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农林局工作总结报告 今年,是我市历史上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初春频现“倒春寒”、春夏之际遭遇禽流感、大伏期间长时超高温,同时农业经济又遇宏观经济处于调整下行、产品市场持续震荡起伏、社会投资呈现缩量放缓等多重压力。面对特殊年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上下各级主动求变、创新思路,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从顺应农业生产规律入手,积极探索抗灾夺丰收的方法举措、主动寻求抗压求发展的科学对策,加强宏观指导,勇于创新实践,使我市农业经济呈现稳健运行的良好态势。预计今年我市农业总产值将达84.34亿元,同比增长9%。 1、科学抗灾夺丰收。“倒春寒”、禽流感、超高温使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遭受重创。茶叶因“倒春寒”
2、产量较去年减少近一成,家禽因禽流感而遭致毁灭性打击,水产因超高温而影响品质规格,林业种苗因长时间高热干旱而连片枯亡。面对严峻形势,我们主动深入调研,召集专家会诊,应用科学方法,组织生产自救,引导农户注重“三新”成果应用,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等,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创新经营管理手段,通过结构调整、品牌打造、市场攻坚,使农产品商品转化率提高,现金回流加速,实现了以效补量,确保大灾之年无大害,农民收入有所增长。粮食获得全面丰收,水稻单产达61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在高产创建示范方内的水稻单产最高的达到725公斤,实现了粮食生产“十连增”;蔬菜生产量稳效高,全年产量预计将达56
3、万吨,产值达16.2亿元;林业产值增幅明显,将达5.3亿元,比上年增长4.7%;畜禽生产在困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力降损失,先抑后扬,产值同比下降5.9%,达8.43亿元;渔业产业价高效增,预计全年产值将达18.57亿元。全市现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将达49.58亿元,同比增长4%。 2、科技引领促转型。今年以来,为提升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我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三新”培育工程和科技示范推广工程,全市共兴办各类专业培训班485期,受训人数达2.98万人次,其中新增持证农民12260人;实施“三新”工程项目6个,新建科技示范推
4、广项目13只,引进新品种42只、新技术17项,示范推广面积6.3万亩,全市良种覆盖率已达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革新传统种养方式,推广立体种养、设施栽培新模式,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全市新增标准园艺业生产基地2800亩。大力推广绿化生产技术标准,致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73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得到巩固提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致力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宜兴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成为全国典型,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我市圆满召开,我市成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3、高效农业快发展。始终把高效农业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政策驱
5、动、项目带动、农企联动的方法,千方百计推动高效农业向纵深发展。重点产业园区发展提速。尽管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农业投资缩量放缓,但通过科学的规划、积极的工作,我市确定的八大重点产业园区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入园项目建设加快,区划功能日渐鲜明,我市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农业项目宜兴苏宁环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取得了实质性启动。八大园区新增投资项目16个,完成投资工作量3.2亿元。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加快。今年特殊的气候使农业投资者对大棚、防虫网、喷滴灌等设施对农业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增强了投资农业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5.5万亩,使我市高效设施农业总规模达
6、到16.59万亩。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三品”申报的主动性明显,全市新增“三品”农产品77只(家),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4只、绿色食品生产单位23家、有机食品生产单位30家。 4、创新机制激活力。针对目前农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实际,引导各地积极拓展思路,采取合作经营、反包倒租、综合服务等形式,促进土地集约经营,努力攻克现代农业发展中土地集约难、先进生产手段难应用等制约瓶颈。今年,我市新增专业大户28户、家庭农场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4个,新增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2万亩,全市适度规模经营总面积已达65.3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2.5%。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与
7、生态资源,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新型业态建设,加快农业融合经济发展,丰富经济增长极,提升农业附加值,我市新型农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有1个村获得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称号、3个村获得xx市“美丽乡村”称号;全市新增循环农业示范基地11个,循环农业覆盖面积已达1.35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逆境中求发展,外拓市场、内强品质,使企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全市农产品加工值可望达到173.7亿元,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预计将达到2.06倍。 5、强化监管保平安。牢固确立“保障民生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坚持从源头抓起、从机制入手,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切实加强优质农产品产地建设
8、,落实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严格质量检测,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我市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数量与范围都较上年有所增长,检测合格率也有所提高,保障了放心农产品供应。切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采取军民共建的方法,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应急机制;采取加快推进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建设的方法,不断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综防能力,有效防控重大病虫害发生;坚持预防为主、坚决消灭的方针,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禽生产安全,我市“三防”工作取得较好业绩,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得到上级农口部门的高度表扬。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应用,农业生态网络不断健全,农村绿化增亮添绿,全市化肥农药用
9、量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新建生态拦截系统284万平方米,控制性放养水葫芦6000亩,新增生态湿地6080亩,新增绿化面积1.3万亩,农业农村生态趋优向好。 总之,通过上下各级的共同努力,2013年我市农林事业取得了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 但纵观发展趋势,我市农业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力日趋紧张。“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农业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严峻问题。二是农业区划不尽合理。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的挤压力不断增强,以致农业区划的不确定性矛盾日益突出,整体区划
10、难落实、基础设施难保全、区划定位难稳定,真正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难度增大。三是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农业综合服务组织规模小、能力弱,难以满足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生产手段难以应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存在很大空间。 2014年,是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现的关键之年,我市的农林工作将着重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一总目标,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创新经营机制,探索转型发展方式,加强重点培育,强化示范推广,促进农业融合经济发展。 一是着力推进园区基地建设。集中力量推进xx市国家现代农
11、业示范区确定的43个重点产业园区基地建设,致力把农业园区基地建设成为现代科技集成区、高效农业展示区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集聚区。按照个性化建设、差别化竞争、区域化发展的思路,坚持规划先行、区划统筹,扶优扶强、辐射带动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园区基地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切实加强园区基地建设,尽快凸现园区基地的科技优势、经营特色和示范效应,充分展示我市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的能力水平,形成看点、亮点、闪光点。狠抓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八大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加快项目入园,完善配套功能,建优经营机制,凸现建设成效。当前,重点是要切实抓好宜兴苏宁环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土地流转、产业定位、开工建设等工作,
12、确保该项目能尽快建设。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鼓励各地根据资源特点和产业特质,坚持因地制宜,加强项目倾斜,改善生产设施,加快发展优质粮油、精品蔬菜、名特茶叶、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特种水产、生态畜禽等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区域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依托龙头基地,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机制,致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向商品转化,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突出抓好主导农产品生产。围绕保障市场有效供给,提高主要农产品自给率的目标,突出抓好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致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始终坚持粮食生产不放松,深入开展高产优质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探索高产优质栽
13、培模式,引导农户科学种田,致力提高粮食产能,努力使粮食单产水平在全省排名中越位争先,为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提供坚强后盾。积极实施“菜篮子”工程。以重点打造周铁、徐舍两大蔬菜基地为核心,整合项目资源,采取政府主导、农户参与、合作社经营的方式,加大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引进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创新地市连接机制,提高蔬菜常年供应能力。依托现代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机械设施生产技术,针对我市农业生产实际,探索高产优质栽培实用技术并加以推广,努力使我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7.5%。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基地和高产示范片建设,推进标准园区建设,落实生产技术标准,推广生态种养新
14、方法,提高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水平。积极实施种业工程,保障优质种源供应,提高广大农户对优质种源对农业高效生产作用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突出加强太湖百合、小叶种茶叶等地产特色农产品种源保护,为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提供坚强后盾。革新传统种养模式,努力在种苗培育、过程控制、防灾减灾等方面获得突破,不断提高主导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致力打造农业安全示xx县。根据省农委要求,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农业安全工作,确保全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无重大农作物病虫灾害发生、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四无”目标顺利实现,争创“农业安全示xx县市”。始终把
15、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对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健全生产台账,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快推进“优质优价”的市场体系建设,致力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原始动力,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14年,我们将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质量普查,为合理农业区划布局、推动优质量农产品生产提供详细的基础数据。全面启动森林消防指挥中心建设工程,切实增强森林火灾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突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综防综治,进一步增强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力度,确保无重大病虫灾害发生,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突出加强
16、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面落实基础免疫,加强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保障畜禽生产安全。切实加强农林综合执法,净化农业发展环境,强化农业资源保护,保障农民基本利益。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继续抓紧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绿化、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确保农业农村生态安全。 四是加快推进新型业态发展。紧紧围绕提高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发掘农业资源最大潜力为目标,突出加强休闲农业、生物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业态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农业发展。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强化规划引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文化挖掘,重点攻坚突破,切实加快休闲农业示范点(区)建设,美化农村环境,发展特色产
17、业,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承载能力,丰富农民收入渠道,力求在休闲农业建设上取得新突破。2014年,力争创建5个xx市级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年接待游客力争突破500万人次,新增旅游农业收入10亿元。进一步发挥科技优势,加强种业工程、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等生物农业建设,开发种苗培育、生物化学、功能肥料、秸秆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新兴产业,力求在生物农业建设上取得新发展。2014年,全市生物农业总产值力争突破25亿元。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新理念,革新种养方式,注重农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延伸农业产业链,力求在循环农业建设上取得新提升。2014年,计划新增循环农业基地5个。 五是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
18、平。坚持以提高农产品商品转化率、扩大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为核心,着力培育现代新型流通业态,开发农产品深度加工新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引导各地以重点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企业为龙头,加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并督促其严格按章程规范运作,优化资源及权责分配,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重视品牌农业建设,强化产品质量建设,注重品牌营销推介,不断提高我市优质地产农产品的市场知誉度和竞争力,推广农产品附加值。加强直供配送、专营门店、网络营销等新型流通业态建设,减少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营销环节,使农产品生产者获得更高效益,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注重自主
19、知识产权新品研发,规范建设行业协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抱团出击,形成集团优势,提高市场话语权。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合理区划布局,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尽快形成区域特色与优势,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深加工水平。2014年,力争农产品加工值超过200亿元。 六是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建设。针对我市实际,突出抓好高效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持证农民培训、农业保险等重点指标建设,力求在重点、难点上获得突破,力争基本完成省定现代化指标任务,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名中越位争先。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引导农户注重防网虫、遮阳网、喷滴灌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我市设施农业比重。以提高新型农民比重为目标,突出抓好青壮年农民技术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培育一批有文化、有理想、有技术、有能力的“四有”农民,切实提高我市农业的传承力。引导农户增强风险意识,注重保险金融制度的创新,积极开设新险种,扩大高效农业投保比重,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2014年,我市将力争基本达到省定农业基本现代化各类建设目标。第11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