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康巴作家群的生态维度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360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巴作家群的生态维度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康巴作家群的生态维度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康巴作家群的生态维度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4期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由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局限,对大自然进行了近乎掠夺式的开发导致了环境破坏、生态失衡。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二者关系的重新设定,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环境保护、生态意识作为具有重要价值取向的观念浮出水面,康巴作家群的作家们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体现了康巴作家们的责任与担当。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入手,对康巴作家群作品中体现出的土地伦理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细读文本的方式,既挖掘出作品中蕴藏着的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又能揭示出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2011 年,康巴作家群被首次提出,2012 年到2020年

2、间,康巴作家群书系连续出版了五辑,共推出文学作品及评论集50余部,囊括了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多种创作方式。康巴作家群的队伍在不断地壮大,著作也在层出不穷地推出,然而目前学界对康巴作家群的界定仍旧模糊不清。笔者认为康巴作家群主要指出生或生活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藏昌都地区,以康巴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因子及现实境遇为创作底本的文学创作群体。主要包括老一辈的作家意西泽仁、中青年作家高旭帆、吉米平阶、郭昌平、贺先枣、章戈尼玛、列美平措、桑丹、窦零、冉仲景、格绒追美、达真、欧阳美书、胡德明,森娜、黄定坤(嘎子)、江洋才让、伊熙堪卓(泽仁康珠)、洼西彭

3、措、泽仁达娃、尹向东、蒋秀英(亮炯朗萨)、胡庆和、贺志富(紫夫)、梅萨、赵敏、雍措、南泽仁、秋加才让、阿布斯南、根秋多吉、洛迦白玛、岗旺、康巴作家群的生态维度研究高琳佳马迎春摘要:康巴作家群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给中国文坛带来了新鲜的审美体验。本文借助生态批评理论对康巴作家群作品进行生态纬度研究,希望通过细读文本的方式,一方面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土地伦理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思想,另一方面批判了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对康巴作家群作品的生态解读,既拓展了藏族文学的研究范围,又丰富了康巴作家作品研究的学术价值意义。关键词:康巴作家群;土地伦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性批判2

4、18郎加、达几、扎西尼玛、罗凌、夏加、马迎春等,还有已经逝去的张央、土登吉美、仁真旺杰。就目前康巴作家群书系来看,康巴作家群主要以四川甘孜作家为创作主体,且相对而言,四川甘孜作家的成就较为突出。康巴作家群及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所攀升,在质量上更有突破,先后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四川文学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巴金文学院文学奖、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奖,四川省巴蜀文化奖、康巴文学奖、甘孜州文艺奖、甘孜州文学创作优秀奖等20余项。其中有6位作家共获得 7 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他们分别是意西泽仁、章戈尼玛、列美平措、达真、李贵明和雍措。康巴作家群的队伍在不断地壮大,著作也在层出不

5、穷地推出,康巴作家们从生聚到勃发、从无名到赋名,既壮大了中国作家群体,又丰富了中国文学的版图,可谓意义非凡。一土地伦理观的体现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利奥波德在经典论著沙乡年鉴中提出土地伦理的观点,他认为:“土地并不单单指土壤,而是包括水、动物、植物,当然也包括人类,这些因素的总和构成了土地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是共相唇齿、辅车相依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资格占据阳光下属于自己的一个位置。他反对以人类为中心的伦理观,提出人类不应该以征服者的姿态霸占自然界,而应该是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自然和谐共处。他主张寻找土地伦理思想,并将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视为是双向互动的,他认为人类首先在情感上必

6、须做到热爱土地、尊重土地,要把人类作为征服者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姿态改变成在这个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他要求人类对土地要有义务感和责任感,要求人们在思想意识上要尊重土地的生命、理解土地的价值和认可土地的权利,以此来保护大地共同体的美丽、和谐与稳定。在康巴作家群中,作家们饱含了强烈的土地意识与自然情怀。比如,在散文集凹村中,雍措用饱含深情的文字为我们描写了凹村人及养育凹村人的土地。在凹村的世界里土地并非单纯的自然存在,而是与人有直接关联,左右着人的命运,并最终决定着人的归宿的一种存在。在母亲的土地一文中,因为父亲的突然离世,留下母亲独自一人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母亲靠着勤劳的双手,用心用情地浇灌着土地

7、,靠着地里长出的菜苔及果木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母亲辛勤付出的汗水与收获的果蔬是成正比的,母亲的爱不仅养育着孩子,也滋润着那片土地。母亲总是全心全意地呵护着土地,而土地也默默地奉献着,正如母亲所说:“土地是长着心的,你对它好,它就会对你好。”母亲一直信奉并遵循的土地哲学恰好体现了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人与土地之间最理想的关系是人凭借土地生存并与其共同生活,而不仅仅是依靠土地供养”。的确,母亲的一生正是与土地共同生活的一生,土地构成了母亲生活的全部。母亲热爱土地、尊重土地、以谦恭和善良的方式对待土地,自然而然,土地也以丰厚、饱满的方式回赠予人类,从而形成了积极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8、雍措在母亲的土地的最后一小节中描写了母亲离开深爱的那片土地之后感到的孤独与无助。女儿工作以后,有段时间母亲就随女儿去到了县城里生活。然而,母亲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远在老家的那块土地,母亲固执地思念着凹村,思念着那块种满樱桃树的土地,思念那泥土的清香,思念那土地带给人丰收的喜悦。老家荒芜的土地也慢慢的荒凉了母亲的心,因为思念成灾,母亲生病了。在一片白杨林中,雍措再次谈到人类之所以钟爱土地,离不开土地的原因。除了像上文提到的,土地是母亲的“精神之根”以外,它还完全称得上是“生命之源”。土地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原料、工具、技能、知识等,原始的人类最初的直立行走,也是在土地上完成的。并且在白杨林中,雍措刻

9、意描写了“我”在翻越树枝墙时,从笨拙、无能、狼狈到劳动、思考、翻越的巨大变化,这是土地的能量赋予“我”的改变,“拔掉头上的树枝,抽回插进袖口里的枝丫,我重新起步,树丫在我的脚下发出断裂的声音,一个众身跳过去,落地的一刹那,我感觉到脚底的踏实,心里的踏实”。此时康巴作家群的生态维度研究2192023年第4期此刻,大地的意义和人的形象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有了大地的坚实托举,脚底和心里才会倍感踏实。土地亲情,在格绒追美的笔下也有清晰的刻画,他曾多次描写到亲近土地而感到的自在、踏实和温柔:“离开了土地,就像树木被拔了根,又似风中的草籽,河里的浮萍,从此漂泊无依靠,是异地他乡的人了。”可见,土地之于藏人就

10、相当于母亲之于儿女、活水之于游鱼,土地不仅养育着人类,而且还是人类的精神之根、生命之源,离开了土地就相当于拔掉了根。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家主张天人合一,将自然作为人类的行为准则,注重天地万物间的自然平衡与生态和谐。仁、义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也体现出了深刻的生态哲理,孔子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见,儒家思想认为仁义中的爱是无处不在的,仁义之爱不仅体现在血亲、人缘之上,而且把仁义之爱投向了自然。儒家主张天、地、人的协调发展,天、地代表的是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便成为了儒家哲学的自然观特征,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命题。而藏族文化作为伟大中华民族传

11、统文化的一部分,始终秉持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康巴地区地处横断山东南缘的广大区域,风光旖旎,沟壑纵横,广袤无际的大草原,洁白无瑕的雪山,浓烈神秘的宗教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在康巴作家群的作品中,极具藏地特色的自然景观触目皆是、不胜枚举:洁白的雪山、悠悠的草地、奔腾不息的河流、散布于大地的湖泊、翻飞的经幡、林立的白塔、遍地的牛羊、漫山遍野的格桑花、杜鹃花、秃鹫、雪猪、糌粑、青稞等等。康巴作家们喜乐于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努力将所有的美好的自然景观都收纳在自己的文字里,格绒追美就是这样的作家之一。他始终以广袤壮丽、山水雄奇的青藏高原为书写对象,始终坚持着对大自然的追求和热爱

12、,运用清新绮丽的文字表达着对康巴大地的眷恋和惦念,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情感。在小说隐蔽的脸:藏地神子迷踪开篇部分,格绒追美就用独特清新的文笔给读者勾勒出一幅草木萌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定曲河谷的高原春耕图: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土地变得温润,布谷鸟鸣声悠然响起、男人们挥鞭犁地、飞鸟们啄食地里刚翻出的各种小虫子、女人们扬撒种子、种子欢快地落回大地的怀抱。格绒追美别具匠心地为读者绘制出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春耕图,表现出了康巴大地既有田园牧歌般的温情,又有凡俗人生的幸福,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世世代代的康巴藏族人就在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与天长存与地共眠,呈现出一幅山水相依、河谷相邻的美妙景象。贺志富(笔

13、名紫夫)在其散文集行走高原中,以全书三分之二的篇目书写了康巴高原的山山水水。在海螺沟的诱惑中,紫夫将海螺沟冰川做了全面详尽的介绍,他认为海螺沟除了享有诸多“国家级”头衔之外,真正令人感叹之处在于其世界上罕见冰川与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温泉、瀑布于一体的壮丽奇观:“涉足海螺沟,看冰川,令人感到一股发自内心的豪情在胸中升腾;大自然的壮阔奇景令人神思飞扬,而入夜,浸泡在二号营地的山野温泉中,与林涛松声共呼吸,让柔柔的泉水轻抚肌肤,望头顶深邃的星空,让空灵清纯的思绪自由驰骋,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时,你将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人生也变得美好。”在海螺沟,看冰川、泡温泉、听松声、望星空这一系列的活动让人的思绪沉醉

14、于大自然之中,此时此刻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英国小说家萨克维尔韦斯特的海上无路标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在伦敦,爱德蒙卡尔是彻底的物质主义者、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者,极度崇尚物质与财富,怀疑甚至藐视人们因为大自然被破坏而提出抗议的行为。然而当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日不多之后,他开启了海上漫无目的航行。在海上漫游的日子里,他被海岛、海岸线、海上日落、海鸟、海豚等海上自然美景深深地吸引。在静谧的夜晚,他独自一人滑入游泳池,“完全失重的感觉,四肢没任何重量,身体轻飘飘的浮游在水面,与夜色合为一体”。此时此刻,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人与自然220的相互交融,人与自然是如此和谐地共生

15、在广袤深邃的自然世界里。他的内心随之得到了净化,“变得没有恶意、变得不会猜忌、变得超然物外、与世无争,他尽情地享受着暖风浴肤、凉水托体所带来的清凉感觉”。可见,不管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不管在热带海岛还是在青藏高原,自然带给人的体会和感悟是共通的,自然界才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才是人们苦心追求的精神家园。康巴作家群的诗歌作品中,也表现出对自然浓烈的热爱之情。诗人们大都以康巴高原的神山圣水、花草树木、鸟兽家禽等高原自然景观及物种为书写对象,高度赞扬了康巴高原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歌颂了藏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以及藏族人一贯秉持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其中列美平措的诗歌最具代表性。在圣地之旅(二十

16、九首中,诗人刻画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美丽景象:“在康巴高原的腹心地带/那些沉默如蛇的岩石/也开始向我展示它们的微笑/我的声音同岩石的声音交融/草地与山网之间是平缓的河流/风从河面吹来/像一个老妇的叮咛/清澈的水中/幸福的鱼儿身上长着美丽的花纹/那是草地野花的颜色/我像候鸟一样反复往来于季节/许多的旋律汇集起来的激情/飘荡回旋在康巴的每一个角落/我的心灵由此深入到每一片天地/我的笔端由此流淌更多丰厚的诗行/我的朋友希望的喉咙窒息/高原夏日的幻想将要吹醒你的肉体/拉着我的手吧让我们围在牛粪火旁/讲述高原生灵的不朽传奇。”在远离尘嚣的康巴高原,沉默的岩石向着人们微笑,岩石发出的声音与诗人和谐地交流,

17、河风的声音就像老妇人的叮咛给人淳淳教诲,长着美丽花纹的幸福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欢腾地游玩,在这美丽祥和的自然中,诗人像候鸟一样反复往返于其中。在此,诗人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身处康巴大地的岩石、河风、鱼儿拟人化描写,刻画出了人与自然共通共融、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大自然对他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启发,康巴高原大自然的蔼然可亲带给了诗人创作的灵感和写作的源泉,当诗人的心灵深到高原的每一片天地,他的笔端就会流淌出更多丰厚的诗行,从而谱写着高原生灵不朽的传奇故事。总而言之,康巴作家群作家们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现了藏民族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众生平等、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生态思

18、想。三对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批判现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带给人类空前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其过度膨胀也够成了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论述道:“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就是人类利用理智去战胜迷信,利用理智去支配和开发自然。”哲学家康德继承了以上观点,他也把“人类是否从大自然中解救出来作为判断社会文明与否的标志”。现代文明的发展常常表现为人有效控制和合理开发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然而,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绝对控制造成了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在康巴作家群的作品中,不仅大量地呈现了康巴高原的自然生态美景,而且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现代物质文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和

19、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首先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美国生态评论家林恩怀特(Lynne White)曾指出,“犹太-基督教的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它是构成我们一切价值和信念的基石,引领着我们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鼓舞着人类以统治者的态度对待大自然”。格绒追美在长篇小说青藏辞典中就大量描写了人类为了发展经济过度建造水电站导致物种植被消失、生态环境恶化,“山体被翻掘得敞肚露肠、河水的手脚被捆绑在水泥沟渠里、铁齿利爪的铁器们蛮横地划开土表敞露出土地的五脏六腑、绿色植物被连根拔起尘土飞扬”。格绒追美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高山比作人的躯体,将大地赋予了人一样的感知和触觉,再现了山体的疼痛、河水的无助

20、、土地的哀伤,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怜悯之心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严厉批判。在列美平措的诗歌许多的景致将要消失中,描写了现代旅游业兴起之后,对高原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的忧虑。他认为我们人类应该对未被发现的自然美景感到万分庆幸,因为这是对自然环境最佳的保护方式。酷爱探康巴作家群的生态维度研究2212023年第4期险的勇士实际上就是指打破自然之宁静的破坏者,他们所到之处,必将损坏自然之美景。这充分表明了诗人对现代文明发展旅游业盛行的担心和忧虑。在嘎子的长篇小说香秘中,通过对狼群过度捕杀的描写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带给大自然的灾难,引发了读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度思考。由于人类的胆大妄为、肆意屠杀导致优秀的狼种都

21、灭绝在人类的手里,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使得食草动物疯狂繁殖食光了草木,曾经草木丰盛的肥沃之地就逐渐变成了沙漠、焦土和戈壁滩。通过对狼群消亡、物种灭绝的描写,表现了嘎子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严厉批判,揭示了现代文明人过度捕杀野生动物的残虐行径。与此同时,他还指出:“少量捕杀,与自然万物共生同长”才是人类应该履行的自然之神赋予我们人类的神圣职责。嘎子强调人与其它生命的永恒之源,就在这和谐二字。其次,是对欲望的批判。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物质欲求的不断增加与有限的自然承载力形成了矛盾。早在18世纪,卢梭大力呼吁把人的欲望限制在自然界的承载范围以内。美国著名作家、散文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

22、直接刻画了无限膨胀的欲望使人们疯狂、无度地劫夺大自然,巧取豪夺的习惯使他们的手变成了钩状的鹰爪。跟梭罗一样,格绒追美在其散文作品中也对现代人追寻的无限的物质欲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可以说欲望批判成为了格绒追美写作的关键词之一。在散文集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的“心的另一个名字叫欲望”中,指出人一定要摆脱物质的、欲望的羁绊,获得心灵的自由,获得心灵自由飞翔的无限时空。为此,格绒追美发自灵魂地叹息道:“是啊,金钱和物质把我们的生命都淹没了,人要蜕化成另一种物种了”。紧接着,格绒追美就谈及了物质与金钱所具有的超强大的力量,他首先赤裸裸地揭露了物质、金钱的巨大魔力,并指出现代人已经彻底被金钱所奴役,因为金

23、钱正在慢慢地吞噬人心、啃咬人性中光明的领地。人们运用金钱不仅可以购买荣华富贵、妓女的身体,还可以买来爱情、友情和关系。随后,格绒追美一一指出,不同类别的人对金钱使用和操控的情况不同,贪官污吏在暗中撒金收银、商人在金钱中自得其乐、钻营者用金钱铺路、工人为工头剥剩的金银残渣在日头下挥洒汗水、农人为果腹耕种。可见,金钱变得高贵而又低贱,暧昧而又神圣,它披着富足光明的光亮,又暗藏着魔鬼的恶毒。在篇目“金钱的魔力”中,格绒追美开篇就写到在城市里奔忙,时常感到金钱的魔力越来越大了。“那样一批人像吸血虫一样虎视眈眈,一有风吹草动,就把别人的精力和心血吸吮,把金钱和物质掳走。人性中的黑暗是那魔窟呢,人心里的魔

24、鬼出笼,人就变得比魔鬼更加可怕。在这个物质主义和利欲熏心的大染缸里,灵魂堕落,像娼妓一样日益变得无耻而贪婪。”格绒追美严厉地批判了现代社会中人心的堕落和道德的沦丧,他一方面把利欲熏心的那一批人比做是吸血虫,他们随时准备吸吮拿走别人的金钱和物质,这种人性的至暗面一旦暴露出来比魔鬼都可怕;另一方面把物质主义、利益至上的现代社会比作是大染缸,在染缸里,人们的灵魂堕落像娼妓一样变得无耻和贪婪。如何从物质欲求中自我救赎,格绒追美鼓励人们回到大自然中去,他认为在钢筋水泥的“笼子”里,人在迟钝和异化,像迟暮的黄昏,过早地走向了衰朽。在词条“气息”中,格绒追美就利用对比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从喧哗都市回到康定之后

25、体验到的不同感受,康定的宁谧带给人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安实、鲜活与浪漫,也带给人灵魂恬静、心灵幽幽、沉醉其间的感受,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与自由,与此同时生命也呈现出毫无羁绊和障碍的神圣状态。可见,格绒追美鼓励人们回到自然中去,去体会和感受自然的纯粹与简单,这也是人们从物质欲求中解脱的途径之一。综上所述,人类物质欲求的膨胀以及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盛行导致了现代社会发生越演越烈的生态危机,希望通过对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批判,一方面揭示出康巴地区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另一方面希望能唤醒人们对青藏高原生态危机的保护意识。青藏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拥有着独特而巨大的地缘、政治意义,然而气候变化带来的冰川退22

26、2却、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日益明显,这将会极大地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筑牢中华民族生态安全屏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结语面临日益频发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康巴作家们在其作品中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希望通过文学的力量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世世代代的康巴人秉承了中华古老而博大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秉持着佛家法界缘起、善待众生的生态伦理观,在康巴高原与自然呼吸相通,与大地休戚与共,时刻呵护着大地共同体的美丽、和谐与稳定。他们始终秉持着从自然万物的角度出发,从整体上把握自然发展的规律,构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共相唇齿、辅车相依的生态整体观,体现了鲜明

27、的生态哲学思想,这为促进生态整体主义的构建,为当今重构人与土地的同存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康巴作家群作品的生态解读,不仅能拓展藏族文学的研究范围,丰富康巴作家作品研究的学术价值意义,而且生态文学的研究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互文。因此,从生态纬度对康巴作家群的作品进行解读就构成了一个极有现实意义的命题。注释:美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候文蕙译,译林出版社2022年版,第233页,第234页。雍措:凹村,作家出版社2015年版,第6页,第158页。格绒追美: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95页,第17页,第185页。张云飞:天人合一:儒

28、道哲学与生态文明,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版,第133页。贺志富:行走高原,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第26页。Sackville-West.Vita.No Sign Posts in the Sea.NewYork:Virago,1985,P319.列美平措:圣地之旅,作家出版社2021年版,第285页。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页。吴兴华:文明与自然-论现代性境遇中的生态危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1期。Lynne White Jr.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Glotfelty,C

29、.&Fromm,H.1996.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Press,PP.6-14.格绒追美:青藏辞典,作家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5页。嘎子:香秘,作家出版社2016年版,第14页。Henry David Thoreau,Walden,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1971,P189.(作者单位:高琳佳,四川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马迎春,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康巴作家群的生态意识及其艺术表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XZW034)责任编辑:刘小波康巴作家群的生态维度研究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