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海门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6661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海门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海门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海门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以海门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为例柯裴蓓1,周丹婷2,吴 玲1,徐秋霞1,黄 欣1,谷青青1,黄锦秋2,陈 华3,李玉娟1(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南通 226012;2.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园艺蚕桑指导站,江苏南通 226007;3.南通市天籁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100)摘要 枇杷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果树,果实色泽金黄、柔软多汁、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为良好地打造江苏省沿江枇杷带,促进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以南通市海门区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为例,探究枇杷产业融合创新的发展模式,并针对当前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提

2、升科技支撑、优化产业前端,深化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拓展果业功能、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品牌树立、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升级,带动休闲农业发展及乡村产业振兴。关键词 枇杷;产业链;产业融合;产业升级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1-0096-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2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odel of Loquat Industry in Central

3、Jiangsu RegionTaking the Ecological Theme Manor of Tianlai Village in Haimen as an ExampleKE Pei-bei1,ZHOU Dan-ting2,WU Ling1 et al(1.Jiangsu Yanji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tong,Jiangsu 226012;2.Horti-cultural Sericulture Guidance Station,Nantong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Nantong,

4、Jiangsu 226007)Abstract Loquat is a characteristic fruit tree originating in China,with golden color,soft and juicy,high nutritional value,and is loved by consumers.In order to create a good loquat belt along th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loquat industry in

5、central Jiangsu,this paper takes the ecological theme manor in Tianlai Village,Haimen District,Nanto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loquat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oquat in-dustry integration in c

6、entral Jiangsu,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enhanc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optimi-zing the front end of the industry,deepening product development,and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expanding the functions of fruit industry,promoting industrial upgrading,stren

7、gthening brand building,characteristic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of loquat industry in central Jiangsu,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Key words Loquat;Industry chain;Indust

8、ry integration;Industrial upgrading基金项目 南通市社会民生科技计划面上项目(MS12021067)。作者简介 柯裴蓓(1992),女,江苏如皋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休闲农业研究。通信作者,研究员,从事观赏苗木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收稿日期 2022-12-10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枇杷属(Eriobotrya),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树种1。枇杷在我国已经有 2 000 多年的种植历史2,枇杷适应性强,病虫害少,产量较稳定,经济效益高3。枇杷果实柔软多汁、甜酸适度

9、,风味、色泽俱佳,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销售前景非常可观4-5。2021 年底,江苏省枇杷栽培总面积 3 867 hm2,总产量 1.7 万 t,总产值达4.5 亿元。此外,枇杷作为中药材,在疾病治疗和食药保健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清代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中提到的“五叶芦根汤”以枇杷叶为主要原料6-7,具有清热化湿润肺功效,目前已有中医药专家将“五叶芦根汤”作为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临床药物之一8。休闲农业衍生出多元的服务形式,其发展对于农村转变农业发展模式、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就业和实现乡村振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9,农业产业融合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1

10、0。我国枇杷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湖北及江浙地区11。近年来在江苏地区枇杷的研究中,学者多以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对苏中地区的枇杷产业研究较少。南通海门、如皋、启东等苏中沿江地区,不但拥有悠久的枇杷种植历史,而且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已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枇杷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该研究以南通市海门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为例,探究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苏中地区枇杷产业可持续发展,对带动苏中地区枇杷产业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1 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概况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位于南通市海门 336 绕

11、城公路北侧,高新区智谷绿海生态农业园内,占地面积约 60 hm2,距今有 300 多年历史,2015 年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中国最古老的枇杷园”称号。园内百年以上的枇杷古树近百棵,目前有优质枇杷品种种植面积约 33 hm2,是一个集采摘、特色产品销售、餐饮、民宿、温泉、宴会、垂钓、骑马、户外活动于一体的多元化、生态化的农业园。海门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有效挖掘当地农业文化资源,创新多种特色发展模式,是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2 枇杷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12。

12、根据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 号)13及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产发20212 号)12的文件要求,需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打造一批 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11):96-98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为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2.1“传统文化+现代农业”理念融合 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乡村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其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

13、广阔的发展前景14。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深入发掘当地文化典故,根据县志记载,天籁村枇杷古园系清代垦荒平民英雄“海门田祖”陈朝玉及后人种栽,相传张謇第四次进京赶考时感冒咳嗽,船经古枇杷园时摘园内枇杷叶烧水喝,终于感冒咳嗽痊愈,榜中头名状元。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根植于地域传统文化,结合当地的“田祖故里,状元村落”典故,进行“传统文化+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提出“让农业在文化中旅游”的理念,发展田祖状元文化、枇杷养生文化旅游形式,更好地发挥地域特色。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通过有效挖掘并结合当地农业文化资源,避免了诸多生态果园企业向休闲农业提档升级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创意同质化的问题。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受经济目标的

14、逐利影响,正逐渐步入生态困境15。因此,现代农业发展应重视传统农业文化的诉求,挖掘本土农业文化资源,加强对自身文化的审视。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传统文化+现代农业”的理念融合,不仅符合休闲性农业作为新兴农业发展形势,还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业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提高农业自我创新能力,为带动周边农民创收作出巨大贡献。2.2“标准果园+精深加工”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的重要条件。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与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枇杷标准园建设。在品种选育上,根据精深加工的需要,选育肉厚、多汁、核小、适合榨汁的枇杷新品种,并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在种植管理上,增加有机肥

15、的使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在土壤优化方面,铺设地布达到防草保湿的目的,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应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病虫害防控方面,进行技术攻关以提高产品品质,达到一级果超过 90%,农药用量减少超过 11.5%。通过标准果园建设,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果品品质达到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商品果率在质量上不断提高,效益提高 27.6%,节本增效 28.2%。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在建设标准化果园的基础上,通过枇杷采后清洗、分级、冷藏、包装等进行商品化初级加工,还进一步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合作,联合开发了枇杷啤酒、枇杷果酒、枇杷茶、枇杷糕片和枇杷膏等一系列产品,并进一步优化技术16-21,建造枇杷特色产品加工厂,

16、做到原料生产与精深加工无缝衔接,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标准果园+精深加工”技术融合,“产、学、研”融合创新发展,通过保证优质原料生产优质加工产品,可以有效地做到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对整个枇杷产业链进行全面技术性指导具有重要意义。2.3“休闲农业+品牌打造”经营融合 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以枇杷为主打,通过一产带动二三产发展。在枇杷销售的基础上,联动二产枇杷啤酒、枇杷果酒、枇杷茶、枇杷糕片和枇杷膏等一系列产品加工、销售,推动包含垂钓休闲、跑马放松、草地露营、户外烧烤、民宿娱乐等休闲功能的发展。打造“天籁村”品牌,通过注册“天籁村”商标,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17、信息平台注册填报产品信息等方式,打造精品品牌,提升品牌效益。在融合经营的理念下,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先后举办了枇杷节、文化旅游节、啤酒节、音乐节等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宣传效果。特别是海门天籁村打造的“枇杷文化旅游节”作为该庄园的特色名片,已连续举办了 6 年,累计吸引了 200 多万游客。3 枇杷产业融合发展建议目前,苏中地区整个枇杷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小,没有发挥出枇杷作为特色果品的地位和作用,存在优质种苗少、从业人员老龄化、标准化程度低、深加工水平低、贮藏加工环节薄弱等问题。根据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建议:3.1 提升科技支撑,优化产业前端 深入枇杷

18、种苗研究工作是优化枇杷全产业前端的关键,目前苏中地区市面上枇杷品种较多,品质良莠不齐,耐寒性普遍较差,特别是近年来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对枇杷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22-23。通过对优异枇杷品种的引选,以抗寒、大果、优质、矮化为枇杷育种目标,特别是筛选可避开冬季幼果冻害的晚花期品种,选育可在长江以北露地安全越冬的枇杷新品种,可以加快发展枇杷产业进程。同时,通过对枇杷良种壮苗扩繁和高效绿色栽培方面的研究,深入探索枇杷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提高枇杷产量与品质,能确保全产业链前端的优势地位。3.2 深化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 枇杷采摘期短,成熟期集中,容易造成上市过程中压货压市的局面。针对该问题,应重点研

19、究枇杷保鲜技术,开发枇杷免损包装材料、免损包装盒、专用保鲜膜,通过先进的保鲜技术来延缓枇杷果实腐烂变质的期限24-27,并进行短、中期小型冷库贮藏技术研发和冷链运输产业链技术应用。在加工方面,深化果汁、果酱、果酒、枇杷叶茶、花茶、枇杷膏等加工产品的开发,同时加大枇杷叶、花、果等医疗保健价值的挖掘,进一步挖掘生物制药的潜力。此外,还可以通过研发枇杷文化创意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拓宽收益渠道。3.3 拓展果业功能,推动产业升级 枇杷树形整齐美观,可制造特色乡村庭院、田园风光28,可结合休闲农业功能,加快观光果园发展。苏中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果园采摘、休闲、农家乐、民宿等发展潜力巨大,以“

20、主导产业特、农耕文化深、生态环境美、富民效应大”为标准,聚焦果品特色产业,突出创新创意,强化文化挖掘,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与旅游、健康、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提档升级。此外,枇杷树作为常绿乔木,可持续制造特色田园风光,建设美丽乡村,促进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枇杷也是优良的常绿园林绿化树种,是滞尘能力强的高降温、高固碳型植物29,因而挖掘枇杷在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潜力,提高生态效益价值,是拓展果业功能的重要途径。7951 卷 11 期 柯裴蓓等 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3.4 加强品牌树立,特色文化建设 枇杷寒冬开花、果实金黄,古人称之为“金丸”,寓意着黄金贵

21、丸、财富终身,果熟正值每年 5、6 月高、中考期间,有“金榜题名中状元”的寓意。因此,可以参考苏州枇杷品牌的发展模式30,加强枇杷“状元”品牌树立,提升人气,招商引资,发挥品牌效应。此外,开发利用好枇杷文化资源,加强枇杷特色文化建设31,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枇杷节庆、观光采摘活动,拓展增加枇杷互动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可以推动枇杷产业可持续发展。4 结语以南通海门地区为代表的苏中地区的枇杷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但并未将这一特色果品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完全发挥。今后需在培育推广抗寒、大果、优质、矮化枇杷新品种,加快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推广,重点突破设施栽培技术,开发枇杷包装加工新技术,加强特色品牌树立与文

22、化融合建设等方面深入研究,通过提升科技支撑、优化产业前端,深化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拓展果业功能、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品牌树立和特色文化建设等方式,更好地促进枇杷产业融合升级,带动休闲农业发展及乡村产业振兴。参考文献1 林顺权,刘月学.枇杷属植物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5-27.2 林顺权.栽培枇杷国际传播史考J.果树学报,2020,37(2):272-277.3 LIN S Q,SHARPE R H,JANICK J.Loquat:Botany and horticultureJ.Horticultural reviews,1999,23:179-231.4 CAI C,XU

23、C J,LI X,et al.Accumulation of lignin in relation to change in activities of lignification enzymes in loquat fruit flesh after harvestJ.Postharvest biology&technology,2006,40(2):163-169.5 CAI C,CHEN K S,XU W P,et al.Effect of 1-MCP on postharvest quality of loquat fruitJ.Postharvest biology&technolo

24、gy,2006,40(2):155-162.6 JABIR M S,HUSSIEN A A,SULAIMAN G M,et al.Green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from Eriobotrya japonica extract:A promising approach a-gainst cancer cells proliferation,inflammation,allergic disorders and phago-cytosis inductionJ.Artificial cells,nanomedicine,and biotechno

25、logy,2021,49(1):48-60.7 ZHANG S J,ZHANG H,SHI L J,et al.Structure features,selenylation modification,and improved anti-tumor activity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Eriobotrya japonicaJ/OL.Carbohydrate polymers,2021,2732022-04-25.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1.118496.8 向阳,吕文亮.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探讨薛氏五叶芦根汤

26、代茶饮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理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3):5-11.9 罗海蓉,贾俊丽,梅雪莹,等.基于多源数据的江苏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4):240-252.10 吴绒,梁琦.生态约束、大数据嵌入与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协同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5):234-241.11 洪林.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及普通枇杷园艺学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4):77-82.12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21(6):16-19.13 国务院.国务院

27、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19):21-26.14 唐渝琳.农耕文化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黄山七约农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20-22.15 王晓为.我国农业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5):15-17.16 刘颖,徐伟,范洪臣,等.水浴法及微波辅助法提取枇杷叶多酚类物质工艺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8(11):131-139.17 徐伟,李佳美,马智宇,等.微波耦合漆酶法水提枇杷叶浸膏工艺的响应面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6):208-213

28、,240.18 徐伟,马智宇,李佳美,等.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枇杷花槲皮素工艺及其对酒精分解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3):127-132,139.19 李佳美,徐伟,张雪,等.基于 HPLC-MS/MS 对枇杷叶水提组分分析及萜类物质的结构鉴定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295-303.20 谢子玉,薛琛,文祖会,等.枇杷花多酚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其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2,22(5):211-218.21 刘红云,简清梅,朱宇露,等.枇杷果酒发酵工艺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1):45-47,81.22 范凯锋,李清斌,房玥,等

29、.气象灾害对宁波枇杷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22,63(8):1818-1820.23 姜燕敏,吴宝玉,朱泠霏,等.基于农田小气候的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分析及预报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89-94.24 孙正烜,陈惠云,杨虎清,等.纳米乳涂膜和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枇杷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8,39(23):257-262.25 邵霜,王莉,凌晨,等.不同纳米改性 LDPE 膜对枇杷保鲜效果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33(8):1527-1534.26 陈纪旺,叶永伟,葛雯.枇杷果实的保鲜技术及现状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1):21

30、5-216.27 范晶晶,王朝丽,何娟,等.塘栖枇杷气调保鲜技术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3):476-478.28 何超,王慧澄.基于使用者需求的乡村庭院景观营造实践研究:以仁怀市枇杷村为例J.绿色科技,2021,23(5):56-61.29 张莉敏.观赏果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南京地区为例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30 贾文艺,姚婕.苏州东山枇杷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21(15):130-131.31 柳俊义.农业文化视野下云霄枇杷产业提升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上接第 61 页)18 王飞,叶长盛,华吉庆,等.南昌市城镇空间扩展与景观

31、生态风险的耦合关系J.生态学报,2019,39(4):1248-1262.19 GAINES K F,PORTER D E,DYER S A,et al.Using wildlife as recep-tor species:A landscape approach to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4,34(4):528-545.20 任金铜,莫世江,陈群利,等.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4):182-189.21 张传华,张凤太,王钟书,等.生态敏感区村域

32、尺度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7):1547-1558.22 李程程,南忠仁,王若凡,等.基于景观结构和3S 技术的干旱区绿洲生态风险分析:以高台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1):31-35.23 徐维艺,阚瑶川,王国文,等.基于价值风险的阜平县生态分区研究J.林业与生态科学,2022,37(1):46-56.24 许凤娇.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江苏沿海地区生态风险格局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25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17(4):356-364.26 岳启发

33、,赵筱青,李思楠,等.“一带一路”背景下博多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4):839-850.27 谢花林.基于景观结构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特征分析:以江西兴国县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4):688-695.28 贾艳艳,唐晓岚,刘振威,等.长江沿岸芜湖区段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39(11):78-87.29 张文静,孙小银,单瑞峰,等.19752018 年南四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生态科学,2020,39(3):172-181.30 徐丽丽.盐城市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和

34、累积效应分析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31 谢花林.基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学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J.生态学报,2008,28(10):5020-5026.32 李谢辉,李景宜.基于GIS 的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以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8,25(6):899-903.33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等.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1):111-120.34 高宾,李小玉,李志刚,等.基于景观格局的锦州湾沿海经济开发区生态风险分析J.生态学报,2011,31(12):3441-3450.35 刘春艳,张科,刘吉平.19762013 年三江平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及驱动力J.生态学报,2018,38(11):3729-3740.36 黄木易,何翔.近20 年来巢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与时空演化机制J.湖泊科学,2016,28(4):785-793.89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