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循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6173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4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循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双循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双循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下应运而生,推动了现有科技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加速转化。从“双循环”背景着手,在分析与研判孵化基地建设所面临的教育基础薄弱、教学理念模糊、保障机制缺乏等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系建设、实施价值观教育、优化保障激励措施,以深化对孵化基地建设相关理论性和战略性问题的思考,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及孵化水平的提质增效。关键词:高等学校;双循环;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23)01-0099-042020 年 5 月 14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构

2、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年10月,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被写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主要阵地,应牢牢把握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助力破解发展难题,用成果转化满足发展需求。因此,在“双循环”背景下,强化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科技创新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对高校破解现实困境、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1意蕴:双循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时代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

3、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在双循环背景下,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就包括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其对于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1.1国家层面的现实需求“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国家与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智慧源泉。新时代“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主要渠道,要充分利用现有办学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的

4、高质量跨越,使创新主体各归其位,力争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引领行业企业发展,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赋能创新型国家建设。1.2社会层面的实然所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1。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实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实为必要。而高校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一方面有益于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相关指导培训,引导他们基于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新知”;另一方面有利于深化高校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改革,为学生提收稿时间:2022-11-08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校学生

5、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双循环背景下高校双创孵化基地促进就业创业机制研究”(XJ212984)。作者简介:成涛(1977),女,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E-mail: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供良好的培训服务、创业指导、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1.3学生层面的自我要求首先,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于知识经济时代,他们接受能力强,愿意学习,积极领悟新思想,勇敢接触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其次,他们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与发展,注重培育和增强创新创造素养。再次,当前我国部分行业的从业人员已逐渐饱和,大学生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6、,才能适应新要求。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将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将创新意识融入创业活动之中,并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始终,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其进入各行业各领域后推动事业的突破与跨越打基础。2困境:双循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孵化”是指由政府、公共部门或投资企业对初创企业进行培育和扶持,使其逐渐成熟、发展的实践及过程2。新时代,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校培育大量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和才能的优质毕业生,而高校要培养具有“双创”素质和才能的大学生,需要较为复杂的“孵化”机制及“孵化”过程。然而,当前我国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机制刚刚起步,创新创业孵化质量不高、成果较少,较难助

7、推国家及地方双循环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2.1“双创”孵化教育理念不清当前,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存在混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关系的情况,且对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重要性及建设路径缺乏正确的认知。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育人”,核心是综合素质提升,实施载体则是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有一部分高校因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相关教育理念及方法,对“双创”孵化教育理论研究深度不够,导致“双创”孵化教育理念不清、“双创”实践缺乏本土特色与时代特点。调研发现,部分地区高校“双创”孵化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缺少地域性、规范化及特色性的课程教材,课程内容也未对标市场需求,导致缺乏实

8、践性和可操作性。2.2“双创”孵化师资队伍薄弱首先,由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兴起时间较短,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及孵化基地的管理归口学校团委或者招生就业处,并未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机构和师资建设、培训指导的总体统筹部门;其次,创新创业孵化专业师资薄弱,大部分教师由校内行政教师兼任,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大多缺乏创业实践经历,且缺乏系统培训,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要求,无法给予学生充分指导;再者,孵化教师自身内在动力不足,队伍稳定性较差,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打造和培育一支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双创”孵化师资队伍任重道远。2.3“双创”孵化实践教学单一目前我国高校“

9、双创”孵化教育在产学研融合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一方面,虽然大多数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但多停留在表层,缺乏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孵化基地的实践培育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孵化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研究成果转化率也较低3。以长沙、株洲为例,在“双创”孵化实践中,学生大多从事零售、服装、快递等行业的相关孵化实践,只有极少数学生开展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相关创业实践。总之,“双创”孵化实践不实不深,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未得到充分开发。2.4“双创”孵化保障机制匮乏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指出:“地方高校的经费投入与教师编制的不足,制

10、约着高校双创孵化教育内涵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编制不够等因素使高校“双创”孵化教育的师资水平受限,孵化基地的场地建设和实验实训设备效能受制约,“双创”孵化及教育质量受到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双创”孵化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体系还不健全,整合校企、人力等资源能力较弱,影响了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引资、引智成效。3对策:双循环背景下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有效路径双循环战略下,创新创业孵化教育极为重要。高校针对这项工作,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体系建设、实施价值观教育、优化保障激励措施,主动探索新模式、新路径,着力攻克存在的困境与堵点,将创新创业孵化教育向更高质量推进。

11、100成涛:双循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第1期3.1强化顶层设计,塑造“创新创业”孵化品牌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项目或活动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为此,高校需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有鲜明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是完善领导机制。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高校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和主管学生工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全面统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同时,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教务、团委、科研、招生就业处等部门协同,有计划、有步骤地定期研究和部署相关工作,整合校内资源,齐抓共管,有效推进“创新创业”孵化

12、建设及相关工作。二是成立服务机构。学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把握政策规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为大学生创业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做好政策咨询和创新创业辅导,整合资源,联结高校与企业,引领、带动更多大学生干事创业,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三是制定育人方案。学校应根据实际,在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等方面下力气,深入推进“双创”孵化及教育改革,有力促进“双创”孵化教育和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等结合。制定具体可行的“双创”孵化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现孵化育人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管理、创新创业服务、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实战”五位

13、一体,打造“双创”课程群,有效整合校内外“双创”资源,塑造出具有地域特点、富有行业特色的“双创”教育和孵化品牌。3.2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创新创业”孵化质量“双循环”背景下,传统的创新创业孵化教育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的需求。为此,高校必须加强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要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一方面,调动专兼结合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积极性,根据学生层次特点和专业特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本土化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案例库;另一方面,打造“双创”课程群,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创业资源,将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的培育有机融入公共必修课、选修课、专业课等课程,有效提升学生

14、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二要丰富创业实践和服务体系。高校应聚焦于新时代大学生创业兴趣和社会需求,建立和丰富创业实践及服务体系。例如,结合挑战杯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等比赛,有针对性地举办大学生模拟创业大赛,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双创”实践。三要优化课内和课外教育融合体系。一方面,开发并完善“创新与创业基础”等课程,有效开展“双创”课堂教育教学;另一方面,高校可依托学校“双创”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平台,组织开展就业专题讲座、大学生“双创”素养培训、大学生创业大讲堂等课外活动,凝聚课内外育人合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四要完

15、善政校企协同育人体系。首先,深化产教融合。高校可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加强校企对接与交流,使得“双创”孵化实践有效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和高校教育改革,在依托学校特色、专业优势的基础上,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切实提升校企协同育人实效4。五要完善校社对接。高校要促进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互联共享,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孵化实践上与地方需求、行业特色有效对接,如丰富和完善企业“双创”培训项目,拓宽“双创”教育本土化培训市场,基于企业实践基地开展“双创”教育实训等,实现校社对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再者,发挥政校协同。通过政校协同,有效发挥政府协调管理、评估监督和提供信息交流等作用,尤其在

16、部分投入大、风险高但关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研究上,开展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确保高校在该领域展开创新研究。3.3实施价值观教育,增强“创新创业”孵化实效当代大学生是否善于创新创业、如何开展创新创业,都会受到其自身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应当将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入“双创”教育,从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合适的、恰当的创新创业目标,提升创新创业成功率。首先,以课程为基础。高校除开设“就业指导课”外,还应开设“创业学”“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把创新创业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学校要关注大学生思想及价值观的变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构建理论性与实践性、10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7、2023年创新性与育人性相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纠正创业动机物质化、社会责任感淡化等价值观问题,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价值观及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其次,以内容为载体。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目标,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如引导大学生以端正品行、遵纪守法为准则,以担当责任、实现价值为创业目标,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创业手段,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培育正确价值观,使创新、创业、敬业、精业成为大学生普遍的价值共识和内在气质。最后,以活动为抓手。应根据具体活动特点和学生典型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

18、到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锤炼大学生创业意志,规范大学生创业行为,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更积极、科学、有效。3.4优化保障激励措施,激发“创新创业”孵化活力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完善保障和激励措施,牢牢把握双循环发展带来的机遇,有效满足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双循环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一要发挥政策与制度保障优势。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质量评价制度、教育考核制度以及基金使用监管制度,以完善的制度服务支撑体系,确保“双创”孵化基地高质量、高水平运转。例如,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委会,承担孵化基地的设计、运营与管理,审核申请团队与个人的入驻资格,开展培训指导与跟踪服务等,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

19、孵化能力,拓展高质量职业通道,助力企业高效发展。二要强化人才与服务保障力度。积极探索融资渠道,完善基地经费保障,鼓励师生大力发展创新思维,开启创业孵化行动。如以“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工作室+研发生产基地”为建设思路,设立师生创新创业基金并纳入学校年度预算,通过权益性投资、债务性投资等,为团队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设立师生创新创业研究课题并提供经费保障,为入驻团队提供孵化场地、发放校园经营许可证,指派政策法律咨询、金融、营销及管理方面专职教师等,为“双创”孵化提供人才支撑。三要释放市场与竞争保障活力。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双创”主题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例如,开展“双创”计划比赛、邀请“双创

20、”典型举办讲座、打造“双创”精品网络平台、开展项目策划及项目模拟孵化比赛等;创设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大学生在竞争氛围中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4结语在“双循环”背景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拓展了新的就业创业空间,成为新时期培育创业主体的重要引擎。针对当前高校“双创”孵化基地建设面临的教学理念模糊、师资队伍薄弱、实践教学单一、保障机制匮乏等现实问题,高校“双创”孵化基地建设困境日益凸显,亟须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体系建设、实施价值观教育、优化保障激励措施,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支持孵化载体提质增效,从而助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任之光,梅红.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1):86-90.2黄淑婷.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视域中的高校职能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66-67.3董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江苏高教,2020(10):93-96.4温雷雷.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耦合机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1(24):53-57.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