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考点精题训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考点精题训练 选择题 1、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分条件差异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热量条件不同(2)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A.降水充沛 B.土壤肥沃 C.森林密布 D.气候干旱 答案:A D【提示】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1)考查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 (2)考查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答】(1)读图可知,草原巨人纺
2、锤树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骆驼刺根系发达,位于沙漠气候区,热带季雨林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故选 A。(2)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所以其根系发达,便于吸取地下水。故选 D。2、某研究小组在研究贺兰山东坡乔木(森林带)分布情况时,共选取了 38 个样方(10m10m),得出样方范围内乔木的数量、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贺兰山东坡乔木主要属于()A.针叶林 B.阔叶林 C.硬叶林 D.雨林(2)海拔 1800 米至 2800 米乔木数量较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降
3、水 D.土壤(3)影响贺兰山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区乔木树高且胸径较粗的主要原因是()A.乔木数量少,相互竞争弱 B.距冰川近,水源条件好 C.太阳辐射强,热量条件好 D.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 答案:3 A C A【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贺兰山东坡乔木的类型。(2)本题主要考查了贺兰山东坡海拔 1800 米至 2800 米处乔木数量较多的主要影响因素。(3)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贺兰山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区乔木树高且胸径较粗的主要原因。【解答】(1)贺兰山东坡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较低,适宜针叶林分布,A 正确;该地区
4、冬季严寒,夏季温凉,温度比较低,不适合阔叶林分布,B 错误;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C 错误;雨林分布在温度高且降水丰富的地区,D 错误。故选 A。(2)该地区影响植被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贺兰山东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海拔 1800 米至 2800 米,随着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尤为丰富,乔木数量较多,C 正确。故选 C。(3)贺兰山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区,乔木数量少,相互竞争弱,因此乔木树高且胸径较粗,A 正确;贺兰山上冰川很少,影响很小,B 错误;太阳辐射、土壤肥力都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 错误。4 故选 A。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图例
5、、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2)图例、代表的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A.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3)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B.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C.减慢海水净化速度 D.沿岸大气降温减湿 答案:B B 5 D【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6、1)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2)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的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渔场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域;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其速度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解答】(1)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欧洲西部、非洲北部局部区域,所在地
7、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代表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在地为地中海气候,代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所在地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代表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故选 B。(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代表的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 B。(3)结合图示可知,该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 D。综合题 6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 30%的锰能以 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方式。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作了“土壤 pH 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他
8、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茶叶锰含量与土壤 pH 的关系,得到下表中的数据。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 pH 表 序号 老叶 成叶 嫩叶 土壤 pH 1 1626 1341 620 5.10 2 3112 2422 1278 4.16 3 3002 2025 1267 4.67 4 3322 2025 1733 4.34 5 2811 1996 1323 4.70 6 1516 993 472 6.02 7 2392 1246 749 5.42 8 1728 1031 673 5.69 9 2919 1678 886 4.95 10 3488 2253 16
9、65 4.05 11 3138 2224 995 4.51 12 2585 2145 1250 4.33 13 2191 1837 1125 4.48(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空气(2)随着叶龄的增长,茶叶锰含量显著增加,表明_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3)从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与土壤 pH 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锰的含量与土壤 pH 呈_(正、负、不)相关。(4)一般来说,茶叶的质量与其锰含量成正比,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茶树最适宜种植在_(中性、酸性、碱性)土壤中。答案:A 生物 负 酸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10、土壤矿物元素以及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紧密结合材料信息加以分析。7 (1)土壤中的锰元素属于矿物成分,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矿物质。(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土壤 pH 偏大时,茶叶中的锰含量偏低,因此不同叶龄茶叶锰的含量与土壤 pH 呈负相关。(4)由材料分析可知,土壤 pH 越小,茶叶中锰的含量越高,因此,茶树最适宜种植在酸性土壤中。5、大连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
11、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1)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层,乙为_层。大黑山山脚天然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2)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答案:(1)腐殖质 淋溶 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南(2)与南方地区相比,该地冬季气温较低,枯枝落叶较多;且有机质分解较慢;年降水量较小,淋溶
12、作用较弱;年均温较低,植物生长缓慢,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较少,有利于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因此该地耕作业区土壤较肥沃。解析:本题以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和土壤的剖面结构图为材料,涉及土壤剖面、植被类型,坡向对植被的8 影响,以及土壤肥沃的原因分析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1)根据所学可知,土壤剖面中甲位于有机质层下部,为腐殖质层,乙位于淀积层上部,为淋溶层。大黑山位于大连,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山脚天然的森林植被类型为当地地带性植被,所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由于山的南坡为阳坡,热
13、量条件优于阴坡,因此可推测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2)生物是有机质的来源,与南方地区相比,大连冬季气温较低,秋季树木落叶,因此地表枯枝落叶较多,生物腐殖质多;大连冬季气温低,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较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与南方相比,大连年降水量较小,淋溶作用较弱,物质迁移少,对肥力消耗少多;大连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植物数量较少,且生长缓慢,所以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较少,有利于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因此该地耕作业区土壤较肥沃。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在发育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同层次,其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2020 年 10 月 3 日我国广东某
14、学校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测量红壤的深度和垂直分层,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同学们还采集了制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中写道:测定红壤分布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低山丘陵地区,其 pH 值在 6.5 以下,碱性较强;红壤黏度高,透气性差。并绘制了土壤垂直剖面图(如图)。9 (1)该地理兴趣小组报告图文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_。(2)红壤的垂直剖面图中,甲层包括_层和_层,说明红壤中甲层发育较薄的原因_。(3)红壤是一种肥力较低的土壤,试说明其改良措施_。答案:文中:碱性较
15、强酸性较强;图中: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互换。有机 腐殖质 红壤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量丰富,腐殖质层淋溶作用强,分解快。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其有机质;增施熟石灰,中和其酸性;掺入沙土,增加其透气性。解析:本题组考查土壤结构和土壤的改良有关知识。(1)该地理兴趣小组报告图文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文中的错误:碱性较强酸性较强,因为红壤 pH 值在 6.5以下,属于酸性土壤;图中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互换,淋溶层在淀积层的上面。(2)红壤的垂直剖面图中,甲层是红壤的最上面,包括有机层和腐殖层,说明红壤中甲层发育较薄的原因:红壤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降水量丰富,腐殖质层淋溶作用强,分解速度快,导致有机质和腐殖层都较薄,土壤肥力差,不利于农业生产。(3)红壤是一种肥力较低的土壤,由于红壤酸性较强;黏度高,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改良措施如下:每年水稻收购后,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其有机质含量;增施熟石灰,中和其酸性;掺入沙土,增加其透气性、降低黏度。从而提高红壤的肥力,改造成水稻田,适合农业生产。10 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