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课时:4.2.1解一元一次方程1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2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体会探索知识的快乐,初步感受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3掌握解方程的概念,并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求出简单方程的解;【重点难点】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课前预习】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 C、 D、2、在学校举行的“向灾区献爱心”的募捐活动中,七年级(1)班与七年级(2)班共募捐492元。已知七年级(1)班平均每人捐款5元,七年级(2)班平均每人捐款6元,七年级(1)班比七年级(2)班多6人。
2、若设七年级(1)班人数为人,那么可得方程_。3、判断下列括号中哪一个数是方程的解。; (3,0,2)4、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依据是什么。(1)如果,那么_,根据是_ _ (2) 如果,那么_,根据是_ _【思考】判断下列括号中的哪一个数是方程的解。(1); -10,10(2) 次数35家长签字教师评价【课堂助学】例1: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依据是什么?(1)如果,那么_;(2)如果,那么_;小结:等式性质一: ;学生练习: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并说明依据.(1)如果, 那么 (2)如果, 那么 (3)如果, 那么 利
3、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小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 的形式。例2: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依据是什么?(1)如果,那么 ; (2)如果,那么_ _;小结:等式性质二: ;请举例说明: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变式题:如果与是同类项,求。如果是方程的解,求的值。例3已知,试用等式性质比较和的大小关系。【课堂检测】1、检验,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1); (2) 2、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为等式:(1)如果, 那么 (2) 如果, 那么 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 (2) 4、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代埃及文献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它的全部,它的和等于”。你能求出这个数吗?【课后作业】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2解下列方程: 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骑车向B地出发,行了一段时间后,甲比乙多行了4千米,已知甲的速度为10千米/时,乙的速度为8千米/时,甲、乙两人行了几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