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一、 课标分析: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 教材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
2、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四、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五、教学难点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投影)企鹅、珠峰照片师: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
3、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生:(学生回答)师: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指出,此类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 ,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导致企鹅数量剧减。据新华社沈阳2003年9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世界最高峰珠峰雪面高程出现持续下降,造成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题:全球气候变化。
4、(板书)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教师精讲师: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就是针对气候变暖而制定的全球性文件。我们对气候变化感觉不明显,因为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课前请同学们向自己的家长或熟悉的老年人作了一些调查,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感受是怎样的?生:(举例)师: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地球上的气候从古到今是不是都是这样的呢?生:不是。师:全球气候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且还将继续发生变化。(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师: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主要表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师:20多亿年来地球气候的变化分为哪三
5、个阶段? 生: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师:20多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那么全球气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投影)P49图2.25和图2.26师:请大家看图2.25。图示的时间段为过去1万年。图中的纵横坐标分别是什么?请你解读这个图示。生:(合作探讨)横坐标是指距今的年代,纵坐标是气温变化数值。图中展示了1万年来气温的变化(实线)与20世纪初期气温(虚线)的差值。师: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合作探究)气温变化呈波动
6、上升。师: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气候不断变化的事实。再请大家看图2.26,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近百年来,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师:很好。如果从图2.25中取近百年这个时段来看,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但看不出波动。如果把这个“放大”,如图2.26,就可以看到气温仍然是波动上升的,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将这两幅图对照,可以看出,这反映了教材中讲的“长时期尺度的气候是较短时间气候状态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反映了长时期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师:下面大家做第50页读图思考:确定全球近百年来两次明显升温的大致时期。生:(合作探究)图中可看出,气温有两次高峰,一次出现在
7、20世纪40年代,一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师:由此可以看出,气候的确是在不断变化的。请大家阅读P50“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的内容,说明气候变化的特点。生:(阅读,讨论,回答)师:大家阅读的内容说明:全球气温的升高并不是每个地区都发生。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下面我们再一起做P50活动1。(投影)图2.27“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思考下列问题:(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由此你将得出怎样的结论?(2)近
8、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生:(分组合作探究)(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的气候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气候变暖问题。因为实际的气温变化曲线,比自然变化模拟值高很多。由此可知,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不仅有自然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可以概括为人为因素,而且人为原因的作用较大。(2)近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近50年来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师:课前我们大家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请你分析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可能有哪些。生:近50年来的气候与人类大量使用矿化燃料和破坏森林
9、有关。(过渡)师: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化,这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师:我们把这个学习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用分组学习的形式学习,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中学习本小组的内容,结合课前查找的材料整理观点后选代表发言。全球气候变暖对现有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并分别发言。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强调重要知识点:1. 影响生态环境海平面上升2. 影响农业生产低纬地区作物减产、高纬地区生长作物3. 影响水循环蒸发增强径流减少灾害增加4. 影响人体健康热带疾病向高纬度蔓延等(过渡)对于全球的气候变化带来
10、各种各样的灾害,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板书)三、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讨论:如果你是政府官员、林业部长、能源部长、农业部长、科研部门其中的一个代表,你会对全球变暖现象提出什么措施?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归纳: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5、加强国际合作九、本课小结和知识网络构建:十、布置作业:填充图册十一、教后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运用丰富的图片和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通过学生分组探究、陈述观点的形式学习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讨论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最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教学的内容结构富有逻辑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