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旗帜鲜明的讲政治学习心得 旗帜鲜明的反对形式主义 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习近平在会议上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这“四风”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四风”首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知行不 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有的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做好
2、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了也是为应付场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无心也无力在实践中认真运用。有的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把安排领导出场讲话、组织发新闻、上电视作为头等大事,最后工作却不了了之。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仪式一场接着一场,总结一份接着一份,评奖一个接着一个,最后都是“客里空”。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 层纸,
3、政策执行隔座山”。有的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 形式主义是一种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而上学观点、方法和作风。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抓工作落实不能没有一定的形式,必要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如果只注重形式,忽略内容和效果,那就成了形式主义。有些同志对形式和形式主义的界限区分不清、把握不准,导致在制订工作标准时,担心别人说自己好大喜功,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在组织开展活动时,担心别人说自己追求轰动效应,只求搞过了,不求搞出彩;在创新工作形式和方法时,担心别人说自己标新立异,于是照猫画
4、老虎,照搬老套路。形式主义把形式和内容机械地割裂开来,脱离实际,极端地夸大事物的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是文山会海屡禁不止。有的领导工作基本上就是开会,整天沉湎于文山会海之中,常常不是“一个会开几天”,就是“一天开几个会”,一项任务下来,动脑筋、花时间、费精力最多的就是层层开会、发文件,一传达、二指示、三讨论、四总结、五汇报,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忙得不亦乐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实际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二是花花点子层出不穷。有的领导热衷于“为官一任,轰动一方”,热衷于提新口号,定高指标,做表面文章,大话、空话、套话连篇,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落实工作流于形式,片面强调
5、“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实际上是“只怕上级听不到、看不到”。 三是了解情况若明若暗。有的领导“深居简出”,靠打电话、听汇报了解下情;有的领导“先入为主”,凭以往印象和主观臆想,随意编撰和剪裁“所需情况”;有的领导即使去了基层,也是“身入心不入”,走马看花,蜻蜓点水,只在会议室“调查”,在招待所“蹲点”,偏听偏信、好喜恶忧。 四是检查评比种类繁多。有的单位在会议记录本上预留空行空页,以备随时补充内容,应付各式各类检查,于是一个普通的本本摇身一变,成了“万能”;一些场所身兼数职,检查什么工作就挂什么牌子。有的单位为应付检查评比,拼凑尖子,单项突击,甚至不顾客观条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
6、精力,以一点代全体,以一俊遮百丑,检查过关,劲儿松一半。 毛泽东曾尖锐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东西。”形式主义害死人: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性党风党纪;影响、干扰和破坏单位的整体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形式主义与求真务实的要求直接相悖,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失去对工作的指导作用;使人们对客观情况掌握不够,研究不透,导致决策失 误。形式主义的作祟,必然诱发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滋生思想涣散、巧于应付的不良倾向,助长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虚报之风,导致一些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领导作风不扎实、工作方法不科学,
7、甚至搞歪门邪道,走向歧途,拿大把大把的税款制造一闪即逝的“流星”,一个又一个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伤害群众感情,引起基层反感,降低政府威信。形式主义之所以有一定的市场,就在于有人把它当成是一种必要的工作方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喜欢并擅长于把小做大,甚至千方百计找一些形式来搞。 究其根源: 一是唯心主义的支撑。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以为,落实就是动嘴,狠抓就是开会,重视就是发文件、喊口号,不懂得形式与内容的辩证法,分不清必要的形式和形式主义的区别,总以为会议开了,文件发了,工作组派了,工作就算落实了。 二是功利主义的驱动。有的想升官而讨好领导,有的怕丢官而蒙骗上级,形式主
8、义不仅“省力”,而且还“讨好”,既来得快,又能在领导那里打下烙印、留下印象,于是各种形式主义的招数便一一使了出来,方法手段无奇不有:或装潢门面骗取信任,或掺杂使假贪功诿过,不惜一切做表面文章、夸大政绩,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捞取政治资本。 三是官僚主义的催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是机关形象的一面“镜子”,既能映照机关形象,又受到这个形象的影响。形式主义表现在基层,根子却在机关。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个别基层干部不善琢磨事、精于算计人,热衷于吹捧奉承、沽名钓誉、应酬接待、迎来送往,挖空心思地揣摩领导的性格特点、喜好意图,想方设法投其所好。领导机关“蜻蜓点水”,基层就会做表面文章弄
9、虚作假;领导机关“好大喜功”,基层就会投其所好夸大其词。相反,如果领导机关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施政,基层就会扎扎实实工作。 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应经常审视自己:对于那些善于察颜观色、弄虚作假的人和事是否听之任之,是否查它个水落石出,让形式主义无处藏身。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 一是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镜子可以照自己,也可以照他人,这次主要是照自己。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懒得照镜子;有的同志明知自己有问题,怕照镜子;有的同志只愿看到自己光鲜的一面,习惯于化妆
10、后才照镜子;还有的同志喜欢拿着镜子照别人,认为自己美得不得了,人家都是丑八怪。这几种现象都不符合共产党人的修养。党员、干部要敢照镜子、勤照镜子,特别是对缺点和错误要多往深处、细处照,使之纤毫毕现,这样才能找出差距、修身正己。 二是正衣冠。主要是在照镜子的基础上,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正衣冠往往一天一次不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勇气,但这样做最主动。“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
11、困于所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三是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人每天都在接触灰尘,所以要经常洗澡,打点肥皂,用丝瓜瓤搓一搓,用水冲一冲,洗干净了,就神清气爽了。同样,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也会沾上灰尘,也会受到政治微生物的侵袭,因此也需要“洗澡”,既去灰去泥、放松身心,又舒张毛孔、促进新陈代谢,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有些人对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总想掩饰,不愿意“洗澡”。对这样的人,同志们、组织上要帮助他们“洗洗澡”。 四是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人的身体有了毛病,就要看医生,就要打针吃药,重了还要动手术。人的思想和 作风有了毛病,也必须抓紧治。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正所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各级党组织要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有问题的党员、干部找准“病症”,对症下药,该吃中药的吃中药,该吃西药的吃西药,或者中西医结合,该动手术的动手术,切实体现从严治党的要求。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