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进生转化的几点措施1.沟通情感,创设氛围 情感是一服良药,爱是情感的“催化剂”。要开启学困生封闭的心灵,必须沟通师生情。首先,教师必须对学困生的转化要有信心。其次,教师要以平等、尊重、友爱的态度对待学困生。第三,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学困生的真诚热爱和合理期望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表示出亲近学生的积极态度,要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同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尽量避免使学生产生被歧视感;对学生的学习反映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学生即使作出错误的回答,也要耐心听取,循循诱导,切忌不理不睬或训斥体罚。2.追根溯源,查缺补漏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十分密切,前者往往是后者的有机铺垫,后
2、者是前者的自然延伸。一环紧扣一环,形成知识链。由此,须查清学困生的“困”因,分析其知识缺漏是属暂时性的脱节,还是长期性积累出现的断层,对症下药,扫清障碍,从而进入性的学习循环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因此,第一,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为迁移而教”的目的,力求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双基训练,在抓基础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提高和解题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使知识“化零为整”,这是促进学困生教育转化、提高其学业成绩的必不可少的措施。第二,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对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就是帮助学困生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最终使学困生迈出克服学习困难的关键一步。积极的归因训练有两层含义:(1)是面对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应分别进行不同的归因。将学习失败更多的归因于努力不够和方法不当等内部原因,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为取得好成绩而更加能力。将成功更多的归因于努力,使他们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摆脱无助感,并为取得好的成绩而加倍努力。(2)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困生进行现实归因,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根源,并尽量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3.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非智力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是动机和意志,而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