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2022)2022 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单选题 1、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则()A一定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 B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 C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 答案:B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则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故选 B.2、关于烹饪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炒菜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B铁锅的比热容比食物的大 C蒸鱼利用了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 D凉拌菜要搅拌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
2、则运动 答案:C 解析:2 A炒菜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菜的内能,故 A 错误;B铁的比热容较小,升温比食物快,故 B 错误;C蒸鱼利用了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故 C 正确;D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故 D 错误。故选 C。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所含的热量也越多 B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变化 C0的冰没有内能 D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答案:B 解析:A热量是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只能用“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 A 错误;B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变化,例如晶体熔
3、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变大,故 B 正确;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 C 错误;D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 D 错误。故选 B。4、利用一燃气热水器对10kg、20的水进行加热时,完全燃烧了0.105m3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煤气的热值为4 107J/m3,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是 50%。下列说法中()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41 103J 水吸收的热量是2.1 106J 3 水温升高了 50 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保持不变 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 C只有正确 D只有正确 答案:B 解析:由放=知道,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4、 放=0.105m3 4 107J/m3=4.2 106J 故错误;由于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是 50%,所以,水吸收的热量是 吸=放=50%4.2 106J=2.1 106J 故错误;由=知道,水温升高了 =2.1 106J4.2 103J/(kg )10kg=50C 故正确;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错误。故选 B。5、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C的冰块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4 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D 解析:A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
5、能,0C的冰具有内能,故 A 错误;B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故 B 错误;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故 C 错误;D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汤勺从汤中吸热,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 D 正确。故选 D。6、如图所示,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装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滴入等量的红墨水,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只有少量的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A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答案:B 解析: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6、,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快,扩散现象越明显,因此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只有少量的变成红色,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5 故选 B。7、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是因为水的()A比热容大 B密度大 C体积大 D内能大 答案:A 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人们用冷水冷却发动机。故选 A。多选题 8、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空隙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破裂
7、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很微弱 答案:BCD 解析: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故 A 错误;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 B 正确;C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隙,故 C 正确;D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 10 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了,“破镜不能重圆”就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的缘故,故 D 正确。6 故选 BCD。9、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夏天,石头被晒得很热 B冬天
8、,搓动双手会发热 C夏天,在饮料中放冰块,饮料变凉 D冬天,放在暖气上的物体变热 答案:ACD 解析:A夏天,石头被晒得很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A 正确;B冬天,搓动双手会发热,因摩擦做功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B 错误;C夏天,在饮料中放冰块,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C 正确;D冬天,放在暖气上的物体变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D 正确。故选 ACD。10、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若不计热量散失,分别用、表示两种液体的质量和
9、比热容,则结合图甲和图乙中的信息,作出的推断正确的是()A若=,则 7 B若=,则 C若=,则 D若=,则=答案:BC 解析:根据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即可列出等式 吸=a=从图像可以看出 那么可以得出 a AC若=,则a,故 A 错误,C 正确;BD若=,则,故 B 正确,D 错误。故选 BC。综合题 11、为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小明在实验室用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做实验,如图所示,铅柱A和铅柱B所受的重力均为 2N,两个铅柱接触面的面积为 3cm2,当悬挂重物所受的重力为 20N 时,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于是,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华观测到该实验室的大气
10、压为 1105Pa,于是她认为两个铅柱之所以没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判断小明做的铅柱实验能否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结论。8 答案:小明做的铅柱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解析:解:把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是为了两个铅柱之间没有空气,与铅柱底面接触的大气会对铅柱有向上托的力,这个力能否保证两个铅柱不被重物拉开。由公式=得,铅柱横截面受到大气的压力,即对铅柱的托力为 =1.0 105Pa 3 104m2=30N 由于所挂重物的重力为 20N,铅块重力为 2N,总重力 总=20N+2N=22N 由于托力大于物体的总重力,
11、所以小明做的铅柱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考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质量的百分比)。9 防冻液含量/%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
12、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当地常年最低气温低 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_较大。(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 30%逐渐增大到 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A30%B40%C60%D90%(4)请在图表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_。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 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5)长时间使用
13、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升高(选填“升 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10 答案:比热容 D B 120 升高 见解析 解析:(1)1水的比热容最大,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所以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2)2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 30%逐渐增大到 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选 D;(3)3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 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3025,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 40%和 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 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选 B。(4)45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 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 120。(5)67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