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命题人:高飞凤一、基础知识与积累。(25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环绕(ro) 悠闲(yiu) B.锐不可当(ru) 舀水(yo)C.横渡(hn) 溃退(ku) D.鞠躬(j) 奇迹(j)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制栽 赃物 B.富丽唐皇 拂晓C.丝绒 精彩 D.尖利 鬼鬼崇崇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2、)(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6.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
3、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C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D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7、默写。(12分)(1)长歌行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 (2)野望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3)早寒江上有怀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
4、象的名句:(5)黄鹤楼里运用对偶,描写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色的句子是:(6)这个单元是有关“战争”主题的课文,你能写一句有关战争的诗句和一个有关战争的成语吗?( )8、给下列新闻取一个标题。新华网布鲁塞尔10月4日电 (记者冯坚 刘江 赵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进行了交谈。温家宝重申,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温家宝指出,维护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同意,加强两国民间交流和政府间沟通,适时实现中日高层会晤。标题:( )二、阅读与理解。(45分)(一)(14分)“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
5、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6、?”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9
7、“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2分)10第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2分)11“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12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3分)13第段中加点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4分)(二)歌声(21分)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进行在艰难的道路上。 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烟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站在山道上
8、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树木残根还清晰地显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往。 仰望山头,路还多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险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
9、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微风轻拂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合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清新的空气了!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下坡路特别
10、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 三十多年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首歌?侵略者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屠杀的罪犯吗?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住她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唱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
11、间的巨变的,她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声叫人激动、颤栗的唱歌! 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说明: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l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14第段中“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 。两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例: 。 ;例: 。(6分) 15第段文字
12、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 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 ;又指 。(3分) 16“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3分) 答: 17文中第段划横线的文字对第段的描写起到了 作用。 (3分)18(5分)从全文看,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 (三)(10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
13、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
14、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9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20“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21“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2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23本段中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三、作文(50分)24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 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