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869630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级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功能是发出运动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运动区与躯干、四肢运动的关系也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言语区布洛卡区: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主管言语运动。威尔尼克区: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角回:在顶枕叶交界处,言语视觉中枢,损伤这个区域将出现理解书面言语的障碍,产生视觉失语症和失读症。联合区大脑皮层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总结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听、体验饥寒冷暖;能够运动;能够注意、记忆、思维都是因为有一个健康的脑。没有脑,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各部分各司其职联合完成活动。3 大脑两半球的

2、一侧优势大脑分左右半球,每一半球都有感觉区、运动区、视觉、听觉、联合区。正常情况下,两半球协调活动,一半球的信息通过胼胝体传到另一半球。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右半球: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音乐和艺术欣赏、舞蹈雕塑等。正常情况下,两半球既分工又联合活动,完成复杂的活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完成任务。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定位说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说。颅相说认为每种官能都有对应的颅骨特征和位置。严格意义的定位说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个案研究。2.整体说19世纪中叶,佛罗伦斯发现,切除动物一部分大脑皮层导致的行为损伤,通过一定时间以后能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

3、。3.机能系统学说由俄国科学家鲁利亚提出:脑的一定部位损伤,不会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丧失,而会导致一系列心理过程的障碍。因而提出了大脑皮层定位是动态的、系统的功能定位的观点。鲁利亚把脑分为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4.机能模块说机能模块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识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第三讲 意识与注意一、 什么是意识和无意识二、 意识可以分成哪几种不同的状态三、 注意一、 什么是意识和无意识1、 意识是一种觉知,他是指觉知到了某事。例如,现

4、在我看到什么;我感觉到很饿。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例如,他能决定个人注意什么和不注意什么;决定个体选择活动的方法。3、意识是高级心理状态,它分成不同的层次。 例如,觉醒、迷糊、睡眠。意识的功能1、监视监视自我和环境;类似于时刻不停的摄像机,潜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2、控制控制思维和行为;控制开始和终止;类似于工厂的质量检查员。3、两功能交织,有效利用心理资源。无意识:个体不曾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例如,心跳的过程,视网膜的刺激是如何转化为对一个人的知觉。常见的无意识现象:1.无意识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人没有意识到对自己行为起作用的刺激。二、 意识可以分成哪

5、几种不同的状态(一)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完成某项活动,意识的第一状态。(二)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意识不太清晰,要求很少的注意,不妨碍其他活动,一边说话,一边骑车。(三) 白日梦状态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开小差。白日梦有意识的参与,但意识水平低。(四) 睡眠与梦1.睡眠时并非完全失去意识,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不同年龄阶段人的睡眠时间:新生儿睡16小时;儿童期(2-12)10-12小时;青年期(12-18)9-10;成年期,7-8;老年,5-7。2.如何研究睡眠?测查睡眠者的脑电波波形,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的变化。波和波大脑

6、清醒和警觉状态时,出现波。波波幅较低,频率较高。清醒、安静和休息状态时,出现波,波幅稍大,频率较低。波可以反映出人的素质状态。梦境出现在睡眠的第五阶段:快速动眼睡眠。3.睡眠失常:失眠如面困难或睡眠不好,10%的人们失眠。情绪性失眠失律性失眠:飞行时差。药物性失眠:安眠药。窒息性失眠:因呼吸困难,醒来难以入眠。突发性睡眠症:白天突然发生睡眠。梦游梦游与做梦无关,梦游时,患者的脑电波在阶段3和4,没有做梦,患者多是6-12岁儿童,梦游时仍属睡眠阶段。梦游可能与遗传有关。夜惊与梦魇儿童期(3-8岁)出现夜惊和梦魇的较多,约有1/4出现。夜惊:发生在深睡期,不是由梦魇造成的,表现:突然惊醒,面露痛苦

7、;呼吸快,发汗,很难唤醒,醒后,无记忆。可能与儿童发育阶段神经生理功能暂时失调有关。梦魇:恶魔,可能与儿童白天的情绪压力有关。梦梦是在睡眠的某一阶段下所产生的自发的想象活动。对梦的不同解释:1.精神分析的观点梦就是一种被压抑愿望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能的欲望。2.生理学的观点通常情况下,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睡眠情况下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产生一些随机活动,大脑对这些缺乏逻辑联系的刺激进行解释,产生了梦。3.认知的观点梦有一定的认识功能,睡眠中认识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加工,这些活动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五) 催眠1.什么是催眠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

8、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特殊的意识状态。2.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1.主动性反应降低2.注意层面超狭窄:只注意催眠师的话3.旧记忆还原现象:回忆许多陈年旧事4.知觉扭曲与幻觉5.暗示接受性增高:暗示是指向对方表达一种非强迫的意见,能使对方不加怀疑的情况下接受。6.催眠中的角色扮演:扮演与自己性格不同的另一角色7.催眠中的经验失忆,不能回忆催眠中的经验3.什么样的人易受催眠1.常做白日梦2.想象力丰富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的场景中4.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一般人群,约有1/4的人。4.怎样解释催眠1.功能分离的观点2.角色扮演的观点3.医学方面:控

9、制疼痛、安慰剂效应三、注意(一)注意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生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控的功能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意识指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决定什么将进入意识,“注意是意识之门”,但进入注意的过程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注意指向的内容一般出于意识的活动中心。(二)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1)朝向反射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2)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是指从延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神经网

10、络。(3)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右边缘叶、附近皮层和有关的皮层下组织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4)大脑皮层机制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是大脑皮层。2.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动作出现(2)无关动作停止(3)呼吸运动变化(三)注意的功能和种类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在多种刺激物中,注意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注意对象。2.维持功能保持一定的时间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对信息进行合理、有序、精细的加工。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被动性的注意。(1)刺激本身的特征刺激的相对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的运动变化,刺激的新异性。(2)人本身的状态需要兴趣:符合

11、需要、兴趣的事物情绪情感:引起情绪、情感的事物期待:过去经历: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只有人才具有随意注意。3.如何保持有意注意(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目的任务明确,有助于保持有意注意。(2)兴趣特点、间接兴趣:利用间接兴趣。(3)活动的组织性:A.提醒自己注意;B.提一些与活动有关的问题;C.智力活动和外部操纵活动相结合。(4)过去的经验: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事物,更易维持对它的注意。(5)人格特征:顽强的人,意志坚强的人会更容易维持随意注意。(四)注意的品质(特征)1.注意的广度是心理学最早研究的问题之一。定义:在同一时

12、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广度有限:5-9个数字或者字母。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会适当增加。2.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也称持续性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刺激物的强度,提高刺激物的强度有助于持续性的注意。(2)刺激物的复杂性和活动的方式。(3)活动的意义、兴趣、态度。(4)身体状况。3.注意的分配(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4.注意的转移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现象。能否转移取决于前后两种

13、活动的性质和个体对两种活动的态度。(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过滤器理论1958,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观点: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需要一个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然后进入知觉分析阶段,其它信息则备完全阻断在外,注意就是这样一个过滤器。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刺 激感受登记过滤器知觉分析反应选择模型的重要特点:1.过滤器选择信息是建立在刺激的物理特征上。2.过滤器“全或无”的原则工作。3.过滤器是在意识的控制之下的。4.知觉分析系统负责认知刺激。2.衰减器理论1964,特锐斯曼过滤器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工作。信息可以从非注意的通道中通过,只是后者收到衰减,强度减弱了。追随耳非追随耳感觉登记过滤器知觉分析反应3.反应选择理论多伊奇等人1963年提出。观点:由感觉通道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器之前已经受到了充分的知觉分析(意义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器,选择是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的刺激,而在反应的选择。刺激感觉登记知觉分析过滤器反应选择4.认知资源理论认知资源理论把注意看作是一种认知资源,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