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政治《感受科技创新》教学实践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70608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政治《感受科技创新》教学实践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政治《感受科技创新》教学实践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政治《感受科技创新》教学实践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感受科技创新教学实践报告(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本课课题选自苏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第19课科教兴国第一框节。本课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的科技成就,指导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早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学生也有所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今科技成就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我国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从而明确自己须承担的责任,从小树立

2、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因此,本课拟定8条探究活动问题,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课堂上则围绕这8个问题,辅以部分竞赛活动、视频观看、材料分析及实践活动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本课学习,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指引,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实践过程1、利用多媒体展示玉树地震相关图片、材料及链接相关网页,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科技创新知识的学习兴趣。2、通过视频王先生和王太太的幸福生活观看、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科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3、通过“中国古代科技知识大比拼”和“现代科技成果数来宝”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的先进工作成果。4、播放世博会主题馆相关

3、视频,聚焦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切实感受科技正优化我们的生活。5、观看视频“科技让未来生活更美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未来社会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6、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通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科技成果的同时,明确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认清科技发展刻不容缓的形势,进而明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7、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创新的艰辛,进而从小树立科学精神。8、通过我的奇思妙想与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大胆创新、大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收获与体会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感觉学生始终都有很好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学生的这种热情又很好的感染了自己,让我也收

4、获了意外的惊喜。反思这节课,个人感觉这份惊喜源于两点:其一:课前进行了教学问题的预设,借助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先进行学习讨论,为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讨论、交流搭建了平台。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暴露学生学习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发掘、养成学生聪明才智、独立个性、创新能力的过程。通过问题开展教学,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

5、水平,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二: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生活、贴近了校园生活、贴近了社会生活。当时正值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国国务院宣布4月14日,为青海省玉树县地震死难者的全国哀悼日。当天各校都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哀悼仪式。那天早晨,我灵机一动,将本课的导入环节改为就从学生熟悉的、正在关注的玉树地震开始,借助各校国旗下讲话营造的良好氛围,引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进而对科学技术影响生活的有所思考与认识。既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又很好地体现了思品课程时政

6、性的特点。教学中设计的主题为图书馆生活的短片,更是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介绍如何利用科技使得图书馆借阅更便捷、舒适的大胆设想,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的借阅活动进行对比,感悟“科技可渗透人们生活的每个领域”、“科技能使生活更美好”的教学目标水到渠成。世博会在沪召开是2010年全中国的一件大事,受时间、经济等多方面影响,学生对世博会充满期待,特别希望获得相关知识与信息。于是我设计了有关世博会的视频,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创新新成果,另一方面也带领学生了解世博会。再如,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了“生活实践小尝试”,通过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实践。事实证明,学生兴趣异常浓

7、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关注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就会让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我们下一节思品课最宝贵的学习资源与优势。三、问题与建议以杜威、蒙台梭利等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家早就提出教育要尊重儿童个性,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个性和能力的主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已经将“课程生活化”作为现代课程发展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正逐步渗透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如果我们的每节思想品德课都能用这样的模式开展教学,尽心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信息,相信思品课一定可以上的异常精彩。 本课在问题设计上还可以再斟酌,是否可以尝试由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有待今后在教学中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