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2、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3、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4、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5、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6、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7、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 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由其
2、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二 关于GNP的几个要点(一)名义GNP和实际GNP实际GNP=基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名义GNP=计算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GNP的价格指数=现期名义GNP/现期实际GNP(二)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包括:1.个人消费品 2.投资品 3.政府购买物品 4.出口商品:不管是否到国外在转卖都是最终产品(三)现在生产和现在销售 企业当年生产的产品没有卖掉的当作企业的存货,叫存货投资,要记入当年的GNP。 今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3、今年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上年的库存价值+今年的库存价值库存净变动额等于上年库存和今年库存的差额。库存增加说明今年生产的大于今年销售的,称为存货的正投资。库存减少说明今年生产的小于今年销售的,称为存货的负投资。(四)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指在一国或一个经济社会的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GDP +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参与外国生产的报酬外国国民生产要素参与本国生产的报酬=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来自国外的净收入。 一国的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收入。(五)国民生产净值NNP=GNP-固定资产折旧(六)GNP/GDP指标的局限
4、性1.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动) 2.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3.不能反映一国的分配公平程度;4.GN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5.GN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第二节 产出、收入和支出一 产出=收入某厂产出和收入报表收入(支)产出(收)工资2万生产出成品纱20万利息1.5万地租0.5万减去购买棉花15万利润1万总计收入5万产出(增值)5万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的所有者的收入。因此,一国的总产出=一国的总收入。二、 产出=支出 从全社会看,总产出=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三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简单) 又称两部
5、门经济模型,是指整个社会只存在消费部门(居民部门)和生产部门(企业部门)。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一 、国民收入的概念: 狭义:一国用于生产的各种要素所得报酬之总和。广义的国民收入就是GDP或GNP。二 、核算国民收入方法:(1)收入法 是以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角度看,也以企业的生产成本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收入。国民收入(广义)=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工资(广义 ):包括工作的所有报酬、补助、福利费、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本期净利息收入。政府的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不计入其中。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的收入。 地租:包括房租。利润
6、:是公司税前利润。 间接税:可以转嫁的税收。企业转移支付:不是政府转移支付,指企业的慈善捐款及坏账。折旧:是企业以前购买的生产资料在使用期限内因为有形的使用和无形的损耗而带来的价值损失。(2)支出法: 以最终产品出售角度来看,也以消费部门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角度来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收入(广义)=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3)增值法:通过核算各行业(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即等于各行业增值总额之和。三 、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NI=G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I是指个人所实际得到的收入=国民收入-公司
7、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DPI是指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留下的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衡等关系一、 两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从支出角度看 Y=消费投资=C+I 需求方面 从收入角度看 Y=消费储蓄=C+S 供给方面储蓄投资恒等式:C+I=C+S I=S二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1) 三部门,即加入政府部门。Y(支出角度)=C+I+G (政府购买)Y(收入角度)=C+S+T(政府得到的税收)I+G=S+T或I=S+(T-G)=私人储蓄+政府储蓄(2)四部门,即再加入进出口贸易需求角度:Y=C+I+G+X-M供给角度:Y=C+S+T+KrI
8、=S+(T-G)+(M-X+Kr)=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储蓄 例题分析:假设一个经济社会只有生产服装的一系列商家构成,该社会没有政府。已知条件如下表(单位:百万元)。 试求:(1)、用定义法计算GDP;(2)、用生产法计算GDP;(3)、用支出法计算GDP;(4)、用收入法计算GDP。根据定义,GDP为当年所有最终产品的总价值:GDP=1.9+4+0.5+2.1+0.8=9.3(百万元)。生产法:即考虑所有企业的资产增值的总和:GDP=(企业当年生产总值企业原料采购总值)=(1.91.8)+(4+1.81.5)+(0.5+1.51.2)+(2.1+1.21)+(1+0.80)=9.3(百万
9、元)。 支出法:I=存货投资=4+0.5+2.1+0.8=7.4(百万元)GDP=C+I=1.9+7.4=9.3(百万元)。收入法:GDP=(各企业工资)+(各企业利润)=(1.91.8)+(1.81.5)+(1.51.2)+(1.21)+(10)+4+0.5+2.1+0.8=9.3(百万元)。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 宏观均衡的概念 假设: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只适用于短期分析。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一、 最简单的经济体系GNP=NNP=NI=PI=DPI二、 两部门经济的均衡
10、产出 均衡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Y=C+I 则名义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与实际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相等。说明:实际产出=计划支出(计划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0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C+I)=Y 或I=S 其中:计划支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C+I 即 E=C+I收入=计划消费+计划储蓄=C+S 即 Y=C+S因此 E=Y C+I=C+S I=S第二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 C=C(y)储蓄函数 S=S(y)一、 消费函数 又叫消费倾向(1)APC(平均消费倾向)=C/Y 。 (2)MPC(边际消费倾向)=C/Y或b=C/Y。即:消费函
11、数C=C(Y)的斜率。MPC=dc/dY0。又因为CY,故有MPC=dC/dY1,随着收入的增加,MPC递减,0MPCMPC。(3)MPS=dS/dY1,由于MPS递增,APS也会递增,但APSMPC,则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第三,APS和APC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四 、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1.国民收入的分配。 2.政府的税收政策。 3.公司中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第三节 二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 一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Y=C+I (收入恒等式)C=a+bY (消费函数)解联立方程式就得到均衡收入Y= (a+I)/(1b)
12、Y= (a+I)/(MPS)假定消费函数C=1000+0.8Y,自发投资600亿,Y=(a+I)/(1b)=(1000+600)/(10.8) =8000亿S=1000+0.2Y二、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I=YC=S (投资=储蓄) S=a+(1b)Y(储蓄函数)求解 Y= (a+I)/(1b)仍用上例,当C=1000+0.8Y时,I=600 S=1000+(10.8)Y=1000+0.2Y令I=S,即600=1000+0.2Y Y=8000亿第四节 乘数论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假设:投资增加100亿美元,即I=100亿,则Y=100+1000.8+
13、1000.8 0.8+1000.8n-1=100(1+0.8+0.82+0.8 n-1)=1/(10.8)100=500亿美元式中1/(10.8)即为1/(1b) K=Y/I=5 Y=KIY=1/(1b)I=(1/MPS)I乘数K=1/(1边际消费倾向)=1/(1MPC)=1/(1b)MPC=b=C/Y,乘数与MPC为正相关关系,乘数与MPS为负相关关系,K=1/MPS 第六节 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一 通缩缺口:实际总需求水平低于实现充分就业收入(或GNP)的总需求或总支出之间的缺口。二 通胀缺口:实际总需求超过实现充分就业收入所要达到的总需求缺口。例题: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10
14、0+0.8Y, 投资50亿美元。(1)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 若投资增加至100,求增加的收入。(4) 若消费函数C=100+0.9Y,投资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解:(1)Y=(100+50)/(10.8)=750 均衡收入C=100+0.8750=700 消费S=YC=750700=50 储蓄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出:S=a+(1b)Y=100+0.2750=50(1) 800750=50 企业非意愿存货累(3)投资增至100,则收入 Y,=(1
15、00+100)/(10.8)=1000比原来收入增加250。(4)Y=(100+50)/(10.9)=1500 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S=a+(1b)Y=100+(10.9)1500=50 储蓄如果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 Y=500(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K从K=1/(10.8)=5变更为10即K=1/(10.9)=10第三章 三部门经济中收入决定和宏观财政政策第一节 加入政府后的收入决定一、政府税收直接税对财产和个人征税间接税以商品和劳务征税税收收缩社会总需求,使Yd减少,Yd=YT=YtY=Y(1t)Yd可支配收入、 T为净税收 、t为税率净税
16、收与消费函数曲线MPC,=MPC(1t)政府税收使MPC 社会总需求 国民收入二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支出引起总需求增加三、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假定,NNP=NI=PI三部门宏观经济均衡条件:C+S+T=C+I+GS+T= I+G或TG= IS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C=a+bYdYd=YT=Y(T0+tY)=(1t)YT0 (转移支付=0)其中税收函数T= T0+tY (T0 为常数,t为边际税率)消费函数1:C= a+bYd= a+b(1t )Yb T0Yd=YT+TR(转移支付)=TRT0+(1t )Y消费函数2:C= a+bYd= a+b(1t )Yb T0+ b TR由于
17、均衡收入Y=C+I+GY= ab T0+b(1t )Y+I+G 均衡收入1:Y=(abT0+I+G)/1b(1t)均衡收入2:Y=abT0+b(1t)Y+I+G+bTR Y=【a+b(TRT0)+I+G】/ 【1b(1t)】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一、 税率不变时的各种乘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所得税增加会使投资乘数变小。假定MPC=0.8,t=0 K=1/(1b)=5MPC=0.8 t=0.25K=1/【1b(1t)】=1/【10.8(10.25)】=2.5(一)政府支出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假定C=130+0.75Yd T=40+0.2YI=100亿 G=20
18、0亿 由条件可得出:Y=(abT0+I+G)/【1b(1t)】=(1300.7540+100+200)/【10.75(10.2)】=1000亿如政府支出G由200增至280亿,则Y=(1300.7540+100+280)/【10.75(10.2)】=480/0.4=1200亿K=200/80=2.5Y=80+0.680+0.6280+0.6380+0.6n 80=80(1+0.6+0.62+0.6n)=801/(10.6)=200亿MPC,=MPC(1t)=0.75(10.2)=0.6政府支出乘数KG=1/【1b(1t)】因0t1,所以1/【1b(1t)】1/(1b)(二)税收乘数(比例税率不
19、变时的乘数) 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Y=48【1/10.6】=120亿减税80亿,引起Y增加120亿Y=Tb(1t)/1b(1t)税收乘数KT=b (1t) /【1b(1t)】支出乘数KG=1/【1b(1t)】因为MPC1,所以|KT| KG|上式中:支出乘数KG=2.5, 税收乘数KT=1.5, |KT| KG| (三)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KTR=b(1t) /【1b(1t)】Y=TRb (1t) /1b(1t) 式中TR为政府转移支付量(四)平衡预算乘数KB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Y =(政府支出乘数+税
20、收乘数)政府支出或税收增加额=(Kg+Kt)T或GKB=政府支出(购买)乘数+税收乘数=KG+KT=(1b (1t) )/【1b(1t)】=1KB表明: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等额的税收会引起实际产量的上升额=政府支出或税收增加额 (五)、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等式及出口乘数四部门恒等式:Y=C+I+G+(XM)进口函数:M=M0+mY M0为不随收入变化的进口金额 m为边际进口倾向=M/YY=C+I+G+X(M0+mY)因为C=a+b(1t)YbT0 将代入,可得均衡收入为:Y= (a+I+GbT0+XM0) /【1b(1t)+m】如果加入转移支付TR,则可支配收入 Yd=YT+TR=TR
21、T0+(1t)Y消费函数C=a+b(1t)YbT0+bTR均衡收入:Y=【a+I+G+bTRbT0+XM0】/【1b(1t)+m】出口乘数(即对外贸易乘数)KX=Y/X=1/【1b(1t)+m】 1/1b(1t) 1/(1b)2010/4/07习题1. 国名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等于储蓄是指(C)A. 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B. 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C. 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D. 事后投资等于储蓄2. 如果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_平均消费倾向_(D)A 向下;向下B 向下;不变C 不变;不变D 不变;向下3. 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如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
22、为50亿美元,投资为30亿美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均衡收入为(B)A80亿 B. 400亿C150亿 D120亿4.以下关于乘数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边际消费倾向于乘数成反比 B. 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C乘数反映了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变化 D乘数的条件可无条件实现5. MPC=213,如果投资与储蓄同时增加25亿美元,则收入水平(A) A上升75亿美元 B无变化 C下降25亿美元 D上升25亿美元6当实际的收入水平高于均衡的收入水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7.如总产出为275亿美元,消费为250亿美元,计划投资为30亿美元,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会() A保
23、持稳定 B上升 C. 下降 D. 不确定8.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收入水平下降的(D) A自发性支出下降 B. 税收增加 C 转移支付下降 D净税收下降9.MPC=0.75 乘数为(B) A5 B. 4 C3 D. 210边际储蓄倾向值越小,则(D)A 总支出曲线越平坦B 总支出曲线将上移C 总支出曲线将不变D 总支出曲线越陡峭11.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将使储蓄(B) A.不变 B. 上升 C. 下降 D. 以上都不对12.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的关系是(C)A GDP的均衡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B GDP的均衡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C GDP的均衡可能是充分就业的
24、GDP的水平D 除了特殊失衡状态,GDP的均衡通常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13.MPC是指(C)A 在任何水平上,消费与收入的比率B . 在任何水平上,消费与收入变化的比率C. 在任何水平上,收入发生的微笑变化一起的消费变化D. 以上都不对 14.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引起消费的减少(B) B价格水平上升2010/4/14习题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的60%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顾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地,这对该地区GDP产生影响。1 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2 假如当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与1 产生同样的结果?3 假如
25、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形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与1 相比如何?解答:解法一(考虑乘数)1 首先导致国名收入第一轮的增加2000万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1-60%=40%的前提下,该地区将把其中的800万用于消费,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这样一直下去。Y=2000*1+2000*40%+2000(40%*40%)+2000(40%*40%*40%)+=2000/(1-40%)=3333.3万元2 产生同样效果,因为政府支出中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3 该地区GDP会增加Y=2000*40%+2000(40%*40)+2000(40%*40%*40)+=800/60%=
26、1333.3万元解法二:不考虑乘数效应1 支出法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该题净出口增加2000万2 同样的结果 增加了2000万的政府购买3 因为2000万以补贴形式出现,不能计入GDP。居民只会将其中的40%用于投资或消费,对GDP的贡献较少。2010/4/19习题1. 某家庭的有关经济 情况如下表所示。完成下表并计算该家庭的MPC,MPS。可支配收入010000200003000040000消费支出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储蓄平均消费倾向2 已知消费函数C=40+0.75Y,投资I =50.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课后习题答案书P4431、解答:
27、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
28、,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
29、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
30、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 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 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 + 27.5 = 40 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5、解答: (1)1998年名义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
31、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 - 1800)/1800 = 2.78 %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
32、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6、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亿美元。(2)从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33、=GDPcig ,因此,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 ,从而有 T = BS + g = 30 + 960 = 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D=NNPT = 4300990 = 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 33103000 = 310亿美元.7、解答:(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 yDc
34、 = 41003800 = 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 ,Sg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 = tg = 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 = Sp + Sg + Sr = 300 + (- 200) + 100 = 200亿元 (3)从GDP=c + i+ g + (x - m)中可知,政府支出g = 50003800200 - ( - 100 ) = 1100亿元8、解答:在
35、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
36、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书P447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图1-45:yyoOADEiIU0假设消费者函数C=a + byd,税收函数T = To + ty,AD= c + + = a + + + b ( To) + b (1 - t)y,如图1-45所示. 在图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 时的需要线, AD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 .图中的 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 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
37、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
38、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因此,所以 ,只要 不等于1或0,就有。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46中,当收入低于yo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o 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因而这时。Oyocc=a+byy10、解答:(1)方程组 c=100 + 0.8yd yd=y t + tr y = c + i+g可解得y=100 + 0.8 (y t + tr)+ i+ g =100 + 0.8 (y 250 + 62.5) + 50
39、 +200 = 1000,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值:投资乘数ki = 1 / (1 - b)=1 / (1 0.8) = 5政府购买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kt = - b(1 - b)= - 0.8 (1 0.8 ) = - 4 转移支付乘数ktr=b / (1 - b)= 0.8 (1 0.8)= 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 = kg + kt = 1 或 5 + ( - 4)=1 (3)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 。 (a) 增加政府购买 = / kg = 200 / 5 = 40 (b)减少税收 =200 / kt = 200 / 4 = 50 (c)由题意: 1200 = 100 + 0.8 1200 (t + )+ tr + i+(g + ) 解得=200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