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 学 生 心 理 学n 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n 二、发展心理学: 广义: 研究个体毕生心理的发展规律。狭义:特指儿童心理学。n 三、儿童心理学:研究出生到成熟(0-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简史:n 1、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n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对他的孩子从出生到三岁,每天做有系统的观察,有时也进行实验,他把这些记录整理出来,写成儿童心理,这部书给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的著作。 n 2
2、、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陈鹤琴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对其子陈一鸣从出生到808天观察摄影,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朱智贤著作儿童心理学该书受到国内外重视,认为是中国第一部贯彻马列主义观点、吸收国外科学成就、体现中国当前学术水平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四、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学n 小学生心理学是揭示小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科学。n 小学生:67岁至1213岁。n 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第一章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学? 2.试述遗传、环境与教育在
3、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4.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n 5.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和方法有哪些?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n 一、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n (一) 天性与教养n (二)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儿童心理发展既有共同的规律,也有个体差异。教育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并因材施教。n (三)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有些特征仍保持一致,有些发生明显变化。n (四)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n 1、定义:遗传:指生物性状(机体的构造、形态、机能等)逐代传递的现象。n 环境:指个人身体之
4、外的客观现实。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n 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儿童,实质是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2、作用:这是心理学上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从有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就有了这个问题;说它年轻,是因为到今天为止,在心理学界也没有一致的意见。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朱智贤)。n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充分体现在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与发展的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上。n a. 遗传提供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b. 环境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和速度,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在社会环境中,教育是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n 1、什么
5、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n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n 1)指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n 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n 2)指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n 一、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n (一) 天性与教养n (二)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儿童心理发展既有共同的规律,也有个体差异。教育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并因材施教。n (三) 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随年龄增长,儿童有些特征仍保持一致,有些发生明显变化。n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n (一)小学生的身体
6、发展:骨骼肌肉不够强壮,体内机能不断完善,脑重接近成人。n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感知、记忆、言语、思维不断发展完善。n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学习交往技巧,逐渐形成自我概念,道德认识能力逐渐发展,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第二节 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n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n (一)客观性原则:n 实事求是不允许从“期待”出发。n (二)系统性原则:强调整体研究的重要性。n 小学生心理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朱智贤教授的观点,强调要研究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研究心理内在的结构。n (三)教育性原则:n 符合教育的要求,有利于被试身心发展。n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n
7、要研究真实环境中的儿童,不可“闭门造车”。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n (一)横断研究:n 在特定时间内同时观测不同的个体。n 优点和缺点。n (二)纵向研究:n 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追踪研究。n 优点和缺点。n (三)聚合交叉研究:前两者的综合运用。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n (一)观察法:含义、类型、优点和缺点。n (二)访谈法:含义、类型、优点和缺点、运用访谈法应注意的问题。n (三)个案研究法:含义、优点和缺点。n (四)问卷法:含义、类型、优点和缺点、运用问卷法应注意的问题。n (五)测验法:含义、类型、优点和缺点、运用测验法应注意的问题。n (六)实验法:含义、类型、优点
8、和缺点、运用实验法应注意的问题。n (七)文化比较法:含义。第四章 小学生的感知、注意 思考题; 1.小学儿童空间知觉发展有哪些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什么? 2.什么是观察力?小学儿童观察的发展有何特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4.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注意的理论和规律组织教学?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一、视觉(一)视敏度的发展: 小学生眼球的前后轴短,生理性远视的特点。晶状体的弹性大,调节能力大。 童年期绝对感受性比幼儿期增长缓慢,差别感受性增长显著。 10岁前儿童的视敏度不断提高,10岁后视觉调节能力不断下降。 近视人数不断增加,与用眼习惯有关。 (二) 颜
9、色视觉的发展: 1、在教育影响下儿童的辨色能力不断发展 一年级学生平均能够辨别红颜色的三种色度、黄颜色的两种色度,而对蓝、绿两种颜色的色度,则不能辨认。在进行专门训练以后,儿童平均能辨别的色度是:红色为12种,黄色为10种,绿色为6种,蓝色为4种。 2、小学生已具有明显的颜色偏好. 如在红、橙、黄、绿、紫、棕、黑、灰、白等10种颜色中,儿童更多偏爱红、绿、黄色,较少偏爱灰、棕、黑色。 3、小学生的颜色偏好有性别差异 6岁以后,表现出性别差异。男性最喜爱黄、蓝两色,其次是绿、红两色;女性则最喜爱红、黄两色,其次是橙、白、蓝三色。二、听觉 (一)纯音听觉:小学生的纯音听觉的敏感度不断提高,但不如成
10、人,更未达到高峰。(二)语音听觉: 小学生在教学训练下语音听觉能力迅速发展,一年级末可达成人水平;受方言影响大。 刘兆吉等人研究表明,儿童对语音的感知能力受方言影响,并且农村儿童略低于城市儿童,这主要是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造成的。 听觉发展受听觉感受器、听觉中枢、言语运动中枢和言语器官等物质基础发展的影响。三、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等。 人没有专门感知空间的感觉器官,它是由多种感官联合协调活动的结果。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在空间知觉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听觉和平衡觉也常协同参加感知空间的活动,如通过听觉可以分辨声音发出的方位及远
11、近。(一)大小知觉:发展较早,不仅能进行直觉判断,而且能用推理判断。 (二)形状知觉:初入学儿童对几何图形及其概念已有初步了解: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中,前科学概念(日常生活概念)多于科学概念;掌握几何图形和几何概念与儿童的“接近程度”有关,对“梯形”的认识之所以不如对其他图形的认识,是由于儿童平时不常接触到“梯形”的缘故。 发展较快,已由对具体直观图形的认识过渡到对一类图形共同特征的把握。 局限性:(1)在识别和说明图形时不能把握本质特征 (2)立体几何图形知觉水平不高。 (三)方位知觉:1、小学生一般已能较好地辨别上下、前后、远近等方位,但对于左右方位,则常常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方能辨别。2
12、、对字形的感知,注意形状而不注意方位。儿童对方位知觉是先知上下,后知前后,再知左右。3岁儿童已可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知觉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如只有“左”、右”的抽象口令,而无具体东西加以支持,则一年级1/3学生发生错误。 朱智贤等的研究发现,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有规律地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7岁) ,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5岁儿童大多数能正确地把自己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最初的左右概念。 7岁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方位。第二阶段(79岁) ,儿童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仅能以自己的身体为
13、基准辨别左右方位,而且能以别人的身体为基准辨别左右方位,也能辨别两个物体间的左右方位关系,第三阶段(911岁) ,儿童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这个阶段的儿童能迅速地按照自己的方向,判断三个物体间(钥匙、铅笔、钱币)的左右关系,即已能在抽象概括水平上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性。四、时间知觉人对时间的感知无专门的分析器,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是以事物的匀速而有规律的变化(如钟表指针的移动、日月的运行)作为信号,再由相应感知觉识别这种信号而感知时间。 儿童的时间知觉总是借助于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或周围现象为指标,如早晨是起床、上学的时候或太阳升起的时候;上午是午饭前上课的时候;下午是午饭后的时候;晚上是
14、放学回家或天黑的时候;明天是今天晚上睡觉醒来的时候。 5、6岁以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也不准确。小学以后开始发展时间知觉。小学生已能很好地知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时间单位,如“一节课”、“天”、“星期”、“月”等,但对于远离日常生活的较大或较小的时间单位如“纪元”、“世纪”、“时代”知觉较差,因为超越了儿童生活经验的范围。五、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包括自身身体)在空间移动以及对速度变化的反映。 小学生的大、小肌肉运动觉都在发展中,小肌肉运动觉的发展较迟。动作敏感期(0-6岁)。 第二节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是感知觉的高级
15、形态。多种知觉的综合活动 思维的知觉二、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1、小学生观察特点(李文馥,1987) (1) 受知觉因素和生活经验的影响。 (2) 逐年发展。 (3) 自我中心。 (4) 不善于对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关系进行转换。 2、 小学生观察品质的发展 (1) 精确性:一年级低,三年级明显提高。 (2) 目的性:一年级差,三五年级有所改善。 (3) 顺序性:中高年级有发展,但还不能系统化观察。 (4) 判断力:明显提高,低中高年级差异显著。3、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幼儿。(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幼儿、低年级。(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低、中年级。(4)认识
16、“对象总体”阶段-高年级。 关于观察发展阶段的研究关于儿童观察的发展阶段,是根据丁祖荫的研究确定的。该研究用三张单色铅笔画,儿童对这三张图画的内容的熟悉程度互不相同,即:“拉拽”(一幼儿为取桌上的娃娃,拉桌布使玩具娃娃掉地下)“招唤”(一群小学生手拿小足球隔窗相望,想呼唤做功课的小朋友去玩)“逐鹿中原”(猎人带着猎犬在雪地里追捕猎物“鹿”)。让自幼儿到小学高年级各年龄段儿童进行观察,以受试者说出对图画的认识水平为指标。三、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二)要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 (三)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1)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有顺序。(2)要尽可
17、能运用多种感官,并勤于思考。(3)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 (4)观察时要尽可能运用言语。 (四)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五)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第三节 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一)小学生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案例:教师在课堂上给一年级的小学生展示一幅松鼠的图画,让他们看完后把这个动物的轮廓描述出来。当老师把图收起以后,有些同学紧跟着问老师:松鼠有什么样的眼睛,有什么样的耳朵,它有没有胡须和眉毛,它是什么颜色等等。儿童对图画很感兴趣,但没有注意到多少东西。 小学低年级儿童不善于根据一定的目的来组织自己的有意
18、注意 。(二)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1、小学生注意广度的发展。(1) 随着年级升高,广度不断扩大。(2) 女生优于男生: 2、注意的稳定性。(1) 年级差异:稳定性随年级增长而提高。(2) 性别差异:女生好于男生。3、注意分配:注意分配能力平缓发展4、注意的转移: (1)年级差异:随年龄增长转移速度明显变快。 (2)性别差异:二年级女生好于男生,五年级差异消失。二、小学生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教学生动形象,富于变化,防止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学生的干扰。 (二)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19、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三)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a 人的需要、兴趣 b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c人的知识经验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D)的诊断与治疗。 (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特点及表现:表现:多动、不安宁,难以调节和控制某些外部活动状态,情绪不佳,与外部人际关系不良; 基本特征:选择性差、冲动性强。 (二)多动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注意集中能力、意志力、自我控制力、灵活性等方面不同。 (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四
2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原因。 (五)多动症的治疗:药物治疗、行为控制技术、整体治疗方式。第五章 小学生的记忆思考题: 1.名词:记忆策略、元记忆。2.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及对今后的教学有哪些启示?3.如何增进学生的记忆? 4.怎样复习最有效?第一节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一般特点 1、从记忆的目的性上看,由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三年级); 2、从记忆的理解性上看,由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低年级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原因。 3、从记忆的内容上看,由具体形象的记忆占主导逐步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小学低年级儿童以机械识记为主,主要是因为:第一,低年级儿童知识贫乏,没
21、有足够的知识与接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识记,只能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 第二,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水平不高,对事物的本质和意义很难理解,不能进行深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第三,低年级学生内部言语发展不完善,不能很好地用内部言语来理解;第四,低年级儿童缺乏良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还不善于对记忆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或逻辑加工。 总之,低年级儿童以机械识记为主,是与其思维和言语发展水平不高直接联系的。 第二节 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一、什么是记忆策略: 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一般分为: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制策略。二、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
22、一)小学生复述策略的发展 (二)小学生组织策略的发展 (三)小学生精制策略的发展小学生复述策略的发展1、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 7岁出现自发复述。2、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复述模式向主动复述模式转变。3、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增长不断发展。4、与训练有关。小学生组织策略的发展一年级:已具有中等的运用组织策略的能力,但不能自发使用,策略的运用不能提高记忆量。三年级:仍不能自发使用,但策略的运用可使记忆量显著提高。五年级:自发运用组织策略,对回忆具有积极效果。发展不平衡,依赖知识经验。小学生精制策略的发展一般小学高年级及以后才出现。随年龄增长,所创造的关系更生动、丰富,
23、更具逻辑性。精制策略使用的独立性不断发展,对记忆效果的作用更明显。第三节 小学生元记忆的发展一、什么是元记忆 关于记忆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元记忆是元认知的一个方面由三方面组成 元认知: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认知,是以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二、小学生元记忆的特点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2.关于记忆的元认知体验。随着个体的元认知知识的逐渐形成,关于记忆的元认知体验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3.记忆监控。小学生元记忆的特点: 小学儿童的元记忆发展很快,但水平有限,需要有
24、意识地培养。 1)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这主要是指主体对记忆的认识与了解,如不同年龄以及同年龄的人在记忆能力方面是有差异的。弗拉维尔等人用印有图画的卡片作为实验材料,各卡片上的图画数量不同。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预言能够回忆出几张图画,最后测定被试的实际瞬时记忆广度。 (2)有关记忆材料与任务的知识。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对材料的性质、相互关系能影响记忆难易度的认识;二是个体对不同记忆反应(如再认、回忆)难度差异的认识。 (3)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 小学生已逐渐掌握了一些改善记忆的方法。克鲁泽等询问儿童如何记住一个电话号码,几乎所有三年级的学生和40%的幼儿认为应该立即打电话,许多年龄
25、较大的儿童认为应该把电话号码写下来并复述或用其他帮助记忆的策略。 于森和利维询问三年级和九年级儿童如何回忆遗忘的内容时,年幼儿童只能提出一两个建议,年长儿童则能提出许多可行的建议。第四节 小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一、科学识记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 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动员多感官参与识记。 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在字词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1)采用直观形象记忆法: 办 灭 漏。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识记。 (2)口诀记忆法:“堵巳不堵
26、己,半堵才是已”。一些历史年代、地名等无意义材料,可采用。 (1)谐音法:“山间一寺一壶酒” (2)数字特征法:1789年 法国大革命 (3)译意法:policeman “警察穿玻璃丝袜”。二、合理复习: 1、及时复习,先密后疏; 2、把握复习的量,提倡“过度学习”; 3、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5、要对学过的知识进步加工形成网络 。三、善于回忆1、心理放松: “舌尖现象”。 2、善于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类似联想。3、运用推理(1)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2)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搜索。(3)尽量运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 第六章 小学生的言语 思考题
27、:1.小学生口头言语发展有何特点?如何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2.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什么特点?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3.内部言语的概念和特点。言语的概念及分类n 1、概念:言语指人们以语言为工具进行交流的活动。语言是代表物体、思想和经验的符号。语言是社会现象,以能听到的声音和能看到的形状而客观存在着,为人们思考和交际所利用;言语是个体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际的过程,属于心理现象。n 2、过程:包括输入、输出两个过程。n 3、分类: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第一节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与培养n 口头言语包括两种形式:n 对话言语:情境性、简略性和应变性n 独白言语:连贯、完整、有系统和层次
28、。一、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特点(一)发展趋势:由对话向独白发展。(二)发展特点:、发音的准确性可超过成人;、词汇不断丰富,句子结构日益复杂,言语连贯性不断提高。、入学初,说话能力比入学前有所下降。二、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培养讨论:n 训练说完整话;加强口头造句的练习;加强朗读训练;课堂提问和练习(师生对话)。第二节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与培养n 一、书面言语的特点: 1、出现晚:比口语晚,学习晚;2、随意性强;3、一般不直接交流;4、超越时空限制。二、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特点:掌握书面言语的过程:识字-阅读-写作。作文能力是衡量书面言语发展的标志。n 入学后最初落后口语,四年级占优势(一)识字n 识
29、字即掌握汉字的音、形、义。n 字形学习是儿童识字教学的重点。n 小学生认识字形的心理过程: 1、泛化阶段;2、初步分化阶段;3、精确分化阶段;n 小学生理解字义的特点:n 字词关系: 一个字往往当它组成词时,才有明确的意义。小学生掌握的消极词多于积极词。小学生识字的基本情况:(1)各年级儿童一般都能顺利达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识字要求。(2)儿童识字后有回生现象。(3)城乡之间,儿童识字水平有一定差别,但并不明显。帮助小学生有效识字的策略 (讨论) 1、平时积累。2、尽早学会运用字典。3、多读多说多写。4、汉字构字法。(二)阅读n 1、阅读的基本形式:朗读(目视+口读+耳听+思维)。出声朗读初步综
30、合分析综合平衡。默读(目视+思维)。小声的“默读”无声默读n 2、阅读中的理解:n 两种理解过程n 从形式到内容、从部分到整体的理解过程。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的理解过程。两种过程应密切配合,前者是基础。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讨论)n (1)多读、默读,提高准确性。(2)加强段落层次分析的训练。(3)学习阅读方法。(三)写作n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阶段n 准备阶段过渡阶段独立写作阶段。第三节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n 一、内部言语的特点n 含义:内部言语是一种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n 内部言语的特点:n 语音的隐蔽性、与思维的相关性、简约性。内部言语与思维密
31、切相关,但内部言语不等于思维活动。思维与内部言语虽密切相关,但不能划等号。在特殊情况下,没有言语器官的直接参与,思维也是可以进行的。二、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阶段默读标志着内部言语发展的水平n 出声思维时期;n 过渡时期;n 无声思维时期 n 初入学的小学生,不论在读语文课时或在演算时,往往是“唱读”或边自言自语边演算,而且出声言语内容、演算内容、书写内容或眼看字、词、句的内容基本同步。通过老师的培养与训练,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会在运算中短时间的无声言语。三四年级以后,随着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演算时或在阅读课文时无声言语逐步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是阅读或演算遇到困难时,仍会用有声言语来“帮忙”,即使在
32、高年级也是如此。n 内部言语的发展不是在小学时期就全部完善了的,在以后各个发展时期,以致人的终身,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着,小学阶段在内部言语的培养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第七章 小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 思考题: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简述小学生掌握概念的特点。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n 1、整个小学时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小学生的思维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n 2、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度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n 关键年龄四年级(1011岁)。n 3、小学生逐步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有
33、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n 4、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个体差异 思维对象差异个体思维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直观行动思维:协调感知和行动。2、具体形象思维。n 3、抽象逻辑思维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虽然已开始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 只有在中、高年级,儿童才逐步学会分出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是,即使达到以抽象逻辑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水平,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生思维发
34、展的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这也意味着小学生思维发展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小学生思维结构的发展n 思维材料:表象 概念n 思维方向:顺向 逆向n 思维系统: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n 思维规则:掌握更多的思维规则n 思维形态、思维品质:较全面地发展二、小学生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n (一)概括能力的发展n (二)比较能力的发展n 随年级升高不断发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力的发展受条件影响 (三)分类能力的发展概括能力的发展n 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78岁):只能概括事物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形象
35、抽象水平(810岁):概括中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本质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多。()初步本质抽象水平(1012岁)。 能对事物本质属性级事物的内部联系进行概括,初步接近科学概括,有待进一步发展、提高。儿童掌握概念的第一级水平表现为以“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来解释概念。所谓“具体实例”是应用个别具体的实际事物对概念加以注释。例如:皇帝“皇帝就是秦始皇”;水“海洋里的水”;骄傲“就是自己夸自己,说自己比别人好”。所谓“直观特征”是以客体可感知的特征来描述概念。例如:灯“玻璃做的”;野兽“在树林里会伤害人的”;祖国“美丽的地方”等。 小学儿童掌握概念的第二级水平表现为以“重要属性”和
36、“实际功用”来解释概念。所谓“重要属性”是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某些重要意义的属性来掌握概念。例如:皇帝“封建社会里欺压人民的叫皇帝”;祖国“一个自己国家领土总的概括”;三角形“三个角的形状”。所谓”实际功用”是以实物的功用来阐明概念。例如:水“水是能喝的”;灯“灯能照亮,能挂起来”;骄傲“学习好了不能骄傲,一骄傲学习就不好了”。小学儿童掌握概念的第三级水平表现为以“种属关系”和“正确定义”来解释概念。所谓“种属关系”是以事物内部的逻辑关系,即以“上下”概念关系来解释概念。例如:三角形“是一种图形”;皇帝“剥削阶级的头子”等。“种属关系”反映儿童的思维已有较高水平的发展。所谓“正确定义”是用定义
37、的形式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野兽“四只脚行走的野生动物”;水“水是会流动、五色无嗅、透明的液体”;三角形“三角形是三条线组成的面,有三个角”等。正确定义是掌握概念的完善形式,反映儿童思维达到较高水平。小学儿童思维的概括水平不仅反映在概念发展中,也反映在小学儿童的理解之中。例如,在一项儿童理解寓言和比喻词的研究中发现,处于第一级直观形象水平概括的低年级儿童把“有头无尾”理解成“只有头,没有尾巴”,中年级儿童把“一针见血”理解成“戳一针就看见血”。处于第二级形象抽象概括水平的小学生认为“临渴掘井”,就是“要吃水,早就该准备好”,其理解仍局限在渴、水之上。处于第三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水平的高年级
38、儿童开始能脱离故事的具体情节,揭示寓言、比喻词的隐喻,如认为“一毛不拔”是“很小气”等。分类能力的发展:(1)9岁基本掌握一级概念,二级概念要中高年级以后才能完成。(2)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的转折点。(3)分类材料的难易程度对分类水平影响明显。(4)四五年级,组合分析分类出现并有明显发展。小学生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特点小学生思维的基本过程在逐渐发展,并日益完善。最初只能在直接观察的条件下进行,而且也很简单;其后逐渐能在过去的知识、经验和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最后向以概念为材料的理性过程全面深入且广泛地进行。三、小学生思维形式的发展(一)概念日益丰富、深刻和系统化(二)判断能力随年龄升高而提高(
39、三)推理能力不断发展1、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1)有明显的三个阶段:一二、三四、五年级(2)换位 换质 换质位(3)特称判断高于全称判断,肯定判断高于否定判断。2、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第一阶段(一二年级):建立在观察所提供的直观的前提上。第二阶段(三四年级):根据抽象的前提进行。第三阶段:逻辑推理。四、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n 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逐步发展,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思维的批判性:全面、严密思考,自我反思、检查。 水平尚低。思维的敏捷性:思维过程的速度 逐步发展。五、小学生思维的培养n (一)发展儿童的言语n (二)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 n (三)在教学中加强对小学
40、生思维的训练n 1、运用变式和比较,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 n 2、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n (1)教会学生以直观材料帮助思维。(2)教给学生逻辑推理的方法 n 3、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的三种表现: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反映的数量)。变通性(单位时间内不同范围答案的反映数量。独特性(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新成分)。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几种品质的训练n 流畅性训练:n (1)用词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用一个基本字组词,说出一个词的多个近义词等。(2)联想流畅性训练,如
41、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想出与某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3)观念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满足一定要求的观念、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答案。(4)表达流畅性训练,如按照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意要求,用尽可能多的词汇造出一个句子。变通性训练:(1)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如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列出砖块、杯子、回形针等物体尽可能多的功能或用途。(2)遥远联想变通性训练,如训练学生能在意义相差甚远,表面看似不存在联系的事物间建立新联系。(3)问题解决变通性训练,如要求学生解决一系列问题,而其中每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与变通性。独特性训练:(1)命题独特性训练,如要求学生对所给的
42、一段故事情节给出一个适当的又富有新意的题目,并且越新颖越好。(2)后果推测独特性训练,如列出一些事情,让学生独特性地想象可能会发生什么事。(3)故事结尾独特性训练,如给出一些故事或寓言,缺少结尾,要求学生以独特性的结尾完成这些故事或寓言。(4)问题解决独创性训练,要求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用独特的方法去解决。 创造力概念与结构(一)概念: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核心内涵是产生新的精神或物质产品。鉴定标准有三个: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其主要的方式有两种:发明和发现。(二)结构1、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初级创造力(相对新颖独特,无社
43、会价值)、中级创造力(经模仿或改革或发明,具有新颖独特和社会价值的创造)、高级创造力(填补空白性的创造)。 2、主要成分: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3、信息加工结构:获得信息的能力、贮存信息的能力、启动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输出信息的能力和监控能力。 4、创造力的多元性:创造力一般人共有,可以表现在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创造力发展n 一至三年级直线上升;四年级出现低谷;五年级回升;六年级下降(波浪式前进)。n 课外活动,尤其是创造性科技发明活动是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创造力培养n 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基本要求: 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2、鼓励儿
44、童创造性学习,发挥儿童的主动性。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4、尊重儿童的个性。5、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创造性学习n 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方式。n 培养T型人才具有创造性的儿童的个性特征n 创造型学生其行为特征多是:好奇、思维灵活、独立行事、喜欢提问、善于探索等等。第八章 小学生的情感与意志思考题: 1.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有何特点?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绪?3.小学生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4.举例说明小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5.如何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一)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3、情感更富有稳定
45、性。4、情感的可控性逐渐增强。v 小学生开始体验到诸如悔恨、内疚、欣赏等比较复杂的高级情感。同时,表现手段也更为丰富。以笑为例,小学儿童除了会微笑、大笑以外,还会羞涩地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v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有的低年级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会哭起来;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能引起他们积极的情感状态。此外,他们的情感还是短促的、爆发性的。如,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低年级儿童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情使友谊破裂,但破裂的情感很快又得到恢复。在独立学习和集体生活的锻炼下,中、高年级儿童控制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二)小学生的表情及对表
46、情模式的认知特点:v 1、小学生是富有表情的,外露,易变化。v 2、小学生对表情模式的认知特点。(1) 对面部照片表情模式的辨认。(2) 对言语表情和活动录像表情模式的辨认。不断发展、已能正确辨认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对高兴和愤怒认知较早,学前儿童已能正确辨认。对轻蔑的认知,一直在不断发展,五六年级起,发展趋向稳定,基本进入正确辨认阶段。对惊讶的认知一直发展,六年级进入正确辨认阶段。对恐惧的认知,从幼儿园到三年级,一直处在发展中。其中一年级有较明显的进步,四、五年级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六年级进入较稳定的正确辨认阶段。但还会有起伏。对厌恶的认知,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到四五年级一直处在发展之中,由六年级开始进入正确辨认阶段,在此之前会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