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课堂即时评价例谈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一小 李彩新
邮政编码511600
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所反馈出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科学的课堂即时评价迅速、灵动,而又温馨,因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密切师生之间的互动,渗透课堂的每一细节,因而焕发勃勃的生命活力,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神奇效果。
一、在真诚的对话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科学的课堂即时评价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之间平等、轻松的对话和沟通。现代教育评价认为:让被评价者最大限度接受评价的结果,就是评价最大的效益。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赠汪伦》教学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在真诚的对话中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激活尘封的思维,对我们很有启发。
师:为什么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李白上船时才去送呢?
生:可能因为他们在这里相遇。
师:可能他们在桃花潭边相遇的,汪伦是从桃花潭把李白接来的,所以故意到桃花潭来送他。接的时候在桃花潭边接,送的时候也在桃花潭边送,让李白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你叫什么名字?
生:冯松。
师:这是冯家的观点,了不起,在哪里接我也要在哪里送,给李白留下难忘的印象。冯家的观点。
生:有可能是李白没有告诉汪伦,而后来汪伦知道就急匆匆地赶到桃花潭送他。
师:说明李白是不辞而别,汪伦知道这个情况后匆忙来送。你叫什么名字?
生:徐畅。
师:徐畅,这是徐家的观点。不同的,我就喜欢听到不同,看你们的小脑袋瓜聪明不聪明。
孙老师的评价真是别具一格,学生听了无不双眼发光,神采飞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在真诚的评价中,往往能演绎课堂精彩的发言,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在平等的对话中感受个性的缤纷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读,这正是儿童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然而,学生这种个性缤纷之花,只能在平等对话的课堂中才能盛放。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天地,成为舒展灵性的乐园。
如教学《荷花》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赏析这篇动人的美文,接着闭眼聆听配乐朗诵,想象池塘荷花美景。看着学生陶醉的神情,我动情地说:“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画家是谁呢?”
“作者。”有几个学生小声地回答道。
“不对,作者是去看荷花,那不是他画的!”
我点头微笑:“有道理。继续想想,这个问题有点难,但聪明的小脑袋肯定能想出来。”
学生在冥思苦想。
“是大自然!”一个声音兴奋地叫嚷着,“因为这是大自然的美景!”
“是劳动人民,他们种的!”又一个声音惊喜地迸出。
我朝他们竖起了大拇指:“是啊,大自然巧夺天工,劳动人民辛勤耕耘,大家能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展开自己的想象,把这幅荷花图描绘得更美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课堂响彻着他们美妙的童音。
生:我仿佛看到荷花在翩翩起舞,仿佛听到蜜蜂在嗡嗡唱歌。
生:清早,小鱼游过去,把荷花惊醒了。荷花仙子伸了个懒腰,开始跳芭蕾舞。
生:蜜蜂在荷花上飞来飞去,好像要跟荷花做朋友。忽然,它又停在了花骨朵上,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真是太美了!
生:荷花在梳妆打扮,用露水洗脸。一阵微风吹过,荷叶上的露珠一不小心从滑梯上滚了下来。
“哈哈哈,它在滑滑梯……”多么美妙的语言,多么形象的画面。当孩子的声音打动了我们的心灵,那就是乐章;当孩子的想象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那就是诗篇!孩子灵性的舒展,个性缤纷的展现,是因为给他们营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三、在巧妙的点拔中掌握思维的方法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在即时评价中使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
有一位老师教学《小站》,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小站小?”
生1:我从“小站上两个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这句话读出小站小。
师:是吗?我想同学们一定跟老师一样,很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说说吗?(这里老师进行了延时评价,不马上肯定,而是引导学生说出理由,这是思维的引领,能让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
生1:如果这是个大站,一定不会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
师:你能从工作人员的多少来推断站的大小,真是个好办法。其他同学还有其他方法吗?(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一句简朴的评价,既起到激励的功能,又归纳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生2:我是从“蜜蜂嗡嗡地飞舞,使这个小站非常宁静”这句话看出小站的小。
师惊讶地问:啊?这也能看出?你倒说说看。
生2:如果这是一个大站的话,人多车多,声音也就大,就不会听到蜜蜂的嗡嗡声。
从这个案例我们发现,教师巧妙的点拔使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课堂因而出现许多奇思妙想,也只有这样,才会展现柳暗花明的惊喜,涌现一个又一个不曾预约的高潮。
四、在准确有点评中领悟文章的主旨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从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骨髓深处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只有了领悟文章的主旨,我们才可以和作者的心灵产生异地共鸣。如果课堂评价语言一语中的,就能给学生营造语言魅力弥漫的氛围。在面对面的碰撞中,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感,又能领悟文章的中心,受到情的熏陶、智的启迪、理的提升。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他的课堂即时评价准确到位,一针见血,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同学们,你们读后是怎么样的心情?
生:两个鬼子非常不好。
师:“鬼子”,用得好,“不好”足以表达你心里的心情吗?
生:他们可耻。
师:能否把“可”字换掉?
生1:他们无耻,没有羞耻。
生2:我对他们非常怨恨。
师:“怨”字能不能换掉?
生:非常愤恨,非常痛恨。
师:是啊,同学们,面对这两个无耻的暴徒,你心中的愤恨之情可以估量吗?再读,把心中的感情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在这一课堂片断里,王老师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紧扣文章主旨进行点评,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换词中,对两个强盗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他们的丑恶行为更痛恨,在受到情感激荡的同时,更感受到语言的神奇力量。
五、在诗意的评价中享受语文的魅力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因此,语文课堂是诗意的,迷人的,充满魅力的。教师的评价也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语文味儿浓郁的氛围,让学生在淳香的语文味儿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教师引学生想象儿子在岛上种上了鲜花,他对父亲说什么。在学生充分表达以后,那位老师这样评价:“说得多好啊!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一份深深的情意,留下了对爸爸深深的祝福!”
教师的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才会引领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孩子审美的情趣、塑造美的心灵。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即时评价,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课堂因为有了学生而精彩,学生因为评价而变得自信、快乐。正如温暖的春风,在你不经意间,早已遍布孩子的心灵。在课堂即时评价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下,孩子们正千姿百态、健康蓬勃!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