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一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Q/TJSJJZ012004(第一版)铁法煤业集团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四年四月十五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Q/TJSJJZ012004目 录1 地基工程1.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1.2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2 基础工程2.1石砌体基础2.2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2.3 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3 基 坑 工 程3.1 排桩墙施工工艺标准3.2 锚杆及土钉墙施工工艺标准3.3 水泥土桩墙工程施工工艺标准3.4 地下连续墙工程施工工艺3.5 沉井(箱)施工工艺3.6 降水施工工艺标准4土方工程4.1人工挖土工艺标准4.2机械挖土工
2、艺标准4.3 基土钎探工艺标准4.4 人工回填土工艺标准4.5机械回填土工艺标准1 地基工程1.0.1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短钎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819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9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019
3、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裂膜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1199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非织造复合土工布(GBT 17642199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乙烯土工膜(GBT 17643199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氯乙烯土工膜(GBT 17688199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土工格栅(GBT 1768919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扁丝编制土工布(GBT 176901998)。1.0.2 术 语 1.土工合成材料: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中所应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总称。 2.土工织物: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按制造方法
4、不同分为织造土工织物和非织造(无纺)土工织物。 3.土工膜:由聚合物或沥青制成的一种相对不透水薄膜。 4.土工格栅:由高密度聚乙烯等聚合物经挤压加工再进行拉伸制成的格栅状、用于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其开孔可容周围土、石或其他土工材料穿入。 5.土工带:经挤压拉伸或加筋制成的条带抗拉材料。 6.土工格室:由土工格栅、土工织物或土工膜、条带等形成的蜂窝状或网格状三维结构材料。 7.土工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 8.强夯法:用大吨位(1040t)夯锤,反复起吊至高处(630m)使其自由下落,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9.强夯地基:利用重锤自由下
5、落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土层来承受上部荷载的地基。1.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1.1.1 适用范围 土工合成材料适用于加固软弱地基,使之形成复合地基,可提高土体强度,显著地减少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用于公路、铁路路基作加强层,防止路基翻浆、下沉;用于堤岸边坡,可使结构坡角加大,又能充分压实;作挡土墙后的加固,可代替砂井。此外,还可用于河道和海港岸坡的防冲;水库、渠道的防渗以及土石坝、灰坝、尾矿坝与闸基的反滤层,可取代砂石级配良好的反滤层,达到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保证安全使用的目的。1.1.2 基本规定 1.施工前应对土工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能(单位面积的质量、
6、厚度、相对密度)、强度、延伸率以及土、砂石料等做检验。土工合成材料以100m2为一批,每批应抽查5;产品验收抽样以卷为单位时,每批应抽查5,并不少于一卷。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清基、回填料铺设厚度及平整度、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方向、接缝搭接长度或接缝状况、土工合成材料与结构的连接状况等。 3.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承载力检验。1.1.3 施工准备1.1.3.1 技术准备 1.详细阅读设计文件,准确理解设计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在地基加固中的作用。 2.详细阅读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原地基土层的工程特性、土质及地下水对拟使用的土工合成材料的腐蚀和施工影响。 3.对拟使用的回填土、石做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
7、.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工合成材料特性及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施工方案。 5.对工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1.1.3.2 材料准备 1.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现场情况,制定土工合成材料的采购计划; 2.选择回填土、石的来源地; 3.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检查产品标签、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取样送检; 4.根据施工方案将土工合成材料提前裁剪拼接成适合的幅片; 5.准备好土工合成材料的存放地点,避免土工合成材料进场后受阳光直接照晒。1.1.3.3 主要机具 1.土工合成材料拼接机具; 2.回填土、石料运输机具; 3.回填层夯实、碾压机具; 4.水准仪、钢尺等。1.1.3.4 作业条件 1.土工合
8、成材料验收合格; 2.回填土、石材料试验合格; 3.向工人的技术交底已经完成; 4.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基层处理合格1.1.4 材料 质量要点1.1.4.1 土工合成材料的分类 土工合成材料目前町分为下列四大类:机织(含编织)织造型针织土工织物 针刺土 非织造型 热粘工 胶粘合 土工膜 有材质、厚薄之分 成材 复合土工膜料 土工复合材 复合土工织物复合防排水材料 排水带、排水管排、防水材料等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带、土工网土工特种材料土工模袋、三维网垫、聚笨乙烯等1.1.4.2 土工合成材料的性能 (1)土工合成材料的性能指标包括其本身特性指标及其与土相互作用指标。后者需模拟实际工作条件由试验确
9、定(该指标主要用于初步设计时参考)。 (2)土工合成材料自身特性指标包括下列内容: 1)产品形态指标:材质、幅度、每卷长度、包装等; 2)物理性能指标:单位面积(长度)、质量、厚度、有效孔径(或开孔尺寸)等; 3)力学性能指标: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握持强度、顶破强度、胀破强度、材料与土相互作用的摩擦强度等; 4)水力学;透水率、导水率、梯度比等; 5)耐久性能:抗老化、化学稳定性、生物稳定性等。1.1.4.3 土工合成材料应按设计指定产品选择,设计没有明确指定时,应选用抗拉强度大,延伸率较小的产品。土工格栅应有较大糙度;土工织物、土工膜应有较高的刺破、顶破、握持强度,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10、1.1.4.4 土工合成材料的抽样检验可根据使用功能进行试验项目选择(见表1.1.4.4)。土工合成材料试验项目选择表 表1.1.4.4试验项目使 用 目 的试验项目使 用 目 的加筋排水加筋排水单位面积质量顶 破厚 度刺 破孔 径淤 堵渗透参数直接剪切摩擦拉 伸 注:为必做项,O为选做或不做项。1.1.4.5 土工合成材料自身主要性能的试验方法标准可参照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SLT 2351999)执行。1.1.5 施工工艺1.1.5.1 工艺流程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1.5.1。土工合成材料验收基层处理调 整检 查土工合成材料加工土工合成材料铺放调 整检 查压载稳定表面保护
11、回 填验 收图 1.1.5.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流程1.1.5.2 操作工艺1、基层处理(1)铺放土工合成材料的基层应平整,局部高差不大于50mm。清除树根、草根及硬物,避免损伤破坏土工合成材料。(2)对于不宜直接铺放土工合成材料的基层应先设置砂垫层,砂垫层厚度不宜小于300mm,宜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土工合成材料铺放 (1)首先应检查材料有无损伤破坏。 (2)土工合成材料须按其主要受力方向铺放。 (3)铺放时应用人工拉紧,没有皱折,且紧贴下承层。应随铺随及时压固,以免被风掀起。 (4)土工合成材料铺放时,两端须有富余量。富余量每端不少于1000mm,且应按设计要求加以固定
12、。 (5)相邻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对土工格栅可采用密贴排放或重叠搭接,用聚合材料绳或棒或特种连接件连接。对土工织物及土工膜可采用搭接或缝接。 (6)当加筋垫层采用多层土工材料时,上下层土工材料的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 (7)土工织物、土工膜的连接可采用搭接法、缝合法和胶结法。连接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的强度。 1)搭接法: 搭接长度3001000mm,视建筑荷载;铺设地形、基层特性和铺放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采用300500mm。荷载大、地形倾斜、基层极软,不小于500mm,水下铺放不小于1000mm。当土工织物、土工膜上铺有砂垫层时不宜采用搭接法。 2)缝合法: 采用尼龙或
13、涤纶线将土工织物或土工膜双道缝合,两道缝线间距1025mm。缝合形式如图1.1.5.2所示。 3)胶结法: 采用热粘接或胶粘接。粘接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 (8)在土工合成材料铺放时,不得有大面积的损伤破坏。对小的裂缝或孔洞,应在其上缝补新材料。新材料面积不小于破坏面积的4倍,边长不小于1000mm。图1.1.5.2 缝合尺寸(尺寸单位mm)(a)平接;(b)对接;(c)J字形接;(d)蝶形接3.回填 (1)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地基,无论是使用单层还是多层土工合成加筋材料,作为加筋垫层结构的回填料,材料种类、层间高度、碾压密实度等都应由设计确定。 (2)回填料为中、粗、砾砂或细粒碎石类时,
14、在距土工合成材料(主要指土工织物或土工膜)80mm范围内,最大粒径应小于60mm,当采用黏性土时,填料应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并不含有对土工合成材料有腐蚀作用的成分。 (3)当使用块石做土工合成材料保护层时,块石抛放高度应小于300mm,且土工合成材料上应铺放厚度不小于50mm的砂层。 (4)对于黏性土,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土2以内,密实度不小于最大密实度的95。 (5)回填土应分层进行,每层填土的厚度应随填土的深度及所选压实机械性能确定。一般为100300mm,但筋上第一层填土厚度不小于150mm。 (6)填土顺序对不同的地基有不同要求: 1)极软地基采用后卸式运土车,先从土工合成材料
15、两侧卸土,形成戗台,然后对称往两戗台间填土。施工平面应始终呈“凹”形(凹口朝前进方向)。 2)一般地基采用从中心向外侧对称进行。平面上呈“凸”形(突口朝前进方向)。 (7)回填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地基沉降情况,控制回填速度。 (8)土工合成材料上第一层填土,填土机械只能沿垂直于土工合成材料的铺放方向运行。应用轻型机械(压力小于55kPa)摊料或碾压。填土高度大于600mm后方可使用重型机械。1.1.6 质量标准 1.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2.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表面应平整。 3.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1.6的规定。质 量 标 准 表1.1.6项序检查项目允许
16、误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土工合成材料强度%5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结果与设计标准比)2土工合成材料延伸率%3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结果与设计标准比)3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的方法一般项目1土工合成材料搭接长度mm300用钢尺量2土石料有机质含量%5焙 烧 法3层面平整度mm20用2m靠尺4每层铺设厚度mm25水 准 仪1.1.7 成品保护 1.铺放土工合成材料,现场施工人员禁止穿硬底或带钉的鞋; 2.土工合成材料铺放后,宜在48h内覆盖,避免曝晒;3.严禁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表面行走;4.用黏土做回填时,应采取排水措施雨雪天要加以遮盖。1.1.8 安全环保措施1.土工合成材料
17、存放点和施工现场禁止烟火;2.土工格栅冬季易变硬,应防止施工人员割、碰损伤;3.土工合成废料要及时回收集中处理,以免污染环境。1.1.9 质量记录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工程验收时应有以下质量记录:1.土工合成材料产品出厂合格证;2.土工合成材料性能(按设计要求项目)实验报告;3.土工合成材料接头抽样试验报告;4.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5.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工程隐蔽检查资料;6.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7.设计文件资料;8.施工技术交底资料;9.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规范要求的其他资料。1.2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1.2.1 适用范围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
18、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1.2.2 基本规定 1.强夯施工前,应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以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试验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2.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3.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4.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
19、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1.2.3 施工准备1.2.3.1 技术准备 1.应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2.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 4.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5.其他技术准备工作。 1.2.3.2 劳动力准备 起重司机1名、起重工2名、辅助工4名(单机单班考虑)。1.2.3.3 主要机具 1.夯锤:可用钢材制作,或用钢板为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锤底面为方形或圆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
20、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夯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 2.起重机械:宜选用起重能力1S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起重设备,但必须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均需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推土机:用T,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 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人度、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1.2.3.4 作业条件 1.场地已整平,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已修好。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
21、,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2.现场积水已排除,满足机械行走作业。1.2.4 施工工艺1.2.4.1 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布置夯点机械就位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夯锤自由下落按设计要求重复夯击低能量夯实表层松土1.2.4.2 设计 1.有效加固深度:H = a Mh式中 a修正系数,一般黏性土取0.5,砂性土到0.7,黄 土取0.350.5; H有效加固深度(m); M夯锤重(t); h落距(m)。实际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锤重和落距外,还有地基土层的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密切相关。在缺少经验或试验资料时,可按表1.2.4.2预估。强夯的有
22、效加固深度(m) 表1.2.4.2单击夯击能(kNm)碎石、砂土等粗颗粒土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细颗粒土10005.06.04.05.020006.07.05.06.030007.08.06.07.040008.09.07.08.050009.09.58.08.560009.510.08.59.0800010.010.59.09.5注: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量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为40006000kNm
23、时为l00mm;当单击夯击能量大于6000kNm时为20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3.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4.两遍夯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5.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
24、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6.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m。 7.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8.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根据夯后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5、GB 500072002)有关规定确定。 9.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有关规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或土工试验确定。1.2.4.3 操作工艺 1.强夯工艺要点(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识第一遍强夯点位置,并测量原地面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标高;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落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标高;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要求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换夯点
26、,重复(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度; (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以上步骤逐次完成强夯夯击遍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标高。 2.施工操作要点 (1)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荷载,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障碍物及地下管线。 (2)强夯机械必须符合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起重机臂杆在突然卸重时发生后倾和减少臂杆的振动。安全装置一般采用在臂杆的顶部用两根钢丝绳锚系到起重机前方的推土机上。不进行强夯施工时,推土机可作平整场地用。 (3)强夯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夯击深
27、度应用水准仪测量控制。 (4)每夯击一遍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将夯坑填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实,施工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强夯时,首先应检验夯锤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增减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 (6)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度过大,应及时用砂土将坑整平,予以补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7)淤泥及淤泥质土地基强夯,通常采用开挖排水盲沟(盲沟的开挖深度、间距、方向等技术参数应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或在夯坑内回填粗骨料,进行置换强夯。 (8)强夯时,会对地基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一定的振动,夯击点宜距现有建筑
28、物15m以上,如间距不足,可在夯点与建筑物之间开挖隔振沟带,其沟深要超过建筑物的基础深度,并有足够的长度,或把强夯场地包围起来。 3.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1)强夯施工宜在于旱季节进行。在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 (2)根据总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明沟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明沟,以确保施工质量。 (3)对强夯的区域及时进行表面碾压。 (4)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 (5)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虚土上或低洼处作业,同时应进行试吊,将夯锤吊离地面1m左右往返起落数次,确定稳妥后,方可正式强夯。 (6)使用轮胎式起重机在
29、强夯和移机过程中都应铺设垫板。1.2.5 质量标准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2.5的规定。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表1.2.5项 目序号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地基强度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2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夯锤落距mm300钢索设标志2锤 重kg100称 重3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计 数 法4夯点间距mm500用钢尺量5夯击范围(超过基础范围距离)设计要求用钢尺量6前后两遍间歇时间设计要求1.2.6 成品保护 1.做好现场测量控制桩、控制网的保护工作。 2.做好现场夯击位置布点的保护工作。 3.做好现场排水设施的保护工作。1.2.7 安
30、全环保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保证体系,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习安全技术规范及施工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2.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整改。 3.进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 4.吊机起重臂活动范围内严禁站人,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强夯区域。 5.夯机驾驶室前应安装安全防护网,测量仪器应架设在距夯机30m以外的地方,夯锤下落位置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距离为20m。 6.汽车吊行走时应铺放4m2m0.02m钢板。 7.施工时应随时观察机械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8.施工应按计划有序进行,保持现场安全文明施工。9.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定期清理
31、,以免污染环境。1.2.8 质量记录1.强夯施工纪录;2.强夯地基质量检验评定;3.强夯地基承载力检验记录;4.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和记录。2基础工程2.1石砌体基础2. 1.1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2.1.2 术 语 1.灌注桩:先用机械或人工成孔,然后再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的基桩。 2.泥浆护壁:用机械进行贯注桩成孔时,为防止塌孔,在孔内用相对密
32、度大于1的泥浆进行护壁的一种成孔施工工艺。 材料(1)石料: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无风化,无显著裂纹或片层剥脱现象,不含杂质。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应低于20MPa,其分类有料石、毛石、片石和卵石等。 (2)砂:宜采用中砂,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配制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的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时,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小于M5时,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 (3)水泥:品种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选择;一般宜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方可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4)石灰膏:熟化时
33、间不少于7天,过筛后最大粒径不大于2mm。严禁使用脱水硬化或有杂质的石灰膏。 (5)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3.2.作业条件 (1)基础施工前要进行基槽检验,包括钎探或洛阳铲探、土质检验、轴线和标高的校对,基槽深、宽尺寸的检查等均应合符设计要求,并做好原始记录; (2)砌筑砂浆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材料实际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 (3)选择施工机械,包括垂直运输、水平运输、墙体砌筑和料石安装等中小型机械。选择机械时应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和设备条件,选择具有一定起吊能力和适当服务半径的设备,尽量减轻人工搬运的繁重体力劳动,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加快施工速度。 (4)编制石料分配供应
34、和料石加工计划,严格按计划组织石料供应。 (5)现场的石料,必须区别不同规格,分出加工料石和一般砌筑石材,分别堆置于机械运输的适应范围之内,以保证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安全施工。 (6)需要细加工的料石,应按需要的规格数量,在施工前先组织人员在适合的场地集中加工,以备使用。 (7)砌筑前根据图纸要求,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打好标高桩或立好皮数杆、轴线和基础边线。有坡度要求的砌体;应立好坡度门架。 2.1.4操作工艺 2.1.4.1.一般规定 (1)石材表面如有泥印浮土或影响砂浆粘结的脏迹,在砌筑前应用水洗刷净。在炎热天气中或高温环境里,砌筑前应用水适当将石块淋湿。 (2)砌体毛石应呈块状,其
35、厚度不宜小于15cm,长度不宜大于厚度的3倍,宽度不宜大于厚度的2倍。 (3)除基础砌体的扩大部分可单面挂线,用直尺控制另一面方法外,其余部分应采用双面挂线方法砌筑。 (4)除干砌体外,砌石必须采用坐浆法,即在开始砌筑基础第一层先铺砂浆3050mm然后选用较大较整齐的石块,大面朝下,放稳放平。从第二层开始,石块要内外搭接,上下错缝,分层卧砌。施工中要先把石块试摆,合适后即可铺灰砌筑。要使石块间缝最小,先填浆后填石,不得采用先摆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方法。 (5)砂浆拌制工艺与砌砖工程砂浆拌制工艺相同。但砂浆稠度宜为35cm。砌筑毛石时可按“手握成团,落地开花”的经验判断。 (6)毛石砌体第
36、一皮及其转角处、交叉处和洞口处等,应选用最少有两个平行面(或接近平行面)的较大石料同时砌筑。 (7)毛石砌体应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上下层梅花形错开。基础拉结石中心水平间距不应大于2m,每层垂直距离约0.5m。每0.7m2墙面至少应设置一块墙体拉结石。拉结石的长度:当墙厚在400mm内时,应等于墙厚;墙厚大于400mm时,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墙厚的23。 (8)用毛石砌筑时,除了要上下错缝、左右和内外搭砌外,不应出现垂缝、干缝、空缝和通缝。同时要注意合理摆放石块,不应出现中间无拉结的对合型、填心型、拉结搭接长度不足的桥型、两斜面相对、竖纹
37、和立砌等缺陷。以免砌体承重后发生错位、壁裂、鼓胀等现象。 (9)砌体的临时间断面,应留踏步槎,不得留直槎。砌体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留槎高度要求与此相同),正常气温下(20以上)停歇4h后可继续砌筑。暂停砌筑时,必须将该皮块石间的缝隙用砂浆灌满、灌平而不铺皮面上的砂浆;当复工时应将不牢靠石块拆除。皮面上加以清扫,经过用水湿润后,才铺浆砌筑上皮石块或接槎。 (10)石块经铺砌稳定后不得随意移动和碰撞,如必须移动时,应将石块向土提起,不得撬碰影响邻石的固结。再砌时必须将原有砂浆刮去,重新铺浆砌筑。 (11)石块之间不得直接接角(干垒除外),应留有适当的灰缝。一般灰缝宽度,毛石砌体为2530
38、mm;粗料石砌体为1020mm,细料石砌体为45mm。 (12)不得向砌好的砌体或地基上投掷石块;需用人搬、挑、抬或用斜跳板往下滑放。 (13)砌体内如有流水孔、预埋筋、预埋铁件和预留孔洞、沉降缝等,必须及时准确设置,不得砌后凿洞补镶。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平拱或设置过梁。沉降缝处应断开不搭接,缝中必须清除干净;”不得夹有砂浆、碎石等物。 (14)雨天施工时,砂浆稠度要适当提高,要做好防雨措施,防止雨水落人基槽。已完成的砌体要覆盖。 2.1.4.2.基础砌筑 (1)基槽内的石块应集中堆放,石堆之间留11.5m左右的空隙作操作面。在基槽拐角、丁字接头和沉降缝等处不得堆放石块。 (2)毛石
39、基础扩大部分,如为阶梯形,每阶伸出宽度不宜大于20cm,上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表面右块的12,并相互错缝搭砌。 (3)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砌法,也不许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填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做法。 (4)在砌最后一层时,应控制好尼寸和标高。基础砌完后应将立面的毛石缝隙用砂浆填塞密实,外露部分应用铁抹子把砂浆抹压密实,顶面抹找平层。(5)料石基础的第一皮要用丁砌层,坐浆砌筑,阶梯形基础上阶料石至少压砌下阶料石长度的13。 2.1.4.3.毛石墙砌体砌筑 (1)选石和做石 选石:从石料中选取与砌的位置上适宜大小的石块,并有十个面做为墙面。原则是“有面取面,无面取凸”。 做石:把凸
40、部不需要的部分用铁锤打掉,做成一个面然后砌入墙中。 (2)转角和丁字接: 1)转角:应用角边是直角的“角石”安放在转角处,将直角边安放在墙角一面,并根据长短形状纵横搭接砌筑人墙体内。 2)丁字接:要选取较为平整的长方形石块,长短纵横砌入墙体内,使其在纵横墙中,上下皮能相互咬住槎。 (3)墙体砌筑 1)砌筑前应根据墙的位置及厚度,在基础顶面上放线,并立皮数杆,拉上准线。 2)第一层石应大面向下,其余各层应利用自然形状相互搭接紧密,并要选择比较平整的一面朝外,较大空隙要用碎石填塞。 3)上下石块要相互错缝,内外搭接,墙中不应放铲口石和全部对合石。 4)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 5)整个墙体应分层砌筑,每层高大致为300400mm,每层中间隔lm左右应砌与墙同宽的拉结石,上下层间的拉结石位置应错开。 6)砌体灰缝应控制为2030mm左右。 7)每天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分段砌筑时留槎高度不超过一步架,且应留成踏步槎。 8)每砌一步架要大致找平一次,砌至楼层高度时,应全面找平,以达到顶面平整。 2.1.4.4.粗料石墙体砌筑 (1)砌合原则 砌体每一行列中,必须是一丁一顺的排列。 2)丁石和顺石的厚度均不小于200mm,长度不大于厚度的3倍。 3)灰缝厚度为1520mm。 4)错缝一般不小于100mm,角石不少于150mm。 5)在丁石的上层或下层不得有垂直对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