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谈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对大学生的必要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6273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对大学生的必要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对大学生的必要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对大学生的必要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典艺术作品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经典具有超越民族、国度、时代的特点。透过经典艺术作品,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透过经典艺术作品,我们能够连接过去与探索未来。高校大学生正处在需要精神滋养的时候,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本文从经典艺术作品的内涵、如何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出发来探讨鉴赏艺术作品对大学生的必要性。关键词:经典艺术作品;艺术鉴赏;美育 作者简介:庄悦敏(1995-),女,广东普宁人,硕士,研究方向:古筝演奏。谈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对大学生的必要性 庄悦敏(广东科技学院)一、经典艺术作品的内涵什么是经典艺术作品?经典是时间检验的,经过历史汰洗的,是被一定社会群体单元

2、内大多数人认可的、喜欢的。那么是多长时间呢?其一,越是长久的时间越具有毋庸置疑的特点,比如诗经、唐歌、宋词、元曲、红楼梦等。也有较短时间的,比如当前我们所说的红色经典。经典具有超越民族、国度、时代的特点。日本指挥家听完中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后感动得泪流满面,说这是应该跪着听的音乐;中国人从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中体会到贝多芬对命运的抗争精神。每个民族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艺术形式。希腊人有戏剧,戏剧成为希腊人的自豪;意大利人有歌剧,歌剧是他们的最爱;俄罗斯人有芭蕾舞,芭蕾舞成为他们的骄傲;中国人有戏曲这些高雅精致的艺术是一个民族骄傲与自豪的源泉。其二,经典艺术作品一定具有精湛的艺术构思、精致的艺术

3、创作、精彩的艺术表现以及精深的艺术意蕴。郑板桥画竹子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体现了画家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再到艺术表现这三个阶段。经典艺术作品是特殊的精神产品,一定具有艺术独创性,独一无二,不可重复,体现出艺术家本人的审美追求与艺术表现。齐白石曾经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画家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不是照搬,而是创造性的,有个人的风格。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如李白诗歌豪放飘逸,杜甫诗歌沉郁顿挫。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得以丰富的重要因素。其三,经典艺术作品一定表达了“终极关怀”的人文高度与哲学深度。在歌剧图兰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文主义精神;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

4、,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如今是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良莠不齐的艺术作品进入我们的视野,高校公共艺术鉴赏课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选择艺术品中的上品作为自己的欣赏对象。在艺术鉴赏课中,首先,要选取经典的艺术作品。只有选择真正美的艺术品,才能培养出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其次,在艺术鉴赏课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是艺术鉴赏课程一个重要的任务。艺术鉴赏是对各种不同门类艺术的完整的动态审美过程和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审美能力的高低同审美对象的水平直接相关。既然人的审美能力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并且是由审美对象的存

5、在而创作出来。那么经典艺术作品的鉴赏,需要鉴赏主2 3 1艺术 教育体积极地置身于作品中,而这一切,鉴赏主体的审美经验尤为重要。艺术史知识、美学理论常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艺术作品。经典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劳动产品,它是精神产品,凝聚着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审美理念,满足我们的精神需要。在鉴赏经典艺术作品中,我们与作品同呼吸、共命运,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对于非音乐的耳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只是纯粹的物理声音;对于一个文盲来说,世界名著红楼梦也仅仅是带墨痕的白纸。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教育。经典艺术作品是人类在实践中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的美的事物

6、,饱含着创作者的情感,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身心。二、从艺术语言把握经典艺术作品经典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具有审美功能。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语言不同,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借助语言;绘画、雕塑借助线条、色彩或体积;音乐借助声音的有序组合;舞蹈、戏剧、电影或电视剧等借助视听综合材料所营造的特殊氛围或塑造的特殊形象。在经典艺术作品鉴赏中,通过对艺术语言的把握获得审美经验。不同的艺术门类诉诸于不同的感官,音乐诉诸于听觉,电影诉诸于听觉与视觉,绘画诉诸于视觉。我们在鉴赏艺术作品的时候要如何去体验艺术作品的美呢?大脑有联觉、通感功能,并且经过训练,这种能力是可以增强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

7、养这种跨通道感知能力。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例如,在欣赏格里格朝景时,随着音调变高,在视觉上我们似乎也可以感受到太阳慢慢升起。钱钟书先生说,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制。音乐具有非造型性和非语义性的特点,它不能像雕塑可以直接传达视觉形象,也不能像文字直接表达概念。但是音乐中每个音之间音高、音强、音色、节奏等方面的变化会给人带来丰富的听觉感性体验。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在欣赏西方歌剧的时候,或许我们听不懂歌剧演员的唱词,但是可以先从听觉上去感受歌剧演员的人声美。电影是

8、视听艺术,镜头是电影拍摄中重要的艺术语言,不同的导演根据自己对镜头的把握采用不同的运动处理方式,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影片。推、拉、摇、移、跟等运动镜头的运用给观影者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绘画是视觉艺术,在欣赏中西方绘画的过程中,从绘画使用的材料不同可以窥探出中西绘画的不同特点。中国绘画的材料是笔墨纸砚,笔用的是毛笔,毛笔的运用非常灵活,画家在画画的过程中根据提按顿挫来改变线条,线条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要素,是区分中西方绘画的分水岭。丰子恺在画人物画时,用简单的线条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正如他期望自己的画作可以像绝句一样“笔简意繁”。中国绘画特点是写意,追求神似,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过“以形写神”论,

9、晋书顾恺之传中提到:“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顾恺之画画着重于对人物重点部位的描绘,把握其神韵。在西方人物画蒙娜丽莎中,达芬奇运用焦点透视法,使画面呈现出科学严谨又错落有致的特点。把握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鉴赏经典艺术作品。绘画材料、工具、技法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审美特点。经典艺术作品的意蕴蕴藏在艺术语言中。无论在作品的形式还是内容上,经典艺术作品都符合美的规律,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中品味其中的意蕴,读懂艺术语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鉴赏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审美感知能力。三、在经典艺术作品中汲取人文

10、精神经典艺术作品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从人文学科的角度看艺术,艺术绝不仅仅是技艺以及关于技艺的知识,而是富含人文内涵的文化活动,而经典艺术就是民族文化、人类文化沉淀积累的优秀成果。经典艺术作品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哺于现代社会。郑板桥是清代的书画家、文学家。他所画的竹子和题诗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教育意义。孔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可以让我们认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主要的音乐文化样式,代表着这个时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深刻变迁。我们可以从先秦时期的金石之乐中受到礼乐文化的熏陶,从唐代

11、的歌舞大曲中领略到中国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从宋代词人姜夔创作的白石道人歌集中体会到词调音乐的淡雅。在鉴赏中国音乐作品中,我们还会了解到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特别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对中国艺术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周代推崇的礼乐制度使社会有秩序,同时有活力。中国古代编钟音乐就有一种“中和之美”,当我们欣赏编钟音乐时候,仿佛受到了礼乐文化的熏陶,声和、政和、人和。道家美学对中国艺术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老子认为“大音希声”,最好的音乐是听而不闻的。它在中国古代一直被作为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道”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老子认为2 3 2河北 画报H“道”是一种不可言说、无从把握而在默默不言之中支配万事万物

12、的内在力量。无论是中国音乐还是西方音乐,它们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情感的听觉艺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情感需求和表情方式都是不同的。在古希腊时期,音乐表情方式中的克制成分在那个时代还是很明显的,从古希腊留存下来的乐曲赛基洛斯墓志铭中我们可以听出这个时期的音乐旋律简单,为单音音乐,音乐质朴。在中世纪时期出现了圣咏音乐。圣,源于敬奉上帝;咏,是介于说话和演唱之间的演唱方式。从基督教仪式音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时期的音乐排斥世俗的激情,除了管风琴可以进入教堂,其他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魔鬼附了身。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音乐的长足发展弥补了人声的不足,音乐呈现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世俗、明朗的倾

13、向。巴洛克时期,西方音乐之父巴赫赋予了基督教音乐慈悲经更多的激情,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富于装饰性与激情。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集中地在奥地利维也纳,这个时期出现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巨头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在音乐风格上追求理性与平衡。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强调与文学的深度融合,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精神。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歌词主要出自大诗人歌德、席勒、米勒之手,他为这些诗歌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钢琴之王李斯特在钢琴演奏上追求炫技,追求个人情感的抒发。经典艺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鉴赏经典艺术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各个时代、各个地

14、区、各个民族的文化,帮助我们认识现在,了解过去。四、经典艺术作品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是造成一个完人的最终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经典艺术作品能集中地反映人类的情感。毛诗序里面有一句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经典艺术作品饱含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孔子在齐国听完韶乐后感慨三月不知肉味,说明音乐可以让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音乐比其他艺术美更接近情感本身。音乐的材料声音可以引起人的情绪性反应,例如乘着歌声的翅膀会给人一种浪

15、漫、甜蜜的感受,广岛受难者的挽歌则给人一种紧张的感受。在鉴赏音乐作品中,音乐的音色、旋律、节奏能够激发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除了欣赏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看电影、看小说、欣赏绘画作品等等。这些艺术活动让我们疲惫的身心有了精神上的寄托。如今,社会“内卷”现象明显,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有些高校大学生在生活中不免有精神压力。在艺术作品的熏陶中,或许我们的心灵会得到解放。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使人的生存处在一种紧张、忙碌的状态,人们的艺术精神和心灵自由受到压抑和裹挟,但人的本质生存特征以及追求自由的天性让他们对审美精神仍有向往和期盼。体验幸福生活

16、不单单要有丰富的物质条件,还要有体验幸福生活的素质。人通过艺术来满足感性需要,艺术美比社会美和自然美更有效地使广大审美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拓展审美心胸,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级趣味。古今中外很多学者都热爱艺术,我国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先生非常热爱音乐,他认为艺术对科学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曾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也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应通过赏析经典艺术作品不断强化艺术审美感官,在经典艺术作品的鉴赏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情感、温润自己的心灵。高校公共艺术鉴赏课程以经典艺术作品为媒介,引导高校大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五、结语经典艺术作品具有超越民族、国度、

17、时代的特点。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过历史汰洗的,是被一定社会群体单元内大多数人认可的、喜欢的。经典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和教育价值,高校大学生要通过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发现、感知、欣赏艺术作品的美,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的气质,温润自己的心灵。参考文献1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田青.中国人的音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2.4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薛富兴.艺术语言的确立与持续J.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2023,14(01):23-31.7韩钟恩.美育是一个问题,不要也得要J.音乐与表演,2023(01):1-4+215.8曹敏.朱光潜“人生艺术化”美学思想的当代阐释J.今古文创,2022(38):50-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