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八年级简单机械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人教版八年级简单机械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单选题 1、如图所示,杠杆OAB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动力F作用在杠杆B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将杠杆缓慢地由倾斜位置拉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中()AF不变,杠杆是省力杠杆 BF变大,杠杆是省力杠杆 CF不变,杠杆是费力杠杆 DF变大,杠杆是费力杠杆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为省力杠杆;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逐渐变大。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2、如图,OAB是杠杆
2、,OA与AB垂直,在O的中点挂一个 20N 的重物,加在B点的动力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则()2 A该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 B该杠杆一定是费力杠杆 C作用点在B点的最小动力等于 10N D作用点在B点的最小动力小于 10N 答案:D 解析:AB因无法确定动力臂的大小,所以无法确定它是哪种杠杆,故 AB 不符合题意;CD加在B点的动力F与OB垂直向上时,动力作用线和杠杆垂直,支点与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连线OB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此时动力最小。因为C点是中点,所以 OBOA2OC 如图所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OBGOC 此时的最小动力 =12=12 20N=10N 故 C
3、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3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为省力杠杆的是()A用餐工具筷子 B茶道中使用的镊子 C用起子起瓶盖 D托盘天平 答案:C 解析: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 A 不符合题意;B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 B 不符合题意;C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 C 符合题意;D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4、如图所示,分别用一定滑轮和一动滑轮提起同一物体,利用定滑轮的拉力是F甲,对应的机械效率是甲;利用动滑轮的拉力是 F乙,对应的机械
4、效率是乙;(忽略机械摩擦和绳重,动滑轮重小于物重)下列说法正确的4 是()AF甲F乙 甲乙BF甲F乙 甲乙CF甲F乙 甲乙DF甲F乙 甲乙 答案:B 解析:甲图定滑轮不省力则F甲=G,乙图动滑轮能省力12则F乙=12(G+G动),由于G动G,所以F甲F乙,忽略机械摩擦和绳重,有用功相同,而乙图需要克服动滑轮重多做额外功,所以甲乙。故选 B。5、我国古代记录传统手工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舂。如图所示,是小华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国传统农耕“舂稻谷”的示意图,小华感觉力量不够,用起来比较困难,则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小华将脚向前移动 B将支点向靠近小华的方向移动 C将放稻谷的
5、容器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 D小华适当负重再操作舂捣谷 答案:D 解析:5 A小华若将脚向前移动,动力臂会更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会更大,小华会更费力,故 A 不符合题意;B若将支点向靠近小华的方向移动,动力臂更短,而阻力臂更长,动力会更大,小华更费劲,故 B 不符合题意;C若将放稻谷的容器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阻力臂更大,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需要的动力将更大,小华更费劲,故 C 不符合题意;D小华适当负重,相当于增加了自身重力,而重力的方向和小华施加动力的方向一致,小华可以利用自身重力对杠杆施加动力,这样会省劲一点,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6、如图,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若将测力计缓慢
6、地自位置 1 移到位置 2,并保持杠杆始终水平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是()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然后减小 D先减小,然后增大 答案:D 解析:1、2 位置施力的力臂如图所示:6 当施加的动力垂直于杠杆时,动力臂最长,因为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所以此时的动力最小;而在 1、2 位置施力时,动力臂较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此时动力较大;所以,从位置 1 移动到 2 的过程中,动力F先减小再增大,故 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7、图中甲、乙两套装置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质量相同的重物匀速竖直提升,在相等时间内绳端A、B移动相同的距离,若不
7、计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重物上升的速度相等 B两滑轮组绳端的拉力相等 C甲滑轮组的总功比乙少 D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答案:D 解析:A由图示知,甲滑轮的承重绳子为 2 根,乙滑轮组承重绳子为 3 根,在相等时间内两装置绳端移动的距离相7 等,则绳端移动的速度相等,据v绳端=nv重物知,甲重物移动的速度快,故 A 错误;B两个重物的质量相等,装置中滑轮的质量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据=1(物+动)知,乙滑轮组绳端的拉力小,故 AB 错误;CD由题意知 s甲=s乙,F甲F乙,G甲=G乙 据W总=Fs知 W甲总W乙总 在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据 =有总=1(物+动)=物+动 所以 甲=乙
8、 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D。8、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装工具,物体 M 为重 5000N 的配重,杠杆 AB 的支点为O,已知 OA:OB1:2,滑轮下面挂有建筑材料 P,每个滑轮重 100N,工人体重为 700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当工人用 300N 的力竖直向下以 1m/s 的速度匀速拉动绳子时()8 AA 点受到 700N 的拉力 B建筑材料 P 重为 600N C建筑材料 P 上升的速度为 3m/sD物体 M 对地面的压力为 4500N 答案:D 解析:AD以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下的重力和三段绳子向下的拉力,由于定滑轮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定滑轮受到A
9、点向上的拉力大小为 FA=G定+3F=100N+3300N=1000N 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A 点受到向下的拉力为 1000N,即FA=FA=1000N,故 A 错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OA=FBOB,且OA:OB=1:2,所以=1000N 2 =5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 M 的拉力等于物体 M 对杠杆的拉力,即FB=FB=500N;物体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则物体 M 受到的支持力为 FM支持=GM-FB=5000N-500N=45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 M 对地面的压力 FM 压=FM支持=4500N 故 D 正确;B由图可知,动滑轮由两段绳子吊着,即n=2,且滑轮组摩擦均不计,建筑材料 P 重 GP=2F-G动=2300N-100N=500N 故 B 错误;C、物重 P 由 2 段绳子承担,建筑材料 P 上升的速度 P=12绳=12 1m/s=0.5m/s 9 故 C 错误。故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