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315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刘子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摘要贵州茶叶产地众多,茶叶产量丰富,由此形成了各类层级的市场。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让茶叶作为山地经济的产品流通于商品交易市场,成为了重要的商品交易物,是区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中前期,贵州茶叶总体产量较小,且焙制技术有限,茶叶销售的市场多以本地销售为主,辅以少量的毗邻省份县乡。至清末民国时期,茶叶的种植面积扩大,制茶技术获得较大的提高,茶叶的品质更加优越,进而销售市场拓宽至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的沿边各县,实现了由区域内销市场向沿边外销市场的转变。茶叶市场是地方贸易市场繁荣的一个侧面,

2、不仅刺激了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增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蕴含着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关键词清代;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商品经济100081)在马克曼埃利斯等人所著的茶叶帝国:征服世界的亚洲树叶中有一段对售卖茶叶的商业卡片背后内容的描述:“珠江和泰唔士河,广州和伦敦,两个位于婉蜓河流人海口的港口城市。通过茶叶国际贸易东印度商船的航行,消费茶叶的顾客在伦敦和遥远的广州之间建立起了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联系。”17 2 看似简洁明了的宣传卡片却隐含着一幅国际性茶叶销售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画布,茶叶成为了连接东西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根据茶叶销售的形式,可分为

3、外销与内销两种,而内销市场进一步可分为国内市场和区域性市场。学界关于茶叶市场的讨论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特别是针对外销市场和国内市场基本形成共识,但却对区域性茶叶市场有所忽视,导致研究现状趋于单一化和扁平化。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的销售市场一定程度上与区域性市场有所重叠交叉,但区域性市场在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具有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区域性特质,这一点往往不能在国内市场中体现出来。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区域性市场的研究既可以归纳为经济史,也是区域史研究的内容。对区域进行剖析并考察其中的纹理线条之后,愈发能够回答整体史的问题。中国最早的茶叶区域市场可追溯至公元前一世纪的四川。据西汉王褒僮约载:“转出旁,牵犬贩

4、鹅,武阳买茶,杨氏担荷”。2 2 2 0 这表明了西汉时期,在川西武都一带形成了初级的商品贸易市场,茶叶成为众多交易货物中的一类。随着饮茶的普及和茶叶贸易的发展,至唐代时,我国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茶叶贸易市场 37。贵州地处中国西南,低纬度,高海拔,日照少,气温温和,适宜各类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为古茶树发源地之一。唐宋时期,“黔中茶区”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八大产茶区域之一,茶叶的种植和贸易亦载于各类文献之中。据陆羽茶经57古今农业八之出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费、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4133又有黄庭坚谪居黔州时所作的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

5、,摘茶人自忙。月团犀斗圆方,研膏人焙香。”5 112 其内容既有对采茶者的描写,又有对焙制茶叶过程的记录,这种“茶人自忙”的情景映照出茶叶贸易的繁盛。明清以降,对贵州茶叶种植贸易的记载更是层出不穷,如明史载:“茶法:先是,洪武末,置成都、重庆、保宁、播州茶仓四所,令商人纳米中茶 6 130 1,又有乾隆贵州通志卷十五食货载:“贵阳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冲、五柯树、摆耳诸处。土人制之无法,味不佳。近亦知采芽以造,稍可供。思南府:茶,出婺川,名高树茶。蛮夷司,鹦鹉溪出者,名晏茶。色味颇佳。大定府:茶,出平远山岩间,制如法,味甚甘。7 2 8 4-2 8 8 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贵州各类

6、地方志中皆是将茶归为食货类或物产类,这是对茶叶的商品属性的定位与划分。除此之外,在贵州民间还流传着诸多有关茶叶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特别是形成了具有地域性色彩的采茶歌。黔地茶叶的历史形态是丰富多样的,既存在有迹可循的文献资料,也有古朴陈旧的碑刻,又有娓动听的采茶歌。8 7 1查阅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贵州茶史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涉及贵州茶叶文献资料整理,二是对历史上贵州茶叶的种植及生产讨论,三是民间饮茶习俗及茶文化研究。但从现有的研究论著看,基本上是对贵州茶叶做历史性的探论或梳理,对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和特点的研究较为缺乏,针对区域内的茶叶贸易市场的讨论留有空白。因此,

7、本文以贵州茶叶市场为对象,尝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进而探讨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582023年第2 期场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希冀能够为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一、贵州茶叶种植区域的历史考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贵州普安发现的茶籽化石,标志着贵州茶的历史至少在10 0 万年以上。文献中记载贵州各地种茶、产茶的史实不计其数,明清以前,关于贵州茶叶的记载散见于华阳国志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等。明清以来,贵州各级地方志中便出现大量涉茶的记载资料。特别是随着清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经营和开发力度的加强,对地方的优势农产业也多施行鼓励政策。就清代而言,贵州茶叶在全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清史

8、稿载:“我国产茶之地。惟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两湖、云贵为最。9 J3651清代贵州的产茶区大致可分为黔中、黔北、黔西、黔南、黔东五个产茶区。在不同时期中,各地种植茶叶的情况各有差异,茶叶的种植与市场有着密切的关联。黔中贵阳府、安顺府在清代分别辖贵筑、龙里、贵定、修文共四县,开州、定番州、广顺州共三散州,长寨一散厅;普定、清镇、安平三县,永宁、镇宁两散州,郎岱、归化两散厅。据乾隆贵州通志卷十五物产载:“贵阳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冲、五柯树、摆耳诸处。土人制之无法,味不佳。近亦知采芽以造,稍可供峻。7 2 8 4又据道光贵阳府志卷四十七土产载:“食物之属则有:茶,山园中皆有

9、种者,谓之丛茶。谷雨前采,取善于制造者,匀细而香美,近时种之者弥众。10 15 9 这两条史料反映出茶叶的种植及相关制法从乾隆到道光年间存在着较大的提升,逐渐由户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外转向户内的山园式种植。除此之外,制茶二土物:“于货有菜油、酥油、桐油、技术的提升不仅实现了由“味不佳”到“匀茶、烟叶、蜂蜜、黄蜡、漆蜡、咂酒。”又细香美”的转变,而且相继出现专业的制茶“华阳国志云:平夷产茶、蜜。此大定土物者。乾隆开泰县志卷四艺文载邑人之见于古籍者。”17 2 6 4据咸丰兴义府志张应诏所作半月松台天仙子:“一卷黄庭卷四十三物产志土产:“货属:米一腕茶,心自快神自快幽。110 7

10、广泛的茶酒、包谷酒、茶(产府亲辖境之北乡、屯脚叶种植,往往让饮茶之风更加普遍。此外,诸处,即毛尖茶是也。至苦茶,则全郡皆余上泗在蛮竹枝词记载着生活在龙产)、蜜、糖食、豆腐、红花、通草、小茴里、贵定的少数民族贩茶的历史片景,“白香、海椒、辣椒、百合。18 42 1又据民国头巾破白衣颓,扶岸攀萝过水限。草屋山腰普安县志林业志载:“其可资生者,童下指,呼爷犬背茶回。白罗罗,罗鬼下姓如莲花山之漆树,江西坡、旧营之桐树,山也。衣襟皆用白。在龙里、贵定者多贩茶为西坡之茶,亦农民衣食之源也。19 J514蒋君业 12 12 9。贩茶的历史景象与广泛种茶的历章在战时西南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及到:史事实相互呼应,俨

11、然成为了生活于此各民“产茶最多者为大定县,产茶一万多担,其族生计的一种选择。据咸丰安顺府志卷次为威宁县,产量亦有七千担,更次则为水十七地理志载:“府专产,普定县同。城,产量亦有两千五百担。2 0 16 6 从此中可茶,俗名丛茶。谷雨前采者名毛尖,色味俱见,抗战时期贵州的茶叶生产虽受到影响,佳。多出鸡场屯、狗场屯,采时大水桥有茶但茶叶的总体产量还尚为可观。市。1312 9 又有“安郡四乡及安平所属,近清代黔北地区是贵州经济作物种植较早多种茶,其嫩芽如雀舌者于谷雨前采之,而的区域,其包括主要遵义府、石阡府和思南播种则以谷雨节为迟矣 1318 7。安顺产茶并府及其辖地。据万历贵州通志载:“石形成了茶

12、市,则是茶叶种植生产到售卖系统阡茶、湄潭尖茶皆为贡品。”又据乾隆石化的过程,而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出现也反映阡府志第七卷物产:“蔬之属,芥、出茶叶种植的遍及。又据民国平坝县志菲、葱、蒜、芹、芋、椒,茶(近镇、远龙第五册载:“第十,植物产品,木竹类,松、泉各山间有)。”此外,印江、思南等地种植柏、椿、杉、蜡树、桑、楠、柳、杨梧茶叶的历史在文献史料中皆可能见。如嘉靖桐、冬青、茶(县中亦产,供饮料者)、油思南府志卷三土产载:“茶出婺川茶(供榨油者)。输出产品,本县出产多而县,余物六司出,俱有之。2 15 18 民国余又为外方需要之品,其大宗者如下:谷米、庆县志有对家庭式茶叶种植的记载:“胡核桃、毛栗、板

13、栗、葵花、酱油鸡蛋、钦华客溪山庄记:余始至黔之明年壬辰,鸭蛋、茶叶。”14/2 0 6从先子退耕于余庆之客溪,又明年先子卒觅清代黔西地区主要有大定府、普安厅、居火,余相其宅之右,一山独小,积莽其兴义府、威宁府。据康熙贵州通志载:下,有异致志焉。遂删刘而启之,构茅屋十“威宁府:茶,出平远,茶产岩间,以法制余间居之外茶百丛,柿栗之树,如茶、之,味亦佳。15 J239另据乾隆平远州志稻田数十区。”2 2 8 2 胡钦华为明代广东人,卷十四物产载:“杂类,漆、铁、麻、其“避乱隐居余庆司之客溪”。这一段山庄茶、葛、蜂蜜、石煤、菜油、酥油、海椒、记中可证实在明代余庆地区茶叶的家户种植蜡、桐油。16 117

14、 道光大定府志卷四十已相当普遍,其与柿、栗共同构成了家庭式59古今农业经济作物经营模式。又有嘉庆续黔书载:“出婺川者名高树茶。蛮夷长官司鹦鹉溪出者名晏茶,色味颇佳。2 3J594据道光遵义府志卷十七物产:“五属惟仁怀产茶。清明后采叶,压实为饼,一饼厚五六寸,长五六尺,广三四尺,重者百斤,外织竹筐包之。其课本县输纳,多贩至四川。各县圃中间有种者,与湄潭从茶同,亦不能多也。又有老鹰茶、苦丁茶、女儿茶、甜茶、皆生山谷。”2 437 6 又据道光仁怀直隶厅志卷十五物产志:“木属:茶,有大茶、丛茶两种。大叶即叶茶,味粗。丛茶即茅茶,摘在雨前者佳。产土里及河西丙滩一带,山中上里有茶引四十道,归仁怀县征解。

15、”2 5 J241遵义是贵州重要的产茶区,清代茶叶种植便已经规模化,所种植的茶叶种类还颇为丰富,茶叶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另据光绪平越直隶州卷二十二物产载:“货类:布、麻、棉花、靛、白蜡、桐油、茶(明一统志:州县俱有)烟、五倍子。2 6 J321州县俱有种植茶叶,茶叶成为货物并流通于市场已成为常态。又据民国瓮安县志卷十四农桑载:“茶,县中茶为亦佳,可以大种。2 7 19 4瓮安的茶叶种植规模虽小,但茶叶的品质不差。黔南、黔东地区主要包括都匀府、黎平府、铜仁府、镇远府,这些区域都是清代贵州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据嘉靖贵州通志载:“九名九姓苗,治近都匀,其地产茶,多以茶为货。2 8 J269民国时期,都匀

16、的毛尖茶还获得了巴拿马赛会的优秀奖。另据光绪荔波县志载:“出董界里山中有茶树数处。”2 9 35 3据黔南识略载:“天柱县,地产菜、茶、棉花。30 137 3其又载:“镇远府,地产松、败、桐、茶、杉、蜡诸木”。又据光绪黎平府志卷三下物产载:“释货:茶,西山美。茶之佳品极多,美恶皆由土地,亦视乎采取之及时。其佳者采在社602023年第2 期前;其次在火前,谓寒食前也。其下雨前,谓谷雨前也。黎郡习俗,原不尚茶。又或籍以止渴耳。故合境皆产茶,而府属之西山,县属之罗槐,永从属之碉较多,然皆叶老方取,以供一,非有社前、火前、雨前之美也,但为民间日用所需,故产茶之区,利亦在焉。又有一种名藤茶,价甚贱,夏月

17、饮之宜。3130 2 后又有顾昌纯西山茶诗并序:“苗地多以户称,如内五千,外五千,两千九,皆以户称地。西山一千三百户,故其地日一千三,出茶颇佳,汉人收买。定于雨前摘取,芽焙之,宛然旗枪也。苗民则必待四月,连梗摘取,盖贪其多。今买之者众,苗民恐其不足,不肯让作芽茶,并参以杂叶矣。诗以记之。西山烟火一千三,万树茶林绕翠岚。绿叶成阴方摘取,旗枪无分忆江南。3130 2 黎平是种植茶叶的典型区域,当地少数民族已有种茶的传统,并掌握焙茶的相关技术。此外,茶叶也作为苗侗民族与汉族之间商品交易的主角,在古州一带,官方也鼓励种植茶树。据光绪古州厅志卷四物产载:“古州山多田少,遍地荒坡废土,向少种植。除米、谷外

18、,无他出息。再四思维,惟有桐、茶两项,人土较易。桐子二三年即可有成。卑职随即捐资,专人分往三脚、浪泡、黎平等处,购来桐种两千斤,茶子两千斤,遍传各苗寨领取。按寨之大小,每寨三五斤不等,等级印册存案,教以锄种分秧之法,广为栽植。32 7 30 2可见茶叶的种植在当地受到官方的强力推崇和鼓励。据铜仁府志卷七载“茶,茶叶以背有白毛者为佳。宜谷雨前数日采之,迟则叶老香味俱减矣。郡茶以东山得名,其实东山在城中,不产茶,产茶者,桐梓巷,距东山仅一水之隔耳”。33113另据道光松桃厅志卷十四土产载:“货之所属日桐油、茶油、麻油石灰、茶叶。”3415 7 9相较于明代,清代贵州茶叶种植面积逐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

19、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渐扩大,即以遵义府、贵阳府、黎平府、兴型。通过周期性的间隔变换自己的位置,企义府为中心,又有诸多小点的种植网络,而求能够吸收几个市场区域的需求,从而到达种茶者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为辅。随着商生存的水平。”37 11此外,茶叶的买卖常伴随品经济的发展,茶叶种植不仅仅是自给自着国家力量的切人,对于官方管理茶叶的形足,剩余的部分需要到市场进行交易。另外式,清代延续明代的管理,设官管理,“茶伴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茶叶的质量快速提之与盐,办法略相似”,作为中央机构的户升。至民国时期,贵州的茶叶种植已相当普部居于各级行政管理的核心地位,由它直接及,管培茶树的技术也相继成熟,茶叶成为领导指

20、挥全国茶叶市场尤其是茶引管理制度重要的经济作物。正如民国时期经济汇下的内销茶市场。与明代相同,清代的户部报刊载贵州主要农产品概述所说:对茶叶市场的管理方法基本相同。商茶引票“茶,茶之种植,甚为普遍,八十一县中,由户部印发,写明条款,由产销茶叶的省份产茶者占其大半,如都匀、镇远、石阡、瓮预期请领,当年办理,当年经销。38 J58值得安、平越、贵定、贵阳、普定等县,皆为产注意的是,官方的茶叶管理制度并不能限制茶之区,总计全省每年约产茶叶五万小规模的个体茶商的销售行为,因为地方市担 35 第一卷第九、十合刊,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场的相对开放性能够促使个体商贩游走于全的种植朝着更加普遍化和技术化的方向

21、发省各地。展,反映出茶叶作为外销经济产品的获利可管理制度与销售经营的关系十分微妙,靠性。正如诺思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所说:“对于我们所言的有效率的要素与二、茶叶经营与销售市场的形成生产市场来说,完全的衡量与实施只是一个与变化暗含的假定,它们的实际存在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制度来促进要素的流动、技术的获取、茶叶的售卖往往与种植规模相关,当种生产过程的连续、信息传递的快速与低成植规模大于自我所需时,剩余的茶叶将被作本,以及新技术的发明与创新。39 7 8 因而,为商品而出售。贵州早期的茶叶种植规模较正是官方的管理制度的限制下,个体茶商才小,与之相关的经营和销售往往未能体现出能够找到“生存的空间”

22、,茶叶的个体销售茶叶的商品属性。从流传于民间的贵州十也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在官方的管理框架三府采茶歌 36 12 3-2 5 中能够发现,茶叶的经下,个体的茶商从中发现市场存在的利益空营是以个体为主的销售形式,同时在各地也间,并游走于各地的市场。针对于茶叶销售有茶叶的销售行业。随着茶叶种植规模的扩的方式,团体式商人群体与个体商人是构成大,滋生了从事茶叶买卖的个体商贩,这类销售主体的两个部分。谢圣纶滇黔志略商贩从茶农手中收购茶叶,并运至附近的市卷十七载:“滇黔各处,无论通衢僻村,必场,按照高低不等的茶价进行销售。促使茶有江西人从中开张店铺或往来贸贩。40 12 8 9商流动的动力,便是市场的周期性

23、和商品的另据黔南识略描述松桃厅的商人情况:利益,正如施坚雅所说:“就生产者或贸易“城中乡场,蜀、楚、江西商民居多,年久者方面说,市场的周期性和个体商号的便为土著。30 38 1清代贵州便已有诸多地域流动性相关联。用扁担挑着商品从一个市场性的商人群体从事各行各业的销售,并且形到下一个市场的流动小贩是中国行商的原成了各具特点的销售形式和内容。61古今农业(一)黔北地区的茶叶销售与经营在道光年间,仁怀所产的茶便“多贩至四川”,茶叶的销售贸易范围已突破本区域而至外省。另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载:“贵州额行茶二百五十引,由仁怀县分里给商。赤水里载一百十八引,二郎里载十九引,吼滩里载十五引,小溪里载五十八引,

24、土城里载四十九引,赴四川永宁县行销。每引征纸价三厘,税银二钱五分,赤水等五里共额征课银一两六钱九分三厘有奇,额征税银六十二两五钱。41卷二四十二遵义地区的茶叶多销往川渝一带,茶商照引买茶,每百斤为1张,由此可见,仁怀一带产茶之多,经营销售规模之大。而在安顺府也已形成专门化的销售市场,“采时大水桥有茶市”,茶市的出现能够反映出当地茶叶经营规模较大。收购茶叶的茶商往来于贵州各地,对各地的产茶情况及茶叶的优劣皆有所认识。据民国桐梓县志卷九食货志载:“茶,今土人饮茶各种,一老鹰茶,树大叶苦,似冬青草,叶无其青,滑有细白毛,最宜解暑。一大树茶径一二尺,叶粗味微甜;一丛茶,即苦茗也,以火石地、红油沙地所产

25、为上。城外东山是火石地,村人竞相种植,多者数百斤,焙其嫩芽,五分有一。凑里后箐数十里皆为红油沙地,产茶尤佳,香味回均,有远贩来。42 12 42 民国时期桐梓种植的茶叶主要分为老鹰茶和丛茶两种,当地村人择地而种,并熟知焙制的方法,做好后便等待茶贩前来收购。民国续遵义府志载:“茶,各属皆有,遵义金鼎山云雾茶,仁怀、习水两岸高山多蓄茶树,地愈冷愈佳,年约出十万斤,行销渝泸间。4349 5 遵义因与川渝毗邻,商品的流通颇为频繁,茶叶作为重要的输出品行销两地。(二)黔南地区茶叶的销售与经营在黔东南麻江一带,当地人已十分熟悉茶叶的种植技术及制法,据民国麻江县622023年第2 期志卷五农利物产下载:“茶

26、,灌木长青树,一名名,一名葬,唐时始以充饮。外南区、青塘距落户十里产者最佳。其树较高,叶较厚,色较青,叶柄较长。查其土为黑沙疏松,而根深易蔓延,便吸肥料,村人视为特产,竭力经营。春初,除其根土尺许,铲附近土皮和人粪雍之,仍将原土掩其上。计岁所产约数万斤,细检之叶色,微绿而尝色,绿味香煨至三次,其色味不变,故价倍于他茶。制法每岁三月初,折新芽称头茶,筐盛至家,现以清水洗洁,水干后人洁釜中,烧微火,每分钟搅五七次,觉薰手取人竹器中。洁手揉叶卷而止散热,尽洗锅,再炒如是者四。但炒至三四次时,每分钟须搅周十次,不如是则叶色不均,粗细不匀矣。每次取出须热散尽。每炒须先洗锅,否则生茶锈,此后人竹笼中烤之,

27、上以洁不盖,使火力均及茶气不散,至干而止,即成茶也。四月折二次,日上茶,至三次止。郭官井喻姓细毛尖茶亦佳,每斤售至大洋一元。”4142 9 这种成熟的茶叶种植、烘焙技术已被民间熟知,其产量也相当惊人,按照当时市场上每斤大洋一元的售卖价格,销售万斤便可收入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毗邻不同的省份,茶叶经营销售的目的地也各有不同,如八寨县便行销至边粤各县,据民国八寨县志稿卷十八物产载:“茶,园囿屋多产,有密林防护,尤宜自清明节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日雨前茶,细者日毛尖茶,最佳,不特可供,本处用即,边粤各县争购焉。45 7 2 0 3满足本地的市场之后,茶叶的销售地也随之扩展为相邻省份各县。因茶叶产

28、量有限,优质的茶叶供不应求,如民国都匀县志稿卷六农桑物产二十三载:“茶,思乡多产之,产水箐山者尤佳,有密林防护也。民国四年,巴拿马赛会曾得优秀奖。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量少耳。自清明节至立秋可采,谷雨前采者日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雨前茶最佳,细者日毛尖茶。46 6 9 又据贵口各地,甚得好评,价值亦优。L4916茶叶生州省都匀县经济调查载:“输出之货物,产公司能够将所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并持续都匀输出品中,其较为重要者计有白纸、桐经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正如经济学家马油、五梧子、茶叶、菜油、猪鬃、白耳等。歇尔指出:“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械上等茶叶,产额八百斤,每斤六元,下

29、等茶使用与改良、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企业叶,一千五百斤,每斤两元,销往桂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5 0 J329工厂化湘。”47 2 2 都匀所产的茶销售至毗邻的广东、生产形式的出现,让开阳的茶叶生产销售趋广西以及湖南等地,外销的市场多是以周边向于规模集中化。各县为主。都匀毛尖能够在巴拿马赛会上获(四)黔东地区茶叶的经营与销售得优秀奖,证明其品质极高,受到众人如江口,是将茶叶销往湖南等地。据民青睐。国江口县志略载:“林业,江口境内无(三)黔中地区茶叶的经营与销售森林密菁,但各处桐、杉、茶、漆均有生各地产茶量有较大差异,如镇宁一带年长。每年由水路经铜仁运销湖南,火力甚产量仅十斤有余,据民国镇

30、宁县志载:丰。”5 16 7 4江口与湖南怀化、吉首等地毗邻,“茶叶,本县江龙一带产者较之安顺二铺,通过水路运输,商品买卖极易往来。贵州茶色味俱佳,唯一产量不多不足自给。过去部叶的销售与经营在满足本地的需求后,是通分尚须仰给二铺,近来因茶价奇昂,二铺茶过茶商销往全省的其他县份,或者毗邻省改销贵阳。厚利所在种者,已逐渐增多(年份。民国时期镇远县的茶叶也销往湖南,据产数十斤)。如能大量生产运销出口,亦一贵州省镇远县经济调查所写:“输出货极大富源也。48 J587这则史料反映了一个重物,该地出口货物,有五梧子、桐油、杉要细节,镇宁江龙一带的茶叶,原本售往安木、茶叶。茶叶一项,近年尚有数万斤之输顺二铺

31、,茶叶价格变化后销往贵阳,茶价变出,约值一万元上下。物产情况:茶叶,该化带来了销往地的变化,茶价成为经营者选地产茶叶地方,为都平、天应、龙洞三处。择销往目的地的影响因素之一。贵阳作为重全年产上茶两万斤,中茶六万斤,下茶两万要的交易市场,是周边毗邻县份商品经济的斤,合计十万斤。除供本属外,余由湖南商交易中心,如民国开阳县志稿载:“茶,贩,在该地收买,转销沅州等地。目前该地本县特产,但惜量尚不丰。每年输出贵阳约发价,上茶每斤两角,中茶一角六分,下茶五千斤,每斤平均以五毛计。L4916值得注一角,平均每担约十五六元,每年可有一万意的是开阳县通过创立公司实现茶叶的高效五六千元之收益。”5 2 19 由

32、于水路网络连接着率生产,其又载:“有鉴本县红茶品质,不黔东地区各县,商品贸易往来多以江河运输逊江浙,而出产又丰,可饲养山蚕之橡树,为主,这便促使此区域内茶叶的内销和外销亦随处皆有。乃提议举办茧茶事业,制成出能够有机协调起来。从19 34年10 月15 日品,运销于外,籍补地方漏厄,一时附和者工商半月刊中贵州各县物产的调查众。聚金数千两,成立开阳茧茶公司一所,一文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县份的茶叶产量和是为本县工厂之噶矢焉。惟公司内,除制茧销往地,其言:“永从县:茶叶,产额三千丝部分,以无机械人材,未曾开工外。计斤,用途饮料,运输方法人肩,行销广西,前后制成红茶砖数万斤,形式分为方圆两数量两千斤,有租

33、额或捐税,宜改良制法及种,圆者最佳,方者次之。曾运销上海、汉种植法。大定县:茶,产额五千斤,用途饮63古今农业料,运输方式人力或者马力,行销本地。紫江县:茶叶,产额约三万斤,用途饮料,运输方式人畜力搬运,行销贵阳,约万斤。”5 37 0 以上三个县份的茶叶产量颇为可观,其销往地广西、本地以及贵阳,可见茶叶市场的互动和融合十分频繁。茶叶经营与销售的背后是地理环境和交通方式二者所形成的市场交易圈,类似于施坚雅所言的“六边形的市场区域”,市场与市场之间存在着“看不见的”吸引力,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市场经济圈。从清至民国的茶叶销售与经营变迁可以发现,贵州的茶叶经营方式实现了由家庭式种植到茶园规模化种植的

34、转变,也有公私交错种植,如民国清镇县志稿载:“森林,沿河两岸,茶林极多,漫山遍野绵延十余里不绝,皆系私人所有。此外尚有属于公共者,如县城东之青龙山、巢凤山。5 4J522多样化的种植方式为茶叶种植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能有效地稳定市场的健康持续性。茶叶的种植、烘焙技术也获得质的提升,这无疑能够提高贵州茶叶品质,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市场的拓展伴随着茶叶销售区域的扩大,早期的茶叶销售形式多以区域内市场为主,茶商穿梭于全省各地,既要保证从产地获得茶叶,又要前往有较大需求的各县及时售卖茶叶。由于清代贵州交通限制,且产茶区分布较散,茶叶大多运至区域内的中级市场,“过去销售的情形,除各县自给外,大都是分

35、区集中一市场,如黔西一带集中于贵阳,黔北一带多集中遵义,黔南一带集中都匀,黔东则集中于镇远 5 第二卷第十一期。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外销的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遵义地区为主的销往川渝一带,二是以铜仁、镇远为主的销往湖南一带,三是以都匀为主的销往广东、广西一带。贵州从茶叶有效满足自需,发展到能够行销周边省份。内销的方向大多642023年第2 期指向贵阳,因为贵阳作为区域内的中心市场,具有集中、分销等重要功能。内销与外销市场的有效结合,展现出各级市场在茶叶销售过程中的作用。在基层市场中,茶农将茶叶作为农业商品带至市场售卖,便体现于清至民国贵州基层的“场”中;在中间市场中,茶商将采购的茶叶集中于县级

36、市场,一是在县城中销售,二是集中处理并运至中心市场;中心市场在茶叶销售过程中,有两个指向,一方面是贵阳,另一方面是沿边毗邻省份的城市,这两者是茶叶销售的终端,形成了一个闭环的销售格局。不难看出,三级市场分别承担着不同的销售功能,每个市场是上一级市场的铺垫,为茶叶的流动提供有效的动力。三、地方茶叶市场网络的价值与意义清代贵州商业逐渐发展起来,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城镇的兴起。自明代以来,贵州建立起若干城镇,据万历贵州通志记载,全省共建城四十三座,计有省城一座,府城四座,还建了屯堡二百八十余处。万历以后,又新增若干州、县、卫城。清代在此基础上,在新开的大定府、南笼府(后改为兴义府),“苗疆六厅”及其他原

37、先未有设置的地方,增设若干府、厅、州、县城和营汛哨铺。这些地方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好,而且人口较为密集,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比农村为高,货物需求量较大,货币也易于流通,因而逐渐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商业活动中心,并对周围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茶商游行于贵州各县,清代县级市场作为区域内的中间市场,对商品交换起着很大作用,促使商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相应地,城乡市场网络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城乡市场分为农村场市、商业城镇和区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域中心三个不同层次,构成了一个比较完茶行迹,而是整个贵州清晰的茶叶贩卖网整、复杂多变的贵州地区市场网络体系,推络。包含茶叶贸易网络的地方

38、贸易网络是贵动了这一时期贵州商品经济的发展。5 6 17 8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促使整体的地域化清代是贵州市场贸易网络形成的重要时概念更加强烈,让全省各县在往来互通之中期,伴随着交通驿道、江河航运的相继完加强联系。历史上的贵州贫,曾有民间戏善,贵州与周边省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言“人无三分银”,而商品经济的发展最终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它关系着能实现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能够为区物资运输、人口流动、信息传递、商旅往域的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而地方贸易网络来,并影响着经济、文化交流。清代在明代的形成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基础上,把大道延伸到各府、厅、州、县除此之外,从宏观的

39、视野考察地方网络市乃至一些偏远山乡,全省大道里程达9 37 5场,应该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华里,设铺5 34处,全省主要大道有36 条,一是地方贸易网络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也有新僻大道,主要在“苗疆六厅”,其次流交往交融。贵州民族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是新开的大定府和兴义府,还有少数民族聚各民族生活聚居的重要区域。其中汉族、苗居的松桃厅、仁怀厅、普安厅、郎岱厅及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厅。5 7 17 1-17 2 交通网络的完善促进了贵州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地方市场网络的形成,同时也通过成体系的蒙古族、么佬族、满族、羌族等18 个民族交通而将市场延伸至省外,进

40、而将贵州纳人乃世居贵州的民族。5 9 1仅茶叶贸易来说,全国的市场体系之中。至19 2 7 年,贵州省便有“白罗罗,在龙里、贵定者多贩茶为政府颁布贵州省全省马路计划大纲,将业”、“九名九姓苗,多以茶为货”,还有在公路分为干路和支路,以贵阳为中心,联接百苗图中绘制了“阿和贩茶图 6 0 19,阿湘、桂、滇、川四省的干线分别称贵东路,和是一个职业性的贩茶集团,常贩茶人市。贵南路、贵西路、贵北路,余属支线。5 8 45历史上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而地随着贵州的建设以及抗战时期相关企业迁至方贸易市场作为共有的“场域”,为各民族西南,交通路线逐渐完善,带动了贵州地方贸易活动提供重要的空间。正如布迪

41、厄所言市场网络的发展。地方贸易网络不仅有助于“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茶叶一类商品的运销,而且还激发了更多的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土产销往全省乃至沿边省份各县。络,或一个构型 6 113。在这样的一个贸易从清至民国,随着整体贸易市场的扩空间之中,文化获得传播,偏见得到梳正,大,茶叶贸易市场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相情感得到联络。前文已述,苗、侗等少数民继扩大。贵州各地茶叶种植规模不同,丰富族皆有贩茶、种茶的历史,如生活在黔东南了地方交易市场的内容,提升了市场运行活地区的侗族还进行着大量的木材买卖贸易。力。地方贸易网络的形成并非一而就,而民族之间通过贸易实现了交往,借助贸

42、易进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背景行了交流,在贸易过程之中实现了交融。因便是商品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交通条而,地方贸易网络既实现了商品经济的发件获得极大的改善以及中央政府对贵州建设展,又为民族之间的交流提供重要的条件。投入的加大。茶商贩卖茶叶的商业活动作为二是地方贸易网络促进区域整体性发一个整体,并不是一个茶商或数个茶商的贩展。地方贸易网络是看不见的“交通路线”,65古今农业紧密地连接着全省各县,经济联系有效性能够加强区域内发展的同步性。1413年,明朝建立贵州省,贵州作为一个区域整体的概念开始出现。最初只是具有文化和区域意义上的存在,而清代随着辖地的进一步整化,正式形成当今整体区

43、域概念。除去政治性因素的推动,经济因素也绝不可忽视,正如采茶歌中的贵州十三府所辖县厅,这是构成一个整体性区域的形象。各县厅的商品往来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地方贸易往来,同时,地方贸易网络也让区域之间的互动更为密集,无疑增添区域中的相似性,为早期的城镇化提供一种可能。区域通过地方贸易网络建立起商品经济的市场体系,并且在贸易过程之中带动着人员流动、资金流动、货物流动,在此过程中,逐渐实现区域整体性发展。三是地方贸易网络推动贵州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总的说,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应包括各个方面。现代化的演变是向深度和广度双方推进的。深度指由物质层次进向制度层次,再进向思想层次;广度则有知识、政

44、治、经济、社会、心理五个方面。6 2 1贵州从何时迈向现代化的?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在认识贵州现代化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地方贸易网络的作用。地方贸易网络不仅发挥着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政治、文化方面的作用。在贵州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带来的观念进步,经济发展的核心便是贸易往来,而地方贸易网络承担着经济发展的关键角色。四、结语及讨论清至民国时期贵州商品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让“黔货出山”成为一种商业贸易形式,茶叶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黔地山地经济作662023年第2 期物,实现了由内向外的销售转变,为贵州茶叶产业带来发展的契机。清代贵州的茶叶主要是内销,至民国时期

45、茶叶逐渐销往沿边省份各县,茶叶的销售伴随着整个地方贸易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但由于抗日战争、外茶的人侵以及持续不断的兵,贵州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十分曲折。但今天茶产业作为贵州脱贫攻坚的支撑力量,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优势产业的发展龙头,生态产业的重要抓手,已取得历史性的发展和相当不错的经济成绩。有鉴于此,为了促使贵州茶产业取得更好的发展,以下三点建议可供参考:(一)打造贵州茶叶饮品的品牌,实现由单纯的饮茶到茶饮的转变。目前市场上以茶饮为主打的奶茶品牌很多,如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等等,贵州的茶叶发展需要结合市场所需,区域所有,大众所爱,贴合市场喜爱,研制和打造属于贵州的茶饮品牌。(二)继续挖掘潜藏于贵州各处

46、的茶文化,要打造立体式茶产业。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中明确指出:“鼓励深人挖掘茶叶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价值,促进茶产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加强老工艺、老字号、老品种的保护与传承,培育具有文化底蕴的茶产业品牌。”茶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要普及和宣传贵州的茶文化,需要制定一套对外的宣传方案,既需要展现贵州茶叶的历史,也需要呈现贵州茶叶的优质。(三)打造茶旅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茶叶是贵州发展的一张名片,多彩贵州的旅游路线之中应增添茶叶的相关内容。比如建立茶叶博物馆、推出茶山观光路线等等。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

47、文献采辑、研究与利用”(16 Z D A 15 6、15 7);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SZKY2022021)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注释:参考文献:相关讨论茶叶外销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研究论著主要有:邵利明唐五代时期官府对茶叶市场的法律管理J农业考古,2 0 14年第5 期;罗椿咏.清末俄国对中国茶叶市场的控制及其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 期;陶德臣清代民国时期茶叶市场管理体系的转型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3期;秦宗财,王艳红明清徽商与茶叶市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0 6 年第4期;陶德臣近代中国外销茶流通环

48、节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1期;陶德臣近代中国外销茶的发展阶段与特点J中国农史,19 9 6 年第2 期;陶德臣近代茶叶市场结构与功能J中国经济社会史研究,2 0 0 1年第1期;陶德臣中国茶叶商品经济研究MI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 9 9 年;陶德臣:中国古代茶叶国内市场的发展J安徽史学,19 9 9 年第1期;唐文起我国近代茶叶初级市场述论J江海学刊,19 9 4年第5 期;等等。相关研究成果:范松主编贵州茶文献辑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 0 2 0 年;贵州茶业协会等编贵州民族民间茶文化探寻 MI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 0 19 年;马国君,李红香:明代贵州土司区茶

49、业经营及其影响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 期;马国君,聂雨欣抗战时期贵州茶政及其影响研究J古今农业,2 0 2 1年第1期;蒲应秋,何鑫明清时期贵州茶叶产地分布变迁及特征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9 年,第4期;刘子星,黔东北地区茶叶种植经营及其社会角色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 0 2 0 年第2 期;贵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茶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 0 2 0;邵启富:略论黄庭坚对贵州茶文化的贡献J农业考古,2 0 16 年第2 期。可参考贵州人大网,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 0 2 0 第16 号)()。1马克曼埃利斯,

50、理查德库尔顿,马修莫格茶叶帝国:征服世界的亚洲树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 0 2 0.2石声汉僮约校注J农业考古,2010,(2).3陶德臣中国古代茶叶国内市场的发展J安徽史学,19 9 9,(1):4陆羽茶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 0 0 6.5黄庭坚黄庭坚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1.6 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7 鄂尔泰等乾隆贵州通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第4辑成都:巴蜀书社,2 0 0 6.8 刘子星,杨军昌明清时期贵州茶事艺文中的茶文化书写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 0 2 2,(7):9 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 7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