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实用10篇).pdf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5852005 上传时间:2024-11-2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712.17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实用10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实用10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实用 10 篇)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 第 1 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 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 第 2 篇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 鱼传尺素 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鸿雁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 1),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凶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凶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凶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 第 3 篇 古代的.书信格式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_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古代的书信格式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古代的书信格式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古代的书信格式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 第 4 篇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西汉苏武曾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迫使他投降,苏武不肯。被匈奴君主放到北海牧羊。苏武忍辱负重十多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修好。汉朝又派使节到匈奴,要求放苏武回汉,但单于仍不愿放人,谎称苏武已死。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真情告诉了汉使,并让汉使这样对单于说:汉朝皇帝打猎时,曾射到一只北方飞来的大雁,雁足上系着封信,说苏武没有死,仍在北海牧羊。单于听后,知道无法隐瞒,遂放苏武归汉。鸿雁是大型的侯鸟,勇猛,每年秋季南迁。看到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人们便把传递信件的使者称为“鸿雁”。“鸿雁传书”一词也由此而来。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 第 5 篇 古代朋友书信格式 古代朋友书信格式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启辞 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即禀者 同上。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恕不一一。不宣。不悉。不具。不备。不赘。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答复对方询问: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请人应允: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表示关切: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表示感谢之情: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以下为常见祝辞: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谨祝 谨贺 对晚辈: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金安 福安 对尊长: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麟安 对家居者,颂: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 第 6 篇 古代书信用语 送审须提交材料简明指导(为制片方提供)因影片审查时须提交较多材料,在此一一列明,请各制片单位认真准备。一、各省_在完成影片初审,提交广电总局进行终审时;各属地_完成影片初审,向广电总局申领公映许可证片头时,须提交以下文字材料:1、省电影审查决定书(省局填写);2、省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意见表(省局填写);(以下由制片方准备)3、故事片(纪录/科教/动画/专题)送审清单;4、电影审查报批表(附电子文档);5、主创人员登记表(附电子文档);6、影片英文片名译名的报告(须书面提前申报);7、增加、变更出品单位的.批复,或所有出品单位、摄制单位之间的合同;8、完成台本的电子文档;9、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回执单或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10、如影片变更片名,须报送更改片名的批复(须书面提前申报);11、领取公映许可证片头的经办人授权书(须加盖第一出品单位公章)。(电子文档请刻录光盘提交)二、各省_完成影片初审,提交广电总局进行审查时,须提交以下影片介质:胶片电影送混录双片一套或 BETA 带一套(送审 BETA 带需事先书面申请并经同意,且技术检查合格);数字电影送高清数字节目带(HDCAM)一套。(以上要求根据广电总局电影局要求整理,材料不可缺少)-1-关于影片英文片名译名的请示 山东省电影审查委员会:中文名:英文译名:年 章)日-2-(司 关于影片更改片名的请示 山东省电影审查委员会:原片名:(中文)(英文)拟用片名:(中文)(英文)年 章)日-3-(司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 第 7 篇 古代名句欣赏【读书、求学篇】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 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代)董其昌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道德品行】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4.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格言联璧从政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待人处世】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生活哲理】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2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2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2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0.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31.乐极生悲,否极泰来。32.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3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 第 8 篇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古代诗歌中存在不少的经典之作,也有不少的伟大诗人,李白便是其中一个,也是较为重要的文学家。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若论比喻的新鲜、想像的奇特、夸张的大胆,虽有过人之处,可是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李白乃是以气夺人。范传正说得好:“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宏廓,拔俗无类。”(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艺术技巧,不过是在气的统帅之下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而已。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气的概念首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在左传和大戴礼记中都有这方面的论述。曹丕写典论论文开始以气论文。此后在绘画、音乐、书法等领域中也运用了气的概念。尽管古人对气的理解和用法不完全相同,但大致说来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读者都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析而论之,有气骨、有气象、有气势。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盛唐人的创造力,这在当时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都已得到了证明。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像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他想像自己的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随狂风,或随大雁,或随明月。这是多么新奇!许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新的生命,成为新的意象。明月,是经过李白的再创造,才变得格外富有诗意。还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前人似乎忽略了,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李白却有新的发现,咏之于诗,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例如海就是这样。自诗经开始,写江写河的佳句不胜枚举,写海的除了曹操的观沧海之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就不多了。王均的早出巡行瞩望山海、隋炀帝的望海、李峤和宋之问的海,都不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写海而能写出海的气魄的,还是要推李白。在“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古有所思),“木落海水清”(赠卢征君昆弟),“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诗句中,海和风、日互相配合,构成一幅幅壮观的图画。也许是因为李白喜欢皎洁的缘故,他的诗里使用最多的色彩词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笔下,几乎什么都可以成为白的。“白玉”“白石”“白云”“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鸥”,自不待言;就连雨也有白雨:“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宿湖)真是意想不到的妙笔。其他如“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拟古其一)“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飚乱白雪。”(久别离)“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临江王节士歌)李白就这样用他的诗笔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地。李白诗歌的逸气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作大鹏,在上李邕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殊调”二字正好可以说明他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性格。大鹏赋说得更加清楚: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李白用以自比的大鹏,既不同于蓬莱的黄鹄、苍梧的玄凤,也不同于衔木的精卫、报晓的天鸡。那些鸟都丧失了自由,惟独大鹏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李白不甘心受礼教的约束,不屑于做一名皓首穷经的儒生,他说:“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行行且游猎篇)“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少年行)他甚至不屑于参加士大夫视为正途的进士考试,而欲凭借自己的社会声望直取卿相,功成身退,依旧还他自由的身份。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李白的求仙、饮酒也曲折地表现了这种精神。他厌恶世俗,向往仙境,想在仙境中求得自由。“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人间不可以托些,吾将采药于蓬丘。”(悲清秋赋)“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襄阳歌)这些诗句都抒发了追求自由的热情。李白本是要入世的,理想不能实现,遂借着隐逸求仙、狂歌纵酒来排遣苦闷。李白说:“每思欲遐登蓬莱,极 目 四 海,手 弄 白 日,顶 摩 青 穹,挥 斥 幽 愤,不 可 得也。”(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正是这种心情的表露。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当感情达到高潮时,往往冲破格律的束缚,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唐人对李白的这种精神赞颂备至。殷璠说他:“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河岳英灵集)任华说他:“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杂言寄李白)张碧说他:“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鲲触巨海,澜涛怒翻。”(见唐诗纪事)范传正说他:“脱屣轩冕,释羁缰锁,因肆情性,大放宇宙间。”(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刘枣强碑文)都可谓李白的知音。所谓气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而这也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深沉的苦闷和忧愤,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首诗写出了对人生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他茫然过,徘徊过,站在十字路口无所适从。但终于从纷乱的思绪和低沉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重又昂起头颅,踏上新的征途。压抑越是沉重,爆发的力量就越是迅猛。千载之下读来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李白经常写自己的愁,写愁疾、愁颜、愁容、愁心、愁发、愁肠,也写愁猿、愁云。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愁比一比,和宋词里那类锁在小楼深院中的闲愁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李白的愁是“万古愁”,可以被大雁引去,也可以被狂风吹落在天涯。真是壮浪纵肆,无涯无际。李白的气骨一向为人所称颂,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附录引)盛唐时代,随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上升,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也达到相当充分的地步。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显示了人格的力量。他高呼“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其十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李白以凤和鸡对比,最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气骨: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古风其四十)他既不肯像冯那样“弹剑作歌”,“曳裾王门”,更不屑与那班斗鸡走狗之徒为伍。(行路难其二)他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论出处始终一贯。这是中国古代志士最可宝贵的节操,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李白的诗歌恢弘超迈,有吞吐群星、包孕日月的气象。“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日出入行)他似乎有一种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近似神秘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常触发他的灵感,使他的诗具有非凡的气象。在登太白峰里他说: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他想像太白金星替他打开天门,放他飞出云层,他乘着泠风一直飞到月亮的旁边。这几句诗表现了探索大自然的秘密、追求无限和永恒的意志。在李白的心目中,君山可以刬去,洞庭湖的月色可以赊来,万里黄河写入胸怀,舞袖一拂五松山就从大地上抹去了。在大自然面前,他不是一个顶礼膜拜者,而俨然是主人的姿态,万象都是他的宾客,都听他的指挥。正如皮日休在七爱诗中所说:“五岳为辞锋,四海作胸臆。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李白诗歌的气象也表现在一些政治诗中。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等人自许,要求自己像他们那样施展才能,“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也相信自己能够有所作为。他一生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也没有丧失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东山高卧时起来”(梁园吟),这种强烈的自信心和使命感,使他的诗气象非凡。即使是安史之乱也没有使他灰心,反而激起他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希望。他高唱: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无人,汉道昌。(胡无人)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 第 9 篇“尊敬的:”或“亲爱的,:”(顶格写,别忘了冒号)(空二格)先向对方问好 长辈的话:“您好!”;平辈的话“你好!”熟稔的话:“好久不见了!”之类的 正文 有事说事儿,没事儿闲扯,反正随你写了,每段段首也要空两格。结尾格式:“此致(空几格写)敬礼”(另起一行,要顶格写)写信人署名(靠右)写信日期(靠右)内容实例:XXX:您(你)好 正文此致 敬礼!(上两行也可写成:祝 身体健康!)写信人名字或昵称 写信的日期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家书 第 10 篇 古代诗词大全欣赏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忆帝京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渔家傲 陈袭善 鹫岭峰前阑独倚。愁眉蹙损愁肠碎。红粉佳人伤别袂。情何已。登山临水年年是。常记同来今独至。孤舟晚扬湖光里。衰草斜阳无限意。谁与寄?西湖水是相思泪。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赠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寄李亿员外 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玉楼春 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西江月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姻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斜人静.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荥迥,借问一枝如玉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