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如何做好小学生体育课心理健康教育甘南县平阳镇小学 聂成凯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妒忌、自卑、焦虑、孤僻、逆反、学习障碍,厌学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责任开展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迷茫的心灵播种希望。一、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1、加强团体辅导。在在体育课中,我转化观念,努力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用真心去感动每一位学生。当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及时和学生一起讨论,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2、心理健康与体育训练内容相融合。 体育训练是学生身体技能和心理技能相结合的一项内
2、容,其过程要求学生同时具备这两项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训练。所谓“身体技能”体育课中的各项运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展现出来的能力;而“心理技能”是依托在“身体技能”当中的一个必要因素,也就是训练要具备的独特的个性、强烈的追求欲、坚强的意志力、稳定的心理素质。二、掌握科学方法,进行自我疏导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会学生简单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常见的几种:1、学会放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可以分散注意力,调节心情,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少先队工作中的活动安排,通过开展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班级少先队队会,积极调动学生情绪,使身心充分得到放松。2、与人谈心
3、。一开始,我培养学生通过开展预设活动,树立有问题要学会求助的意识。在学校可以找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类节目等等。无论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将永远受益。3、听音乐。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谐的情绪会给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高质量、高效率。因此,通过音乐对不良情绪的及时调节,对小学生保持心理平衡是十分必要的。三、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
4、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
5、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3、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0下载券3.8分(高于91.8%的文档)下载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4、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总之,开展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断需要教师的探索与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