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6344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历史悠久的中国古诗词经过千百年来的检验,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古诗词歌曲将朗朗上口的诗词与流畅的音乐旋律融合,再结合声乐演唱者的诠释,使得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赢得了广大声乐学习者的心声。笔者在演唱了多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后发现,只有在演唱青玉案元夕这首作品的时候,心绪才能被作品的优美旋律与意象情思所吸引。笔者通过查阅、整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后发现,目前关于青玉案元夕这首作品的资料研究不老,于是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学习音乐这几年来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相关研究,分析出青玉案元夕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并对这首作品的教学

2、与演唱提供一些理论知识的参考。1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1.1 音乐特征艺术歌曲是一种声乐体裁,古诗词歌曲是这种声乐体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诗词与音乐元素的结合,使其具有浓浓的中国民族特色。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诗词和意境的主要特征,通过情感的升华来达到精神领域的更高境界,大多数作品的篇幅都比较短小精炼,歌词洗练,旋律舒缓且曲调优雅,风格明确且意味深远。作曲家在以古诗词作为歌词创作艺术歌曲时,通常运用五声调式,这样会使得旋律更加婉转优美,并且更能体现出中国的民族特色。伴奏乐器不单会用到钢琴,还会加入各种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琴、古筝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类别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3、其一是从古时候就开始传唱,经过岁月洗礼后流传至今的作品,例如我住长江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其二则是将古诗词作为歌词,结合现代的音乐元素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如在当下被广为传唱的 钗头凤 凤求凰 锦瑟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白头吟等。1.2 演唱技巧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声乐演唱者既要注意演唱发声的技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情感、唱腔、归韵等方面的表达。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演唱方面,主要有三个要点需要了解,其一是气息的控制与声音的连贯性。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演唱时对气息的控制与声音的连贯要求很高,起伏过大的呼吸与声音的不连贯都会对古诗词特有的韵味造成影响。所以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演唱者将呼吸控制的平稳,声音位置始终保持

4、在一个较高的点上,唱歌始终是一个“空、通、松”的状态,不能随意将演唱状态松懈下来。在演唱时,还要求声乐演唱者运用气息来带动发声,使得声音听起来流畅且扎根于气息,强弱收放自如,演唱每一句时气息都能游刃有余。在这样细腻的演唱处理下才能达到寄情于景的要求。其二是咬字归韵与音色,老师给学生布置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作业时,一般情况下都会要求学生先准确地朗诵歌词,在可以字正腔圆读地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带上腔去朗诵去演唱;每一个人、每一位歌唱家都有不同的音色,有的明亮清脆,像云雀一样高入云霄,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有的圆润柔美、婉转动人、感人心脾;有的深沉雄厚、雄壮有力等。每一种音色都有适合演唱的曲目,而不同音色

5、所诠释出同一首音乐作品的形象也是不同的。俗话说得好,说唱不分家,所有的语言都是一样的,辅音一带而过,保持在元音上,去说话,找“正好”的感觉。其三是了解古诗词的含义、背景等,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准确地把握情感。与此同时,还需要了解词曲作者的生平经历,在这些准备都做足之后,才可以开始进入识谱演唱阶段,通过这样的严格要求,演唱者才能把握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再进一步在演唱中勾勒出正确的意境来引起观众的共鸣。2 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概述2.1 词曲作者简介词作家: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官员、文学家,豪放派词人

6、,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现如今,这两首作品也被广大声乐学习者所传唱。作曲家:敖昌群,男,四川乐山人,当代作曲家,谱写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且很多作品都在全国、全省大赛中获奖,他也曾给几十部电影、舞剧、话剧等谱曲,有影响力的歌曲有我爱你,中华妈妈格桑拉;电影黑太阳南京大屠杀 血魂;管弦乐套曲 康巴音诗 第一圆号奏鸣曲;交响序曲纪念第一弦乐四重奏青春年华;话剧音 文/张宗霞摘要 艺术歌曲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中国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许多

7、作曲家将古诗词作为歌词写成艺术歌曲,从而使得作为歌词的古诗词在艺术歌曲中大放异彩,传唱度也因此更加宽广。宋词作为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我国文学史上华丽的艺术瑰宝。本文主要通过对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来阐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音乐上的特征以及演唱方面的技巧。在此基础上,提高声乐演唱者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诠释能力,并为演唱者提供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的演唱理论参考。关键词 艺术歌曲;古诗词;青玉案元夕艺术研究 44乐空落故事,电视音乐兄弟等。2.2 歌词特征“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

8、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几句诗是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前一段歌词,也是这首词的上阕。这首词是作者辛弃疾在宋淳熙元年所创作的,主要想反应当时面临敌人的侵略,国家的形势逐渐走向衰败,而朝廷却不予重视,还只知道寻欢作乐,在大敌当前,作者想报国却没有门路的境遇。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元宵佳节夜晚的景色。东风拂过,街上的灯笼就像被吹散的千树繁花一样美丽,元宵夜晚的烟花在空中盛开,散乱落下如雨一般,香车宝马在人来人往的马路上经过后,大街上弥漫着芳香,悠扬的箫声回荡在四周,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场面尤为热闹。相较词的上阕,词的下阙主要描写人物,婀

9、娜多姿的美人头顶上都带着美丽的装饰品,她们有说有笑,观赏元宵节的灯会,心情无比欢快地随着人群走过,所经过的地方飘过一阵阵香气,我焦急地把她寻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她。突然间我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稀疏之处发现了她。整首词在上阕中描写了一系列灯火辉煌的景象来渲染元宵节热闹的气氛,然而词的最后却在冷清的气氛中结束,这样的处理便与前面热闹的景象形成对比。笔者认为,青玉案元夕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卓尔不群,却又被周围一切所排挤的一个形象,这与当时作者辛弃疾的人生境遇如出一辙。3 青玉案元夕音乐分析声乐演唱者在艺术传达的过程中想要塑造出更加贴切和灵动的艺术形象,就必须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音乐诠释

10、者更清晰、更深刻理解作品内涵的有效途径便是对音乐作品的本体进行研究,对音乐结构以及作品创作中基本要素的研究。结合研究结果,笔者将从青玉案元夕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伴奏织体两个部分进行分析。这首曲子为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前奏、A 乐段、B乐段和尾声四个部分组成,共有 45 小节,速度是慢板,前奏 1-11 小节,音乐材料由 4+3+2+2 四部分组成,前 4 小节又可分为 2+2 的结构,第 2 小节结束在 a 小调六级和弦一级转位上,因此形成了小调。第 1 小节的第二拍是一个大切分节奏,三四小节是一二小节的变化再现,且高声部主要为四度和二度音程的旋律上行,低声部则反向形成倒影,中声部的织体加厚

11、,和声稳定在主和弦上进行,其中导和弦起了过渡作用,伴奏织体为分解和弦,旋律微微起伏摇荡又平稳安静推动音乐的发展。第二部分的三个小节,第二小节是第一小节的扩充,和声到六级和七级,但调性并未脱离主调,第三部分四个小节的前两个小节为八度上行的并列模进,和声由下属和弦进行到主和弦,伴奏织体也从原来的分解和弦变成柱式和弦,后两小节与前两小节相比来看,旋律在反向上行,和声都为主和弦,为进入主题部分做铺垫。该作品的第一个主题是从第 12 小节开始,A+A 的两个平行乐段构成,经过对作品的分析后得出,调性主要在小调上,有小部分离调,从中间第一个乐句的最后两个小节转到C 大调上,然后又再次回到 a 小调上。和声

12、由主和弦进行到属和弦上。演唱部分主要采用切分节奏。第一次变奏是从第16 小节到第 22 小节,从结构上看,第一次变奏的小节长度从 4 个小节增加到 7 个小节。变奏的扩大从第 20 小节开始,左手的伴奏织体由分解和弦排列变成了柱式和弦,第二次变奏从第 23 小节开始到第 26 小节结束,变奏主要体现在主旋律节奏上的改变,休止符的加入,增加了语气上的停顿感,与前两段旋律形成对比,这里的感情处理需要更悲一些。第三次变奏则是从第 27 小节开始,第 32 小节结束,和声主要保持在主和弦与属和弦上,伴奏织体以柱式和弦进行为主,然后通过力度的增强来向高潮推进。第二个主题从第 33 小节开始,是由 B+B

13、 两个乐段组成。旋律线条由下行级进过渡到反向五度大跳,调性没有变化。和声还是以主和弦与下属和弦为主。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的伴奏变成了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为主,节奏显得更加紧凑,烘托出音乐进入了高潮。从第 37 小节到第 45 小节作为主题的再现部分,从第 39 小节开始,伴奏由十六分音符的和弦进行变为二分音符的柱式和弦进行,速度渐渐放慢。同时,主旋律上歌词的节奏也有明确的改变,由开始八分音符的时值变为现在四分音符的时值,放慢了演唱的语速,这也意味着进入了曲目的终止,与整首诗的画面背景不谋而合。4 青玉案元夕演唱处理青玉案元夕这首作品的上阕主要描绘了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景,烟花如星雨般绚烂

14、。在演唱这一段时要注意旋律中长音符与连音线出现较多,节奏主要以二拍附点和二分音符为主,这样的长节奏组合主要是为了使演唱者的情绪变得更为生动。演唱时需要在气息的控制下平稳地推进,要唱出歌曲的层次感。与此同时,还需要严格的归韵,说唱不分家,演唱者需在朗诵好的基础上带上气息和腔体再去演唱,甚至可以在演唱之前标注好歌词的拼音,了解每一个字的归韵。第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其意为街上的灯笼就像被东风吹散的千树繁花一样美丽。“东风”在十三辙里都属于中东辙,押韵上,歌曲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押 u 韵,为了让旋律的起伏更为自然,遵循平长仄短的规则,像“风”这样的平声歌词,演唱时值可以适当处理的长一些,保持哼鸣状态,

15、每个字的位置都要集中在一个点上。第二句“更吹落,星如雨”,其意为升上天空的烟火散开后被风吹落,就像流星雨划过天空一样,演唱这一句时,音越来越低,因此我们的气息需要扎的更稳,同时中低音区要保持歌唱状态,声音位置不能掉下来,整个乐句要具有流动性,归韵的速度要快,不能犹豫,不然唱出来的感觉会显得不自然,需要多一些气息的支撑,语速虽然较慢,但不能没有音乐的情绪起伏,可以顺着旋律的下行做一个渐弱的处理,相反旋律的上行做渐强处理,以此来推动情感的起伏,从而自然地向后边的音乐 艺术研究45内容过渡。第三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其意为达官贵人们乘坐装饰华丽的车马经过后,路边弥漫着芳香。演唱这一句时,声音不能唱的太

16、满,要轻轻地、很柔和地去唱,似乎真的闻到了香味一样,要沉醉在其中,其中“马”字以 m 作为起声,快速归韵到 a 上,同理,“车”以 ch 作为起声,快速归韵到 e 上,由于“车”的发音在口型上是偏扁的,所以为了让演唱者唱出的声音更加饱满,这里可以想象一下唱元音 a 的感觉,口型竖一点,使用这样的唱法,会使得唱出的这个“车”字听起来更为圆润。“香”字需要从起声归韵到 iang 上,唱“满”时也是同样的道理,以 m 作为起音,快速归韵到an 上,“路”字可直接归韵到 u 上。第四句“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演唱这一句时,声音位置同样不能掉下来,要用到胸腔和腹腔,第二个“鱼龙舞”的时候,要

17、哼住同时声音要弱下来。下阙主要是描写人物,相比上阕来说,下阙的歌词是将两句合成了一句,因此演唱时更能考验气息的流动与把控。“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演唱这句时,“儿”字不需要过度强调,由于它的发音口型也偏扁,所以在演唱时也可以向元音 a 上靠,“笑语盈盈暗香去”演唱时不需要换气,整个一句要一气呵成。作品的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句堪称是千古名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深意也是这首作品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演唱这句时,还是先分析咬字和归韵的特点,强调长音的把握。演唱到这里时,需要将情绪往前推,将音乐推向歌曲的最高潮。当演唱到“蓦然回首,蓦然回首”这两句时,

18、最好不要换气,因为换气会失去这首作品原本想渲染出的情绪。随着这种连续性情绪的起伏,更需要保持住原有的声音位置。在演唱第一个“蓦然回首”时,演唱者需要特别注意,演唱时情绪上不能有太大的起伏,当演唱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需要提前换气,为演唱这一句做准备,在“处”字的四拍唱完后,不能立即停下来,依然要保持歌唱的状态,做一个由强渐弱的处理,慢慢地,伴奏结束声音和歌唱的情绪再收回来。5 演唱心得声乐之所以成为高级的艺术,是因为声乐是通过人的身体来充当乐器,去表达思想和情感。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副独一无二的乐器,通过巧妙的协调自身的器官,发出动听、悦耳的乐音。歌唱家们之所以能发出如此动听、悦耳、有内

19、涵的声音,是因为歌唱家们不仅巧妙地协调发声器官,拥有科学成熟的演唱技巧,还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歌唱艺术最主要的就是表达情感,因此我们在学习演唱每首作品前,都需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要代入角色,有自己的认识,不能只是盲目地去唱,要去表达音乐,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才是演唱成功的关键。与此同时,舞台实践也尤为重要,在舞台表演中,我们的手势动作,必须以内心的触动出发,眼神里有画面感才能做出自然、贴切、动人的形体动作,一些没有情感的为了表演而表演的手势动作,是打动不了人心的。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会流露出情感动作的表达,才更能打动观众和听众。美好的声音、真实的情感、自然的表达,共同构成朴实

20、、完美的台风,完成舞台上艺术形象的塑造。6 结语中国古诗词历史悠久,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流传千年,具有蓬勃的发展生机。笔者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尤为喜欢,通过青玉案元夕这首作品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将其审美特征与演唱发声技巧相互融合,从而探索更加适合的演唱方式。同时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对该作品的分析与研究,能够提供一些有利于演唱中国古诗词歌曲的理论知识。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拥有历史的印记。需要我们不断去传承、去发扬。【参考文献】1宁艺林.宋词声乐作品的音乐分析与演唱诠释-以 如梦令青玉案元夕为例 J.当代音乐,2022(8):113-116.2 张雨豪,韩再红.“灯火阑珊觅知音”-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 J.黄河之声,2022(12):155-157.3 涂秀娟.古诗词歌曲青玉案元夕版本比较与演唱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22.4 杨雨欣.敖昌群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探析 D.上海师范大学,2019.作者简介:姓名:张宗霞(1996-),女,汉族,甘肃靖远人,研究生在读;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