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文末附答案)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基础知年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基础知识题库识题库 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为省力杠杆的是()A用餐工具筷子 B茶道中使用的镊子 C用起子起瓶盖 D托盘天平 2、两个滑轮组,提升一个重为 17N 的物体 A,(每个滑轮重相同)使物体 A 在 2s 内拉升了 20cm,拉力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A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B甲滑轮组拉力的功率小于乙滑轮组拉力的功率 C甲、乙两滑轮组的有用功相同 D甲、乙动滑轮的重力为
2、2N 3、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B杠杆的长度一定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 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D有力作用在杠杆上,但此力的力臂可能为零 4、如图所示,用F1的力将物体 B 匀速提升h,若借助滑轮组用F2的力把物体 B 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滑轮组过程中,绳子移动距离是物体的上升高度的两倍 BF1一定大于F2 3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32 DF2做功的功率比F1做功的功率大 5、如图所示,地面上某圆柱形容器内装有水,水的质量为m水,容器底面积为 40cm2。将物体 B 放入容器水中浸没时,B 受到的浮力为F1,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为 3
3、N;使用杠杆提起物体 B,当杠杆C端挂质量为mA的物体时,杠杆在水平位置恰好平衡,物体 B 刚好有14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为 1.6N,物体 B 受到的浮力为F2,容器内液面下降了 0.5cm。设物体 B 的密度为,已知:ODOC12,(g取 10N/kg)。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F10.6N;m水100g BF20.8N;m水100g CmA70g;5103kg/m3 DmA70g;2.5103kg/m3 6、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设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每只钩码重力均为G,AC=BC=B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 13G B若将 2 只钩码悬挂到C点,
4、拉力F 变大 4 C若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拉力F 变小 D若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A点上升的高度相同,钩码悬挂在B点与C点相比,两次所做的有用功相同 7、空吊篮 A 重 25N,绳子承受最大拉力 100N。小壮用 20N 的力以 2m/s 的速度将 A 匀速提升到高处,忽略绳重、摩擦、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 15N B第 2 秒内克服滑轮重做的额外功为 30J C此装置最多能匀速运载 160N 重的货物 D此装置运载货物最高机械效率为 92.5%多选题 8、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每个滑轮重均为 50N,装货托板重 20N,货物 A 重 100N。体
5、重为 800N 的工人利用装置拉着货物 A 以 0.2m/s 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轴摩擦,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510N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83%5 C滑轮组提升货物 A 的机械效率约为 69%D机械对物体 A 做功的功率为 24W 9、如图轻质杠杆两端用轻绳悬挂着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品甲和乙,杠杆放在可移动支点 上,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起初,物品甲下表面无限接近水面(刚好不被水打湿),计时开始(=0),上推活塞,使水面以速度v匀速上升直到甲刚好完全被水淹没,停止计时(不计甲在水中相对运动的阻力)。上述过程中通过移动支点 维持绳中拉力恒为乙重力的 0.6 倍
6、,且杠杆始终水平。已知水的密度为水;甲、乙边长均为a,密度均为(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时,甲不受浮力 B乙对地面的压力为0.43 C从开始计时到停止计时支点P应逐渐向左移动 D任意时刻t时,:为水0.6 10、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所受重力为 700N 的物体 A,滑轮组绳子自由端在拉力F作用下竖直匀速移动了6m,同时物体 A 被竖直匀速提升了 3m,用时 10s,滑轮组的额外功是 300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轮组对物体 A 做的有用功是 2100J B拉力F的大小为 400N C拉力F的功率是力 210W 6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7.5%综合题 11、请你解释装修时几个
7、常见的现象 (1)现象一:屋内开着的门,从窗口进来的一阵风吹过后,如图甲所示,门会自动关上、你用什么物理知识解释:_;(2)现象二:当门关上时,有时门会被风吹开,而在门与门概之间垫上几层纸后,如图乙所示,门不会被吹开,主要原因是:_;(3)现象三:如图丙所示,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整外机。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_点倾翻。已知AB长 40cm,AC长 30cm,室外机的重力为 300N,正好处在AB中点处,则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为_N(支架重力不计)。为了安全,室外机的位置应尽_(选填“靠近”或“远离”)墙壁。12、(1)如图所示,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
8、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N。如果水平拉动木块向右做加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如图甲所示,是正在使用的核桃夹,上、下两部分都是杠杆,如图乙所示是上半部分杠杆的示意图。请7 在A点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_ (3)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如图甲所示是天问一号动力减速阶段反推发动机点火情况,图 15 乙所示为探测器的等效图,请以M点为力的作用点画出探测器所受火焰的推力
9、F的示意图。_ 8 人教版 2022 年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_023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 A 不符合题意;B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 B 不符合题意;C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 C 符合题意;D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2、答案:C 解析:AC因为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由 W额=G动h、W有用=G物h 可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则由W总=W有用+W额可知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10、,由=有用总得到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 A 错误,C 正确;B由图甲可知,n1=3,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1=n1h=320cm=60cm=0.6m 由图乙可知,n2=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2=n2h=220cm=40cm=0.4m 甲滑轮组拉力的功 W1 总=F1s1=6N0.6m=3.6J 9 甲滑轮组拉力的功率 1=1 总=3.6J2s=1.8W 乙滑轮组拉力的功 W2 总=F2s2=9N0.4m=3.6J 乙滑轮组拉力的功率 2=2 总=3.6J2s=1.8W 甲滑轮组拉力的功率等于乙滑轮组拉力的功率,故 B 错误;D动滑轮的重力 G动=2F1-G=36N-17N=1N 故 D 错
11、误。故选 C。3、答案:D 解析:A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故 A 错误;B若不断改变某一杠杆的阻力的作用方向,则阻力臂和动力臂之和会随之发生变化,而杠杆的长度一直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杠杆的长度不一定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故 B 错误;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若杠杆是弯曲的或力的方向与杠杆方向不垂直,则力臂就不在杠杆上,故 C 错误;D当力的作用线经过杠杆支点时,力臂即为零,故 D 正确。故选 D。10 4、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n3,则使用滑轮组过程中,绳子移动距离是物体的上升高度的三倍(即s3h),故 A 错误;B用F1的力将物体 B 匀速提升h,由于物体做匀速运
12、动,所以F1G,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端的拉力为 F2+动3=1+动3 但如果动滑轮很重、摩擦较大,则F1不一定大于F2,故 B 错误;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有总=2=132=132 故 C 正确;DF2做的功为总功,所以F2比F1做的功多,但不知将物体提升相同高度的时间关系,则根据P知无法确定两个拉力做功的功率大小,故 D 错误。故选 C。5、答案:D 解析:设容器和水的总重力为G,作用在D端绳子的拉力为FD,根据题意可得,G+GB=3N G+GB-FD=1.6N 把式入式解得FD=1.4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DOD=GAOC 11 则物体 A 的重力为 A=D=12 1.4N=0.
13、7N 所以 A 物体的质量为 A=A=0.7N10N/kg=0.07kg=70g 因为物体 B 刚好有14体积露出水面,容器内液面下降了 0.5cm,则 B 的体积 VB=40.5cm40cm2=80cm3 F1=水gVB=1103kg/m310N/kg810-5m3=0.8N 2=341=34 0.8N=0.6N 右图中 B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拉力的作用,即 GB=F2+FD=0.6N+1.4N=2N 则 B=B=2N10N/kg=0.2kg 则 B 物体的密度为 =BB=0.2kg8 105m3=2.5 103kg/m3 综上所述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6、答
14、案:B 解析:12 A由图及杠杆平衡条件知道,2 =解得=23 故 A 错误;B若将 2 只钩码悬挂到C点,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拉力大小 2 =解得 =2 23=43 即拉力F 变大,故 B 正确;C由图知道,若轻质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则拉力F的力臂减小,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拉力F 变大,故 C 错误。D若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A点上升的高度相同,由图知道,由W=Gh,在C点提升钩码做的有用功要小于在B点的有用功,故 D 错误。故选 B。7、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承重绳子股数n=2,因为忽略绳重、摩擦、空气阻力时所需拉力 13 =1(A+动)所以
15、动滑轮的重力 动=2 20N25N=15N 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可知,A 移动的距离等于动滑轮移动的距离 =2m/s 1s=2m 所以克服滑轮重做的额外功 额=动=15N 2m=30J 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因为忽略绳重、摩擦、空气阻力时 =1(A+动+)所以货物的最大重力 最大=最大(A+动)=2 100N(25N+15N)=160N 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因为此装置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随提升物重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此装置运载货物的最高机械效率=有总=最大最大=最大最大=最大最大=160N2 100N=80%故 D 错误,D 符合题意。故选 D。14 8、答案:ABC 解
16、析:A由图示知,相对动滑轮而言,绳子对它的拉力为阻力,而货物对它的作用力为动力,在不计绳重和轴摩擦时,据滑轮组的特点有 F=2(GA+G托板)+G动=2(100N+20N)+50N=290N 而工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及地面对工人支持力的作用,处于静止,那么 支持力 F支=G-F=800N-290N=510N 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压力为 510N。故 A 正确;B拉力端移动的距离为h时,货物移动的距离为 2h,那么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有总=(A+托板)2=(100N+20N)2290N 83%故 B 正确;C滑轮组提升货物 A 的机械效率 1=有
17、1总=A 2=2 100N290N 69%故 C 正确;D货物 A 移动的速度为 0.2m/s,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120.2m/s=0.1m/s 机械对物体 A 做功的功率 P=Fv=290N0.1m/s=29W 15 故 D 错误。故选 ABC。9、答案:ABD 解析:A=0时,物品甲下表面无限接近水面(刚好不被水打湿),甲没有浸没在水中,故不受浮力,故 A 正确;B绳子的拉力为 拉=0.6=0.6=0.63 那么乙对地面的压力为 压=拉=3-0.63=0.43 故 B 正确;C从开始计时到停止计时,由于甲受到浮力,A 处的拉力减小,而 B 处的拉力不变,而杠杆故支点只能往右移动,
18、力臂BP变小,才可能实现杠杆的再次平衡,故 C 错误;D任意时刻t时,甲物体浸没的高度为,甲浸没的体积为 浸没=甲=2 甲所受的浮力为 浮=水排=水2 A 点的拉力为 A=浮=3-水2:为 16 =12=21=3-水20.63=-水0.6 故 D 正确。故选 ABD。10、答案:ABD 解析:A滑轮组对物体 A 做的有用功 W有=Gh=700N3m=2100J 故 A 正确;B拉力F做的总功 W总=W有+W额=2100J+300J=2400J 拉力F的大小 =总=2400J6m=400N 故 B 正确;C拉力F的功率 =总=2400J10s=240W 故 C 错误;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总10
19、0%=2100J2400J100%=87.5 17 故 D 正确。故选 ABD。11、答案:见解析 见解析 C 200 靠近 解析:(1)1风从门前吹过,门前空气流速大于门后空气流速,门前受到空气压强小于门后受到的空气压强,门后受到空气压力大于门前受到空气压力,所以门关上。(2)2在门和门框之间垫几层纸后,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所以风不能将门吹开。(3)3由图知道,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 ABC 放置空调室外机。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C点倾翻。45C点是支点,空调受到重力而作用在支架上的力是阻力,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 =12 A 处螺钉的水平拉力为 =2 =40cm2 30cm 3
20、00N=200N 为了安全,即减小水平拉力F;即在AC、G不变的前提下,要减小AB,故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室外机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墙壁。12、答案:1.2 不变 解析:(1)1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弹簧测力计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则示数为 1.2N,则滑动摩擦力为 1.2N。18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所以加速运动并不会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不变。(2)3由图乙可知,若要使动力最小,需要让动力臂最长,则最长动力臂就是OA,连接OA,夹核桃需要在A点,向下用力,所以力的方向为垂直于OA向下,如图所示:(3)4在火星上探测器也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为了让探测器减速,需要反推发动机点火,则火焰推力的方向应该与重力方向相反,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