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原29中学地理组 班级姓名: 高二年级区域地理 编写人:马九荣、郭金香 编号:G220141301课题:地球与地图地球知识【学习目标】1.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征和差别。2. 准确判读各类经纬网图,并掌握经纬网在定位、定向、定距离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预习案】地球和经纬网的相关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 大小:赤道周长: 极半径: 赤道半径: 平均半径: 2.列表比较纬线和经线项目纬线经线概念圆弧状况指示方向长度及位置关系3. 列表比较经度和纬度项目纬度经度度数起点线度数划分半球划分表示符号【方法与技巧探究案】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1.经纬网的判读请读出下图中各
2、点的经度和纬度(只说出是南纬还是北纬、东经还是西经。说出你的思路或方法)2.确定点的位置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经纬度是_、_; B点的经纬度是_、_。(2)从南北半球看,A点属于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B点属于_半球。(3)A点位于B点的_方向;按低、中、高纬度划分,B点位于_纬度。(4)假设有一架飞机,从A地上空沿正北方向飞行,并保持航向不变,在不考虑天气、燃油等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飞机最终会到达哪里?为什么?结论(方法): 3.确定两点的方向:(1)下图中甲地在乙地( )方向,丙地在丁地( )方向(2)上图为两极地区示意图,黄河站在长城站的()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3、 D东南方向结论:7050自转方向16001800ABC4. 计算两点的距离(1)读下图求求A与C、B与C之间的距离(2)南极中山站((692224.76S, 762214.28E)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 2070千米 B. 2270千米 C. 2770千米 D. 2970千米 结论:5.对趾点人们通常以北纬38,经度0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称为“水半球”(如下图所示,P点为“陆半球”的极点,阴影表示“陆半球”。(1) “水半球”的极点应该为 A. 北极点 B. 38S,0 C. 南极点 D. 38S,180(2) 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4、: A. 经度0向西至20W B. 20W向西至90W C. 90W向东至90E D. 20W向东至90E 对趾点的特点:ABBCD6. 地球上最短航向的确定球面上两点(不在同一经线上)间的最短距离为球面上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链接高考】(2002年) 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课堂巩固】1.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所属的半球是_,B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_,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所属的半球是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为_。(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所属的半球是_,所属的纬度地带为_,F点在E点的_方向。(
5、4)图中A点在C点的_方向,E点在C点的_方向。2.下图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1)4)题。1).、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A. 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B. 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C. 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D. 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2)山脉南北绵延约A. 200千米 B. 700千米 C. 400千米D. 1400千米3)L段(、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A. 50千米 B. 100千米 C. 300千米 D. 500千米4) 适宜在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 春小麦、亚麻、甜菜 B. 冬小麦、玉米、
6、水稻C. 棉花、春小麦、大豆 D. 油菜、茶叶、春小麦参考答案:【方法与技巧】1.略 2.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20W;30N;50E;50S (2)北;东 (3)西北;中 (4)北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2 (1) 西北 东南 (2)C 4. (1)2220千米 2220cos (2) B 5.D B 【链接高考 B 【解析】从经纬网地图上判断两点的相对方向,东西方向判断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北方向依据南北半球中南北方向判断原则。A 图中依据纬度可知甲位置最北,丁位置最南。丙最东,甲最西、丙应在丁东北。故 A不符合,B 图为南半球越近南极点位置越南,地球自转为顺时针自西向东判断相对两点方向,B 图符合甲在乙西北,丙在丁东南,故 B 选项正确。C、D 两图从 C 图纬度分布、D 图自转方向可判断都为北半球,C 图中甲应在乙的东北方向可排除,D 图中甲也位于乙东北方向即可排除。【课堂巩固】 1. (1)(15S,15W)、南半球、东半球、1 110千米、低纬度 (5分)(2)(60S,170E)、南半球、西半球、275千米(或277.5千米) (4分)(3)(70N,180)、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西北 (5分)(4)东北、东北 2. B B C A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