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教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崔桂田说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两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本教案是专门为我院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等专业编写的,考虑到这些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重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授,带有知识普及的性质,特别是与所学专业和知识点相结合,而不象经济类、经贸类等专业那样系统、详细和具有很强的实务操作性。第一章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 通过本章学习能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和区别、当代国际贸易的现状与走势;重点掌握各种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难点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国际贸易的不同含义。第一节
2、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二)从不同角度定义的国际贸易1、对外贸易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该国或该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与服务的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2、海外贸易有些海岛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常常会被称为海外贸易。3、世界贸易从全球范围的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称为世界贸易。(三)从交换的对象和内容角度理解的国际贸易1、狭义的国际贸易指各种商品的进出口,即一切有形商品的交换。2、广义的国际贸易指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对外经济活动,包括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二、 国际贸易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贸
3、易与专门贸易1、总贸易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2、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二)国际贸易值和国际贸易量1、国际贸易值国际贸易值又称国际贸易额,是以货币金额表示贸易规模的指标,它由出口值和进口值两部分组成。2、国际贸易量是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贸易规模的指标。(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含义是指贸易商品类别构成状况,一般用各类商品的贸易额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意义可以反映一国或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四)国际贸易地理方向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含义是指国际贸易额的国别或地区分布状况,一般用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
4、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意义反映各国或地区参加国际商品流通的水平和该国或地区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五)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的差额状况。如果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如果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六)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表明一国的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或表明一国经济国际化的程度。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一、按商品流向划分(一)出口贸易是指把本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运往国外市场销售。(二)进口贸易是指把国外生产或加工的产品输入本国国内市场销售。(三)过境贸易是指商
5、品有甲国运往乙国途经丙国,对于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二、按商品形态划分(一)有形贸易是指具有物质形态的商品贸易。(二)无形贸易是指不具有物质形态的商品贸易,可分为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三、按贸易关系划分(一)直接贸易指商品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销售,不通过第三国转手的贸易。(二)间接贸易指商品从生产国运往消费国销售中通过第三国转手的贸易。四、按贸易体制划分(一)双边贸易是指在两国政府之间商定的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下的贸易。(二)多边贸易是指在多个国家政府之间商定的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下的贸易。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和区别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一)都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二)都是为了
6、取得利润或经济利益,目的相同。(三)交易的程序基本一样。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一)国际贸易的困难大于国内贸易。(二)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三)国际贸易的风险比国内贸易大。第四节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与走势一、国际经贸关系的内涵在拓展二、新的国际贸易方式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三、国际经贸关系的超国家协调日益凸显五、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六、贸易保护主义形式更加隐蔽思考题:1、 从哪些角度来把握国际贸易的概念?2、 如何看待贸易差额?3、 如何理解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意义?4、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参考书:1、 彭福永:国际贸易,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7、版。2、 黎孝先、刘舒年: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 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了解和掌握国际分工的含义、性质和发展阶段以及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了解世界市场的概念、发展过程和当前特点;重点掌握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含义、性质和作用(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二)国际分工的性质国际分工和国际商品交换是一定的国际生
8、产关系的表现形式。国际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各个国家在世界生产中的地位和它们在国际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关系等。在当前的国际生产关系尽管是一种综合的生产关系,但其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国际分工的主体部分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三) 际分工的作用国际分工打破了落后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消除了民族隔阂,把各个国家在经济上联合起来,促进了包括落后国家在内的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一)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近代国际分工的萌芽一五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为近代国际分工准备了地理条件和国际市场,但这时的分工明显带有地域分工的性质。(二)
9、一八世纪的产业革命使近代国际分工形成(三)19世纪末的垄断资本主义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四)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出现许多新的变化:1、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发展迅速,并在现代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2、发达国家之间除了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之外,还发展了工业部门内部的分工。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也有了变化,垂直分工开始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4、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三、影响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商品生产的成本,商品生产成本高低决定了该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决定生产该商品的分工
10、格局。(二)科技革命世界三次科技革命都不断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每一次科技革命之后,国际分工就会出现新的变化,可以说科技革命是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动力,(三)自然条件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一定的自然条件为国际分工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可能性。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条件在国际分工中的影响在下降。(四)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情况(五)跨国公司的发展二战后,跨国公司的大发展是推动国际分工的重要力量。(六)政策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第二节 世界市场一、世界市场的萌芽(一)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二) 界市场的萌芽世界市场萌芽于16、17世纪。地理大
11、发现为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使亚洲、美洲、非洲、大洋州的许多商品开始销往欧洲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市场。二、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一)世界市场形成的特点1、大机器工业的不断发展与世界范围内新市场的不断开辟。2、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其他地区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日益卷入世界市场。3、在发达国家形成了许多大工业中心城市。4、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加速了人们对荒芜原野的开发,形成世界劳动力市场。5、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明和改进,为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二)统一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1、帝国主义列强已把世界瓜分完毕2、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的形成3、
1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4、各国共同受世界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三、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一)世界市场的规模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世界市场的主体大大增多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以主权国家的身份进入世界市场;各国卷入世界市场的深度在增加,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等等。(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产品、电子产品和与新技术有关的产品的比重在加大。(三)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不仅传统的服务贸易如银行、保险、运输等进一步发展,而且国际租赁
13、、提供国际咨询和管理服务、技术贸易、国际旅游等发展迅速;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于同期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目前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商品贸易额的1/4左右。(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给世界市场以巨大影响(五)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联系在加强思考题:1、 何理解国际分工的性质和作用?2、 国际分工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3、 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统一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5、 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参考书:1、 彭福永:国际贸易,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韩经纶: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三章
14、 国际贸易理论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保护贸易理论和超保护理论以及与现行的各种贸易政策的关系;难点对各种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和评价。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贸易差额论是1617世纪由一些巨商、律师和政府官员等在实际的贸易、工业、航运和行政工作中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一、 商主义的财富观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代表财富。一国是否富裕,主要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金银数量,金银的增加就意味着财富的增加。二、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认为,增加国家的财富金银的拥有量可以有两个途径,一是开采金银矿藏,二是通过外贸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内。而前者
15、的储藏量是一定的,所以,金银的取得主要靠对外贸易顺差,只有开展对外贸易并保持顺差,才能使金银不断流入国内。重商主义的这种理论被称为贸易差额论。三、 商主义的政策主张1、货币管制政策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四、重商主义的类别1、早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主张通过国家的严厉的行政手段来增加金银财富,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外国工业品和奢侈品的流入,即使外国产品的价格大大低于本国产品的价格也不准进口。早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不准出现逆差。2、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不反对把金银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在对外贸易中只要始终坚持多卖少买的
16、方针,就能达到保持本国货币收入不断增长的目的。不赞同每一笔贸易都顺差,要看总的贸易收支情况。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势论。一、绝对优势论的中心问题经济自由主义是绝对优势论的中心。斯密认为,人是经济的动物,是“经济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而每个人都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国家应该尽量少过问经济,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应该听任自由经营、自由贸易。二、绝对优势论的基本含义一国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来源于该国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另一国同
17、类产品的生产成本更低,即处于绝对优势,那么,该国就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另一国要高,即处于绝对劣势,则该国就不应该生产这种产品,而是从另一国进口这种产品。这样,各自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从中获得利益。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1、国际经济体只有A、B两个国家,生产X、Y两种产品,使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2、双方在其中一种产品生产上所耗费的劳动成本要绝对地低于对方,即在劳动生产率上具有绝对的优势。3、国内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自由竞争,国际间商品自由流动,但生产要素却不能自由流动。4、政府的作用被严格地限制,国家主权不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5、不考虑生产
18、之外的其他成本,如运输费、保险费等。四、绝对优势论的例证(略)五、绝对优势论的意义斯密绝对优势论的结论,就是利用绝对优势,发展对外贸易,为自由贸易政策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大卫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书中提出了比较优势论。一、比较优势论的主要内容认为,一国不仅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时可以生产和出口该种商品,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可以进口该种商品,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
19、获得利益。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二、比较优势论的例证(略)三、比较优势论的评价该理论进一步推动了自由贸易政策的发展,对于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在更广泛领域开展都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缺陷。第四节 赫可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瑞典经济学家赫可歇尔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初步提出这一学说,其学生俄林在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问题一书提出著名的“赫可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一、要素禀赋论的假设前提1、各种商品在要素需求量上的不同劳动密集型商品要求更多劳动力的投入,资本密集型的商品要求更多的资本投入,土地密集型商品要求较多土地资源的投入。换言之,商品可以按要素的密集度来排列,并且这
20、种要素密集度不可逆转。2、各国在要素禀赋上的不同一些国家拥有较多的劳动力,一些国家拥有更多的资本,一些国家则拥有较多的土地。换言之,国家可以按要素的丰裕度来排列。二、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含义国际贸易以要素丰裕度的不同为基础,各国都倾向于生产其要素相对充裕的产品并出口,进口其国内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就是说,进口的是使用高昂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出口的是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国际贸易的结果是各国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第五节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论”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系统提出了以保护幼稚工业为重点的“保护贸易论”。一、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是
21、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它抹杀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历史特点。各国目前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自由贸易的经济基础并不具备,将来世界各国经济高度发展之后,才能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对于特定的经济时期,贸易政策应各不相同。二、生产力论认为生产力问题是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生产力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和已经创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灭的财富获得补偿”。他把生产力与财富的关系比作果树与果实的关系,生产力是果树,财富是果实。他认为,再生产力的发展中,工业的作用比农业的作用大,发展和完善国内的工业体系是提高生产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三
22、、国家干预论李斯特批评了古典学派忽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在培植国家生产力,尤其是发展民族工业方面,国家应当是一个理性的“植树人”。四、保护贸易政策1、保护的目的。发展本国幼稚的工业,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2、保护的对象。农业不需要保护;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没有强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保护的重点是重要的工业部门。3、保护的手段。用关税作为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4、保护的程度。对工业中的不同行业采取程度不同的保护措施。对国内工业的保护也不是无限期的。第六节 凯恩斯的
23、“超保护贸易理论”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超保护贸易理论。一、有效需求说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消费也随之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那么多,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人们往往有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支出在总需求中的比例相对变小,即国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扩大,这一差额须由投资需求的增加来填补,否则,就会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市场萎缩、生产相对过剩、投资减少、失业率高,甚至发生经济危机。二、投资乘数说凯恩斯认为,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国家应对经济生活进行行政干预,鼓励消费,利用货币
24、和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投资,来扩大社会总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即投资乘数作用,每增加一笔投资,不仅可以增加本部门的生产和投入,使失业率降低,还可以引起连锁反应,带动许多其他部门增加投资和就业,带动人们收入增加,又引起消费与投资的扩大,如此反复,结果使增加的国民收入总量是原增加投资量的若干倍。三、外贸乘数说认为一国的出口与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和工人就业的作用,而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和工人就业的作用。所以,对外贸易必须顺差,当对外贸易出现一定的顺差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是外贸顺差量的若干倍,就业人数也会成倍增加。四、超保护贸易主义的特点1、
25、保护的对象不仅是幼稚工业,而且更多的是国内高度发展或衰落的垄断工业。2、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3、保护的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大垄断资产阶级。4、保护的措施和手段从关税扩大到非关税以及形形色色的奖出限入措施。思考题:1、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论的主要意义是什么?2、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现实意义是什么?3、 试述要素禀赋论的内容。4、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 试述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6、 超保护贸易主义的特点是什么?参考书:1、 范爱军:
26、国际贸易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 彭福永:国际贸易,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 黎孝先、刘舒年: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四章 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以及鼓励出口等方面的措施;重点掌握非关税措施的特点、种类;难点是如何制定打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策略。第一节 关税措施一、 的含义、特点与作用(一)关税的含义关税是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本国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税。(二)关税的特点关税与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规定的其他税赋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关税的作
27、用关税的作用表现在:1、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内市场;3、调节国内市场供求和商品价格;4、外交谈判的一种手段。二、关税的主要种类(一)进口税进口税是指进口国家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进口税一般包括最惠国税和普通税两种。(二)出口税出口税是指出口国家的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出时对本国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目前征收出口税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有四个方面的目的: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内生产;保障国内市场;转嫁开发费用。(三)过境税过境税又称通过税,是一国对于通过其领土或关境运往另一国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目前各国相继废除了过境税,代之以签证费、准许费、登记费、统计费、印
28、花税等形式。(四)进口附加税1、含义进口附加税是指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的进口关税之外,根据某种目的再加征的额外进口税。2、征收进口附加税的目的主要有: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对国外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等等。3、进口附加税的种类(1)反贴补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奖金或贴补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附加税。反贴补税的税额一般按奖金或贴补数额征收。(2)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3)报复关税。是指对特定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采取行动而临时加征的进口附加税。(4)科技关税。是对技术先进、竞争能力非常强的产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
29、税。(五)差价税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商品国内外都生产,但国内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进口产品的进口价格时,为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价征收关税,这种关税称为差价税。(六)特惠税是一种特别优惠的关税,它是对特定的某一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七)普惠制普惠制全称为普遍优惠制度,是工业发达国家承诺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商品,特别是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的制度。 三、关税的征收方法(一)从量税1、含义。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从量税的征税额是商品数量与单位从量税的乘积。
30、2、优点。第一,手续简便,无须审查货物的规格、价格和品质,可以节约征收成本费用;第二,进口品价格跌落时,仍有适度的保护;第三,可以防止进口商品谎报价格。3、缺点。(1)对等级、品质和价格差异的货物,按同一税率征收,税负不合理;(2)税率固定,没有弹性,税额不能随物价涨落而增减,失去了市场的价格机能;(3)对部分不能以数量计算的商品不能适应,如古董、字画等。(二)从价税1、含义。从价税是以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2、优点:(1)税负合理。按照货物的品质、价值等级比率课税,品质佳、价值高者,纳税较多,反之,则少。(2)税负明确,且便于各国关税率的比较。(3)
31、税负公平。(4)进口物价上涨、数量不变时,财政收入增加。3、缺点:(1)估价繁难。(2)通关不易。(3)调节作用弱,保护性不强。(三)混合税混合税又称复合税,是对同一中商品同时采用从量、从价两种标准征收关税的一种方法。有的是以从价税为主,另加征从量税;有的是以从量税为主,另加征从价税。(四)选择税选择税是指对同一货物,同时订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征税时由海关选择的方式,通常是按税额较高的一种征收。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 一、直接的非关税壁垒 (一)进口配额制 1、含义。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准予
32、进口,超过配额的货物则不准进口,或者加征较高的关税甚至罚款以后才准许进口。 2、种类:(1)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度,达到了这个额度后,便不准进口。它本身包括三种形式,即全球配额、国别配额和进口商配额。 (2)关税配额。是一种进口配额与关税相结合的形式。关税配额是指在配额限度内进口,可以享受优惠关税或免税,超过额度却要按一般正常的税率计征关税。有的国家则对超过额度的进口加征附加税甚至罚款。 (二)“自动”出口配额制1、含义。“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在某一时期(一般为5年),某些商
33、品对该国出口的数量或金额的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2、种类:(1)单方面“自动”出口配额。是指由出口国单方面自行规定出口到某国的限额,以限制商品的出口。(2)协议“自动”出口配额。即由出口国与进口国通过谈判的方式签定“自限协定”或“有秩序的销售协定”,在协定的有效期内,规定某些商品的出口配额,自行限制出口。 (三)进口许可制进口许可证是一种凭证进口的制度,即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否则一律不准进口。按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的关系,许可证分为有定额的许可证和无定额的许可证。按进口商品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许可证和特种许可证。 二、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一)外汇管制 是指
34、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进行管制,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通过集中使用外汇和控制供应进口商的外汇数量的办法来达到控制商品进口得数量、种类和国别。 (二)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是指国家通过法令和政策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商品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商品,从而使进口商品受到歧视,起到了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作用。 (三)征收各种国内税 是指国家利用国内课税制,对进口商品和国产商品实行不同的征收方法和不同的税率,从而增加进口商品的纳税负担,削弱其竞争能力,达到抵制和限制进口的目的。 (四)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 是指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进口商品在限价以上正常进口,低于
35、限价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 (五)进口押金制 是指进口商在办理进口时,必须事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放一笔现金,这样就增加了进口商的资金负担,从而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 (六)专断的海关估价指某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海关高估进口商品的价格,有意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负担,从而阻碍商品的进口。 (七)贸易技术壁垒第三节 鼓励出口的措施 一、鼓励出口的措施 (一)出口信贷 1、含义出口信贷是出口国家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力,以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的一种信贷资助,对银行而言,就是出口信贷业务,用于促进和扩大出口。2、 种类(1)卖方信贷。是指出口国银行
36、向本国出口厂商即卖方提供的信贷。(2)买方信贷。是指出口国银行直接向进口国银行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指政府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专业银行,为本国提供出口信贷的商业银行进行保险的一种方式。(三)出口补贴 1、含义是指政府在商品出口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目的在于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2、种类 (1)直接补贴,即直接支付给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 (2)间接补贴,即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所给予的种种财政上的优惠。 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自由经济区措施(一)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区1、 自由贸易港2、 自由贸易区 (二)出口加工区 (三)综合型
37、经济特区 (四)保税区 (五)自由边境区与过境区 思考题:1、 关税的特点与类型有哪些?2、 进口附加税的含义和种类有哪些?3、 如何认识普遍优惠制度?4、 非关税措施的特点和发展走势怎样?5、 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种类?6、 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7、 各国鼓励出口的措施有哪些?参考书:1、 彭福永:国际贸易,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黎孝先、刘舒年: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 高成兴等:国际贸易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第五章 世界贸易组织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 了解和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原则、机构
38、设置和运行方式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不同于关贸总协定的特点;难点是如何理解和把握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关规定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一节 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含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是一项调整和规范缔约国之间关税水平与经贸关系方面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多边国际协定和国际经济组织。关贸总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共同构成了当代国际经济的三大支柱。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1946年2月,美国发起召开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19个国家(包括中国)组成了
39、贸易与就业会议筹委会。在筹委会会议上,美国提出建立一个国际贸易组织,并提交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还要求立即开展关税减让谈判。宪章经修改后,于1947年10月在古巴的哈瓦那举行的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上审议通过,故称哈瓦那宪章。在对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进行修改讨论时,美、英、法、中等23个国家进行了关税减让谈判,并达成了协议,签订了关贸总协定,于1948年1月1日生效实施。该协定是哈瓦那宪章的一个附属性协定,而且是“临时性的适用协议书”。由于哈瓦那宪章需经各国国内立法机构批准才生效,但一些国家的立法机构未予批准,特别是美国议会在审批中有很多争议,一直未予批准,因此,国际贸易组织流产了。由于关贸总
40、协定的生效不需各国国内立法机构批准,因而按时运转起来,不料竟长期存在和发展起来,充当了国际贸易组织的角色。二、关贸总协定的发展状况与作用关贸总协定从1948年诞生到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共经历了47年的历史。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从最初的23个创始国发展到108个成员国,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中的85。关贸总协定为国际贸易自由化,建立国际贸易新秩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关贸总协定在47年中共主持了8轮谈判。这8轮谈判使全体缔方的平均关税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40左右,下降到9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4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三左右;使许多非关税壁
41、垒的应用受到了约束,从而排除了国际贸易发展轨道上的众多障碍。关贸总协定管辖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商品范围扩大,而且还从商品扩展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关贸总协定建立了一套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规章,推动了世界经贸信息交流,提高了国际贸易管理的透明度,还协商处理了100多起缔约方之间的贸易纠纷等。这些都说明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功绩是值得称赞的。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含义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是一个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多边贸易法律框架为基础,具有国际法人资格的国际经济组织。(二)世界贸易组织产生的原因与背景虽然关贸总协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2、但由于总协定毕竟只是一项“临时性”的多边协定,因此,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它缺乏适当的组织框架,其法律地位不明确,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它对贸易争端的解决主要采用协商方式,因此,它制定的规则没有得到普遍遵守。在关贸总协定第8轮谈判即乌拉圭回合中,许多国家感到GATT的先天不足,难以把乌拉圭回合的各项协议付诸实施,必须变革和扩大GATT体制的职能和作用,有必要建立一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来协调、监督和执行乌拉圭回合的成果。1990年初,意大利提出建立多边贸易组织的建议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赞成。1993年12月一五日,建立多边贸易组织协议形成,并根据美国的建议,把该多边贸易组织命名为“世界贸易组织”。该协
43、议于1994年4月一五日在马拉喀什部长会议上获得通过9被104个参加政府的代表签署,与其他协议共同组成了乌拉圭回合的一揽子成果。根据协议,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并存1年后,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原则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世界贸易组织是全体成员方认识到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以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开发世界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寻求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护,根据成员方各自需要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世界
44、贸易组织的宗旨与1947年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提出的宗旨基本相似,但根据时代要求的不同作了补充:一个补充是要考虑到全球性环境保护的需要,另一个补充是要考虑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尤其是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与国际贸易额增长相适应的经济发展。二、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有许多具体规则,以确保实现上述宗旨。这些规则既包括实体规则,也包括程序规则。这些规则体现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则。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原则既适用于货物贸易,也适用于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领域。 (一)非歧视原则 非歧视原则要求每个缔约方必须平等地对待其他缔约方的贸易。一个缔约方不论实行限制性措施还是取消限制性措
45、施,不能只适用个别缔约方,而必须适用所有缔约方。非歧视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全部规则体系的基础,并通过以下两个更具可操作性的原则来实现: 1、最惠国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和豁免,也给予缔约对方。最惠国待遇分为双边的和多边的、有条件的和无条件的。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的是多边的和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2、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的原意是指缔约国之间相互保证给予另一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等的待遇。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主要用在缔约国的产品贸易、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方面。国民待遇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对进口的产品、服务和与
46、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在国内措施方面的体现,以防止进口的产品、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享受的最惠国待遇因歧视性的国内规章而削减,确保进口的产品、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与本国的产品、服务等进行平等竞争。 (二)贸易自由化原则 消除国际贸易中的障碍是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有效途径。为此,世界贸易组织对各种限制国际贸易自由开展的措施作了限制性规定。贸易自由化原则在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转化为以下两个具体原则: 1、关税稳定与减让原则 各缔约方通过谈判确定的关税减让需列入减让表中,不得随意提高,从而使谈判达成的关税税率成为有关缔约方的最高税率;如果减税要求提高税率,则必须在3年后经过谈判以其他产品的税率减让相补偿,从而确保总体关税水平不至于过高。 2、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在各种非关税措施中,数量限制最为普遍。数量限制的具体形式包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