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观红旗渠有感 红旗不倒红旗不倒 奋斗永恒 林县红旗渠参观见学有感 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2010年11月14日,我们有幸来到了这个奇迹之地红旗渠,一同感受这巍巍太行的雄伟,感受这源自于50年前的壮世豪情,感受这“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奋斗精神。 一、巍峨太行丈几许,蜿蜒渠水行千里巍峨太行丈几许,蜿蜒渠水行太行丈几许渠水经过这次参观,我们都被太行山的雄伟和这鬼斧神工的“人工天河”深深的折服,为这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所感动。红旗渠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的交界处,全长千余里,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刚到入口处的时候
2、,望着眼前的高山,想着马上就要将这巍巍太行征服于脚下,我们感到特别的兴奋。起初的道路还算平坦,路上观山看水甚是惬意。直到我们来到了“一线天”“二、线天”。以前游览的很多景区也都有“一线天”,其实也就是观观景罢了,这次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个“线”的窄度仅容一人宽、甚至有时还会卡着身子爬过去,再加上没有尽头的台阶和冰冷的铁链,无数次的心里在默念:“怎么还没有到头啊。”经过了一个多小时艰辛的攀爬,我们终于顺利登顶,望着脚下的太行山,望着山下的美丽的红旗渠和秀美的村庄,心里面说不出的兴奋。下山的时候,踏着脚下一级级的石阶,很多人抱怨石阶太窄,宽度不一,只能侧着身一点点的往下挪。走着走着一个问题由然而生
3、 如今的红旗渠是人工开发过的,尚且如此险峻,当初是怎么开发的。 二、山高路窄多艰险,十年开山美名传山高路窄多艰险,十年开这个人间奇迹是在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重重困难修建起来的。10万人苦干10个春秋,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共挖砌土石1515.82万立方米,建成总干渠长70.6公里,灌区渠道总长4013.6公里,建成了这个“世界第八奇迹”。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自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林县人凭借自己的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障碍没有石
4、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造,不会技术从头学;他们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住工棚、住窑洞、住石崖、住石洞。最困难的时期,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水草充饥。在这样的困境下大 家还苦中作乐,风趣地作诗吟唱“蓝天白云做絮被,大土绿草做绒毡,高山为我站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为了修建红旗渠,许多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还有一些重伤致残,他们用血肉之躯乃至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英雄赞歌。最终,林县人以一县之力,凭着原始的工具,艰苦奋斗了十年,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千秋伟业。“红旗渠精神”是与伟大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 承的。在安逸的和平
5、时期我们尤其不能忘记这可歌可泣的“红旗渠精神”。 三、红旗渠精神传万代,太行明珠耀神州红旗渠精神传万代,这里,借用国务院长江三峡开发办公室主任、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李伯宁在贺红旗渠通水二十五周年的题词作为这一小节的标题“红旗渠精神传万代,太行明珠耀神州”。红旗渠的诞生,完全是林县极度缺水的恶劣环境逼出来的,它源于中国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历史的一个精彩缩影,更是人类与恶劣自然环境挑战成功的光辉典范。5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又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如今,在繁华的都市和富庶的生活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想像着当年山上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的感慨万千。这次参观,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更多的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似乎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在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水在静静的流淌,似乎在向我们静静的诉说,诉说着那段激昂的岁月,诉说着永恒不变的红旗渠精神红旗不倒,奋斗永恒。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