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测试题1、()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已有()年的历史。2、保护地球的正是(),它挡住了(),使地球有了云雨的变化,形成了()循环。保护了珍贵的()。4、(),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五发射成功,宇航员是(),()神六发射成功,宇航员是()和()。6、地球上()是海洋,()是陆地。,从太空 看地球就是一个()色的星球。7、()环球航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一个()体。9、()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被授予“两弹一星”称号。10、科学家为了帮肋人们认识地球,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上连接南北的线叫()。连接东西的线叫()。所有的()都一样长,最长的纬线叫()。11、人们用东经
2、()度,西经()度两条经线把地球分成了东半球和西半球。12、地球上被海洋包围的大块陆地叫(),被海洋包围的小块陆地叫(),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叫做()。13、地球上的海洋是连在一起的,但为了方便起见,人们把它们分为()大洋,分别是()()()()。大洲共()个,分别是()()()()()()( )。14、中国在()洲,在()半球或()半球,濒临()洋。15、我们使用的时间是()时间,日本使用的是()时间。16、地球大致有五种地表形态。分别是()()()()()。17、中国的()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盆地是中国海拔最低的盆地。世界上目前
3、最大的断层陷落带是()。18、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我知道的自然力量有()()()。19、()是利用风能最早的国家。()人造地就是借助了大自然的力量。20、地震其实可以预测。例如:()()()(),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当()21、()()。22、我知道的具有破坏性的大自然的力量有()()()()等。23、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定为“国际减灾日”。24、地球有多种多样的(),()是地球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5、自然资源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如()()();二是(),如()()();三是(),如()()()。26、世界上目前石油能使用( )年,煤炭仅
4、能使用( )年左右。28、()是大自然经过很长时间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有些就无法重建。29、全球每年有()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每年产生()多亿吨的垃圾。30、南美洲()流域的热带雨林被称为()。现在面积却正在急剧缩小。31、()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1997年12月,在日本东京召开有关环境保护大会,并通过了抑制全球变暖的。32、世界环境日是(),世界水日是(),世界地球日是()。 33、1992年6月3日至14日,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的会徵象征着()。34、人类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问题。
5、现在地球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了()之外的各个大洲上。其中()的面积最大,其次是(),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的领土面积最小,被称为()国,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35、地球上居住着()人,()是第一人口大国。()是世界上人口少的国家。()是平均人口最少的国家,每平方米仅3人。36、澳大利亚位于()半球。被称为()的国家、()的国家、()的国家。37、世界上最高的树叫(),这种树的树干可高达()米。38、世界上有()个发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有()个,中国是()国家。39、美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的国家。40、地球上有多个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民族有()()
6、()()等。41、世界人口主要分为三大种:()()()。我们是属于()种人。4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其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当今世界的国际社交语言。43、中国的饮食讲究()()()俱全,西方饮食则注重(),()也很随意。44、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人的饮食用具是(),西方人()。寿司又称(),是()国料理的代表。45、阿拉伯人喜爱()色,()是日本的民族服装。()源于中国的满族。46、中国的节日有()()()等。西方的节日有()()()等。47、一年一度的“国际儿童节”是每年的()。开斋节是()的重要节日。48、北京四合院是()国代表的民居,因纽特人用()盖房子。被称为水城的是()。1.黄河是我国的第 长河, 是我国的第一大河。2.孔子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 家和 家。3.“三孔”指的是 、 和 。4.中国在 洲 部, 洋的 岸,面积约 万平方千米。5.我国共有23个省、 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 个特别行政区。6. 油田在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油田。7.我国 和 两省的煤储量占全国煤储量的80%左右,有我国的“煤海”之称。8. 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9.写出几句孔子的名言警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