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专题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聚焦考点】 学会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方法 (B)【学习内容】一实验目的:1. 尝试用_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_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三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思考1为什么选用幼嫩、鲜绿的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色素的提取步骤注意事项及思考1 研磨(1)取5g叶片,剪碎(2)加_(半勺)、_(半勺)充分研磨(3)加10ml_(4)进一步迅速充分研磨思考
2、2.研磨绿叶时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而加入 的原理是什么? 思考3.为什么要迅速研磨? 2 过滤(5)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若没有,可以用脱脂棉代替),过滤研磨液(6)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塞紧试管口。思考4. 为什么要及时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二、色素的分离1制备滤纸条2划滤液细线3纸层析铅笔细线(1)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去滤纸条一端的两角;(2)用铅笔距离滤纸剪角端1cm左右画一条细线。滤液细线(3)用毛细吸管(也可用玻片较短那一端的边缘蘸取滤液后,印在滤纸条上)蘸取色素溶液沿铅笔细线画滤液细线(滤液细线要尽可能细、齐);(4)待滤液干后,重复划23次。 (5)将制备好的滤纸条插入到适
3、量的层析液中(注意: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思考题5定性滤纸干燥处理的目的是 思考题6将干燥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两个角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题7为什么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 思考题8为什么画滤液细线需要重复三次? 思考题9为什么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的滤液细线? 思考题10层析时为什么烧杯要盖培养皿盖?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将色素已经分离成功的滤纸条按下列方向粘贴,分析实验结果:(1)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是什么?分别标出它们的名称。(2)几条色素带的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3)若选用黄色叶片色素分离带,可能的实验结果?【巩固训练】1如果没有丙酮和菠菜叶,要保证分离后色
4、素带清晰,可以用来替代的最佳实验材料是 A酒精和麦苗 B酒精和大白菜 C蒸馏水和大白菜 D蒸馏水和麦苗2. 叶绿体的色素能在滤纸条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 A色素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分层 B阳光的照射使不同的色素彼此分开 C滤纸对各种色素的吸附力不同 D丙酮酸使色素溶解并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3. 某同学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观察到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可能原因是 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 未加CaCO3 未加SiO2 使用放置了两天的菠菜叶 只画了一次滤液细线 叶片颜色太浅 选用秋天的银杏树叶 未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4. 某同学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所述,结果
5、实验失败,请指出其错误所在。(1)将5 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在研钵中,加入丙酮、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2)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3)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 5.完成微专题P3031练习你知道吗?叶片的颜色与叶片中的色素变化的关系 一般来说,正常叶片的叶绿体中有两大类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的分子比例为三比一,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也约三比一,叶黄素和胡萝卜的比为二比一。由于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占优势,所以正常叶子总是呈现绿色。秋天、条件不正常或叶衰老时,由于叶绿素较易被破坏或先降解,数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现黄色。至于红叶,不是叶片中叶绿体的色素造成的,而是由细胞液泡中的花色素引起的。因秋天温度降低,植物体内积累较多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的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储存于液泡中。而花色素类似于酸碱指示剂,从碱性到酸性会呈现从蓝色到红色颜色渐变,具体而言是,pH=78 时呈淡紫色;pH11则呈蓝色。由于秋天时液泡中花色素增多,且细胞液pH值又偏酸性,因此叶子就变红了。不仅如此,花色素的颜色也会随环境中存在的不同的金属离子而改变,所以同一种花色素在不同的花中,或是同一种花由于种植的土壤不同,都能显出不同的颜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