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白衣天使抗击疫情的故事【八篇】白衣天使抗击疫情的故事篇 1 中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 年 10 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专家。1960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1979 年至 1981 年在英国学习。1984 年被授予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5 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行委员会理事,同年担任研究生导师。1995 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6 年 5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 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系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道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
2、院广州呼吸道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是近 10 年来推动我国呼吸道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他首次建的简易气道反应测定法和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确认和完善了隐藏哮喘的概念,这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采用的。通过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的系统分析,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首 次 证 实,即 使 是 早 中 期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患者也有 60%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并制定了补充其基本能耗的校正公式。到目前为止,他主持
3、完成了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863 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 10 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杂志上发表 200 多篇论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 50多篇 SCI 论文,包括 NatureMedicine、Lancet 等国际期刊,被引用 438 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 20 多项奖项。钟南山院士致力于医学教育。1992 年至 2002 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 50 人。,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
4、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 4 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0 篇,出版专著和教材 12 部;培养硕士研究生 31 名、博士研究生 30名,博士后 4 名。其中,2 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
5、、学科带头人等。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 SARS 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 SARS 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 SARS 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 SARS 患者,获得了 96.2%的国际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6、,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钟南山院士 1990 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 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 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 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 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 年,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 CCTV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 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 年,荣
7、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 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 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 年来 100 位感动中国人物”。2010 年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白衣天使抗击疫情的故事篇 2 钟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 年 10 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专家。1960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 至 1981 年公派英国进修。1984 年被授予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 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
8、5 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 年 5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 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是近 10 余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型哮喘”的概念,该观点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所采用。通过研究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他创制的“运动膈肌功 能 测 定 法”,首 次 证 实
9、 即 使 早 中 期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病人也有 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863 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 10 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 200 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50 余篇,其中包括 NatureMedicine、Lancet 等国际刊物,被引用次数达 438 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 2
10、0 余项奖励。钟南山院士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92 年至 2002 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 50 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
11、,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 4 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0 篇,出版专著和教材 12 部;培养硕士研究生 31 名、博士研究生 30 名,博士后 4 名。其中,2 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 SARS 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
12、治危重 SARS 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 SARS 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 SARS 患者,获得了 96.2%的国际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钟南山院士 1990 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 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 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 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 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 年,因抗击非典功勋
13、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 CCTV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 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 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 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 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 年来 100 位感动中国人物”。2010 年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白衣天使抗击疫情的故事篇 3 20-,我还没有出生,关于非典的事情都是从百度新闻了解的,我听妈妈说钟南山爷爷是应对非典的中国英雄,这是一场足足打了半年的战役。
14、当年,在钟爷爷的带领下医护人员攻城拔寨,连续奋战193 天,终于取得胜利!钟南山爷爷还被广东省授予的特等功,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还被评为了“感动中国 20-年度”十大人物之一。20_年,这个春节,武汉告急,全国警报响起,前线专家因感染新型肺炎而倒下,这位 84 岁的老人,又一次扛起了历史的重担,肩负起人民赋予他的期望。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因此网络上流传了一张又一张他因疲惫而在高铁上闭眼休息。时隔_年,这一次,他义无反顾地再度使出全力与病毒赛跑,18 日在武汉奔赴多个医院了解疫情后,19 日赶往北京,参加国家卫健委会议;只休
15、息 4 个钟头,便从早上 6 点钟开始工作25 日再匆匆赶回广州,奔赴一线救治新型肺炎重病患者。随后,钟南山频繁出现在媒体,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办。而他说的每句话,人们都信。在大家眼里,他就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他那顽强、坚定的身影是一针抗击疫情强心剂,不断注入到 14 亿人民的内心,让人们相信疫情的阴霾定会散去。我看见人民日报微博是这样评价的:84 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所谓医者,妙手仁心。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更缺无畏的仁心,钟南山二者兼具,所以举国敬仰。钟南山爷爷,谢谢您!面对疫情,在职责
16、使命和人身安全中,您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为了大家,您无所顾忌的奔赴一线!不舍昼夜,不顾安危,舍己救人!钟南山爷爷,请您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们相信您!看到您,大家心里特别踏实。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有爱的世界,一切都会好起来!中国加油!白衣天使抗击疫情的故事篇 4 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
17、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2003 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乐观积极,心态良好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钟院士说:“1971 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
18、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强身健体,健康第一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15 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83 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 岁小伙自愧不如!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 84 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 28 岁小伙!白衣天使抗击疫情的故事篇 5 在这次疫情之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得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
19、山!我们之所以会这样相信他,是因为在 17 年前的那场 SARS战役中,他就是中流砥柱!17 年后,已经 84 岁高龄的钟老又一次站在了全国人民的面前,很多人都说钟南山是个英雄,但是作为英雄钟老这一辈子都做了什么?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这样的英雄人物呢?老一辈中国的科研英雄,从之前的邓稼先到现在的的袁隆平、钟南山,年轻一辈的科研人员他们是怎么样的呢?是不是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品质,在新的时代他们能不能成为这样名留青史的英雄呢?钟老这一辈子很有传奇性,像网上流传很广的那些钟老年轻时候的事迹,他曾是个体育健将,曾经荣获过全运会 400 米栏冠军,虽然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足以拿来自豪一辈子的成就了,但
20、是对于钟老来说,这只是他人生的一个小小的插曲!钟老的绝大部分成就都在医学领域的,钟老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性哮喘这个概念,这个观点后来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编写到哮喘全球防治战略采用;另外钟老还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慢性咳嗽病因,他阐述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食道神经炎症机制,再就是证实了早中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中有 60%存在着蛋白营养不良问题,然后他又提出并补充了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等等,我知道大家一定对这些一头雾水,不过没关系,这些都是很专业的问题,咱们外行也没有必要了解,其实我们从其他角度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钟老的贡献,他主持完成了国家 973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而且他还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21、还有就是 863 计划、十一五科技攻关等等这类水平的10 来项重大科研项目!所谓的 973 计划呢,就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这个项目的定位就是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你看这个定位,就知道这个项目的分量了!另外呢,还有 863 计划;863 计划呢,其实就是 80 年代的时候,美国正在跟苏联打冷战,然后提出了一个星球大战计划,可能很多朋友也听说过,咱们国内的几位老科学家也向国家提出建议,要追赶世界高新技术,然后当时是小平同志亲自批示,然后就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就是 863 计划,不过无论是 973 计划还是 863 计划,在
22、 16 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计划取代这些,那就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时期就要有新的要求啊。*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在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每到这时,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发挥斗争精神,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毫不松懈的斗争中夺取更多的胜利。”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复兴的征程中充满了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必须进行许多新的伟大斗争。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这就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次重大风险挑战,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战“疫”。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全
23、力以赴打好“主动战”。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在和平建设时期,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又以“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无畏精神,实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斗争的革命史。这场战“疫”是斗争精神的考验,是同时间在赛跑、与病魔在较量。在抗击病毒一线,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在与病毒作生死搏斗,从死神手中抢救下一个又一个生命。许多默默无闻的“逆行者”与人民群众结成众志成城的“防护墙”,拉起一条抗击病毒的“生命线”。“到前线去!”“到武汉去!”“我是党员,我先上!”这
24、既是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也是斗争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摒除不敢为、不愿为、不想为的思想,知险就控、有险必控,决不麻痹、决不松懈,冲锋在前、争做表率,积极投身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坚决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坚定斗争意志、不畏艰险,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斗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体现到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是在斗争中走向强大,从来不惧艰难险阻。这场战“疫”是斗争意志的考验,是新长征路上必须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纷纷递交“请战书”,近万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和平民英雄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充分
25、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能力”“中国奇迹”,彰显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意志。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敢于亮剑、迎难而上,才能抵御惊涛骇浪、战胜艰难困苦。党员干部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经得住考验,做勇于抗击疫情的“战士”,而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全力以赴、敢于交锋、攻坚突破,在解决一个个疑难问题、攻克一座座堡垒中,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增强斗争本领、善作善成,全力以赴打好“持久战”。斗争不是蛮干,能不能取得胜利,最终还要靠斗争本领来说话。*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
26、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这场战“疫”是对斗争本领的考验,是对应急响应、联防联控和治理能力的检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多地迅速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让这场战“疫”成为众志成城、力破病魔的防控阻击战。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和职务的变化而“水涨船高”,必须在重大风险和斗争的考验中得到提高。党员干部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积极摸索斗争规律,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知道风险在哪里,有哪些表现形式,有什么发展趋势,在疫情防控一线长才干、壮筋骨,学真本领、
27、练真功夫,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党员干部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战胜新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白衣天使抗击疫情的故事篇 6 李永刚,男,1962 年 2 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大庆市第二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永刚作为大庆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救治中心总指挥、专家组组长,他舍小家、为大家,身患双侧股骨头坏死,仍坚持奋战在一线。他誓言:“我会一直站下去,直到倒下的那一天。”李永刚平时走路,总是很慢很慢,上下楼一定要抓紧栏杆,一步步挪。十年了,双腿股骨头坏死的
28、病症始终折磨着他,近两年愈发严重,已经到了影像学诊断 4 期(股骨头坏死分 4 期,4 期最重),走得多了、站得久了,踏出每一步都会感到刺痛。他一直想手术,可每次都有事耽搁,一拖再拖。今年,他下了决心:“正月十五过后,必须做!”可疫情一发生,这场手术,无疑又被搁置。不仅是双腿,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也使李永刚备受煎熬。细心的人会发现,他站着的时候,身体总是向右歪。“腰疼,还有就是左腿股骨头坏死更严重,只能靠右腿发力撑着。”就是这样的一副身躯,每天都会在一线看见他忙碌的身影。作为院长,他冲在前面。从本院的流程再造、物资储备,到兄弟医院的医护人员、物资器材调配,以及收治患者的病情变化,都是他的“头等
29、大事”。2 月 7 日,李永刚穿好防护服,头也不回地走进隔离病房。“作为领导,不真正到一线、到隔离病房,就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在隔离病房,能直接接触确诊病例,这样才能得到更准确、更完整的第一手信息,才能知道我们的诊断、治疗是否更精准、合理。”他说,关键时刻,领导干部必须有担当、往前冲,“只有冲到前面,才能把队伍带起来”。作为专家,他冲在前面。每一次会诊,他直接参与、一次不落;每一个病人,他熟悉情况、亲自上手。作为党员,他冲在前面。在 ICU 病房改造、接诊首例确诊病例的“战斗”中,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总是冲在第一线。痛和情,不知在何时何地,会来个突然袭击。大年三
30、十那天,是抗击疫情 20 多天来,李永刚唯一一次请假,83 岁的岳母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他与岳母一起生活了 30 多年,在老人临终前没能看上最后一眼,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严峻的疫情面前,大义方为孝。当天,也没办任何仪式,也没通知医院任何人,他和家人送别了老人。大年初一大早,李永刚又出现在医院,与同事们一同研究 ICU病房建设方案,研究防控工作。掩去悲痛的李永刚,全身心投入到新冠肺炎病患和医护人员身上。他对待每一位病患,都是细之又细,大到诊治用药,小到饮食起居,甚至连病房内的温度、帮病患翻身次数都一一询问记下,“我们要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的诊治,帮助他们尽快康复。”疫情袭来,冲击着每一个人,
31、李永刚特别关心爱护一线医护人员和职工,希望大家放下压力、轻松上阵。“千万、千万要做好防护,保护自己。”他不厌其烦地叮咛,大家记在心上、暖在心间。58 岁的李永刚,从一名普通医生起步,2018 年 9 月来到市第二医院任院长。这身白大褂,一穿就是 30 多年。从医以来,他参加胸心外科手术 2000 多例,在省内率先开展食管手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综合治疗;带领团队开展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及食管癌腔镜手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主持完成大庆首例食管癌拔脱手术、黑龙江省首例跨省 DBD 肺移植手术。如今年近花甲,很多人担心:“抗击疫情的过程很艰难、很辛苦,您的身体吃得消吗?”他说:“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我会一直
32、站下去,直到倒下的那一天。”白衣天使抗击疫情的故事篇 7 春节是个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然而,今年春节,却打响了一场战“疫”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暴发于湖北武汉的疫情,成了全国都在共同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要打赢这场阻击战,肯定少不了默默辛勤付出的人们。这里,我要致敬的人,就是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生。他们中,有再次“为民出征”的 84 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和 73岁的李兰娟奶奶,还有许多不知道姓名的好医生。医生是一份职业,但在这场战“疫”中,更是一种使命。我想说:“你们每天工作到很晚,甚至 24 小时都在工作。有的连喝一口水的时间也没有,因为那时生命是以秒为单位的。可能因为你喝水的那几
33、秒,一个生命就从世界上消失了。所以,你们必须像长江、黄河那样一直不停地奔流,才有可能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这说明,你们是一群在跟时间赛跑的人!”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的李兰娟奶奶说:“什么是医生最大的快乐?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所以,我更想说:“你们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而选择了做一个好医生,选择去靠近病人,更是选择了帮助祖国。你们是祖国的骄傲,祖国为你们自豪!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白衣天使抗击疫情的故事篇 8 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到来了,可是我计划的很多事情都突然做不了了,因为有一种新型病毒非常厉害,还容易传染。我只能呆在家里,不能出去。新闻里说有个叫钟南山的爷爷,他非常厉害,他是医学专家,正在努力地研究治疗病毒的药。我想对您说:“尊敬的爷爷,谢谢您,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在保护人们,您辛苦了。希望您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我会听您的话,乖乖地呆在家里,注意卫生,勤洗手,不摸脏东西。虽然我还不能为您分担什么,但是保护好我自己就是帮助了大家,我希望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